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doc
22页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60分) 读图1完成1~3题: 甲 图1 1.丙.丁两地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 ( ) A.水稻种植业 B.商业谷物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混合农业 2.丁国农业机械化水平高于丙国,主要是因为丁国 ( ) A.地形平坦 B.地广人稀 C.工业基础好 D.科技水平高 3.下列各地,农业生产的季节性最不明显的是 ( ) A.甲 B. 乙 C.丙 D.丁 图2中数字表示不同工业部门的投入情况.读图2完成4~6题: 图2 4.①代表的工业部门属于 ( ) A.资金密集型 B.资源密集型 C.技术密集型 D.劳动密集型 5.区位选择中,宜优先考虑靠近原料产地的最有可能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6.在技术投入的推动下,工业部门④的发展趋势是 ( ) A.④①② B. ④②③ C. ④③① D. ④①③ 南昌市郊区某村,利用塑料大棚生产蔬菜,并同时开办了养猪场,如图3所示.据此完成7~9题: 图3 7.该村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 A.种植业 B.畜牧业 C.混合农业 D.生态农业 8.利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可以改善 ( ) A.光照条件 B.热量条件 C.降水条件 D.土壤条件 9.大棚中生产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原因是大棚中的环境与自然状态相比 ( ) A.光照太强 B.热量不足 C.日温差较小 D.年温差较大 根据我国农业部_年2月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四种农作物的优势生产区域,如图(图4)所示.读图回答 10~11题 图4 10.上述四种农作物优势产区确定的主要依据是 ( ) A.自然条件 B.交通条件 C.劳动力因素 D.工业化基础 11.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主要目的是 ( ) A.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B.加快城镇化的进程 C.向农业生产区域专业化发展 D.缩小地区差距 读下面两幅图,回答12题: 12.从上图乡村聚落的形态可以推测出甲地是 ( ) A.河流较多的山区 B.地形较为完整.平坦和开阔的地区 C.村落沿河道伸展,条带状分布 D.我国南方的山区 13.特大城市在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方面,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 A.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转移部分人口,吸纳高素质人才 B.建立立体交通道路系统,控制运行机动车辆进城数量 C.将有污染的工厂一律清除出本市.本地区 D.控制人口增长,规划建设大量高大且稠密的住宅楼 14.有关政治因素对城市区位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作为政治中心城市一般也会成为区域的经济中心,进一步促进城市的发展 ②华盛顿是美国的首都,也是本国的工业中心 ③1998年6月10日,哈萨克斯坦首都迁往阿斯塔纳,必将促进该城的发展 ④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古都也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城市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若大气降水是100%,以前渗入某地区的地下水和转化为该地区的地表径流的数量 分别占降水的50%和10%.随着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现在渗入地下与转化为地表径 流的数量分别占降水的30%和28%,回答15~16题: 15.该地区地表径流比重增加的原因是 ( ) A.气候异常,降水量显著增加 B.该地区开挖数条人工河道 C.社会经济发展加大对地下的开采 D.绿地面积减少,建筑用地增加 16.该变化不可能导致的后果是 ( ) A.地区内清洁用水的需求量增加 B.地区内的植物蒸腾量减少 C.地区内发生洪水的频率减少 D.地区内的地下水水位下降 17.读图5,指出与图中所示城市功能相符(圆内表示某城市的主要功能)的一组城市 ( ) 图5 A.①新加坡 ②桂林 ③伯明翰 ④香港 B.①伯明翰 ②香港 ③新加坡 ④桂林 C.①香港 ②新加坡 ③桂林 ④伯明翰 D.①新加坡 ②香港 ③伯明翰 ④桂林 18.读〝部分大洲或地区的城市.乡村人口当前与未来趋势图6〞,判断图的排列顺序是 ( ) 图6 A.西欧.日本.北美.西亚 B.日本.北美.非洲.中亚 C.非洲.澳大利亚.北美.西亚 D.西亚.大洋洲.北美.日本 读〝京津唐城市群示意图〞,据此回答19题. 19.图中的特大城市有 ( ) A.①天津 ②北京 ③唐山 ④秦皇岛 B.①北京 ②天津 ③秦皇岛 ④唐山 C.①天津 ②唐山 ③北京 ④秦皇岛 D.①北京 ②唐山 ③天津 ④秦皇岛 北京成功申办_年奥运会,〝绿色奥运〞的口号与北京目前的城市环境还有一定距离.下图是北京城.郊区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单位:℃),读图回答20~21题. 20. 城区气温比郊区气温高,主要原因有 ( ) ①人口集中 ②工业发达 ③汽车数量多 ④建筑 物密集 A.②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1.城区气温比郊区气温高,会引起( ) A.城区空气上升,降水减少 B.城区空气下沉,云雾增多 C.近地面空气由郊区流向城区 D.高空空气由郊区流向城区 下图表示某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回答22.23题22.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 ) A.软件制造 B.玩具制造 C.汽车工业 D.石化工业 23.导致该产业迁移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 A.原料 B.技术 C.交通运输 D.劳动力价格 24下图为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对某工业部门的影响程度,数字代表工业布局正确的是( ) A.①石油化工 ②有色金属冶炼 ③水产品加工 ④电视机装配 B.①有色金属冶炼 ②石油化工 ③电视机装配 ④水产品加工 C.①电视机装配 ②水产品加工 ③石油化工 ④有色金属冶炼 D.①水产品加工 ②电视机装配 ③有色金属冶炼 ④石油化工 读某区域图,图中甲.乙.丙是重要的农业区,完成25一28题. 25.甲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 ) A.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 B.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c.地下水和冰雪融水较多 D.光照虽弱但日照时间长 26.城市P是在新的原料基地出现新的工业中心,该原料是 ( ) A.非金属 B.有色金属 C.棉花 D.石油 27.甲.乙.丙三个地区共同种植的农作物是 ( ) A.小麦 B.水稻 C.棉花 D.青稞 28.丙地区与乙地区相比,其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主要是 ( ) A.灌溉条件较差 B日照时间太长 C气温较低,热量不足 D.土壤盐碱化现象严重 读〝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图,回答29-30题: 29.2000年,城市化和城市人口的正确叙述是 ( ) A.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超过发达国家 B.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比1980年略有下降 C. 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数超过其总人口的一半 D.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数超过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和农村人 口的总和 30.近年来,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人口 向郊区.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流动,其原因并不是由于( ) A. 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 B. 乡村及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C. 城市经济发展缓慢 D.地铁.高速公路等交通事业的发展 二.综合题(共40分) 33.读图,分析回答: (18分) (1)副业.渔业.果林业分别在甲.乙.丙三地何处发展较为合理,试述理由. 甲地应发展__________业,理由:________________ _. 乙地应发展__________业,理由:________________ _.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