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政治8.2征税和纳税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
6页第二框 征税和纳税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是《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二框,在教材体系上,它是对第八课第一框《国家财政》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是第八课也是第三单元的一个重点税收是组织国家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与每个人的生活密切联系了解税收和税法,认识依法纳税的必要性,有助于我们增强权利义务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本框介绍有关税收方面的知识,分析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重要税种,知道征收个人所得税对调节个人收入具有重要作用,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偷税,欠税、骗税、抗税是违法行为二、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初步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但本节课内容相对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说,有一定的抽象性,所以要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创设情境呈现问题,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构建知识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税收的含义、税收的基本特征(2)、税收三个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3)、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的含义及意义(4)、会算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2、能力目标:掌握各种具体税种,能辨别具体济济活动中需纳哪些税,增加对社会经济生活的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依法纳税、诚信纳税的意识并以主人翁的态度监督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同各种违反税法的行为作斗争四、教学重点1、税收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2、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五、教学难点1、个人所得税、增值税 2、偷税、欠税、骗税、抗税六、课时安排 1课时七、教法与学法1、利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时2、创设“一例到底”即用“一例”贯穿始终,设置一系列具有内在联系的思考题本节课以“傻根与纳税”情境创设为主线,引导学生学习运用税收的相关知识八、课前准备 导学案、多媒体课件九、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什么是财政?2、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有哪些?3、取得财政收入的渠道有哪些?知识点1:税收 (一)税收1、税收的含义:税和税的征收合称为税收从本质上看,税收是国家为实现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理解:①税收的主体:国家 ②税收的目的:实现国家职能 ③实现税收凭借的手段:政治权力④依据:依法(税法)⑤税收的本质: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思考: (1).世界上有没有不收税的国家呢?为什么?(2)、如何理解“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源泉”?2、税收与国家和法律的关系①有国就有税。
世界上没有不收税的国家国家不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但它的一切活动离不开物质保障,所以,只能凭借政治权力通过征税的方法获得财政收入,为自身的存在和发展提供物质保障②有税就有法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也正是由于税收有税法作依据和保障,比其他形式更稳定,所以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最理想最普遍的形式,是最重要的来源二)、税收的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1、强制性(1)含义:税收具有强制性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征税,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税务机关必须依法征税否则将受法律制裁2)理解:在社会产品的分配过程中,存在着两种权力:所有者权力和国家政治权力前者依据对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所有权而取得收入,后者凭借国家政治权力取得收入国家以税收的形式参与分配,就意味着政治权力凌驾于所有权之上,这就是强制强制性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前提,也是国家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保证2、无偿性(1)含义:税收具有无偿性国家取得税收收入,即不需要返还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直接付出任何代价2)理解:①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就成为国家所有,不再直接归还纳税人,也不支付任何报酬,国家与具体的纳税人之间,不存在利益对等的关系②从整个社会来看,国家从劳动人民那里取得的税收收入,又使之用于、服务于劳动人民共同利益的各项开支。
这样看来国家取得税收对纳税人是有间接的回报的再次强调:这里讲税收具有无偿性是指国家与具体的纳税人之间,不存在利益对等的关系 3、固定性(1)含义:税收具有固定性国家在征税之前,就以法律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的对象和税率,不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不能随意改变2)理解:①税收的固定性的意义税收的固定性既是对国家的约束,也是对纳税人的约束对国家的约束表现在:国家只能按税法规定的标准征收,而不能无限度地征收对纳税人的约束表现在:纳税人只要取得应税收入、应税财产或发生应税行为,就必须按法定标准纳税,不得自行减免或降低标准②税收的固定性是相对的,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具体的征税标准是可以改变的国家可以修订税法,调高或调低税率等,但这只是变动征收标准,而不是取消征收标准所以,这与税收的固定性是并不矛盾的3)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是税收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4、税收基本特征的相互关系:(三)、我国税收的种类我国税收的种类根据征税对象划分,目前我国税收分为五大类、二十多种,其中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是影响很大的两个税种类别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行为税征税对象以商品交换的交易额和劳务收入额征税对象以各种所得额为征税对象以开发利用特定自然资源为征税对象以拥有或支配的财产为征税对象以特定行为为征税对象包括主要税种营业税增值税消费税关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矿产税契税印花税屠宰税2、增值税增 值 税征税对象纳税人基本税率增值额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17%在我国二十多种税中,增值税是第一大税种,关于增值税我们主要要了解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含义:(2)征税对象:各个生产经营环节中的增值额。
具体到一个生产单位,增值额是指这个单位的商品销售收入或劳务收入扣除购进商品和劳务所支付金额的余额即该纳税人在本期间新创造的价值征收范围,包括生产、批发、零售和进口商品及加工、修理修配等环节中的增值额3)纳税人: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4)税率:基本税率为17%,此外我国增值税还规定了13%的低税率,主要涉及生活必需品、文化教育类商品,农业生产所需的商品出口商品零税率5)增值税的优点①避免重复征税,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 ②促进生产专业化,体现了公平竞争③保证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因为增值税每一环节征收的税收额的大小不受流转环节多少的影响,企业的兼并和分解都不影响增值税额,可以保证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3、个人所得税(1)含义: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2)纳税人:(3)应税项目:(学生阅读P70“相关链接”)(4)税率:①比例税率:比例税率就是对同一征税对象,不分数额大小,规定相同的税率如增值税;个人所得税中利息、股息、红利及偶然所得等②超额累进税率:个人工资、薪金所得,适用超额累进税率【知识拓展】起征点标准由2000元/月提高到3500元/月。
调整工薪所得税率结构,由9级调整为7级,取消了15%和40%两档税率,将最低的一档税率由5%降到3% ③超额累进税率有什么样的特点?有什么作用?纳税人所得越高,税率越高;所得越底,税率越底,可以调节个人收入差距,有利于社会公平5)个人所得税的作用: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建设和谐社会)的有效手段知识点2: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1. 依法纳税的必要性(为什么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① 税收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国家赖以存在和实现其各项职能的物质基础②我国的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有了收入,才能为公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一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③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2. 公民如何依法纳税①承担依法纳税的义务,自觉诚信纳税②勇于同违反税法的现象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等作斗争③公民要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检举,维护国家利益和人们自身利益。
3.偷税、欠税、骗税、抗税是违法行为(1)偷税:偷税是指纳税人有意违反税法规定,用欺骗、隐瞒等方式不缴或少缴应缴税款的行为如伪造、销毁、涂改帐本和票据,隐瞒销售收入等2)欠税:欠税是指纳税人超过税务机关核定的纳税期限,没有按时缴纳而拖欠税款的行为3)骗税:骗税是指纳税人用欺骗手段获得国家税收优惠的行为 (4)抗税:抗税是指纳税人以暴力、威胁等手段,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课堂小结】本节课内容主要讲税收及其基本特征,我们要理解清楚税收的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知道税收的分类,理解清楚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方法和征收的意义板书设计】一、税收及其基本特征 二、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1、税收的含义 1、为什么2、税收的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2、怎么做2、税收的分类 3、几种违反税法的行为 课后作业:《金版教程》课时精练-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