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解ACA比值的意义与配镜处方原则.docx
7页一、 眼的三联运动和AC/A比值知识眼的三联运动:当眼睛进行调节时,眼部各组织所出现的协调现象调节时,睫状肌收 缩,晶体变凸,屈光度增加,使焦点落于视网膜上调节时,眼睛有内旋,增加辐辏量,随 着瞳孔缩小,这样会使焦点的深度上升,然后眼睛根据焦点的深度进行调节量的控制,这样 眼睛才能看到清楚的近物体也可以说成这样:调节增大一> 辐辏增大一> 瞳孔变小一> 焦点 深度上升一> 调节量控制其主要的作用是为增加神经支配效益和同步协调性,它们之间关系有调节性辐辏AC与 辐辏性调节CA,分别与它们所需的量这比,就是AC/A与CA/CCA/C在临床上使用较少, 并未广泛应用,在测试需要也较困难AC/A 比: (accommodative convergence to accommodation ratio) A 表示为调节力,C 表 示为辐辏力是调节性辐辏与引起该调节辐辏的调节之比也就是在一定的调节力下,眼睛 所要用的辐辏度去除于调节力在临床上作为诊断与处理眼视觉异常的重要依据一般分为 刺激性AC/A与反应性AC/A我们日常使用的方法是以调节需求和所加上正镜度数之和作为 调节刺激,与所测试到调节性辐辏之比,就是所谓的刺激性AC/A比值。
而反应性AC/A比 值是真正的调节反应量,并不是调节刺激量,通常比调节刺激量小+0.25D〜+0.50D由于临 床上多用刺激性AC/A比值,最常用的是刺激性AC/A,所以我们以后的AC/A都是刺激性AC/A 正常的AC/A比为4A + 2/Do二、 计算性AC/A比值公式:通过对眼睛远近眼位的测试,根据瞳距,眼调节非人为性干涉,所带来的聚散功能数据, 获得的AC/A比值为计算性计算性AC/A比值所要测试的值包括有“视远眼位(5米)、视 近眼位(0.4米)、瞳距(远用瞳距)、视近距离”计算性AC/A比值公式:nAC/A=PD+ [ (A n— A d) / ( D n— D d)]= PD+ F n X(A n— A d)nPD:瞳距,单位为cmnA n:视近时眼位值,单位为△;nA d:视远时眼位值,单位为△;nD n:视近时的调节需求,单位为D;如是0.40米,那么就是1/0.40 = 2DnD d:视远时的调节需求,单位为D;一般情况下为0DonF n :视近距离,单位为米M;也可以写成以下方式:AC/A比值=(视近距离辐辏要求一视远时眼位+视近时眼位)/视近物调节需求量AC/A比值=PD (CM)+视近距离(M)X (视近时眼位一视远时眼位)或是=PD (CM)+ (视近时眼位一视远时眼位)/视近物调节需求量n可采用任何两个可视距离,通常采用6米和0.4米。
n所谓“近距辐辏要求”就是眼睛看一定距离的物体眼睛所需要的辐辏近距辐辏要求=瞳距PD (cm) /近距离(m) + 0.027m加上2.7cm是因为计算调节需求与辐辏需求各终止点是相差2.7cm例如患者瞳距为 64mm,当看一米时,辐辏要求=6.4cm/1m+0.027m=6.23△看0.4米时,辐辏要求= 6.4cm/0.4m+0.027m = 14.988Ao三、计算性AC/A比值优缺点1. 计算性AC/A比值的优点:公式假定眼睛以作适当的远矫正视力的最高度数的正镜片(MPMVA),AC/A比值为线 性的也就是说,计算性AC/A比值与眼睛调节所引发的辐辏改变值是线性可以方便理解 在不同调节值下所需要的辐辏值比例为固值非人为性对眼睛的调节进行干涉没有附加其它度数来改变辐辏测试方法方便,可靠,真实2. 计算性AC/A比值缺点:看近测试眼位时,由于感知性集合的存在,所以测试出来的AC/A比值偏大点3. 计算性AC/A比值一般情况计算AC/A比值正常范围:4A/1D〜7A/1D瞳距的大小直接影响计算性AC/A的大小,瞳距越大,计算性AC/A比值越大在视近时,通过人为性的增加或减少球镜,对眼睛聚散运动的影响,获得AC/A比值就 是为阶梯性。
所获得的AC/A比值只是在一个视近范畴内阶梯性AC/A比值公式n AC/A = (A n1 — A n2) / ( D n1 — D n2)=[A n1 — ( D n1 ±1.00DS)] / F nnA n1:视近时的眼位值1,单位为△;nA n2:视近时的加上度数后眼位值2,单位为△;nD n1 :视近时的调节需求1,单位为D;一般情况下为0nD n2:视近时的调节需求2,单位为D;一般情况就是在原屈光度数土 1.00DSnF n :视近距离,单位为米M; 一般为0.4米阶梯性AC/A比值公式也可以写成:AC/A比值=(视近眼位①一视近眼位②)/ (①的调节刺激一②的调节刺激)AC/A比值=(视近眼位一已加上+1.00D时视近眼位)/ D {相同视近距离}本测试距离为视近距离,一般为0.4米五、阶梯性AC/A比值的优缺点1. 阶梯性AC/A比值优点:在测试阶梯性AC/A比值时,没有感知性集合干涉因为都是近距离测试,所以不存在 感知性集合干涉阶梯性AC/A比值更既有实用性已知附加镜作用程度在测试视近眼位后,人为性调节后可以马上知道AC/A比值,不必经过计算2. 阶梯性AC/A比值缺点:焦深问题,会对测试结果有影响。
由于都是视近,亮度、瞳孔与距离影响阶梯性AC/A比值十分明显当患者有调节问题时,所测试出的数据不可靠增加了一个测试过程,增加视觉检查时间3.阶梯性AC/A比值一般情况阶梯法通常测得较低的AC/A值,大于5/1的梯度法测量的AC/A值可认为偏高焦深(depth of focus)可引起AC/A值偏低,尤其是使用低度的附加镜片进行测量时六、两种AC/A比值的比较1. 由于计算性AC/A比值是测试远近眼位,在测试近时,眼睛受近感性辐辏影响而变大, 而阶梯性AC/A比值都是在视近时测试的,两数值可以抵消,所以“计算性AC/A比值”要 比“阶梯性AC/A比值”大2. 计算AC/A值比阶梯度AC/A值更可靠虽然计算性AC/A比值大些,但没有太多其 它因素来影响,同一个人在不同地点多次测试下,计算性AC/A比值还比较一致,但阶梯性 影响因素多,精神、亮度、调节问题等等都可以影响到阶梯性AC/A比值同一个人不同地 点多次测试下,阶梯性AC/A比值还是有点差别3. 阶梯性AC/A比值直接显示附加镜片对斜视角的影响,对以后更有实用性附加镜片 在视觉训练中常常用于改变斜视角的值,不管隐斜或显斜AC/A比值在视觉系统中是很重要的参考依据,与视觉问题中的辐辏问题有 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也在我们日常屈光不正矫正中,起着很重要的地位,只是大 家对AC/A比值的认识还是不够,为了方便大家知道AC/A比值与屈光矫正的关系, 下面的为大家出台AC/A比值与屈光不正矫正参考方案,这些参考方案应该在没 有其它视觉问题下,大致可以分为:AC/A比值与近视的关系n当眼位正位,AC/A比正常时,正常验配。
n当眼位正位,AC/A比较大时,近视度数不应过深,应降低度数处理n当眼位正位,AC/A比较小时,近视度数可以加深,应提高度数处理n当有隐内斜,AC/A比正常时,近视度数可以低矫正n当有隐内斜,AC/A比较大时,近视度数可以矫正不足,应降低度数处理n当有隐内斜,AC/A比较小时,近视度数可以不变,但是要测试辐辏与调 节情况,必要时用棱镜处方n当有隐外斜,AC/A比正常时,近视度数可以过矫n当有隐外斜,AC/A比较大时,近视度数可以不变,但是要测试辐辏与调 节情况,必要时用棱镜处方n当有隐外斜,AC/A比较小时,近视度数可以过矫,应增加度数处理,必 要时用棱镜处方AC/A比值与远视的关系n当眼位正位,AC/A比正常时,远视度数正常验配n当眼位正位,AC/A比较大时,远视度数要大大加深,应加度数处理n当眼位正位,AC/A比较小时,远视度数减少,应降低度数处理n当有隐内斜,AC/A比正常时,远视度数过度矫正n当有隐内斜,AC/A比较大时,远视度数过度矫正,应大大提高度数处理l当有隐内斜,AC/A比较小时,远视度数可以不变但是要测试辐辏与调节 情况,必要时用棱镜处方l当有隐外斜,AC/A比正常时,远视度数可以低矫。
l当有隐外斜,AC/A比较大时,远视度数可以不变但是要测试辐辏与调节 情况,必要时用棱镜处方l当有隐外斜,AC/A比较小时,远视度数可以大量的欠矫,应降低度数处理, 必要时用棱镜处方这套东西里面存在这非常大的问题尤其是近用斜位检查中,所谓的近用斜 视实际上是融像性集合被打破后所测得的融像性集合量,如果继续放松调节,那 么这个所谓的近用斜位就会进一步扩大,扩大的部分实际上是由调节引起的调节 性集合量而剩余的部分则是近感知性集合的量值这个剩余部分是指,集合需 求减去调节性集合与融像性集合的总值集合需求就是某一瞳距在观察某一近距 离目标时所需的内转量,可通过三角函数计算得到因此,传统理论中有关AC/A 的东西存在严重的问题调节性集合只是全部集合的一个部分,他并不不是绝对 影响集合的重要因素,而是其中的一个因素,他完全可以被其他的聚散运动所取 代,这就是为什么老年人虽然没有了调节但是依然存在近融像的原因了对集合 与散开真正重要的是融像性聚散运动,而不是调节性聚散运动所以,我不赞成目前的AC/A值有意义的观点,有关这部分的传统理论是否 正确值得我们深思而近用斜位是绝对没有的,有的只是集合异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