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考点整理.docx
16页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绪论一、教育电视一一是研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教育 电视设备和电视教材,采用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进行 教育、教学活动,以期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的一门学科二、电视具有优越的教学功能a・知识传授功能;b・技能训练功能;c・扩大教学规模功能三、教育电视学科的研究领域(1)教育电视设备系统(2)教育电视教材(3)教育电视 评价与运用“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课程的主要内容①电视教材的基本知识;②电视教材编制的理论基础;③ 电视教材编导的知识;④电视教材制作技术;⑤电视教材的评 价方法电视教材概述一、电视教材的含义一一电视教材是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 培养目标要求,用电视图像与声音去呈现教学内容,并且用电 视录像技术进行记录贮存与重放的一种视听教材二、电视教材的特点(包括教学特点、电视特点)教学特点:1•明确的教学目的,以大纲为依据,与文字教材相配合;2. 特定的教学对象;3•严格的科学性,艺术性要为科学性、教育性服务;4.要贯彻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电视特点:1•以视觉形象为主,以活动图像为主;2•视听结合,多唯度传递信息内容;3. 利用电视表现手法呈现事物现象的本质特征:(1、变小为大,变大为小;2、化快为慢,化慢为快;3、 变远为近,变内为外;4、化繁为简,化难为易;5、化虚为实, 化实为虚。
4•贮存再现,克服时空局限;5•传送方式多样化,适宜多 种教学方式三、电视教材的表达形式:1•讲授性:(1.课堂式讲授型;2•外景式讲授型);2•图解型;3•戏剧性;4•综合 性第2章电视教材编制的理论基础一、电视教材与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3.直观性和抽象性相结合原则;4.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原则;5•启发性原则;6•循序渐进原则;7•巩固性原则二、电视教材与思维思维是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地反映,他所反映的是客观 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内在联系思维活动过程是由分析、 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等几个环节交错而有机地构 成的;而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环节,其它环节都是通过分 析、综合来实现的电视教材编导要掌握思维活动过程的规律才能编制出符合 学生思维活动、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电视教材因 此,应注意以下几点:1.电视手法与思维活动过程相配合;2. 镜头运动、镜头组接、段落及整部电视教材的结构都必须符合 学生思维活动规律;3•思维具有指向解决问题的特性;4.电视 教材应充分利用形象化的特点电视教材与编码、1. 编码与电视教材编制过程编码包括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
1)信源编码对应于编导 人员进行电视教材稿本的编写工作;(2)信道编码对应于电 视教材的摄录制作过程2. 译码是学生试听与思维的过程译码包括信道译码和信宿译码1)信道译码对应于学生 收看电视节目的视听过程;(2)信宿译码对应于学生在大脑 中将感受到的符号转换、解释为信息意义电视教材与艺术与电视教材编制有直接联系的艺术形式有:1.绘画和摄影 艺术;2•文学艺术;3•电影艺术;4•音乐艺术五、电视教材与美学1.电视教材要体现美的特性(形象性;感染性;社会性); 2•电视教材艺术要遵循美的物质组合规律(匀称和比例;对称 和均衡;反复与节奏;和谐与多样的统一);3.电视教材要体 现美的教育第3章电视教材编制过程与人员、系统课程电视教材的编制过程系统课程电视教材一般米用讲授型的表达形式,它的编制 工作过程分为五个阶段:1•稿本阶段;2•拍摄准备阶段;3•现 场录制阶段;4•后期加工阶段;5•使用评价阶段二、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人员的任务与要求1〉编稿人员的任务与要求“编稿”的主要任务是:(1)确定电视教材选题;(2)编写 出电视教材的文字稿本;(3)协助导演指挥电视教材录制工作编稿的业务素质要求:(1)学科专业知识。
2)教育科学知 识和教学经验3)电视教材编制的知识2〉导演的任务与要求导演”的主要任务是:(1)协助编稿选定电视教材课题;(2) 写出适合录制要求的分镜头稿本;(3)指导录制工作全过程, 直到最后编制完成电视教材导演的业务素质要求:(1)掌握影视艺术的理论与技巧;(2) 熟练掌握电视制作设备系统的功能和使用的方法;(3)应具有 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掌握基本的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4) 应具有比较广泛的学科专业知识3〉电视教材制作人员职责与分工1、摄像;2、录像;3、美工;4、灯光;5、编辑;6、录 音;7、解说4〉管理人员的职责与要求1. 制片管理;2.设备管理;3.设备维修第4章 文字稿本的编写与创作一、 文字稿本的定义:一种用文字、图示符号阐述电视教 材编制的内容和形式的书面材料二、 选题的原则一一电视教材选题要遵循以下两大原则:(1) 扬长避短原则1、需用活动图像呈现教学内容的课 题;2、需要用电视动画与特技手法去呈现教学内容的课题;3、 需要用电视手段去扩大教育规模的课题或课程2) 媒体选择率原则1、教学的重点和难点;2、适用面 广的基础课;3、实验教学课程;4、珍贵的教学参考资料;要 考虑制作技术和制作成本。
3) 表现内容主题单一原则三、电视教材的结构类型1.时间顺序结构2.空间结构;3.扩展结构4.螺旋上升结构四、解说词的主要作用1•补充画面(a・画面未能呈现的教学信息内容;b・画面不 够典型;c・组合的画面镜头数量不够;d・用语言比用画面更为有力)2•提示画面3•概括画面4•强化画面;5•转场五、选定一个课题,写出文字稿本电视手法与分镜头稿本一、镜头:所谓镜头是指摄像机从开始拍摄直到停止拍摄 之间所拍下来的一段连续画面二、镜头组:我们把由几个镜头连接组成的能够表达一个 完整意思的一组镜头叫镜头组三、分镜头稿本电视教材的分镜头稿本,就是依据文字稿本去分出一个个 可供拍摄的镜头,然后将分镜头的内容写在专用的表格上,成 为可供拍摄、录制的稿本蒙太奇的含义狭义上的蒙太奇:指镜头组接的章法和技巧广义上的蒙 太奇:整个影片的思维方法、结构方法和全部艺术手段的总称 包含三层意思:作为影视反映现实生活的独特的形象思维方 法;作为影视的基本结构手段、叙述方式,包括分镜头和镜头 场面段落的安排与组合的全部艺术技巧;作为影视镜头组接的 具体技法和技巧镜头组接蒙太奇的形式:1 •连续式;2•平行式;3•对比式;4.比喻式(或称象征式、隐喻式);5.重复式;6.积累式五、 镜头的类别1.跟据视觉距离的不同,有不同景别的镜头:远景、全景、中 景、近景、特写等2•根据镜头的运动方式不同,有不同拍摄技巧的镜头:推、拉、 遥、移、跟、变焦距、升降、虚、甩、转、晃;3•根据拍摄角度不同,有仰拍、平拍和俯拍的镜头;4•根据表现方法不同,有主观镜头和客观镜头;5•根据镜头时间长短不同,有长镜头和短镜头;六、还有只拍 景物的“空镜头”。
六、 写出一个用动作组接转场的镜头七、 写出一个用因果关系组接的镜头八、 练习第6章 电视教材导演工作(详见书147页表6-1)、录制前导演要做好哪些工作? 导演的前期工作,包括从分镜头稿本完成后至开始录制一段时 间内的工作,即拍摄准备阶段这期间导演要直接参与或进行 指导,才能保证按分镜头稿本去进行录制应做好下面的工作一) 组成摄制组;(二) 讨论分镜头稿本;(三) 拍摄材料的准备:1.美工、动画、材料的准备;2•演员的 排练和演示过程的试演;3•现成视听材料的准备;4•外景素材 拍摄的准备;5•录制设备、灯光、布景的准备四) 拟定拍摄录制计划1•确定拍摄的工作方式;2.确定拍摄计划的内容和要求二、录制后期导演应做好哪些工作?现场拍摄完毕后,进入后期加工制作阶段部分摄制人员已不 必参加这一阶段工作,但导演仍是这一阶段的核心,要继续做 好下面的几项工作:一、 检查素材,整理修改稿本1.检查素材;2.整理修改分镜头稿本二、 指导画面编辑编辑与配音合成1•指导画面编辑;2•指导配音合成工作(配音合成包括后期解说的配音、音乐、 音响的合成三、编写完成稿本和教学指导书第7章摄像用光一、照明灯具——见(163页)图7-6;(164页)图7-7—、摄像布光布光的光型主要有:一、主光。
二、辅光三、轮廓光1•主光的特点和作用:(1) 主要塑型光,用以照亮物体最主要、最富有表现力的 那部分主光在画面上有明确的方向性常采用硬光作主光;(2) 作用:形成造型结构,描绘被摄物的立体形状概貌, 交代画面内空间的关系,造成明暗影调配置;(3) 光源的位置:在被摄物体左或右的前侧30°~45以 及垂直升高30°~45为正常照明位置2. 辅光的特点和作用:(1)用来补充主光照明、帮助主光造型的光线辅助光没 有方向性,光线柔和、细微,常采用泛光灯作光源;(2) 作用:提高阴影部分的亮度,展示阴影部分的细节, 减轻或消除主光产生的投影,帮助调整画面影调,帮助塑造被 摄物体形态、特征和表现质感3) 光源的位置:根据主光的位置和表达主题思想的需要 来决定,经常在摄像机的另一面和主光相对,水平角度略大于 主光,垂直高度略低于主光辅助光强度不得超过主光,主光 和辅助光光比一般为2 : 1或3 : 13•轮廓光的特点和作用:(1) 使被摄物体产生明亮边缘的光线常用聚光灯,可控 制其照明区;(2) 作用:照亮、勾画被摄对象的轮廓形状和线条,并使 被摄对象与背景分开,突出主体,增强画面的纵深感和被摄对 象的立体感。
另外还可以增加画面清晰度;(3) 光源的位置:在被摄对象正后方或侧后方,一般和主 光相对,垂直位置较被物体高,约30°~45轮廓光的 光强与主光亮度相等或更强一些(1~1.5倍),过强轮廓易“发、摄像采光摄像采光是利用自然光造型自然光主要是指直射的日光 和散射的天空光自然光的方位、高度、强弱以及色温都随着 不同的时间、天气、环境而变化,摄像时只能选择合适的时间、 光位、滤色镜,或利用反光板进行采光自然光(简述其的使用、运用)第8章摄像与录像一、摄像构图的定义把客观事物和各种造型因素,按照主题思想的需要和审美 原则及构图规律,有机地组织在摄像画面之中,形成一定的画 面布局二、简述摄像机的组成景物的反射光经由光学镜头收集、汇聚,经过滤色处理后 到达光电转换器件,再转变为电子流形式的图像信号一一视频 信号之后,再经过放大、校正、分配、转换,就可以信号流形 式被记录或输出摄像机使用时,如何调整?1•聚焦的调整(前聚焦和后聚焦调整);2•选择滤色片; 3•调整黑、白平衡;4•调整光圈;5•中心重合调整;6•增益调 整;7•总黑台阶电平调整;8•同步锁相调整;9•其他调整附:黑、白平衡的调整方法:1) 首先找一个白色物体作为调整的标准。
可用标准调整卡, 或其他白色物体,不要用掺有蓝色荧光粉的白纸或物体作标 准为了保持一部片子色调一致,最好始终用同一白色物体作 标准2) 白卡置于被摄物的位置处,并注意不出现反光点3) 摄像机对准白色物聚焦,并使白色充满画面4) 搬动一下自动白平衡调整开关钮自动调节开始,约2-3 秒钟,寻像器上出现白平衡调好的标志5) 把开关拨向相反的位置(向下)自动黑平衡就开始工作, 此时光圈先自动关上,然后电路再对黑平衡进行高速几秒钟 后,寻像器上出现“BLACTK 0K”字样,表示黑平衡调好,并 存入记忆电路,注意光圈的方式要处于“自动”位置(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