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海上繁华梦.docx

3页
  • 卖家[上传人]:卢**
  • 文档编号:187118225
  • 上传时间:2021-07-2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4.17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海上繁华梦 摘要]自电影在十九世纪末传入中国以来,上海这个昔日繁华的“东方巴黎〞,就一直在中国的电影开展历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20世纪上半叶的上海电影,几乎就是中国电影的代名词当代的华语电影,受到上世纪老上海海派文化的影响,出现了一股怀旧风,这些影片在题材、叙事方式上对老上海风情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激荡起了人们的怀旧审美心理[关键词]老上海电影怀旧情绪海上旧梦20世纪90年代,老上海突然在电影中复活了,一个让人无限遐想的旧上海从银幕上浮现出来一股老上海怀旧风潮在华语电影中兴起这些影片无一不是渗透着一种幻彩迷离的老上海风情上海,已经不仅仅是影片故事发生的地点,而是一种符号代表,撩拨着普通群众的追慕之心上海,也代表着当代群众的一种集体记忆,过往浮华,唤起群众的集体怀旧情绪一、海上旧梦1.老上海——亦真亦幻的梦境如果说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电影是对老上海社会的真实照顾,那么到了新时期,这股最先由一批香港导演带着起来的老上海怀旧风的电影潮流,却是对老上海元素进行单向度的提取可以说,大多数老上海电影中的上海,是一个脱离历史现实的审美对象它较之上世纪30年代的电影来说,整体上淡化了政治色彩,旧黄的暖色影调,制造出了怀旧的浪漫气氛,叙说着几分遐想的朦胧故事,关注着个体的欲望与诉求。

      对于香港文化中的上海情结,著名学者李欧梵在?上海摩登?中有表达:香港需要一个她者来定义自己,老上海和香港共享的东西不光是一个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历史背景,还是一种扎根于大都会的都市文化感性〞王家卫导演的?把戏年华?,就把上海和香港两个城市联系起来故事发生在香港,讲的却是一群上海人的爱情故事片中人物的一口吴侬软语,弄堂口的幽暗街灯,旧式的狭小阁楼,女主角身穿的各式旗袍,无一不是上海的符号,而这些完全是王家卫的上海记忆在台湾电影中也有对老上海形象的文化解读台湾新电影代表侯孝贤导演的?海上花??,讲述上海租界地中的高级妓院里,妓女与政客、商人之间真切而丰富的人情内涵影片影调一改以往侯式影片中乡土风格的灰青色,而采用了饱和的暖色调,人物对话全部采用上海方言在暖黄色的怀旧气氛中,人物情感随着导演那丰富而充满美学意义的镜头语言缓慢铺展开来2.老上海电影中的女性视角以老上海为背景的当代电影,多以女性为表达对象,渲染上海女性典雅气质与万种风情,讲述着旧上海女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爱情故事有如一向善于描写女性的香港导演关锦鹏,于1992年执导的电影?阮玲玉?,在90年代初的柏林电影节上大放异彩在?阮玲玉?中,关锦鹏精心打造出一个旧上海气氛,熟悉的旗袍,烫发,还有富有韵律感的伦巴音乐,在各个细节中重温了旧时的繁华奢靡的都市生活。

      影片主人公是上海30年代电影明星阮玲玉,她在当时的大上海红极一时,集万千宠爱于一生,却因为不被社会所理解接受而服毒自杀她与两个男人的感情纠葛,迫使她最终走向生命的尽头从片中我们能看到都市女性身处时代大背景下自身的情感困境和出路选择王家卫的电影?把戏年华?中,女主角苏丽珍的爱情,是超越世俗道德的,这样的情感已经不再平凡其中最具标志性的旧上海女性文化的精髓,就是旗袍张曼玉扮演的女主角苏丽珍,以款式繁复多样的旗袍,展示出了旧上海女性的独特魅力,将旗袍文化渲染到了极致二、新世纪国内创作老上海题材的多元化新世纪的伊始,国内有诸多年轻导演也关注到了老上海的文化魅力,拍摄了一些选题视角异于港台,风格各异的电影娄烨执导的?紫蝴蝶?,就褪去了旧上海唯美浪漫的光环,将故事背景置于历史战乱之中,表现个体情感与生存困境,表达出了30年代现实主义风格在?茉莉花开?中上海的怀旧色彩也渐渐暗淡,影片表达了一家三代女性的不同命运际遇,以时代背景为依托,反映了不同时代的上海风貌而娄烨的另一部作品?苏州河?,故事地点在上海,镜头中狭窄的苏州河道与上海城市开展历史、个体生活记忆乃至社会文化观念变革都保持了极为密切的关系,套用博尔赫斯的话,“我们在苏州河中看到了上海,在上海中看到了苏州河〞。

      这些电影人在传承了上世纪以来的都市电影传统的同时,多元化的创作风格又给当代观众提供了更多的城市想象三、怀旧的审美心理怀旧电影的产生是电影导演对老上海在形式上的敬意,依托于电影艺术的美学价值影响观众但群众对老上海电影的怀旧情绪,还有着多重的社会原因首先,上海曾经是世界著名的国际大都市,国家的经济文化中心,却在解放后,渐渐失去其中心地位,更比当时同为英属殖民地的香港都稍有逊色新与旧的反差使得群众对国际化了产生一种渴求,对于30年代大上海繁华胜景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老上海,成为了群众体验浮华繁荣都市经验的最正确空间其次,20世纪90年代,那时正是国内经济体制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的文化语境发生巨大转变,物质文化需求的上升使得以消费和娱乐为核心的群众文化兴起消费主义成了新兴小资产阶级的个人身份认同和价值认同,是在现代化社会中,集体追求现代性的表现比方以老上海爵士乐对城市文化的渗透为例子中国爵士乐的发源地在30年代的上海,在诸多描写老上海题材的电影中,爵士乐的出现也是一种上海风情的符号如?把戏年华?中男女主角相遇街转角,耳边同时响起了一段美国三四十年代抒情爵士歌王NatKingCole的演唱,衬托出男女主角那段假设隐假设现的恋情更加缠绵又迷离,如此般唤起了群众的老上海记忆。

      至今,爵士乐在中国的开展迅速,在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中,爵士乐迷们更不在少数在上海,爵士乐已经是现代都市人群生活的一局部,演奏爵士乐的多为中国人,而听爵士乐的也是中国人现代的上海城市呈现出一番西化气氛,表达了群众生活追求国际化的现代性倾向老上海怀旧成了一种时尚老上海电影的出现,不仅是群众对上世纪上海国际大都市的身份认同与思念,也是国人对于国际化的渴求,更是当代社会群众试图从现实中繁杂的观念、理论、主义的大量涌入中解脱出来面对心灵上的迷失与空虚,他们在集体寻求着一种释放与救赎的群众心理于是,怀旧给了我们一个平台参考文献【1】[美]李欧梵,?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7【2】陈犀禾,刘宇清,海派文化与上海电影:重生或者寂灭,?社会观察?,2021年第六期【3】钟大丰,舒晓鸣,?中国电影史?,中国播送电视出版社,2021年【4】张英进,?电影的世纪末怀旧——好莱坞?老上海?新台北?,湖南美术出版社,2021年张艺莎,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