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崮云湖街道旅游资源概述.pdf
11页崮云湖街道旅游资源概述二〇一三年一月目录1 地文景观 ⋯⋯⋯⋯⋯⋯⋯⋯⋯⋯⋯⋯⋯⋯⋯⋯⋯⋯⋯⋯⋯⋯⋯⋯1 1.1 牛魔洞 ⋯⋯⋯⋯⋯⋯⋯⋯⋯⋯⋯⋯⋯⋯⋯⋯⋯⋯⋯⋯⋯⋯⋯⋯1 1.2 白虎山 ⋯⋯⋯⋯⋯⋯⋯⋯⋯⋯⋯⋯⋯⋯⋯⋯⋯⋯⋯⋯⋯⋯⋯⋯1 2 水域风光 ⋯⋯⋯⋯⋯⋯⋯⋯⋯⋯⋯⋯⋯⋯⋯⋯⋯⋯⋯⋯⋯⋯⋯⋯1 2.1 长清湖 ⋯⋯⋯⋯⋯⋯⋯⋯⋯⋯⋯⋯⋯⋯⋯⋯⋯⋯⋯⋯⋯⋯⋯⋯1 2.2 崮云湖 ⋯⋯⋯⋯⋯⋯⋯⋯⋯⋯⋯⋯⋯⋯⋯⋯⋯⋯⋯⋯⋯⋯⋯⋯2 2.3 北大沙河 ⋯⋯⋯⋯⋯⋯⋯⋯⋯⋯⋯⋯⋯⋯⋯⋯⋯⋯⋯⋯⋯⋯⋯2 2.4 玉珠泉 ⋯⋯⋯⋯⋯⋯⋯⋯⋯⋯⋯⋯⋯⋯⋯⋯⋯⋯⋯⋯⋯⋯⋯⋯3 3 生物景观 ⋯⋯⋯⋯⋯⋯⋯⋯⋯⋯⋯⋯⋯⋯⋯⋯⋯⋯⋯⋯⋯⋯⋯⋯3 3.1 大崮山玉皇山古树群 ⋯⋯⋯⋯⋯⋯⋯⋯⋯⋯⋯⋯⋯⋯⋯⋯⋯⋯3 3.2 古槐⋯⋯⋯⋯⋯⋯⋯⋯⋯⋯⋯⋯⋯⋯⋯⋯⋯⋯⋯⋯⋯⋯⋯⋯⋯3 3.2.1 王府古槐 ⋯⋯⋯⋯⋯⋯⋯⋯⋯⋯⋯⋯⋯⋯⋯⋯⋯⋯⋯⋯⋯⋯3 3.2.2 凤凰古槐 ⋯⋯⋯⋯⋯⋯⋯⋯⋯⋯⋯⋯⋯⋯⋯⋯⋯⋯⋯⋯⋯⋯3 3.2.3 坡庄古槐 ⋯⋯⋯⋯⋯⋯⋯⋯⋯⋯⋯⋯⋯⋯⋯⋯⋯⋯⋯⋯⋯4 4 遗址遗迹 ⋯⋯⋯⋯⋯⋯⋯⋯⋯⋯⋯⋯⋯⋯⋯⋯⋯⋯⋯⋯⋯⋯⋯⋯4 4.1 徐志摩遇难处 ⋯⋯⋯⋯⋯⋯⋯⋯⋯⋯⋯⋯⋯⋯⋯⋯⋯⋯⋯⋯⋯4 4.2 李布政墓 ⋯⋯⋯⋯⋯⋯⋯⋯⋯⋯⋯⋯⋯⋯⋯⋯⋯⋯⋯⋯⋯⋯⋯4 4.3 捻军遗址 ⋯⋯⋯⋯⋯⋯⋯⋯⋯⋯⋯⋯⋯⋯⋯⋯⋯⋯⋯⋯⋯⋯⋯5 4.4 711 山洞⋯⋯⋯⋯⋯⋯⋯⋯⋯⋯⋯⋯⋯⋯⋯⋯⋯⋯⋯⋯⋯⋯⋯.5 4.5 衔草寺 ⋯⋯⋯⋯⋯⋯⋯⋯⋯⋯⋯⋯⋯⋯⋯⋯⋯⋯⋯⋯⋯⋯⋯⋯6 4.6 玉皇山和皇姑井 ⋯⋯⋯⋯⋯⋯⋯⋯⋯⋯⋯⋯⋯⋯⋯⋯⋯⋯⋯⋯6 4.7 双龙山 ⋯⋯⋯⋯⋯⋯⋯⋯⋯⋯⋯⋯⋯⋯⋯⋯⋯⋯⋯⋯⋯⋯⋯⋯8 4.8 来佛山 ⋯⋯⋯⋯⋯⋯⋯⋯⋯⋯⋯⋯⋯⋯⋯⋯⋯⋯⋯⋯⋯⋯⋯⋯91 崮云湖街道旅游资源概述1 地文景观1.1 牛魔洞牛魔洞为岩溶地貌的岩溶洞,位于崮云湖街道土山村南,东经116°50′,北纬 36°29′,洞长 103 米,宽 4 米,高 15 米,出露海拔 230米,所处地层属于张夏组时代属中寒武世晚期,洞长居济南市第四。
1.2 白虎山位于崮云湖畔土山村东,紧靠崮五路,遍山磊磊青石,形状像只白虎蹲伏在那里,因以为名古人迷信,认为白虎是凶星,“白虎临城”很不吉利,多次想把山名改掉,但终因山形确实太像白虎了,所以老百姓便一直称呼到如今白虎山虽不甚高,但巍巍峨峨,靠近山湖,风光无限,登临方便,所以游人甚众2 水域风光2.1 长清湖长清湖原名东风水库,始建于上个世纪50 年代,是聚长清县全县之力建设的东风水库做浇灌农田用的,是当时山东省第一座大型水库2009 年济南西区投融资中心改造建设,因其位于园博园内,取其地处古长城、 大清河发源地, 园博园址又在长清区之意, 且“长清”内涵丰富,既寓意湖水长清,又与“长青”谐音,有着四季常青、园林花卉生生不息的美好意境,更名为长清湖长清湖长 2.3 公里,湖区面积约1 平方公里按照“以人为本,宜宽则宽,宜弯则弯,人水相亲,和谐自然”的设计理念,长清湖设2 计强调生态性与生活性,将水利与景观、防洪与生态、亲水与安全相结合,集生态环境、人文历史、休闲与商业等多功能于一体,以大面积绿化、景观和体贴的服务设施, 为居民创造更多的城市滨水自然空间和生活休闲空间2.2 崮云湖崮云湖位于济南市长清区崮云湖街道驻地南侧,104国道的西侧,是长清新辟建的旅游风景区之一。
1995 年建成度假村,并向游客开放崮云湖原是一座水库, 面积 6 平方多公里,偎依青山,波光潋滟,风景秀丽湖岸白杨参天,绿柳垂丝,翠草如茵,清泉潺流湖内有沙滩浴场、小浴池、栈桥、观瀑亭游人可在“观瀑亭”内观飞瀑,赏“乌龟” 、 “双龙”等怪石,可乘小船畅游于湖上,亦可在绿荫下悠然垂钓清晨,可凭栏观看“崮山日出” 崮山,位于湖东北侧1 公里余,山巅翠柏蓊郁,掩隐着明代玉皇庙古建筑群今除正殿已倾圮外,余保存尚完整,并有明清以来碑碣数通古时,崮山设有驿站,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时, 在斯地建行宫,数次驻跸于此, 留下诗作数篇其辛卯年(1771年)仲春诗曰: “崮山原属昔常过, 绝顶仙宫栖岌峨瞬息六年何所异,绿窗云影绛垣多 ” 湖南岸,白虎山巍峨葱茏,像巨大屏风,峰顶之上,绿树丛中掩映着一片小石屋,传说为当地百姓避难抗侵的“城堡”站在主峰顶巅,南可瞻巍巍泰山,北可观滔滔黄河崮云湖风光旖旎,山峰波澜起伏,翠木丛生,湖面波光粼粼,山缠水绕,雾卷云舒,远近景色叠加,犹如仙境,景象慰为壮观崮云湖、玉珠泉、白虎山一日游已形成气候2.3 北大沙河北大沙河历史上叫中川水发源于武家庄南部摩天岭西南脚下,3 弯曲北流至平安店镇王府村注入黄河。
流经武家庄、万德、张夏、崮山、城关、平安店6 个乡镇,全长 54.3 公里,流域面积584 平方公里,属季节性河流该河流经崮云湖街道12 公里2.4 玉珠泉玉珠泉位于崮云湖畔,土山北侧山脚下清《长清县志》和道光《济南府志》 均有著录, 称“在崮山南三里许, 土山崖下,状如井筒,水与地平,深不过二尺余虽大旱,河井皆干,而此泉不竭,附近数十村庄、崮山驿马皆需此水灌溉近泉地数十亩,不费人力水势至今依然水自土崖下三眼碗口粗的洞穴中平地流出,清冽甘美北流 10 余米,汇入一石砌长方形池,溅起一串串珍珠似的洁白水花,玉珠泉因此而得名再从池壁溢水口泻出,沿小溪东流,入崮云湖玉珠泉边立一石碑,上书“玉珠泉”三个遒劲有力的大字,为著名书法家武中奇亲笔3 生物景观3.1 大崮山玉皇山古树群大崮山玉皇山上林木茂密, 古柏参天, 整个山上生长着千年古柏416棵古柏姿态各异,有的像泰山上的迎客松, 有的如盘龙吸水,有的似巨大盆景,盘根错节,古老而苍劲3.2 古槐3.2.1 王府古槐今位于女子学院校园内,树高25 米左右,胸径 1.8 米,树干挺直,枝繁叶茂,据说距今1500 多年,当地村民视为“神树” ,村庄搬迁后,连同附近一大梧桐树,受到专业保护。
3.2.2 凤凰古槐4 树高 20 米左右,胸径 1.5 米,生长于清真寺以东50 米处,树干挺拔,侧枝发达,状如灵芝,枝叶繁茂,据说距今1000 多年,当地村民视为“风水树”,爱护备至3.2.3 坡庄古槐位于坡庄一村民院落内,生长于同治年间,经过林业专家签定,距今有 150余年树龄,故称“同治国槐” 树高 15 米,胸径 1.1 米,树干较粗且空心,枝展长而扭曲,古老苍劲有力,稍有轻风,槐叶便会摇曳不定,互相摩擦,发出“哗啦哗啦”的响声,给人以招风的印象,是以风水宝地,附近必有古槐4 遗址遗迹4.1 徐志摩遇难处王府北大山 徐志摩遇难处 是我国著名诗人徐志摩飞机失事地, 当然, 徐志摩在这里遇难是他人生之不幸, 也是我国文学界的一大损失可因为徐志摩在这里遇难, 这里已国内外文学界关注的地方,每年都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国内外诗人到崮云湖,垂吊诗人徐志摩4.2 李布政墓李布政墓又称李孝先墓, 丹凤小区之东南有山双峰并峙,形如马鞍,俗称鞍子山鞍子山之东有小岭相联,顶有一小石阜,此山人称为“凤凰山”,李孝先墓便居于山东下的沟谷中李孝先是城南丈八佛李庄人,此山谷属李家所有, 所以他死后归葬于此 李孝先是明嘉靖间癸卯 (1543 年)科进士, 仕至山西左布政 ( 省级干部 )。
李孝先墓座西面东,中轴正对凤凰山顶的石阜,山谷作椅状,两边山势的起伏极为对称 山谷隔河与山东艺术学院之谷团团相抱,河5 水在此又作“ S”形,两山谷及一河组成了太极图,李墓即在阳鱼的鱼眼处古人择墓极重“风水” , “风水”即上风上水之所晋代郭璞《葬书》云:“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便不散,行之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民间一般讲究“前有卫,后有靠;前面水,后依山”这些条件这儿都具备了墓的石牌坊为四柱三间式, 约有一半已没入土中, 横梁(后被盗)为二龙戏珠式,风格古朴,雕刻精美,上刻“诰赠奉政大夫四川按察司佥事之坊”,二长立柱上有对联曰“鼎养歉终违风木之怀未已;纶章欣冉锡恩光之被无穷” 墓前有石马、石羊、望柱各二和圣旨碑,此碑高大雄伟, 没入土中近两米, 碑首为二龙盘纽, 中篆书“奉旨敕命”四字碑体刻敕封文告全文, 是一些褒奖之词, 最后加盖“敕封之宝”印,时间是隆庆元年(1567 年) 推算此墓已经历了440 余年的风雨了4.3 捻军遗址位于土山白虎山顶,岭上有许多石寨,是晚清御捻所筑垒砌山寨的石头,大多是天然石块,还有人工凿取的,寨区及附近,仍然残存大片采石场。
这座山寨在晚清时候也曾被附近村民用来躲避捻军,都是咸丰同治年间兴建的御捻工程4.4 711 山洞位于大崮山塘沟南山下,此洞为50 年代人工开凿的大型山体防空洞为军事设施洞高8 米左右,大洞宽 10 米左右,长 600米左右,大洞两侧有小洞, 洞内可进汽车, 水电齐全,洞内有电缆,通风良好,恒温恒湿适宜储存蔬菜,海鲜,水果保鲜建酒窖,可存放高档白酒,进口红酒可开发高档会所,悠闲旅游避暑,游客住宿,主题餐6 厅,户外拓展等综合性休闲娱乐场所4.5 衔草寺衔草寺坐落于一条深深的山谷中,周围群山环抱,苍松翠柏,丛林茂密,怪石嶙峋,显得很神秘幽静该寺是北魏时期湛公和尚得罗汉果创立,后荒废, 1276 年由灵岩寺退堂方丈复公率徒浩公至此重修殿宇,开堂收徒极盛明末衰,清复兴现存元代石塔1 座,内有木雕关公像、泥塑天王像、武士像、木刻佛像;另有墓塔1 座,元代大德六年 (1302 年) 浩公墓碑 1 块,建佛殿碑 2 块,存有寺鉴龙头杖1条,云板 1 件由衔草寺的寺名, 可以想象寺庙的偏远和建寺的艰辛据说,寺庙创修时,僧人与当地民众像小鸟衔草筑巢似的一块石、一块砖地建成,历经百年寺院现存最完整的建筑是关帝庙,是一座典型的北方无梁殿式建筑, 整座建筑保存完好, 其风格与济南四门塔相似。
庙中关公像系用当地石材雕刻而成,刀工细腻,风格豪放当地人流传的故事里,寺庙鼎盛时,有房屋数十间之多,后损毁站在山下举目望去多见废墟, 大雄宝殿遗址尚存 幸存的碑刻还记载着寺院最后一次重修是在道光年间;乾隆泰山封禅时,也曾数次至此居住,并留下御封的龙碑两块 寺院的西南方是历代高僧的墓地墓地规模最大时可与灵岩墓塔林相比,现地面仅存“浩公禅师寿塔”一座这座塔原高 6 米有余,现在被土所埋一部分后,仍有三四米高塔呈圆形,最粗处直径一米有余,塔原有九层,除顶层被人为毁坏,现存八层,埋于地下两层附近地下还埋藏众多完好的墓塔和碑刻眼下寺庙香火不断站在深山峡谷之中,看远处寺庙孑然而立,千年古刹的神秘、静谧和清凉4.6 玉皇山和皇姑井7 玉皇山位于大崮山村东, 皇姑井位于皇姑井村内, 汛期井水趵突高出井口半米之上 据传,玉皇山和皇姑井和唐朝开国皇帝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玉皇山里清晰可现的唐王寨,就足以说明这段历史是真实的当年,唐王李世民率兵征战,因隋军围追堵截,饥渴难耐被困在崮山山里,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 幸亏当地百姓帮助唐王在山上建起兵寨死守等待援军 村民韩姑娘为唐王官兵送水送饭,援军到来后内外夹击取得胜利。
李世民称帝建立大唐后, 为了感谢崮云湖人的救命之恩,把韩姑娘封为皇姑, 韩姑娘家的井也就自然成了皇姑井,皇姑井村由此而来把崮山封为玉皇山,在山上建起了贞武庙、玉皇殿,为山下的崮山村打了官井,修建了无影桥,从此,历代皇帝南巡或到泰山封禅从此经过成为御道,这里也就自然形成了著名的商贾之地,闻名遐迩的崮山馍馍从这里销往天南海北相传,玉皇山上有座始建于唐代的殿宇叫玉皇庙,后经宋、元、明、清历代重修、扩建,形成一定规模后因战乱和文革的浩劫,已全部毁坏,仅存部分文物古迹大殿遗址前,还竖立着两根石雕盘龙石柱、水边柱础当初采用圆雕工艺, 精雕细刻两石柱各雕一盘龙,活灵活现,形象逼真大殿神台前,还存放着明朝正德11年建造的一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