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语文必背古诗文《玉蝴蝶》知识点.doc
3页中考语文必背古诗文《玉蝴蝶》知识点 中考备考,除了要有信心外,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才能事半功倍语文是考试的第一科,考好语文无疑是好的开始,也对后面的科目也增强的信心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中考语文必背古诗文《玉蝴蝶》知识点的相关内容 《玉蝴蝶》 年代:宋 作者:柳永 望处雨收云断,凭栏悄悄,目送秋光 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 水风轻、萍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 遗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文期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 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 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 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作品赏析 【注释】 ①堪动宋玉悲凉: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 ②星霜:星一年一周天,霜每年而降,因称一年为一星霜 ③潇湘:原是潇水和湘水之称,后泛指为所思之处 【评解】 此首风格与《八声甘州》相近,为柳词名篇词中抒写了对远方故人的怀念上片以景为主,景中有情诗人面对凄凉的秋景,凭栏远望,触景生情,写出了 思念故人的惆怅与哀感下片插入回忆,以情为主,而情中有景妙合无垠,声情凄婉以昔日之欢会反衬长期分离之苦,从而转到眼前的思念。
波澜起伏,错落有 致 【集评】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水风”二句善状萧疏晚景,且引起下文离思情伤”以下至结句黯然魂消,可抵江淹《别赋》,令人增《蒹葭》怀友之思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望处”二字,统撮全篇起言凭栏远望,“悄悄”二字,已含悲意晚景”二句,虚写晚景足悲水风”两对句,实写蘋老、梧黄之景遣情伤”三句,乃折到怀人之感 下片,极写心中之抑郁难忘”两句,回忆当年之乐几孤”句,言文酒之疏屡变”句,言经历之久海阔”两句,言隔离之远念双燕”两句,言思念之切末句,与篇首相应立尽斜阳”,伫立之久可知,羁愁之深可知 这首《玉蝴蝶》是作者为怀念湘中故人所作这首词以抒情为主,把写景和叙事、忆旧和怀人、羁旅和离别、时间和空间,融汇为一个浑然的艺术整体,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望处雨收云断”,是写即目所见之景,可以看出远处天边风云变幻的痕迹,使清秋之景,显得更加疏朗凭阑悄悄”四字,写出了独自倚阑远望时的忧 思.这种情怀,又落脚到“目送秋光”上悄悄”,忧愁的样子面对向晚黄昏的萧疏秋景,很自然地会引起悲秋的感慨,想起千古悲秋之祖的诗人宋玉来晚 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紧接上文,概括了这种感受。
宋玉的悲秋情怀和身世感慨,这时都涌向柳永的心头,引起他的共鸣他将万千的思绪按捺住,将视线由远 及近,选取了最能表现秋天景物特征的东西,作精细的描写水风轻、蘋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两句,似乎是用特写镜头摄下的一幅很有诗意的画面:只见 秋风轻轻地吹拂着水面,白蘋花渐渐老了,秋天月寒露冷的时节,梧桐叶变黄了,正在一叶叶地轻轻飘下萧疏衰飒的秋夜,自然使人产生凄清沉寂之感轻”、 “冷”二字,正写出了清秋季节的这种感受蘋花渐老”,既是写眼前所见景物,也寄寓着词人寄迹江湖、华发渐增的感慨梧叶飘黄”的“黄”字用得好,突 出了梧叶飘落的形象飘”者有声,“黄”者有色,“飘黄”二字,写得有声有色,“黄”字渲染了气氛,点缀了秋景作者捕捉了最典型的水风、蘋花、月露、 梧叶等秋日景物,用“轻”、“老”、“冷”、“黄”四字烘托,交织成一幅冷清孤寂的秋光景物图,为下文抒情作了充分的铺垫遣情伤”一句,由上文的景物 描写中来,由景及情,在词中是一转折在景物描写之后,词人引出“故人何在,烟水茫茫”两句,既承上启下,又统摄全篇,为全词的主旨烟水茫茫”是迷蒙 而不可尽见的景色,阔大而浑厚,同时也是因思念故人而产生的茫茫然的感情,在这里情与景是交织在一起的。
这几句短促凝重,大笔濡染,声情跌宕,苍莽横绝, 为全篇之精华 这篇中考语文必背古诗文《玉蝴蝶》知识点的内容,希望会对各位同学带来很大的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需求,可以关注中考语文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