
海洋生态学第4讲――岩岸潮间带.docx
8页海洋生态学第4讲一一岩岸潮间带♦教学目标1. 举例说明潮间带的概念2. 描述舟山岩岸潮间带的环境特征和典型生物3. 关注岩岸潮间带的功能和发展前景♦教学内容•什么是潮间带?图4-1潮间带从海水涨潮时所达的最高线,到退潮时所及的最低线,两线之间的区域称之 为潮间带潮间带是海洋与陆地的过渡地区,受潮汐的影响,每天会有两次被海水淹没, 也有两次会暴露在空气中因此此区域有着其特殊的环境特点::讨论1. 潮间带所生存生物的特点2. 影响潮间带生物垂直分布的主 要因素是什么?1. 温度变化剧烈;2. 盐度变化幅度大;3. 湿度变化幅度大;4. 波浪、潮汐冲刷剧烈,底质复杂根据潮间带生物生存和分布的生活环境(生境)及其基底性质,可分为岩礁 海岸、沙质海岸、泥质海岸、河口潮间带等试举例说明在舟山群岛存在的潮间带类型岩岸潮间带是舟山常见的潮间带类型,下面我们就来了解其环境特征和典型 生物•岩岸潮间带的环境特征 ■>讨论岩岸潮间带除有着潮间带共同的环境特点外,还有什么特有的特点?图4-2岩岸潮间带 图4-3潮池1. 礁岩底质坚实,不但可让生物固着生长,且有许多坑洞和缝隙,可以让生 物攀附和躲藏2. 存在潮池。
潮池是指退潮之后仍然留有大量海水的小池其中可以生存多 种生物,包括鱼类•岩岸潮间带的生物群落尽管潮间带时而干燥或潮湿、时而高温或低温、时而盐度变高或变低等微环 境变化非常的大,但也蕴育出了海洋无限的生机岩岸潮间带的生物群落有着明显的垂直分布现象,根据潮汐活动的规律,可 分为高潮区、中潮区和低潮区其中的生物多半来自于海中,但高潮区的生物多 源自陆地那么在这里我们能见到那些典型生物呢?1.生产者包括底栖单细胞藻类、底栖大型藻类如浒苔、石花菜、马尾藻、海带和墨图4-4浒苔图4-5石花菜全球岩岸潮间带生产者的年平均初级生产力为100gC/m22.常见动物岩岸潮间带的动物根据其生存的方式,可以分为附着型和移动型根据其营 养类别可分为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和腐食性动物1) 单齿螺俗称芝麻螺马蹄螺科是我国南北潮间带分 布最广的贝类之一多生活在潮间带中上区岩石 上、石缝中或石块下以藻类为食2) 帽贝帽贝是一个统称,它有许多种,属于腹足纲前鳃 亚纲(笠贝、普通帽贝和钥孔帽贝)帽贝的壳只有 一个,像个斗笠或草帽多数帽贝还喜欢附着在岩石 上,以藻类为食3) 荔枝螺别名辣螺软体动物门、腹足纲、新腹足目、骨 螺科生活在潮间带中潮区的上区岩石缝内。
全 国沿海均有分布营自由匍匐生活,常集群生活, 且有明显的季节消长和垂直迁移现象为肉食性种 类,,喜食牡蛎等幼贝,是滩涂贝类养殖的敌害生物图4-6单齿螺图4-7帽贝图4-8荔枝螺图4-9牡蛎图4-10贻贝(4) 牡蛎、贻贝牡蛎属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珍珠贝目,牡蛎科俗称蚝、蛎黄、海蛎子等壳形不规 则,大而厚重左壳附着在其它物体上,中间有凹槽,软体藏在里面右壳较扁平而小,像 盖子盖住软体牡蛎一生仅有开壳和闭壳运动,只限于右壳做上下掀动喜吃素,主食单细 胞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全世界的牡蛎有400多种,其中20多种生活在我国沿海贻贝软体动物门、瓣鳃纲、贻贝目、贻贝科俗称海红或淡菜贻贝的 贝壳较轻薄,前端较细,后端宽圆,背缘弯,腹缘较直,多数种呈楔形壳 表呈黑褐、绿褐或褐色,光滑常以足丝附着在岩石等物体上,少数种穴居图4-11滕壶于石灰石或泥沙中5)藤壶、龟足藤壶的身体被包在钙质壳里,壳的形状就象一 座座小火山由于其体表有个坚硬的外壳,常被误 以为是贝类,其实它是属甲壳纲的动物,在动物分 类上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蔓足目、藤壶科《岱山县志》又称藤壶俗名“触”温州平阳 称藤壶为“曲嘴”藤壶喜欢成群地附着在海岸边潮间带的礁石上。
它也能附着在船体上,任 凭风吹浪打也冲刷不掉它们的附着对于在海水中航行的船,是极大的困扰图4-12龟足与负担,全球每年都得耗费极庞大的人力及资 金在清除藤壶上,而防止藤壶附生的各种科技 及涂料,也持续在研发当中龟足又是一类甲壳类海产品,是以它的形状如 海龟的足而取名的因其形状奇特,外形像双手合 十的样子,俗名又称佛手贝龟足被古人誉为“得春雨则生花”最早把龟 足形容成花的,当属东晋名士郭璞,他在《江赋》中写道“石蜐应节而扬葩”, 龟足到了一定时节,会像花朵一样盛开南朝宋时的沈怀远写《南越志》,就详 尽了:“石蜐如龟脚,得春雨则生花”龟足色彩多样,加之又大多为丛生,常 常密集成群地生长,远远看去,确实宛如彩色的花丛平时风大浪急,柄部的触 角会紧紧固定在岛礁的岩缝中,使身子不致于被风浪卷没;而一旦察觉有危险, 一受触动,伸缩自如的柄部马上紧缩,整个身子躲入岩缝内,就避免受到伤害了图4-13方蟹⑹蟹类蟹类是岩岸潮间带常见的节肢动物,属于节肢动物门 甲壳纲,富含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还富含人体所必需 的微量元素岩岸潮间带常见的蟹类有和尚蟹、方蟹、梭子蟹、沙 蟹等蟹类是这里的腐食性生物5)海蟑螂图4-14海蟑螂除了蟹类,海嶂螂是这里的又一种甲壳类节肢动 物。
它们身体平扁、身长寸余、体色淡褐、触须一双、 眼睛两颗、步足七对,长椭圆形大多成群在岩石的缝 隙间活动,也可暂时爬入水中避敌喜食藻类,常以紫 菜、海带为食,为海产养殖业敌害之一也可以岩石 及水边的小型生物和动物尸体及有机碎屑为食,是海边 重要的清道夫6) 鱼类图4-15杜父鱼由于在岩岸潮间带退潮时会形成潮池,在潮池 中就会生活着一些鱼类如杜父鱼杜父鱼是如何适应潮池中的生活呢?它因为 自己能够吧嗒吧嗒的从一个潮水坑里面“走”到另 外一个水坑而著名并且如果必须的话,它们有能 力在脱离水的环境中生存24小时左右这是它们 在4亿年前左右进化出来的能力讨论1. 在岩岸潮间带的生物群落中应该还有什么生物种类?2. 在岩岸潮间带的动物有哪些特殊的适应这种环境的能力?3. 在岩岸潮间带的动物从生物分类上看,有哪些种类?4. 上述这些岩岸潮间带生物在舟山群岛都能找到吗?活动1. 调查舟山群岛的岩岸潮间带的藻类、动物等生物的种类 并分析其中有哪些是重要的经济种类2. 调查舟山群岛的某岩岸潮间带中芝麻螺的种群密度•岩岸潮间带的功能和发展前景岩岸潮间带是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是地球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生 活的生物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成员,能充分体现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有许 多生物又具有重要的经济和观赏价值但是近年来由于围海造陆等人类活动,严重受到破坏,使许多生物失去栖息 场所和繁殖地另外人类的过渡捕捉其中的经济种类,以及沿岸人类经济、生活 对岩岸潮间带产生的污染,使其生物多样性、种群密度锐减,需要引起足够的重 视我们人类对沿岸潮间带的开发利用,应尊重自然规律,必须以保证资源利用、 海洋环境保护、沿岸景观建设、开发利用效率等的科学性、合理性、可持续性为 前提活动调查舟山群岛的岩岸潮间带的保护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