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纽尔.卡斯泰尔:信息时代的理论家.doc
5页1曼纽尔.卡斯泰尔:信息时代的理论家生 平曼纽尔·卡斯泰尔(manuel castells),世界著名的信息社会研究专家、城市社会学家,1942 年出生于西班牙巴塞罗那市的一个贵族家庭1958-1962 年,曾在巴塞罗那大学学习法律和经济,1964 年毕业于梭尔邦大学(sorbonne)的经济法律系1965-1967 年就读于巴黎大学,师从法国著名社会学家阿兰·杜罕(alain touraine),并兼任巴黎大学高等实践学院工业社会学研究室研究人员1967 年在巴黎大学获社会学博士学位,同时也获得了梭尔邦大学人类学博士学位,并留任巴黎大学南特校区任教1969-1970 年,卡斯泰尔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大学(the university of madrid)担任社会学助理教授1970 年又转回到巴黎,尔后在巴黎大学高等社会科学院担任副教授暨城市社会学研究室主任达 10 年之久1979 年,受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盛情邀请,卡斯泰尔离法赴美,成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城市与区域规划学系和社会学系教授同时,担任马德里自治大学(universidad autonoma de madrid)的新技术社会学学院的教授兼院长和巴塞罗那科学研究委员会的研究员。
成果与荣誉卡斯泰尔是当今世界上信息化、城市化研究领域中最为杰出的代表之一他一生勤奋刻苦、耕耘不止,迄今已出版过 20 多部著作,发表过 100 多篇论文其代表作有:《城市问题:马克思主义思路》(1972)、 《帝国主义与拉丁美洲的城市化》(1973)、 《城市、阶级与权力》(1978)、 《经济危机与美国社会》(1980)、 《城市与市民:城市运动的跨文化理论》(1983)、 《高技术、空间与社会》(1985)、 《西班牙的新技术、经济与社会》(1986)、 《信息技术、经济重构与城市发展》(1988)、 《信息化城市》2(1989)、 《世界的科技城:21 世纪工业复杂性的构成》(与斯科特合著,1994)、 《区域化与全球化:信息时代的城市管理》(与博雅合著,1996),以及被称为信息时代三部曲的《网络社会的兴起》(1996)、 《认同的力量》(1997)、 《千年的终结》(1998)和《网络星空》(2001)等等尤其是 1972 年出版的他的第一本个人专著《城市问题》曾被转译成 10 多种语言,成为世界范围内城市社会学研究的经典著作他通过对法国、西班牙、拉丁美洲和美国加利福尼亚的田野调查而做的有关城市社会运动和社区组织的比较研究,不仅使他获得了 1983 年赖特·米尔斯奖(c. wright mills award),而且还被学界誉为“新城市社会学”的创始人。
1998 年,卡斯泰尔获得了美国社会学会的罗伯特和海伦·林德奖(the robert and helen lynd award),以及马德里地方政府颁发的都市计划最佳论文弗兰德斯奖2000 年因其对“加泰窿工人商业团体”的杰出研究而获得国际五一奖章1995-1997 年卡斯泰尔曾受聘担任欧洲委员会信息社会高级专家组成员也曾担任过国际社会学协会城市发展委员会的领导人和加利福尼亚大学西欧研究中心主任,是伯克利国际经济圆桌会议的资深研究员,古根汉(guggenheim)会员此外,卡斯泰尔曾在大约 40 个国家的 300 所大学和专业研究机构发表过演说,担任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国发展计划委员会、欧盟,以及智利、法国、厄瓜多尔、中国、俄罗斯、巴西、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国家政府的高级顾问一、网络社会的兴起作为当代社会的一个产物,今天,电子网络可以说已经成了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近一、二十年来,随着全球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不断普及,原先仅存在于科学家或计算机从业人员之间交流的网络,现在已成为普3通人日常交往的一种方式了网络已经成为当今许多话题的一个重要背景和技术手段。
正如蒸汽机带来了工业社会一样,网络也正在催生一个崭新的社会模式,型构出一种新的社会型态----网络社会,其重要特征体现在:经济行为的全球化、组织形式的网络化、工作方式的灵活化、职业结构的两极化、劳动生产的个性化等等网络社会的到来代表了人类经验的一种巨大变化,尤其是由于网络自身所具有的时空抽离性、互动性、平等性、开放性等特点,为社会生产方式和经济形式的创新提供了丰富的契机,并成为支配和改变我们社会的重要源泉正如卡斯泰尔所指出的,作为一种历史趋势,信息时代的支配性功能与过程日益以网络组织起来网络建构了我们社会新的社会型态,而网络化逻辑的扩散实质性地改变了生产、经验、权力与文化过程中的操作和结果,为社会的整体性变革提供了动力源泉与传统的工业化社会相比,卡斯泰尔认为网络社会的兴起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这种变革主要体现在:一是以新的信息技术和基因工程为基础的新技术范式的出现,并不断地引发出一系列的社会变革和创新,从而在总体上推动社会的整体发展二是全球化通过借助于网络而成为一种现实的社会运动,并在全球网络的广度、全球联系的强度、全球流动的速度和全球影响的深度等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三是互联网将连接个人与群体,并共享多媒体的超文本(hypertext),而这种超文本构成了新文化的支柱,使其在享有意识形态和技术上自由的同时,得以跨越整个地球和整个人类历史。
四是政治、经济、文化与信息的全球网络,将造成民族国家社会的终结五是科学知识的发展及其运用将使工业时代以来的文化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不断得到调整六是网络社会的社会变革还超出了社会和技术生产关系的范围,从而改变生产、经验、权力与文化过程中的操作和结果 二、信息时代的三部曲4卡斯泰尔倾心 14 年心血著成的有关信息时代的三部曲使其一跃成为 20 世纪 90年代以来美国最为重要的社会学家之一,尤其是其在网络社会方面的研究成就为他赢得了大量的国际声誉在他的三部曲中,第一部《网络社会的兴起》主要讨论的是网络社会,并试图说明借由网络媒体的资本主义信息化的资本主义劳动的新时代和新类型变化,尤其在生产关系、全球经济、网络公司和劳工模式方面的变化;第二部《认同的力量》主要研究正在发生的文化现象及其重要变化,尤其是大量不同的文化运动,重点在权力和经验关系,范围限定在民族-国家危机、全球制度和相关政治民主危机以及新建立的相应的认同上第三部《千年的终结》主要考察了大的民族国家或中央集权下的经济统治问题,以及在他们的主权中是如何衰落的问题,把许多表面是“松散结果”的案例联系在一起,认为它们本身就构成了信息时代的重要形态。
在《信息时代三部曲》中,卡斯泰尔追溯了出现于 20 世纪 60 年代末至 70 年代中的三个独立的过程,但这三种同时到来的效应催生了我们的新时代他所说的三个过程指的是信息技术革命、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经济危机以及诸如环境保护和女权主义等新社会运动根据卡斯泰尔的论述,信息技术的革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归因于苏联和东欧的解体以及更有效力、更强劲、更牢固的资本主义的兴起新社会运动的产生则是由民族国家、男权社会以及传统社会组织在世界范围内的危机所引起同时,这三个过程共同引发了新的社会结构——信息社会、新的经济模式——全球信息经济和新的文化形态——原生文化同时,卡斯泰尔从城市经济结构和劳动结构入手,以全球化的眼光对三个相互联系的领域——信息时代的经济、政治、社会变化,做出了宏观的概括5卡斯泰尔的《信息时代三部曲》毫无疑问是一部卓有成就的著作因为,此前从未有其他人能够有更好的洞察力来审视当今世界诸多大趋势之间的相互关系他的分析简洁、深刻又极具纪实性,所涉及的问题也极为广泛,从苏联的解体、 “和平时代” 的到来到全球性犯罪组织的出现,从世界范围内的各种宗教排斥和社会冲突到男权社会的颠覆、民族国家的削弱卡斯泰尔正是通过整合这些表面上互不相干的社会现象,才诞生了这套他本人称之为“信息时代”或者“信息社会”的理论,并为正在迈向信息化时代的人类社会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描述与解释的范本。
三、信息资本主义理论由于信息技术和信息经济的高度发达及其对整个社会生活的决定性影响,卡斯泰尔认为,当今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已经转变成信息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所谓“第四世界”的现象,即其经济相对落后,而文化价值不被“信息资本主义”所认同的地区或国家而且,作为“掠夺国家”(predatory states)一方,西方资本主义信息文化总是对“第四世界”之类的非主流文化持有一种歧视和偏见,各种符号暴力和网络霸权现象伴随着信息资本主义的扩张而走向了全球化然而,作为一个信息时代的理论家,卡斯泰尔的任务不仅仅是描述信息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现象,而是一直试图在理论研究上超越“传统”的现代社会科学研究范式,以发掘新兴社会秩序的完美形式和主题在其信息时代的三部曲中,他依据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分析框架,讨论了信息主义与资本主义精神的问题,建立了独特的信息资本主义理论,并认为网络根植于信息和信息技术,而信息和信息技术衍生出信息主义,信息主义又使资本主义社会再结构化,从而形成6信息资本主义而作为当代社会普遍范式的信息主义,它至少具有五个方面的特征:(1)信息就是原料;(2)新技术无处不在;(3)任何使用这些新技术的系统或关系都具有网络化逻辑;(4)信息主义范式以弹性为基础;(5)特定技术将逐渐聚合为高度整合的系统。
因此,卡斯泰尔的信息主义范式实际上就是全面性、复杂性、全球性、网络性等特性的融合体由此,他还做出了预测,认为 21 世纪就是一个由网络构建的具有全新意义的信息社会,21 世纪的资本主义精神来自信息技术和“电脑空间”,其实际就是信息资本主义今天,我们的确可以看到,经济形态与工业社会相比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一种以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为特征的新经济正在迅速崛起,而这种新经济的核心就是强调生产力要以知识为基础,并脱离工业经济单一的增长方式因为信息化以其信息技术为基础而形成新的技术范式,将使得成熟的工业经济所蕴藏的生产力得以全面释放而网络化能使信息技术产业逐步围绕着互联网组织起来,成为整个经济新技术与管理专业知识的来源,生产力增长也主要依赖于以网络化为基础全球化则使得金融、贸易、生产、科技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并对专有劳动的强调使得劳动更具有了全球性的意义 四、信息化城市卡斯泰尔于 1989 年出版的《信息化城市》(精装版)一书,曾在西方社会引起极大的反响该书于 1991 年改为平装版,其后又分别于 1992 年至 1999 年六次修订重印在这部书里作者关于信息化发展模式和网络社会的研究,可以说代表了 20 世纪 90 年代信息社会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著名学者彼得·霍尔评价道:“《信息化城市》是一部真正的杰作。
尽管其他许多社会学家也一直在理解新经济和信息社会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卡斯泰尔却已经超越了所有的人,并且我相信,这一分析的高7度在今后若干年中都将无人可及 ”的确, 《信息化城市》可以说是卡斯泰尔展开对信息社会研究的出发点和总领性研究纲要在这部书中,他不仅描述了城市信息化的过程,而且还通过分析大量案例来展示城市信息化和城市空间变化的细节,以此来揭示城市信息化过程的规律,并对信息化城市的形成和信息社会的发展提出了许多独创性的观点,引起我们注视和思考虽然不能说卡斯泰尔已经给出了有关信息社会研究的最终答案,但他比提出“后工业社会”理论的丹尼尔·贝尔以及其后的托夫勒、奈斯比特等人已经大大地前进了一步因此,有人称他为“90 年代的贝尔”,是信息社会研究方面的一个大飞跃在这本书中,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社会系统和经济结构,同时还催生着新的社会空间结构,由于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城市的版图在悄悄扩张的同时也逐步走向分散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因素也有很多,信息技术只是其中的一种因素卡斯泰尔的著作比以往任何关于信息社会的研究都更加深刻和具体,他的研究领域是很多人都能感受到的,但又认识不清的一个新的空间——城市的信息空间或叫做“虚拟空间”,并通过分析大量案例来展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