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练习题及教学反思.docx
7页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的初步生疏》教案、练习题及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13页例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生疏除号,会写、会读除法算式; 2、经受看一看、说一说、分一分等数学活动,把握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方法; 3、感受用除法表示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体会所学内容的价值 教学预备:课件、小棒、练习本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算式与平均分活动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知 1、谈话 师:同学们,谁知道我国的动物国宝是什么? 生:大熊猫 师:答复正确,我们班的同学真聪明,现在小精灵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晶晶是一个得意的大熊猫,它格外好客,今日它请来四个小伙伴来它的家里做客,它给每个朋友都预备了竹笋作为午餐,可是,晶晶该怎样把竹笋分给他的朋友们呢?你们知道吗? 生:平均分 2、提出问题。
师:那好,现在我们来看一下黑板〔出例如3课件〕,晶晶想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应当放几个呢?请大家帮晶晶想一想 3、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平均”是什么意思呢? 生:平均就是每个盘子里放的竹笋同样多 师:答复正确,我们班的小朋友真棒,那接下来,我们用小棒代替竹笋,用4张纸表示4个盘子,请同学们亲自动手来把这些竹笋平均分一分〔请一名同学来上台演示一下〕 师:谁和他的分法不一样?〔提问两名学生〕有的同学一个一个地分,有的是两个两个或者三个三个地分,但是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几个竹笋? 生:每个盘子里放3个竹笋 师:请大家回忆我们的操作过程,结合图说一说这幅图〔课件〕表示的含义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 师在学生发言的根底上板书: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 〔设计意图:利用生动的生活情境和平均分的实践活动,激活学生已有的平均分的活动阅历再通过直观图,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竹笋的统一表象最终结合图对平均分竹笋的活动进展语言表征。
这些活动都为学生建立除法概念做好充分的预备〕 二、学习知〔除法意义的学习〕 〔一〕生疏除号,读除法算式 1、自主尝试,算式表征 师:你能将“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这件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尝试,教师收集典型案例并呈现,请典型案例同学说一说算式所表示的含义 师:同学们写的算式尽管形式不同,但都想表达同样的含义,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 〔设计意图:通过让每个学生进展算式表征的再制造过程,培育学生的创意识同时在不断的沟通比较中,突出算式所表达的含义〕 2、引入除法 师:大家写的算式各式各样,但是不加说明,别人不愿定明白你要表达的意思,怎么办呢?在数学上统一用除法来表示 师板书:12÷4=3 除号 师〔指板书〕:这个符号是除号,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师完成板书〕 师:今日我们学习的是“除法的初步生疏”〔教师板书课题〕 〔二〕除号的由来〔渗透数学文化,深化除法的含义〕 师:1659年,瑞士数学家拉恩在他的《代数》一书中,第一次用“÷”表示除法。
÷”用一条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恰好表示平均分的”意思 〔三〕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体会算式中的数与平均分的对应关系〕 师:谁来说一说12÷4表示什么? 〔12÷4表示把12个竹笋平均分到4个盘子里〕 师:这个算式中的12、4、3分别表示什么? 〔12表示有12个竹笋,4表示平均分到4个盘子里,3表示每个盘子里有3个竹笋〕 〔四〕改写中深化除法意义的理解 师出示课件上由例题改写的3道题 1、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2个盘里,每盘放〔〕个,除法算式 2、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3个盘里,每盘放〔〕个,除法算式 3、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6个盘里,每盘放〔〕个,除法算式 三、练习深化除法意义的理解 〔一〕根本练习 1、读出以下除法算式,说一说算式的意思 8÷4=2读作:8除以4等于2;9÷3=3读作:9除以3等于3; 6÷2=3读作:6除以2等于3;15÷5=3读作:15除以5等于3; 16÷4=4读作:16除以4等于4 2、课件呈现教材13页做一做第1题 师:谁能说一说这幅图表示的含义? 师:请同学们动手用连线的方式来分一分并写出除法算式。
师:依据分的结果,大家写出了除法算式15÷5=3 师:谁来说一说15÷5=3表示的含义? 师:看来我们班的同学都已经理解了除法算式所表达意思,真不错 四、课后作业 作业:第15页练习三,第1~3题 【篇二】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的初步生疏》练习题 一、有多少种可能性? 小明从他的存钱罐里拿出了1角2分的硬币,要把这1角2分前平均分成2份,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 二、猜一猜盒子里有多少颗巧克力? 兰兰过生日,请来了她的3个好朋友,兰兰把爸爸买的一盒巧克力翻开,把这盒巧克力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包括兰兰在内〕当每个人吃完2颗巧克力以后,剩下的总数正好是原来2个小朋友分得的巧克力的颗数兰兰翻开的这盒巧克力有多少颗巧克力呢? 三、分别需要几次? 有16个小朋友一起去公园里玩,他们先去玩“旋转飞轮”座舱里让坐4人,16个人每个人都玩一次“旋转飞轮”,需要几次?然后他们又去了“冒险岛”,在一条小河上有一条小船,船上一次可以坐4人,这16个小朋友全部到河对岸,需要几次? 四、一名教师带着16名学生进展“夏令营”活动,这些人要坐缆车上山,每辆缆车可乘坐4人,这些人都要上山,至少要租多少辆缆车?你能写出几种不同的坐缆车的方案? 【篇三】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的初步生疏》教学反思 除法是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重要组成局部,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根底,而“除法的初步生疏”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头。
因此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教学建议中提到:让学生摆学具、看演示分的过程等活动,充分感知“平均分”与除法的关系,真正把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落到实处 这局部内容的`的教学任务很重,和乘法、平均分都有确定的关联因此,我在教学中把学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学完本钱节的教学内容,通过学生的自学来激活学生的内驱力在设计教案时,把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实际分东西,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为此安排了几个层次教学: 〔1〕由同样多引出平均分这一层次安排两次实践操作,一是把8个桃子平均放在4个盘子中,每盘放2个通过动手操作由学生的汇报引出“同样多”,通过其次次动手操作和教师的提问引出“平均分” 〔2〕用“平均分”指导操作,让学生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几个 〔3〕把“平均分”这一生活常识抽象成除法算式解决了“平均分”之后,教师指出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可以用除法来表示,于是抽象出除法算式 〔4〕结合除法算式教学除法算式的读法和意义 课后,带给我的反思是很多的,其中最主要是:请信任学生能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