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学生生物奥赛介绍.pdf
6页中学生生物奥赛介绍3.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纲要理论部分150 分(由全国竞赛委员会命题):I.细胞生物学25% Ⅱ.植物解剖和生理(重点是种子植物)15% Ⅲ.动物解剖和生理(重点是脊椎动物)15% Ⅳ.动物行为学5% V.遗传学与进化15% VI. 生态学15% Ⅶ.生物系统学10% 在上述各主题中均应包括有科学思维的原则和生物学方法的原理的题目具题内容见附件)全国联赛实验部分50 分(由全国竞赛委员会提出命题要求和范围,具体由省植物和动物学会命题根据近 6 年的实验试题,实验应注意以下内容:一、科学方法技能1.观察2.测量3.分类4.数据的组织整理与表达:曲线图、表格、绘图、图解5.预期、设计6.提出假设二、生物的基本技能1.用放大镜观察生物体2.使用光学显微镜3.使用实体镜4.绘图(通过显微镜等)5.使用生物学术语确切描述一幅生物图或生物体的形态三、物理和化学方法1.分离技术:过滤2.测定:单糖、多糖、脂、蛋白质(费林氏溶液或费林氏反应, I 溶于 KI 水溶液)、双缩脲3.滴定4.稀释法四、分类学方法1.使用二歧检索表,查找一棵植物或一只动物个体的归属2.编制简单的二歧检索表3.鉴定大部分普通有花植物的科4.鉴定昆虫的目5.鉴定其他生物的门和纲(如原生物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等) 五、细胞学方法1.离析和压片技术2.涂片方法3.细胞染色和制备装片六、植物解剖学1.植物花的解剖和花程式的导出2.植物其它部分的解剖:根、茎、叶、果实3.徒手切片:茎、叶、根4.植物组织的染色(例如木质部)和备制植物的组织装片5. 利用生物学术语描述一棵植物七、动物解剖学1.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解剖2.小动物整体装片的备制4.介绍龙城高中的生物奥赛程序高一1. 时间:高一第一学期12 月初至高一第二学期5 月底2. 组队:实验班上2 个月的高中内容的课,再根据学生志愿,组建成生物竞赛小组3. 内容安排:从12 月开始根据高中内容的教学,同步按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植物学(分类、生理)、动物学(分类、生理) 、遗传与进化、微生物学、动物行为学、生态学八个方面的前五个方面进行全面。
4. 方式:以教练讲课和网络学习为主5. 教材和练习: 《中学生生物学全国联赛教程》及其配套练习6.目标:教练的目标是确保全国联赛有2、3 名二等奖,力争有一等奖学生的目标是要根据每一位学生的实际,帮助他们制定一个具体的目标高二1.时间: 9 月至第二年5 月2.内容安排: 6 月至 12 月按全国联赛要求,根据高中内容的教学,同步按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植物学(分类、生理) 、动物学(分类、生理)、遗传与进化、微生物学、动物行为学、生态学八个方面的后三个方面进行全面和八个方面的全面复习1 月底至 3 月中旬全面复习高中内容,3 月底至 5 月中旬再复习联赛内容3.方式:按联赛的八个内容为单位复习,选择一些学生不易搞清楚的内容再一下,其他内容让他们自已复习每完成一个内容组织一次考试在这一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的复习方法进行,尤其是怎样利用考纲、《中学生生物学全国联赛教程》及其他有关大学教材结合复习4.目标:根据学生一年多的实际,为每一位学生制定较为实在的具体目标5.龙城高中生物奥赛教学条件的准备建议1.购买大量竞赛书籍和全套大学生物学教材若干套,供学生借阅2.准备一间电子阅览室,供学生学习大学精品课程。
3.聘请大学教授做相关专题的讲座4.创建竞赛专用实验室,完成部分竞赛实验或与高校联系,到华南师大生命科学院进行相关培训附件:理论竞赛主干内容简要归纳一、植物学部分1、高等植物具有世代交替,孢子体减数分裂产生孢子,孢子形成配子体,配子体产生配子(精子和卵)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合子(受精卵)发育成孢子体2、吃的海带是孢子体,苔藓植物的配子体独立生活(孢子体寄生在配子体上),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都是孢子体发达3、裸子植物的胚乳是雌配子体(n) ,被子植物胚乳是多倍体(多为3n)4、导管只在被子植物体内出现,在蕨类和裸子植物体是管胞5、筛管只在被子植物内有,在蕨类和裸子植物中是筛胞6、在种子植物体内的(导管、管胞)和(纤维、石细胞)是成熟后死去,但具有功能的组织7、在种子植物体内的(筛管、筛胞)是成熟后细胞核消失,但仍是生活的细胞8、药用冬虫夏草是(子囊菌孢子侵入昆虫幼虫体内,形成菌核)而形成的9、在蕨类植物生活史中出现异孢现象的是(卷柏)植物这一现象的出现,在系统发育上对(种子)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10、水绵的生活史中只有核相交替,没有世代交替11、根的初生木质部为外始式发育,初生韧皮部也是,茎的初生韧皮部也是外始式,但茎的初生木质部是内始式12、花程式13、买麻藤科植物是没有颈卵器的颈卵器植物,茎内次生木质部有导管,是裸子植物中最进化的性状14、部分科的典型特征(以前发过的资料)15、营养器官的变态类型及代表植物二、植物生理学部分1、暗反应也是需要光的,因为有些酶没有光不能产生,如: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在没有光的情况下是不能产生的。
2、光合作用产生ATP 有环式和非环式,非环式通过光系统Ⅱ到光系统Ⅰ,势能下降的过程产生ATP环式在光系统Ⅰ用还原辅酶剩余的能量来形成ATP3、红降现象也称增益效应和Emerson(爱默生)效应,证明有两个光系统4、水总是从水势高的区域向水势低的区域移动5、硝酸还原酶是诱导酶,只有在硝酸盐存在的情况下才大量的出现6、固氮酶除了有固氮作用外,还有放氢的作用,可使乙炔变成乙烯7、光呼吸是在下列哪些细胞器中进行的:ADE A、过氧化物体B、乙醛酸体C、高尔基体D、叶绿体E、线粒体8、自叶绿体中输送出来,大量用于蔗糖合成的光合中间产物是:D A、果糖B、葡萄糖— 6—磷酸C、果糖 1,6-二磷酸D、磷酸二羟丙酮9、西瓜和西红柿成熟后,其种子并不在有充分水分的果实中萌发,这是因为果实中:A、PH 不合适B、有抑制剂存在C、溶质浓度太大D、胚没有成熟10、豆科植物根瘤中的豆血红蛋白的作用是:C A、与 N2 结合B、传递电子C、与氧结合D、使 N2 还原11、叶绿体中的DNA 不含有 AB A、组蛋白B、 5-甲基胞嘧啶C、基因D、启动子三、无脊椎动物学部分1、水螅只有两个胚层,没有中胚层,没有体腔2、涡虫(扁形动物)有了中胚层,但没有体腔3、蛔虫(线虫动物)体腔称为原生体腔或假体腔4、环毛蚓(环节动物)体腔称为次生体腔或真体腔5、昆虫(节肢动物)是混合体腔。
6、马氏管起渗透调节和排泄作用,主要的排泄物是尿酸,直肠腺有重吸收水盐作用7、雌蛾的性信息素是由其腹部第8~9 节节间膜上的腺体分泌的;蜂王信息素是由其上颚腺分泌的8、鳞翅目蛾类性信息素多为易挥发的脂肪族化合物;藻类信息素为C11 碳氢化合物9、昆虫的信息素往往有一个双键,它是由△11 去饱和酶催化的,该酶是至今发现的信息素唯一合成酶它能使饱和的脂肪酸链变成不饱和的,产生双键,然后在氧化、还原酶的作用下生成信息素10、蜂媒花多为黄色或蓝色蝶媒花多有鲜艳的红色或粉红色;蛾媒花多为白色或暗色;甲虫和蝇媒花多为白色或暗淡较原始的花11、蝶媒花氨基酸的含量要高于蜂媒花12、草履虫是典型的单细胞动物,其生殖有无性和有性两种方式草履虫有大小两个细胞核,在结合生殖过程中要经过减数分裂和消失等现象,最后形成的新个体中仍恢复到大小两个细胞核要结合生殖开始阶段,下列叙述哪个是正确的: B A、小核和大核都分裂两次B、小核分裂两次,大核逐渐消失C、小核消失,大核分裂两次D、小核分裂两次,大核维持不变13、间日疟原虫是我国重要的寄生虫病病原体之一,它有两个寄主:人和按蚊按蚊吸血将一定时期的疟原虫带入人体,并在人体内裂殖发育。
当按蚊再吸血时又将适当时期的疟原虫吸入体内,断而完成发育疟原虫从人体进入蚊体的时期是: D A、子孢子B、裂殖子C、合子D、配子母细胞E、配子14、海绵动物是最原始的多细胞动物,科学家认为它是进化上的一个侧支,称为侧生动物,因为在个体发育中有胚层 逆转现象15、水螅纲水母和钵水母纲水母皆呈圆盘状,营飘浮生活但水螅纲水母下伞面周缘有缘膜据此可将两者分开16、蛔虫的排泄系统仍是原肾型是因为肾细胞起源于外胚层17、乌贼在水中快速运动,其动力来自于外套膜肌肉的收缩18、个体发育(卵裂类型及典型生物;变态发育类型及生物)四、脊椎动物学部分1、关于脊索动物的起源假说,加斯坦和贝利尔认为脊索动物和棘皮动物的共同祖先类似于半索动物的羽鳃类进化过程是从原始后口动物进化到原始无头类,棘皮动物和半索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2、海鞘的逆行变态三大变化:A、幼体是自由的,成体变成固着的,然后尾部的脊索消失;B、背神经管变成实心的背神经节; C、鳃裂数由少变多3、在脊索动物中只有海鞘和圆口动物中的盲鳗是雌雄同体的,(但都异体受精)4、海鞘是开放式的血液循环5、骨质的结构是中胚层产生的,角质的结构都是外胚层产生的表皮衍生物(外胚层) : (1)外骨骼(角质) :角质鳞甲、毛、蹄、指甲、爪6、皮肤衍生物(2)腺体:汗腺、皮脂腺、乳腺、气味腺等真皮衍生物(中胚层) :骨质鳞(硬、圆、栉)、骨质鳍条(角质和鳞质、哺乳类骨板、实角(鹿角)楯鳞:由表皮和真皮层共同形成,与牙齿同源。
代表:鲨鱼7、文昌鱼的表皮是单层的,但是到了脊椎动物表皮就是多层的8、椎体类型:双凹型(鱼);后凹型(两栖类) ;前凹型(爬行类) ;双平型(哺乳类) ;马鞍型(鸟类)9、颌弓与脑颅相接的类型:(1)两接型:低等软骨鱼、总鳍鱼、古代棘鱼类(2)舌接型:软骨鱼中的板鳃类、所有的棘鳍鱼类(3)自接型:肺鱼、陆生脊椎动物(4)颅接型:仅哺乳类10、奔跑型的动物没有锁骨,只有肩胛骨一块,马和猎豹都是没有锁骨的,所以跑得快,使用前肢较多的攀缘动物锁骨发达11、牙齿进化趋势:多出→再出,量多→少而恒定,同型→异型,侧生、端生→槽生12、水生动物无唾液腺,哺乳类唾液腺含消化酶,其他动物的唾液腺仅湿润食物13、最原始的反刍类的骆驼有三个胃而不是四个胃14、小肠、十二指肠在鱼类有,圆口类没有在鸟类出现了肠和回肠盲肠在爬行类出现,结肠在哺乳类出现15、鳄鱼和哺乳类具有完整的次生腭两栖类开始有声带鸟类鸣管外有特殊的鸣肌16、海鞘中的血液开管式循环,血液定期改变方向,同一条血管轮流充当动脉和静脉,这在脊椎动物中是唯一的17、软骨鱼类动脉圆锥常具瓣膜,硬骨鱼类动脉球代替了动脉圆锥,不能主动收缩,不具瓣膜18、钱鱼类具H 型主静脉系统,两栖类具Y 型大静脉系统和肺静脉出现。
爬行类、鸟类、哺乳类肾门静脉退化消失19、软骨鱼的生殖方式:卵生(虎头鲨),卵胎生(棘鲨) ,假胎生(星鲨)20、鱼类(古脑皮) ;肺鱼和两栖类(原脑皮);爬行类开始出现亲脑皮,原脑皮为海马胼胝体为哺乳动物特有21、脑神经在无羊膜类是10 对,羊膜类12 对22、水生动物嗅觉发达,两栖类出现内鼻孔,爬行类以上出现鼻甲骨鸟类嗅觉不发达,四足类的犁鼻器鸟类舌前部角质化无味蕾五、动物行为学部分1、动性是指动物在一定的外界刺激下所作随机的、不定向的活动运动的结果总是趋于有利的刺激而避开不利的刺激源2、趋性是定向的运动3、横定向与趋性比较接近,它总与刺激源保持一定的角度而不是直接向着刺激源或离开刺激源4、攻击行为是同种个体间发生战斗和攻击5、贝茨拟态:无毒模仿有毒;缪勒拟态:有毒模仿有毒默滕斯拟态:强毒模仿弱毒6、黑头鸥把破蛋壳扔出巢外是因为破蛋壳会引来天敌7、熊蜂是地下筑巢的社会性采蜜昆虫,蜂群大小约为几百只8、动物占有和保卫一定空间的行为属于种内资源竞争六、动物生理学部分1、第二信使有cAMP 、IP、Ca离子等2、输氧时给的混合气体:95%的 O2 和 5%CO23、所谓生物钟是视交叉上核和松果体4、胆碱是怎样使突触后膜去极化的?——引起突触后膜对各种小离子(正离子)通透性增加5、心肌细胞分两类细胞,一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