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厦门防灾避难场所一--集美区应急避难场所调查报告及总结论.docx
7页厦门防灾避难场所一--集美区应急避难场所调查报告及总结论厦门市地震应急避难设施分布情况:厦门市地处东南沿海地震带,紧邻台湾地震带,地震活动频繁,是地震灾害的 多发区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自然灾害避灾点建设的实施意见》(闽政(2010) 29号)和《福建省地震局关于印发〈全省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方案〉的函》(闽震函(2010) 287号)的要求,2014年厦门市应建设42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思明区13处,湖里区9处,海沧区、集美区、同安区、翔安区各5 处避难场所建设按照《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设施》(GB21734—2008) 国家标准,建设一处I类标准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每个避难场所都配套建设 了应急棚宿区、应急医疗救助站、应急供水系统、应急供电系统、应急简易厕 所、应急标志等设施一旦地震灾害来临,这些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可以临时安 置几十万受灾群众,为他们提供基本的生活、医疗等保障结合具体情况调研,我们主要将调研目标集中在集美区的地震和人防设施和场 所结合厦门市实际情况和防灾避难建设标准文件,总结评价厦门市集美区的 主要防灾避难场所的建设和维护情况,并对其是否达到防灾建设标准和是否能 够起到防灾避难,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应对突发灾害做出分析。
集美区人防避难场所统计表[福建省人民防空办公室12014-09-19字号:序号避难场所所在地区(县、市. 区)避难场所名称1集美区国建东海岸K1-K3 (碧海云天别墅区)2集美区杏花苑三期3集美区宁宝花园宁馨园18、19楼4集美区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办公实验 楼5集美区杏林宁宝北区安置房一宝华花 园6集美区杏林祥发商贸中心1一 4楼7集美区古龙明珠8集美区厦门市第二医院(总部扩建工 程)9集美区集美大学干部培训中心和教工活动中心华侨大学公共基础及机电信息10集美区学科实验大楼和校区材料与化工学科实验大楼11集美区夏商・大学康城二期12集美区锦福花园安置房13集美区灌口镇上头亭外中公寓14集美区海景明珠15集美区力美花园16集美区顶斌实业有限公司研发结算中 心大楼17集美区同集路集美段114城改造安置房「6#楼18集美区集美中学高中部19集美区丿夏门金銮湾居住小区20集美区福建中烟T-业公司技术中心一期21集美区集美万达广场22集美区杏林湾营运中心23集美区嘉庚体育馆避难场所地址避难场所避难场所管理部门建设时间集源南路101物业管理处2005. 12. 31月美路801#-805#物业管理处2006. 01. 03杏林街道文达路物业管理处2006. 08. 23盛光路681-685物业管理处2007. 03. 28建南二里58号物业管理处2007. 08. 18杏林区杏东路北侧东段物业管理处2007. 08. 18印斗路二里8物业管理处2007. 12. 24集美区19号路中段(集美)物业管理处2008.01.08集美人学财经学院校区内右鼓路78号物业管理处2008. 0& 06集美大道668号物业管理处2010.07. 05杏滨街道锦园村以西物业管理处2010杏林中亚城物业管理处2010灌口街道物业管理处2011集美街道物业管理处2011印斗路191号物业管理处2011北部新城区海风路105号2012同集路集美段集美学村旁2012北部新城区2012杏林浦南路劳动力大厦旁2012滨水路294号2013银江路137号2013杏林湾片区2013乐海路1、3号2013结合地震防灾避难场所和人防避难场所统计表,根据实际使用情况选取了如下 厦门集美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应急防灾避难场所进行调查分析。
并根据厦门市地震局关于建设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意见和建议和厦门城市建设 综合防灾生命线工程规划中的规划建设标准从1. 供水系统建设情况2. 排水系统建设情况3•供电系统建设情况4•通信、广播电视系统建设情况5.交通运输系统建设情况6•抗震性情况(设施)7.功能设置及管理情况七个方面对对场所或设施的建设和运行进行评价分析2.厦门嘉庚体育馆,座落于厦门市同集路与乐海路-集美新行政商业中心区内, 距厦门大桥约2公里,距厦漳、厦泉和厦龙高速公路入出口约3公里场馆由 厦门市政府和集美校委会共同出资,按国标双甲级综合型体育馆标准建设,设 比赛馆和训练馆各一座,总投资约人民币2・36亿元,建设占地5万m2、总建建筑高度35. 55筑面积3.8万m2 (其中:地下1・6万m2,地上2.2万m2)比赛馆内可同时容纳6000名观众观摩厦门宝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是该场 馆建设和经营主体施工设计:厦门嘉庚体育馆,由台湾李祖原建筑师事务所与天津市建筑设计院 合作设计为空间球体结构,采用预应力管桩,看台为混凝土结构屋顶为三 角形Q345C钢管桁架,桁架的跨度、高度、弧线曲率各不相同节点连续相贯, 整个桁架成空间梭形采用风洞试验结果,进行风荷载计算。
场馆设施:设1000KW的柴油发电机组作为第二电源,确保体育赛事的持续供电; 赛场采用目前世界最好的LED显示系统,能够保证比赛现场电视直播对灯光照 明的严格要求;动力、照明、防雷、消防报警、扩音系统等都有完善的配备嘉 庚体育馆在智能化方面也可圈可点,所配备的各类系统有:综合布线、信息、 有线电视、背景音乐及公共广播、会议、无线电通讯、建筑设备监控、安全防 范、场馆设备集成管理、售验票、电视转播和现场评论、场馆主计时时钟、国 旗主动升降、比赛中央控制系统等嘉庚体育馆位于集美北部生活区同集路南面、集美大道乐海路东侧,占地面积 42132平方米2002年4月完成桩基施工,2005年2月主体封顶,项目总建筑 面积38028平方米主要建筑由3层的比赛馆和2层的训练馆组成比赛馆地 下一层为大卖场及设备用房等,地上一层中心部分为比赛场地,周围设会议室、 贵宾室、新闻传播室、药检室、裁判室和运动员休息室等,二层以上则主要是 观众用房、商场和部分控制机房,体育馆的场芯有2800平方米,可以承办国际 篮球、排球、网球、羽毛球等单项赛事该馆设计的座位数量为6298个,其中 固定座位4270个,活动座位2028个。
中心城区应急避难场所调查表(道路空间)编号已建成或新规划已建成名称厦门嘉庚体育馆社区乐海路社区道路长度现状用地性质公共服务用地 现状用地规模 42132平方米道路等级城市景观道路 环东海域大道道路红线宽度50m建筑退线宽度20m立体交通无交叉1 1环东海域大道——集美大桥城市快速道路BRT高架线道路红线宽度12m建筑退线宽度70m立体交通BRT城市链接线交叉口无主干道路 同集南路道路红线宽度80m建筑退线宽度25m立体交通无交叉1】同集南路——集美大道次干道路 乐海路道路红线宽度80m建筑退线宽度10m立体交通无交叉1】无城市支路 印斗北路、盛光 路道路红线宽度16m建筑退线宽度8m立体交通无交叉口无备注对场所道路空间进行调査,厦门嘉庚体育馆处于集美区与集美大桥的衔接处,设有BRT站,处于集美区主要干道同集南路与集美大道交叉口,交通便利,是集美区的重要节点矣g集吳店]市馳 美佳乐超市©供水系统建设情况: 厦门嘉庚体育馆由集美水厂供水,由于是体育场馆内部供水以公共洗手间为主根据厦门市规划避震场所配置深水井及送水车数量标准,全厦门市范围内规划 固定体育场馆避震场所容纳人数57. 3 (万人)应配置深水井127 (眼)送水车44 (台),结 合嘉庚体育馆可容纳6000名观众和集美地区居民分布,灾害应急避难时嘉庚体 育馆内建筑面积3. 8万m2将容纳近2万名群众,按照每5000人设一眼深水井、 每2万人不少于一辆送水车的标准,嘉庚体育馆内应有类似深水井的储水设施4 个并配置两台送水车。
考虑到岛外人口密度较岛内低,标准应适当降低排水系统建设情况:1:1嘉庚体育馆周边已经完全完成城市建设地面硬化,日常排水依赖城市污水管网O 在应急情况下可能会考虑理由近海位置通过辐射临时管网直接向近海排水 供电系统建设情况:嘉庚体育馆是厦门市集美区避震疏散分指挥中心,承担着应急指挥的任务,其 附属规划避难场所应急供电保障设施为10kV电源点(上级变电站)llOkV侨英 变、10kV电源点(上级变电站)震害预测时间新建变电站,其应急供电保障主 要功能为照明、通信、动力,应急供电设旌为不小于50kW发电机一台、与海沧 区共用一台移动发电车日常情况下除了正常供电外,还设有1OOOKW的柴油发 电机组作为第二电源通信、广播电视系统建设情况:由$石为体育场馆另满足赛事•转播需求,体育馆内设有综合布线、信息、有线 电视、及公共广播、会议、无线电通讯、建筑设备监控、安全防范、场馆设备 集成管理系统在厦门市其他基站未受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嘉庚体育馆通信 和广播系统能够有效发挥作用,但是厦门市地区内通信广播系统普遍处在抗震 问题交通运输系统建设情况:嘉庚体育馆是联系集美区和厦门本岛的交通枢纽,在集美大桥为收到破坏的情 况下其大桥公路和BRT系统能够有效转移受灾群众和救援物资,同时由于也处 于同集路和集美大道两条主干道的交汇处,在应急情况下将会聚集大范围的集 美区避难群众。
抗震性情况(设施):嘉庚体育馆按国标双甲级综合型体育馆标准建设,为空间球体结构,釆用预应 力管桩,看台为混凝土结构屋顶为三角形Q345C钢管桁架,桁架的跨度、高 度、弧线曲率各不相同节点连续相贯,整个桁架成空间梭形即除了钢混结 构的基底构成的地下空间外,体育馆的轻质顶层也可以有效的应对地震破坏, 保证建筑在灾害发生时的结构完整性,更多地发挥救灾避难功能功能设置及管理情况:结合厦门市实际情况,根据《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设施》(GB21734— 2008)国家标准,嘉庚体育馆充分利用了现有场地条件,综合考虑临时性和永 久性的需要,以满足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基本运行功能为原则,合理进行功能设 按話建设标准:1、 III类基本设施配置:应急棚宿区、应急医疗救助站、应急供水装置、应急供 电系统、应急简易丿则所、应急垃圾储运设施、应急通道、应急标志2、 11类一般设施在山类设施配置基础丄增加:应急物资储备室、应急消防设施、 应急指挥管理中心3、 I类综合设施在II、III类设施配置基础上增加:应急停车场、应急停机坪、 应急洗浴设施、应急通风设施、应急功能介绍设施等嘉庚体育馆属于U类一般设施,即在满足安置受灾群众的,保障其安全和基本 生活需要的情况下,发挥指挥调度的功能,积极应对灾害情况。
完全能满足城 市一般自然灾害应急避难场所的标准目前由于日常进行体育比赛和文艺表演, 嘉庚体育馆处于商业经营管理和政府共同管理的状态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