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池塘养殖技术要点2018.docx

13页
  • 卖家[上传人]:鲁**
  • 文档编号:555702423
  • 上传时间:2023-02-0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65.83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池塘养殖技术要点四、混养混养是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和饵料资源,减少浪费、提高能量转化效率的有效措施,可以 分为种内混养和种间混养两种类型种内混养是将不同种鱼类或同种鱼类不同规格的养殖在 同一池塘中,这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养殖方式;种间混养是将不同种类的养殖对象,如鱼、 虾、贝、藻等合理搭配混养在同一水体中一)种内混养 混养的原则是混养的鱼类在同一水体中和谐相处,不相互残害和吞食;对水质和生长期 的水温要求相似;栖息水层和食性有一定的差异鱼类种内混养有3种类型:①不同种鱼类 的混养,即在同一鱼池内养殖多种鱼类②同种但不同规格的鱼进行混养③异种异龄鱼的 混养,即同一鱼池混养多种鱼类,而且每种鱼又有不同的龄级和规格1、混养的优点(1) 合理利用饵料和水体 我国池塘养鱼的人工和天然饵料主要包括浮游生物、底栖 生物、各种水草和旱草、有机碎屑以及包括配合饲料在内的各种商品饲料在投喂草类后, 草鱼将草类切割,其粪便转化进入腐屑食物链,可供草食性、滤食性和杂食性鱼类反复利用, 大大提高了草类利用率;在投喂人工精料时,主要为草鱼、青鱼、鲤等所取食,部分较小颗 粒被鲫、团头鲂和各种小规格鱼种所吞食,鲢、鳙还可摄食粉状精饲料,这样全部商品精料 都可为鱼类所利用,不至于浪费。

      每种鱼类根据其习性栖息于一定的水层中鲢、鳙和白鲫等生活于水体上层,草鱼、团 头鲂等生活于水体中、下层,青鱼、鲤、鲫、鲮和罗非鱼等则在底层活动将这些鱼类合理 搭配混养在一起,可以充分利用池塘各个水层,相对增加了整个水体中鱼类的放养量,从而 提高池塘鱼产量2) 发挥养殖鱼类之间的互利作用 混养的积极意义不仅在于配养鱼能提供一部分鱼 产量,并且还可发挥各种鱼类之间的互利作用,因而能使它们各自的产量均有增加例如草 鱼、青鱼、团头鲂、鲤等的残饵和粪便可作为培养浮游生物的良好肥料,同时还能提供大量 碎屑,为鲢、鳙等滤食性鱼类创造良好的饵料条件;而滤食性鱼类滤食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 可起到防止池水过肥的作用,给草鱼、青鱼等提供较为良好的生活环境鲤、鲫、鲮、鲴、 罗非鱼等杂食性鱼类可清除池中残饵,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并改善池塘卫生条件此外,通 过其摄食活动,还能起到翻动底泥和搅动泥水的作用,有助于上、下水层的混合,从而增加 底层的溶氧量,加速有机物质的分解和营养盐的循环3)可获得食用鱼和鱼种双丰收 当年鱼种与食用鱼适当混养时,既能取得食用鱼高 产,又能基本保障翌年放养的大规格鱼种的需要4)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通过混养,不仅提高了产量,降低了成本;而且在同 一池塘中生产出各种食用鱼,特别是可以全年向消费市场提供各种鲜鱼,这对繁荣市场、稳 定价格、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要、增加生产者收入都有重大意义。

      2、混养的生物学原理 我国养鱼池塘中主要养殖鱼类的相互关系可以用图6-1-3 加以 括上层中层下层池底1)青鱼、草鱼、鲤、鲂与鲢、鳙间的关系 青鱼、草鱼、鲤、鲂主食贝类、草类和底栖动物等,俗称“吃食鱼”,它们的残饵和粪便进入腐屑食物链和牧食链,因而给鲢、鳙 提供了良好的饵料条件;而 “肥水鱼”鲢、鳙又为喜清新水质的“吃食鱼”创造了良好的 生活条件渔谚“一草带三鲢”正是这种混养的生物学意义的概括在不施肥和少量投精料 的情况下“肥水鱼”和“吃食鱼”的比例大致为1: 1,正所谓“一层吃食鱼、一层肥水鱼”, 具体来说每1 kg“吃食鱼”可以带养1 kg“肥水鱼”;而在大量投喂精饲料和施肥的情况下,该比例下降至1 : 0.3〜0.6这是因为大量投饵施肥的鱼池中,有一部分肥料和残饵未能被 充分利用而沉积在池底,暂时退出了池塘物质循环2) 草鱼和青鱼之间的关系 青鱼上半年个体小,食谱范围狭窄;下半年贝类资源相 对丰富在饲养的中、后期,青鱼投饲量增加,造成水质过肥,而青鱼较耐肥水;草鱼则喜 欢水质清新,加之此时草类质量差,已不利于草鱼生长因此,生产上在8 月份以前抓草鱼 投喂,使大规格草鱼在8 月份左右达到上市规格,轮捕上市,稀疏密度,有利于留池草鱼的 生长;而青鱼上半年主要抓饲料的适口性, 8 月份以后抓青鱼的投喂,促进青鱼生长,从而 缓和青鱼和草鱼在水质上的矛盾。

      3) 鲢、鳙之间的关系 鲢、鳙的天然食物只是相对的不同,在施肥和投喂精饲料的 池塘中,鲢的抢食能力远比鳙强;在不投饵的池塘中,浮游动物的数量又远比浮游植物的少 因而鲢会抑制鳙的生长,即渔谚所谓“一鲢夺三鳙”之说,故鳙的放养量不能太大在长江 流域鲢、鳙的放养比例一般为3〜5 : 1;但如果投喂足量的商品饲料,尤其是投喂粉状饲料 时,鳙的放养量可酌情增加,有时甚至可以超过鲢的放养量珠江三角洲因为鳙的市场需求量较大,故主养鳙, 1 年饲养 4〜6 批可在保证鳙正常 生长的前提下适当搭养鲢,以充分利用池塘中的天然饵料在生产上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 以小规格(13〜17 cm)的鲢与大规格(0.4〜0.5 kg)的鳙混养;②控制鲢的放养密度鲢 的放养量不能超过鳙的放养量例如每次放0.4〜0.5 kg的鳙鱼种40尾,则13〜17 cm的鲢 鱼种只能放20〜30尾当鲢长至0.75〜1.0 kg时,在轮捕时必须捕出上市或转入其他池中, 然后再补放尾数相等的13〜17 cm鲢鱼种 4)鲤、鲫、鲂与草鱼、青鱼之间的关系 草鱼、青鱼个体大,食量也大;而鲤、鲫、 鲂则相反将它们混养在一起,能起到清除残饵,改善水质的作用。

      主养青鱼的池塘中,鲤的动物性适口饵料较多,故可多放养鲤;主养草鱼的鱼池因动物 性饵料较少,鲤要少放一些,一般每1 kg草鱼鱼种可搭配饲养50 g左右的鲤1尾放养1 kg 草鱼种,可搭配8〜20g的团头鲂20尾左右在商品饲料投喂充足的鱼池中,上述鲤的放养 量可增加1倍左右甚至更多同时可饲养10〜15g的鲫1000余尾5)罗非鱼与鲢、鳙间的关系 罗非鱼与鲢、鳙在食性上有一定矛盾生产上常采取 以下措施:①罗非鱼与鲢、鳙交叉放养上半年罗非鱼个体小,尚未大量繁殖,密度稀,对 鲢、鳙影响小,必须抓好鲢、鳙的饲养,使它们能在6〜8月份达到0.5 kg以上,轮捕上市; 下半年罗非鱼大量繁殖,个体增大,密度增加,必须主抓罗非鱼的饲养管理②控制罗非鱼 的密度,将达到上市规格的罗非鱼及时捕出③控制罗非鱼的繁殖,如采取放养少量凶猛鱼 类或单养雄性鱼的方法④增加投饲、施肥量,保持水质肥沃以缓和食物矛盾3、确定主养鱼类和配养鱼类(1) 主养鱼 又称主体鱼,也就是主要的养殖鱼类它们不仅在放养量(重量)上占 较大比例,而且是投饵、施肥和饲养管理的主要对象其产量的高低对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值 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确定主养鱼类应考虑以下因素:①市场需求。

      根据当地市场对各种养殖 鱼类的需求量、价格和供应时间的要求,为市场提供适销对路的鱼货②饵料肥料来源如 草类资源丰富的地区可考虑以草鱼为主养鱼,螺、蚬类资源较多则可以考虑以青鱼为主养鱼; 精饲料充足的地区,则可根据当地消费习惯,以鲤、鲫或青鱼作为主养鱼;肥料容易解决则 可以考虑将鲢、鳙等滤食性鱼类或者罗非鱼、鲮等腐屑食性鱼类作为主养鱼③池塘条件 池塘面积较大,水质肥沃,天然饵料丰富的池塘,可以鲢、鳙作为主养鱼;新建的池塘,水 质清瘦,可以草鱼、团头鲂为主养鱼;水较深的池塘可以青鱼、鲤为主养鱼④鱼种来源 只有鱼种供应充足,而且价格适宜,才能作为主要养殖对象此外,沿海如鳗鲡、鲻、鮻鱼 苗资源丰富,有时也可作为主养鱼2) 配养鱼 是处于配角地位的养殖鱼类,它们可以充分利用主要养殖鱼类的残饵以 及水中天然饵料很好地生长但配养鱼的产量往往也相当高,多种配养鱼的总和甚至会超过 主养鱼我国池塘养殖的配养鱼类,一般可多达7〜8种其他鱼类作为主养鱼时,鲢、鳙 均为主要的配养鱼,仍应占全池总产量的30%〜4 0%二) 种间混养 将在栖息空间和饵料资源利用上有互补性的不同种类的养殖对象混养在同一水体中,使池塘空间和其中的饵料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如鱼——青虾——蚌混养鱼在水层中活动;青 虾在水体浅水区及水生植物上攀附生活;蚌则行水底埋栖生活这种混养模式投入的饵料供 鱼虾摄食,鱼虾排泄物及残饵可肥水增加浮游生物量为滤食性蚌提供食物在生产中已发展 有鱼——虾、鱼——贝、鱼——蟹、鱼——藻、鱼——参等混养类型三) 区域化养殖 所谓区域化养殖就是把在摄食生态位上具有互补性的鱼、虾、贝、藻等不同种经济动植物,以适宜的比例养殖在同一养殖区的不同的池塘之中,并且在不同的养殖池塘间建立起封 闭式水循环系统一方面投人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随着水在不同养殖区池塘中循环,可被处 于不同营养级的各种养殖生物充分利用,提高了物质利用率,减少水体有机残余物质的数量, 净化水质另一方面,避免了同池混养的生物在饵料资源、生存空间、溶解氧上的直接竞争, 以及各自产生代的谢废物造成的相互危害图6-4是一种区域化养殖模式肉食性鱼,类养殖池杂食鱼类养殖池水生植物栽培池应急排水系统对虾养殖池沉淀过滤蓄水池水生植物栽培池贝类养殖池滤食性鱼类养殖池对虾养殖池贝类养殖池4一、高密度混养技术混养是提高鱼产量的一个重要措施,也是我国“八字精养法”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这一措施在我国的养鱼业中,不仅运用于亲鱼培育、苗种生产和成 鱼饲养等各个主要生产阶段和生产环节,而且还运用到了各种名特水产的养 殖中。

      一)混养的含义及其在我国养鱼业中的地位 混养是指在一个池塘中同时饲养 不同种类、不同年龄和不同规格的鱼混养是我国养鱼业中一个突出的技术特点,是我国人民千百年来辛勤劳动的结晶 多种鱼类的混养,其鱼产量较单一种类的养殖往往提高一倍以上,增产效果和经 济效益十分显著世界其他国家在养鱼业中采用混养方法为时较晚,从理论上认识了它的优越性而 有意识地加以研究和推广,是近几十年的事二)混养的积极意义1.混养可以充分地利用池塘水体 我国主要养殖鱼类,从它们的栖息习性 来看,相对地可分为上层鱼、中层鱼和底层鱼类如鳙、鲢、白鲫生活在上 层,草、鳊鱼生活在中上层,青鱼、鲤鱼、鲫鱼则在底层因此,将这些鱼 混养在同一池塘中,可以充分利用池塘各个水层2.混养可以全面而合理地利用池塘的饵料资源 池塘中有浮游生物、底栖 生物、水生植物、周丛生物和有机碎屑等天然饵料,而各种鱼类对天然饵料 的利用则各有其属性,如草、鳊鱼吃草类,青、鲤鱼吃贝类,鲢、鳙鱼类食 用浮游生物,鲫鱼食有机碎屑等所以,混养使各种鱼类各得其所另外, 在投喂的任何饲料被鱼类的摄食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一定数量的破碎或 成为细小颗粒散落水中,当混养多种规格鱼种后,就可以随时被吃掉,得到 有效的直接利用,但在单养或龄级少的情况下,这部分饲料就浪费掉,最多 起到肥水的作用。

      3.混养能发挥鱼类之间的互利作用:(1)“吃食鱼”和“肥水鱼”之间的互利关系青鱼、鲤鱼、草鱼、鲂鱼等 生产上称“吃食鱼”,它们的残饵和排泄的粪便可以培育水质,起施肥的作 用,因而给鳙、鲢、白鲫、非鲫等“肥水鱼”创造了良好的食料来源;反过 来“肥水鱼”又通过滤食浮游生物、细小有机物,防止水质过肥,即起所谓 “压水”作用,改良了池塘条件,这样既提高了对饵料的利用率和鱼产量, 又发挥了互利作用2)鲤、鲫、团头鲂、非鲫与青、草鱼的互利关系青鱼、草鱼个体大, 食量大,残饵多,粪便多鲤、鲫、团头鲂、非鲫等是杂食性的中下层和底 层鱼类,个体小,将它们混养在一起,可以清除残饵、改善水质3)鲢、鳙之间的关系鳙主食浮游动物,鲢主食浮游植物,而鲢抢食能力远 比鳙鱼强,且池塘的浮游动物数量远比浮游植物少,鱼谚有“一鲢夺三鳙”的说 法在生产上鲢鱼与鳙鱼的比例一般为3〜5 : 14)非鲫与鲢、鳙之间的关系非鲫与鲢、鳙的食性基本相同,但非鲫能 利用鳙鱼不易。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