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省新高考试题研究中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联考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
14页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高二生物学试卷考试时间:2025年1月15日下午14:30~17:05 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号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无论是在“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的冬天,还是在“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的夏天,正常人的体温并不会随着环境温度大幅度波动以下观点不正确的是( )A. 体温保持相对稳定为机体细胞内进行的酶促反应提供适宜的条件,进而保证机体代谢的正常进行B. 无论静止还是运动,正常人的体温总能保持37°℃左右,这是产热和散热始终保持恒定的结果C. 在寒冷环境下停留过久,仍会引发失温现象,说明机体对体温的调节是有一定限度的D. 高温作业的人员应该及时补充淡盐水,以维持人体水盐平衡2. 自主神经系统(ANS)的功能是调节内脏活动,因此也称内脏神经系统。
在人的一生中,自主神经从未停止过调节活动,但我们却察觉不到,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人的内脏活动都不受意识的控制,这就是它被称为自主神经系统的原因但它的活动并非是完全自主的,也受中枢神经系统(如脊髓、下丘脑、大脑皮层等)的控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通常共同调节同一器官,且作用都是相反的B. 饭后不宜马上运动,是因为运动会使交感神经兴奋性下降,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升高C. 位于脑干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其对呼吸的调节离不开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D. 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是因为大脑皮层可以调控脊髓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膀胱缩小3. 皮肤上的痒觉、触觉、痛觉感受器均能将刺激引发的信号经背根神经节(DRG)的感觉神经元传入脊髓,整合、上传、产生相应感觉组胺刺激使小鼠产生痒觉,引起抓挠行为研究发现,小鼠DRG神经元中的PTEN蛋白参与痒觉信号传递为探究PTEN蛋白的作用,研究者用组胺刺激正常小鼠和PTEN基因敲除小鼠的皮肤,结果如下图已知PTEN基因敲除后,小鼠DRG中的TRPV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机体在大脑皮层产生痒觉的过程不属于反射B.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双向传导C. TRPVI基因缺失可减弱PTEN缺失基因的效果,即会抑制小鼠痒觉的产生D. 据图推测PTEN蛋白的作用是增强机体对外源致痒剂的敏感性4. 科研人员对老鼠进行“记忆移植”实验时,在黑暗环境中进行多次电刺激,使老鼠产生对黑暗的恐惧反射,老鼠的情绪记忆由原来的“喜暗怕亮”转变为“喜亮怕暗”。
科研人员抽取上述实验鼠脑体中的蛋白质分子注射到普通老鼠脑内,普通老鼠也变得“喜亮怕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小鼠条件反射的建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条件反射的维持则需要条件刺激的强化B. 在建立“喜亮怕暗”的过程中,电刺激是非条件刺激,在黑暗环境下转化为条件刺激C. 条件反射的建立提高了小鼠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有利于个体生存D. 注射到普通老鼠脑内的蛋白质分子可能促进某种神经递质的合成5. 裸盖菇素存在于数百种毒蘑菇体内,经人体代谢转化为脱磷酸裸盖菇素,导致幻觉产生研究发现,脱磷酸裸盖菇素的结构和5-羟色胺这种神经递质类似,能够与5-羟色胺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科学家对裸盖菇素结构进行改造设计出没有致幻作用但具有神经重塑功能的化合物IHCH-7086,为快速起效的抗抑郁症药物研究指明了方向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5-羟色胺是小分子有机物,突触前膜释放5-羟色胺的过程消耗能量B. 5-羟色胺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发挥作用C. IHCH-7086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可以引发突触后膜兴奋,进而产生愉悦感D. 脱磷酸裸盖菇素与5-羟色胺的细微结构差异,是其产生致幻效应的主要原因6. 音乐响起时,舞者翩翩起舞,在神经系统的调控下,舞者能够精准地感知音乐的节奏和情感,并将这些信息转化为身体语言,完成复杂而精确的舞蹈动作。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大脑接收到信号后,会将信息传递至大脑皮层运动区,同时传递给小脑,指挥身体的肌肉群进行协调运动,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B. 只要人体内反射弧完整,给予适当刺激,即可出现反射活动C. 舞者跳舞时能有意识地控制呼吸运动的频率和深度,是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的调控D. 舞者听到音乐跳出特定的舞蹈,该过程属于神经调节中的条件反射7. 血糖稳定是细胞代谢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之一体内血糖浓度升高会启动自身的调节机制,引起胰岛B细胞和组织细胞的一系列生理反应,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是( )A. 血糖急剧升高后,胰岛B细胞能快速将储存的胰岛素释放入血液B. 葡萄糖通过细胞呼吸氧化分解,使胰岛B细胞内ATP/ADP的比值升高C. 电位变化导致Ca2+内流,促使囊泡的形成及通过胞吐方式释放胰岛素D. 胰岛B细胞质膜上的K+通道磷酸化进而开放,细胞膜电位发生变化8. 高原反应是高原地区独有的常见病,当人体急速进入海拔3000米以上高原,暴露于低压低氧环境后会出现多种不适症状某人进入高原地区后,初期出现了呼吸困难,头痛,食欲减退等高原反应症状,后期出现体温升高的症状经检查发现,其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血液中的白细胞数明显增加且超出正常范围。
下列关于该高原反应患者症状的分析,错误的是( )A. 初入高原后出现呼吸困难,部分组织细胞会因缺氧而进行无氧呼吸,但血浆中乳酸含量基本不变B. 患者可能会因肺部组织液渗透压升高而导致肺部水肿C. 后期出现的体温升高可能与炎症反应有关D. 低氧环境下,人的心肌细胞中ATP的合成速率远大于其分解速率,从而保证心肌细胞能量供应充足9. 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引发机体患宫颈癌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我国研制的九价HPV疫苗(含有多种HPV亚型的抗原)能预防9种高危型HPV引发的宫颈癌,对年龄为16~26岁的人群效果最佳,半年内完成3剂接种后,能大大增强对宫颈癌的预防作用下图表示首次注射HPV疫苗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反应的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时,细胞④可快速分泌抗体清除病毒B. 细胞⑤能增殖并分泌多种抗体,与HPV病毒结合C. 图中物质B合成与分泌的过程中,依次经过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D. HPV疫苗可降低HPV持续感染导致的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发生,实现有效的免疫治疗10. 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无须抗原预先致敏就可直接杀伤某些肿瘤细胞和被病毒感染的细胞。
如图是该细胞表面杀伤细胞抑制性受体和杀伤细胞激活性受体综合作用的结果当靶细胞表面HLA-I类分子表达异常,如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和肿瘤细胞表面HLA-I类分子表达下降或缺失时,NK细胞表面杀伤细胞抑制性受体丧失识别“自我”的能力,此时NK细胞表面的另一类杀伤细胞激活性受体表达,发挥杀伤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NK细胞识别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而发挥作用属于免疫系统的特异性免疫B. NK细胞可直接杀伤肿瘤细胞,体现了免疫清除的功能C. 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体内NK细胞的活性可能较高D. NK细胞被活化后分泌的免疫活性物质(穿孔素)使肿瘤细胞裂解属于细胞严重自噬引发的细胞坏死11. 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XLA)是由于人类B细胞系列发育障碍引起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是由酪氨酸激酶基因Btk突变导致的一种免疫失调病发病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LA患者临床表现可能是反复严重的细菌性感染B. 每种B细胞都具有识别、摄取、加工、处理抗原的功能C. XLA患者体内原B细胞、前B细胞的数量均显著低于正常人D. 与正常人相比,XLA患者非特异性免疫和免疫监视功能明显减退12. 研究人员为研究生长素的特性进行了相关实验。
图甲初始时A中的琼脂块①和②均不含IAA.图乙表示水平放置幼苗的根、茎对生长素作用的反应曲线,下列关于实验结果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图甲实验可以说明胚芽鞘感光部位是在胚芽鞘尖端B. 若图甲A中云母片只插入靠下一些位置,则B会向左弯曲生长C. 图乙中A可表示水平放置根的远地侧,C表示水平放置的茎的远地侧D. 图乙中纵坐标所示数值越大,说明生长速率越快13. 经常受到接触性刺激的植物常表现为叶色深绿、茎秆粗壮、对病虫害抗性增强、生长发育迟缓等现象,称为接触性形态建成研究发现,拟南芥受到接触性刺激后乙烯和茉莉酸两种激素的含量增加,调节机制如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通过接触性刺激,使植物体内赤霉素含量维持在较低水平B. 接触性刺激后乙烯和茉莉酸对赤霉素起到的调控作用不同C. 乙烯和茉莉酸都可通过影响相关基因的表达起作用D. 图中显示,接触性刺激抑制赤霉素合成,因此植株生长迟缓14. 某科研团队研究了北碚区缙云山上某种鸟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如图所示为该种群的瞬时增长量随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生态学上,常把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最低起始数量又称M值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据图分析,该鸟种群的K值为680个,M值为30个B. 该鸟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内竞争程度最激烈C. 当起始种群数量为800个时,该鸟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是将会一直降低D. 有些生物在种群起始数量过少时,其种群数量会不增反降,甚至灭绝15. 种群数量变化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据此判断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 林下光照较弱会使所有林下植物的种群数量下降B. 只有影响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环境因素才能影响种群数量C. 种群数量变化受到内因和外因的影响,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D. 在食物和空间充裕的条件下,非密度制约因素不影响草原兔的种群密度16. 生态位重叠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生态位相似的物种生活于同一空间时分享或竞争共同资源的现象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A. 当两个物种的生态位有重叠时,往往会通过自然选择作用使各自的生态位发生分化B. 若某生态系统中两个物种间生态位重叠程度极大,则这两个物种一定难以共存C. 群落中不同的种群之间只要不存在捕食关系,它们的生态位就不会重叠D. 分析生态系统中不同鸟类的栖息地、食物、种群密度等,可以判断其生态位是否有重叠17. 蝾螈为一种食肉动物,以蝌蚪、蚯蚓等为主要食物如图所示为蝾螈影响池塘中两栖动物种群数量的实验调查结果,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生活在同一池塘的霍氏锄足蛙、灰树蛙、蟾蜍存在竞争关系B. 蝾螈可以霍氏蛙为食,蝾螈的种群数量会影响霍氏蛙的种群数量C. 该池塘群落在不同条件下,物种丰富度未发生变化D. 蝾螈和蚯蚓、霍氏锄足蛙之间均互为密度制约因素18. 冰碛层是冰川融化后形成的裸地,冰碛层上的群落演替要经历上百年的时间。
下表为冰碛层演替过程中优势植物的替代情况及部分阶段土壤的pH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演替过程冰川退去后的裸地苔藓→草本植物→柳树赤杨云杉、铁杉第9年第18年第35~50年第80~100年土壤的pH7.9~8.07.5~7.87.26.554.8A. 冰硕层上的群落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演替速度较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