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期教育对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的影响.docx
13页摘 要早期教育广义指的是从人诞生到小学以前阶段的教育,狭义主要指上述阶段的早期学习早期教育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这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的开展有促进作用但是目前早期教育中关于幼儿社会性行为的进展依旧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本文针对早期教育中幼儿社会性行为的进展,运用观察、访谈法等等对笔者所在班级对幼儿社会性行为的进展进行调查研究,发觉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幼儿社会性行为进展缺少良好的家庭环境、幼儿社会领域的活动口号只基于表面、早期教育机构观念导向不重视幼儿社会性行为的进展、引导幼儿社会性行为进展的教师综合素养不齐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促进幼儿社会性行为的进展、教育部门要监督幼儿园社会领域教学理念的落实、早期教育部门要重视幼儿社会性行为的进展、积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的策略本文的研究在理论上富了早期教育与幼儿社会性行为进展的相关理论,而且为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促进幼儿社会性行为的进展方式提供了参考关键词:早期教育;幼儿;幼儿社会性行为;目 录1 绪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2.1 研究目的 11.2.2 研究意义 11.3 研究现状 21.3.1 国外研究现状 21.3.2 国内研究现状 2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21.4.1 研究内容 21.4.2 研究方法 31.5 本文拟解决的问题 3 2 相关理论概述 42.1 早期教育 42.2 幼儿 42.3 幼儿社会性行为 43 早期教育中幼儿社会性行为的进展现状 54 早期教育中幼儿社会性行为进展存在的问题 74.1 幼儿社会性进展缺少良好的家庭环境 74.2 幼儿社会领域的活动口号只基于表面 84.3 教育机构观念导向不重视幼儿社会性进展 84.4 引导幼儿社会性进展的教师综合素养不齐 85 早期教育中促进幼儿社会性行为进展的解决策略 105.1 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促进幼儿社会性行为进展 105.2 教育部门要监督幼儿园社会领域教学理念的落实 105.3 早期教育要重视幼儿社会性行为的进展 115.4 积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 11结论 13 致谢 14参考文献 15早期教育对幼儿社会性行为进展的影响1 绪论1.1 研究背景婴幼儿时期是孩子神经系统发育最快、各种潜能开发最为关键的时期,也是进行早期教育的关键时期[1]。
根据幼儿的敏感期和大脑发育理论,人类对各种信息的接收和各项能力进展的敏感期都集中在生命的最初几年,这个时期是人一生中最独特和最重要的进展阶段,是孩子进展的机会之窗,也是幼儿获得才智的最佳时机早期教育的核心在于提供一个有丰富营养的教育环境, 在这种环境下对孩子的大脑发育和人格成进步行激活,从而为其日后的进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但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所以笔者从今入手,对本文进行调查研究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2.1 研究目的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针对性,通过人的自主选择,在人类的进展过程中激发出人类进展的潜在因素,使人不再单纯的顺其自然的进展,而是按照一定的要求和规定进展以达到理想的状态幼儿早期是幼儿形成性格、认知、习惯的重要时期,也是幼儿社会性行为进展的萌芽时期,因此幼儿在早期接受的教育,对幼儿社会性行为的进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每个个体都千差万别,所以影响也不尽相同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是:观察实习幼儿园的早期教育实施的情况,针对具体案例对教师、家进步行访谈,发觉早期教育中幼儿社会性行为进展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早期教育中幼儿社会性行为进展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和解决策略。
1.2.2 研究意义本文具有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研究意义从理论方面来讲,幼儿园及教育机构中难以大面积进行对幼儿社会性行为的观察,只能对部分幼儿园及早教中心的幼儿的案例进行观察分析,所以在已有的相关研究中,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的研究有利于丰富幼儿社会性行为进展的相关研究理论从实践方面来讲,本文针对具体案例,探究分析出早期教育对幼儿社会性行为进展产生的影响因素,对幼儿园、早教中心及幼儿家庭的教育方式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不仅为一线教师教育幼儿的教学活动提供一定的参考,而且也为家庭教育中家长与幼儿的相处方式起到一定的参照作用,指引幼儿社会性行为的进展更加的科学化,1.3 研究现状1.3.1 国外研究现状Isen和Carlsmit(2011)认为心情对助人行为会造成影响,一个人心情很好的时候,更乐于帮助他人,而心情不好时,会减少儿童的助人行为,但会增加成人的助人行为[2]Andrew D.Jones(2014)认为,幼儿的稳定友情有助于进展互动的复杂性,龄期良好社交技能的形成,如果有一个朋友有助于儿童学儿童,将会更加适应未来的社交世界[3]Salina和Tiihanova(2011)认为,父亲的教养行为能够促进幼儿爱护性因素行为的进展,减少幼儿问题行为的产生[4]。
由早期教育的现状所知,整个早期教育在迈向科学化进展,大众更加的重视早期教育而在幼儿社会性行为进展的影响因素中,研究走向更加细致、全面1.3.2 国内研究现状2010年全国妇联《儿童早期教育现状与需求调查报告》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民众对于早期教育的进展认识不断提高,看护人普遍缺乏科学育儿的能力、早教机构的服务水平与家长的需求差距太大等现象窦敏娜(2016)在《咸阳市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探究》中提出:婴幼儿看护人在婴幼儿的早期教育中的作用十分重要,但由于自身知识水平较低,在婴幼儿教育方面存在很多问题[5]1.4 研究内容及方法1.4.1 研究内容幼儿园一定要教算术和背书,不然怎么能赶上别的孩子什么是社会性进展,摸不见看不着的这样的问题层出不穷,因此,本文针对早期教育中幼儿社会性行为的进展,运用观察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笔者所在班级,探讨早期教育中影响幼儿社会性行为进展的因素,分析早期教育中幼儿社会性行为进展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运用科学的教养方式、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保证教师的专业素养、多开展有目地的多方面的游戏活动、鼓舞教师参加专门的培训、给予幼儿最优的环境、加强对教师教学的监督、为幼儿父母提供培训机会等提出相应的建议和解决策略。
1.4.2 研究方法首先本文采纳文献法,通过知网、万方等多个网站查阅各种文献资料,并在图书馆查阅与早期教育对幼儿社会性行为进展有关的图书等多种方式,构思论文其次采纳观察法,选取哈尔滨某一幼儿园的一个中班的多次活动进行详细观察最终采纳访谈法,重点访谈的是两名主班教师,就早期教育中幼儿社会性行为的进展对教师进行访谈,对幼儿社会性行为的进展有进一步的了解1.5 本文拟解决的问题笔者在实习的过程中调查研究早期教育对幼儿社会性行为进展的影响,发觉存在:缺乏良好的家庭环境、幼儿社会领域的活动口号只基于表面、教育机构观念导向不重视幼儿社会性行为的进展、引导幼儿社会性行为进展的教师综合素养不齐等所以本文主要目的在于根据调查发觉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2 相关理论概述2.1 早期教育早期教育是指对小学以前阶段的婴、幼儿进行的教育世纪后半期起,一些教育和科学工作者通过试验和理论探究证明教育宜及早开始,良好的早期教育有利于婴、幼儿的身心进展,并为其一生的进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有的还主见早期教育应包括胎教《中国学前教育百科全书》中亦对广义和狭义的早期教育做了界定,认为广义的早期教育是指儿童在未入学前接受的教育,狭义的早期教育是指0-3岁婴幼儿接受的有助于潜能开发的教育。
2.2 幼儿幼儿,指1岁的孩子度过了婴儿期,进入了幼儿期年龄范围在1-6、7岁1- 3岁属于幼儿早期,3-6、7岁属于幼儿期,也叫学前期2.3 幼儿社会性行为社会性行为是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对他人或某一事件表现出的态度、言语和行为反应社会性行为根据其动机和目的,可以分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两大类[6]亲社会行为又叫做积极的社会行为,或亲善行为它是指一个人帮助或者打算帮助他人,做有益于他人的事的行为和倾向反社会行为也叫做消极的社会行为,是指可能对他人或群体造成损害的行为和倾向学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7]攻击行为可依据形式分为两类,即关系攻击和身体攻击Crick &Grotpeter(1995)认为关系攻击是试图破坏某人在群体中的关系和地位[8]陈帼眉(2013)认为关系攻击是通过控制同伴来损害他人;身体攻击是指以打、骂人的方式来损害他人[9]综上所述,幼儿社会性行为指的是幼儿在交往活动中对他人或某一事件表现出的态度、言语和行为反应3 早期教育中幼儿社会性行为的进展现状家长对早期教育中幼儿社会性行为进展的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儿童早期教育现状及需求调查报告》显示:约60%家长认为0-3岁是儿童早期进展教育的重要阶段,30%家长认为胎教也是早期教育[10]。
而这个情况,与前二十年只有23%的家长认为0-3岁进展阶段是人生重要进展的阶段来说,情况已有很大的好转而且,在现代社会中,年轻父母是促进幼儿社会性行为进展的主力军0-6岁幼儿家长普遍是90后,普遍年轻、文化水平高、理念先进,对于促进幼儿社会性行为进展更为重视但也仍然存在部分家庭中,父辈承担抚养幼儿的责任,因各种原因对幼儿存在溺爱的现象,放纵幼儿的行为,从而引发幼儿出现攻击性行为幼儿的个性差异明显幼儿气质类型主要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四种气质类型[11] 胆汁质的幼儿脾气多暴躁,需要更多的耐烦去教导;多血质的幼儿较活泼,经常坐不住板凳,在纪律上需要多强调;粘液质的幼儿心思较为细腻,教师在语言上应多注意用词,多鼓舞少批判;抑郁质的幼儿不爱说话,性格较为敏感气质类型决定性格,因为每个幼儿的气质不同,所以性格也有所差异,而幼儿的性格会直接影响幼儿社会性行为的进展例如,在一次以客人来了的社会活动中,教师请来了客人,让幼儿们跟客人打招呼、相互介绍、聊天等一班的幼儿较为活泼,很踊跃的与客人进行互动;而二班的幼儿较为安静只是安安静静的坐在凳子上吃东西、做自己的事情通过对活动的记录发觉,同样的活动、同样的教师,一班的幼儿气质类型多为胆汁质与多血质,性格较为活泼外向;二班幼儿气质类型多为粘液质和抑郁质,性格内向并且较为敏感。
因此幼儿的气质类型差异,对幼儿社会性行为的进展也有很大的影响社会多以重知识为教育价值导向社会的教育导向影响家长、教师对于幼儿教育方式的推断在20世纪,人们普遍重视幼儿智力的成长,比较注重个性的进展是否会算数、语言表达是否流利、是否可以唱歌、舞蹈等成为评判幼儿成长情况的硬性指标而在21世纪的今天,能否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有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否出现亲社会行为与攻击性行为等同样成为评价幼儿成长情况的硬性指标在这样的价值导向的引导下,教师与家长在评价幼儿进展情况的时候,幼儿的基本礼仪规范、与其他幼儿之间的相处方式、对待别人与家人的态度等等都成为教师、家长所看重的地方所以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使得早期教育更能促进幼儿社会性行为的进展反之, 如果整个社会普遍不重视幼儿社会性行为的进展,而是将幼儿能认识多少字、能背多少首诗、能算多少数是评判幼儿进展优劣的指标,那么早期教育便会弱化对幼儿社会性行为的进展,幼儿社会性行为进展将得不到正向的促进4 早期教育中幼儿社会性行为进展存在的问题4.1 幼儿社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