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江上游鄂北片方言的地理格局及混合性特征.pdf
8页方盲 2010 年第 l 期80~ 一 87 页(2010 年2 月24 日出版于北京)汉江上游鄂北片方言的地理格局及混合性特征 -柯西钢(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西安kexi ga n g@ s~.e d u.c n )提要根据5 中国 语言地图集6 的划分,汉江上游郧西 ! 郧县 !十堰市区和丹江口属于西南官话鄂北片 “通过对这四个县区方言内部差异的分析及与周边方言的比较,结合地理! 历史等因素,认为汉江上游鄂北片存在中原官话 ! 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三种官话方言,且三种官话方言之间互相融合,互相影响,形成 了汉江上游鄂北片方言的混合性特征 “关键词汉江上游鄂北片方言混合壹概况湖北省西北部的郧西 ! 郧县 !十堰市区(张湾区 ! 茅箭区)和丹江口属于汉江上游,这一区域今为十堰市辖区,处于鄂 ! 豫 ! 陕三省交界地带 “根据 5中国语言地图集6,该片方言属西南官话鄂北片,依据主要是古人声字今读阳平,但同时指出/鄂北片 ,,的四声调值距离西南官话的常见调值较远 “ 0 (黄雪贞 1 9 8 6 ,参见 B 6图及其说明)鄂北片方言在西南官话中比较特殊,其很多特点都与西南官话其他片存在差异,尤其是声调方面 “ /有些语音特点接近中原官话 “ ,,中原官话的古人声清音声母和次浊声母字今读阴平,全浊声母字今读阳平 “鄂北片的古人声一般今全读阳平,符合西南官话的常例;只有郧西和老河口古人声清音声母和次浊声母字一部分读阴平,一部分读阳平 “ 0(黄雪贞 1 9 8 6 )/从 襄樊 ! 郧县 1 9 个县市的声调看,尽管它们人声一般归人阳平,但由四声调值及其他因素形成的- 腔调 .则与西南官话的任何一片都大相径庭,而与中原官话则一脉相承,十分近似 “我们认为,, 鄂北 1 9 县(市)应与比邻的河南浙川 ! 邓县 ! 新野 ! 桐柏一起划人中原官话豫西南片 “ 0(王 群生 1996)十堰(指市区)是个新兴移民城市,在建市之前隶属于郧县,现在市区小部分世代居住在此地的老民仍讲郧县话,绝大部分市民主要讲普通话 “因此该地方言以郧县城关话为代表 “本文选取郧西城关镇(简称 /郧西 0) ! 郧西马鞍镇(简称 /马鞍,. )! 郧县城关镇 (简称 /郧县 0) !郧西梅铺镇(简称 /梅铺 0) ! 丹江口五个点为代表对汉江上游鄂北片方言进行分析 “所有材料均系笔者实地调查所得 “,基金项目:全国优秀博士论文专项基金资助项 目(20 0 409);教育部新世纪优 秀人才支持计划项 目 (N C ET 一04 一0957)“. 80.方言贰汉江上游哪北片方言的地理格局汉江上游鄂北片方言情况复杂 ,内部差异大 ,当地老百姓形容为 /十里不同音 0“经调查 比较,我们认为汉江上游鄂北片方言内部格局大致分为五区:第一区: 郧西县北部及西北部地区的上津 ! 湖北口一带毗邻陕西山阳和镇安,方言中保留很多中原官话关中片的特点 “第二区:郧西县中部地区如马鞍 ! 六郎 !店子等乡镇方言自成一系, 与周边方言不同, 以马鞍话为代表 “第三区: 郧县西部鲍峡 ! 胡家营以及郧西县六郎以南 ! 香口! 土门以东地区方言与临近的陕西白河城关方言特点相同,以郧西话为代表 “第四区:郧县中部地区(白桑关以南,五峰 ! 西沟以东)! 十堰市区及丹江口绝大部分地区方言较为一致, 以郧县话为代表 “第五区:郧县白桑关以北谭山 ! 梅铺 !白浪等乡镇与河南南阳市西峡县 ! 浙川县临近, 与南阳方言语音特征相近, 以梅铺话为代表 “以下从声母 ! 韵母 ! 声调三个方面分别认识汉江上游鄂北片方言 “2.1 声调方面丹江口 ! 郧县 ! 梅铺 ! 郧西方言单字调都是四个, 马鞍方言古去声今读阴去和阳去两类,共五个单字调 “具体情况见表一:表一平平平平上上去去人人清清清清浊浊清清次浊浊全浊浊浊浊清清清清次浊浊全浊浊丹丹江 口口阴平 3 5 5 5阳平 5 1 1 1上声 4 4 4 4去声 2 1 1 1阴平 35/阳平 51 1 1阳平 5 1 1 1郧郧县县阴平 3 5 5 5阳平 4 1 1 1上声44 4 4去声 2 1 1 1阴平 3 5 /阳平 4 1 1 1阳平 4 1 1 1梅梅铺铺阴平 3 5 5 5阳平 51 1 1上声 44 4 4去声 2 1 1 1阴平 35/阳平 51 1 1阳平 5 1 1 1郧郧西西阴平 213 3 3 阳平 5 5 5 5上声 3 5 5 5去声 4 1 1 1阴平 213/阳平 55 5 5阳平 5 5 5 5马马鞍鞍阴平 5 1 1 1阳平 44 4 4上声 3 5 5 5阳去 22 2 2阴去 213 3 3阴平 5 1 1 1阴平 5 1 1 1阳阳阳阳阳阳阳阳阳平 44 4 4丹江 口 ! 郧县 ! 梅铺 ! 郧西方言古清声母人声字和次浊声母人声字今读阴平和阳平两类 ,全浊声母人声字今读 阳平 “如丹江 口:八帮= 拔业 s P a!作精= 凿从 !s u o l 约影 扩“ 并药以 c y o l 迫帮扩“ 并拍涝 “ 扩“ “马鞍话去声分阴阳,古清声母去声字今读阴去 ,古全浊上声字和浊声母去声字今读 阳去 ,显示出江淮官话区移民方言的特征,如 :志 二痣 t乳 .笋治 = 置 t乳.}布 P u0 并步 P u.}壮 t, 跳 a习.笋状 t纵明 .“从单字调调值上看 ,丹江口 ! 郧县和梅铺三个点调值一致 ;马鞍和郧西两个点 阳平都是高平调 ,上声都是 中升调 ,完全相同, 阴平和去声两个调值刚好相反 ,郧西方言的阴平是 曲折调7 J > 213 ,去声是高降调 囚 8 4 1 ,马鞍方言的阴平是高降调凶]51,阴去是曲折调口 8 213,说明马鞍话在调类保 留江淮官话特征的同时,调值在长期的接触融合过程中受到郧西话的影响而与之相近了 “2 .2 声母方面 O 知庄章组声母的今读在汉江上游鄂北片有两种类型 :2010 年第 l 期# 81#甲:知庄章组字与精组字声母今都读[ts8 组,丹江口! 郧县! 梅铺都属于这种类型, 如丹江口方言:迟澄二词邪 *扩1 1 吵初= 草清 ! 扩! }山生二三心 ~}出昌= 粗清t s/u l 冲昌= 聪清c t shu明 “乙:遇止流梗摄庄组字今多读= t s 2 组,其他都读7 t幻 组,郧西! 马鞍属于这种读法,如郧西方 言: 梳遇 -“ } 事止 51 .} 瘦流 !.} 撑梗 比 sh翎} 争梗 c t s 的}生梗 ;孤 “O 影云以微疑母字在丹江口! 郧县 ! 梅铺都读零声母,如(不计声调): 卫云二味微= 威影 u e i !鱼疑二 余以yl 牙疑 = 哑 影 i a “郧西 ! 马鞍影疑母开口今洪音字读7 创,如:我 为 u“ }安 5 乎 nl爱单i.}昂 5 脚 习 ,细音字读 = 玮 ],如: 疑 办 i{ 仰 协 i 明!研 办i a n }业 办i“ “马鞍影疑母开口二等舒声 字白 读 7 引,如: 牙 学 } 咬 加u I 鸭 小 “ “马鞍方言山臻遇摄合口 三四等见晓组字与知系字合流,声母读1 t目 组,韵母为f跳2 类韵, 例如:船= 拳 - 扩 叼 月 nl 纯= 群 - 扩 职 }居二 猪 沈 纵“蟹止摄合口 一三等精组字白 读声母为7 七 “t少 9 8 ,韵母为齐齿呼 “如:最 t侣 i 0 } 岁 “ i.l嘴 飞 “ i{隧 “ i.“ 2.3 韵母方面 O 果宕人咸人山人摄一等见晓组字在丹江口 ! 郧县 !梅铺方言中开口今读开口呼,合口今读合口呼,如(不计声调):贺 x “ 半货 x . u“ { 各 k “ 并郭 kuo l 喝 “笋豁 x u o ; 在郧西 ! 马鞍方言中不论开合今都读合口呼,如(不计声调):个= 过 ku o l 渴= 阔 k /u o l鹤= 霍 xu“ “O 蟹止山臻摄端系合口字的今读在十堰市有三种类型,梅铺方言保留介音,郧县 ! 郧西 ! 马鞍三个点介音脱落,读开口呼韵母,丹江口方言介音部分脱落,介于前两者之间 “见表二:表二音音类类今读读分布布例字字蟹蟹止山臻摄端系合口字字有介音音梅铺铺脆 t shuei.} 随 - ue i } 短 飞 uan{顿 tu翎 . .蟹蟹止山臻摄端系合口字字无介音音郧县县脆 t 扩e i .!随 * i l 短 飞 a n j顿 t翎 . .员员员员 肠 西 ! 马鞍鞍鞍蟹蟹止摄精组合 口字字有介音音丹江口口脆 tshuei .}随“ uei i i蟹蟹止摄端组合口字和山山 无介音音音腿 飞 heil 短 飞 anl 顿 t“ . . 臻臻摄端精组合口字字字字字O 丹江口! 郧西 !马鞍方言深臻摄与曾梗摄舒声字韵母今合流为 7“ i n ] ,通摄独立,如:林二邻= 陵= 灵 必 n l 真二蒸 娜h二}东 c t砌;郧县深臻摄与曾梗通摄舒声字韵母今合为 7 即 i nyn ] ,如:分= 风 J如} 春二 冲 < t扩 二卜 合=欣= 兴= 星 功 n l 云= 荣= 拥 s y n ;梅铺深臻摄与曾梗 通摄舒声字韵母今不合,如:沉二 尘 - 扩 翎井橙= 诚 - 扩 明} 宫 : k u 明“画遇通人摄端知系字在丹江口方言中读 7 u 2 ,如:肚 t u.}梳 二 u }独 s t u !竹 < ts u {俗 “ ,在郧县 ! 梅铺 ! 郧西 ! 马鞍方言中读 [! 8,如 :锄 -s h 二 }数 ( sou l督 , 二 }叔 夸 笼 2 u l烛 , 卿 “同处汉江上游的陕西汉中方言遇通人摄端知系字今也读作 1 u 2 ,与丹江口方言相同“汉中地区位于汉江上游西端 ,地近巴蜀 ,两地之间往来密切 , 而丹江 口位于汉江上游东端 , 与鄂中 ! 鄂南的西南官话区交往便利 “故我们推断汉江上游东西两端的汉中和丹江 口方言中遇通人摄端知系字今读合口呼这一语音特征都应与西南官话的影响有关 “¾ 马鞍话山臻遇摄合口三四等知见系字韵母今读为7 记类韵,例如:专= 捐 娜甲n I 舜= 训 ,甲(.{除二厨= 渠 - 扩 司鼠= 许 冬 从“蟹止摄合口一三等帮端系字白读韵母今为7 i ],例如:# 82 #方言赔 扩i{妹 而 .1碎 妞.1嘴 钵i l 泪 1 1 .“通摄合口一三等知见系舒声字韵母今读 7 砌], 如:公c k闺! 红 仄 明} 众 t网 .} 冲 ! 扩 明} 共 k明.“据汪化云5 鄂东方言研究6,这些都是典型的江淮官 话黄孝片特征,说明马鞍话与鄂东方言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叁汉江上游鄂北片方言的混合性特征及其成因前文提到的第四区方言(郧县话)属于本地区的强势方言,使用人口最多,面积最广,是汉江上游鄂北片方言的代表,第五区方言语音面貌与之差别较小 “为了具体考察本区方言与周边方言的关系,我们选择汉江上游地区以东的襄樊(同属鄂北片) !以北的南阳(中原官话南鲁片)以及湖北省会城市武汉(西南官话武天片)进行比较 “南阳的材料主要取 自 贺巍5 河南省西南部方言的语音异同6! 徐奕昌5 南阳方言概要 6! 丁全 ! 田小枫 5 南阳方言6 等,襄樊 ! 武汉的材料 主要取 自陈章太 ! 李行健 5 普通话基础方言基本词汇集6等 “0 南阳方言古清人和次浊人字今全都归人阴平,全浊人声字今读阳平,属中原官话 “武汉方言古人声字今全读阳平,具备典型的西南官话特征 “襄樊 ! 丹江口! 郧县 ! 梅铺四个点地理上连成一片,南阳在其北,武汉处其南 “因此这一带方言的调类融合了中原官话和西南官话的特征:古清声母人声字和次浊声母人声字今一部分仍读阳平, 另一部分受中原官话影响,今读阴平 “从单字调调型 ! 调值看, 除武汉外,其他五个点阴平都是中升调, 阳平和去声都是降调,上声都是高平调, 只是各点之间调值略有不同 “方言中调型 ! 调值的趋同说明汉江上游鄂北片方言深受南阳地区方言影响 “详见表三 “表三平平平平上上去去人人清清清清浊浊清清次浊浊全浊浊浊浊清清清清次浊浊全浊浊南南阳阳阴平 3 5 5 5阳平 31 1 1上声 5 5 5 5去声 4 1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