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点形成原因及教育对策.doc
4页各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点、形成原因及教育对策孩子的成长是父母一辈子的牵挂父母的期望唯有健康与快乐教育方式的不恰当,心理行为的错误解读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也往往给父母带来挫败感,让家庭关系陷入矛盾之中3至6岁的童年期特点:游戏是这一时期的首要任务;自我意识有了初步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同伴关系有所发展;第一反抗期的出现本阶段主要问题:安全感得不到满足主要表现:以行为障碍为主,如多动、缄默、多余动作、攻击或退缩行为等等主要原因:大脑皮层功能尚未完善,内抑制力较差,大脑的分化能力不足儿童遭受惊吓后,情绪很容易泛化如何应对:1、组织多种形式的游戏2、鼓励孩子与同伴交往3、培养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4、培养其独立性6到12岁的少年期特点:以游戏为主过渡到以学习为主自我评价能力日趋发展亲子关系的变化儿童伙伴集团开始形成出现欺负与被欺负本阶段主要问题:厌学等主要表现:自卑、焦虑、对抗等主要原因:学前期不良教养的影响;入学后成人(特别是教师)的错误对待;教育宗旨的偏离如何应对:1、学会学习: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2、培养良好的品行12-18岁的青春期 特点一:心理发展的矛盾性表现生理上的成人感和心理上的半成熟状态是造成青春期心理活动产生种种矛盾的原因。
反抗与依赖封闭与开放勇敢与怯懦骄傲与自卑对童年的否定与留恋特点二:自我意识的发展艾里克森,发展角色统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1、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体征——自我形象2、深切重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自我评价3、十分关心自己的人格特征和情绪特征——自我中心倾向,过分夸大自己的感受和体验特点三:情绪变化特点1、不能自控的情绪波动:“疾风暴雨”式的;2、青春期躁动:性好奇和接近异性的欲望特点四:第二反抗期的出现1、主要表现为:(1)硬抵抗:态度强硬,举止粗暴;(2)软抵抗:漠不关心冷淡相对;(3)反抗的迁移:迁怒于其他成人2、形成原因:生理:生理成熟与半成熟之矛盾;社会:责任感与独立自主的人格追求的矛盾心理:对父母的依赖和自我独立欲求;特点五:人际关系的发展1、同伴关系:寻求知心朋友标准:志趣相同,烦恼相似,性格相近,能相互理解性别上:先疏远、后接近2、与父母的关系:看到父母的很多缺点,但应受到尊重3、与教师的关系:权威地位下降初中生喜爱的教师的一般特点:热情和蔼、关心学生、知识渊博、讲课风趣等本阶段主要问题:适应不良等主要特征:为进取而处在不间断的焦虑中主要原因:升学压力、感情困扰、人际关系等如何应对:1、进行青春期性教育,提前做好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2、尊重青春期孩子的独立意识,帮助他们顺利渡过反抗期;3、教给青春期孩子情绪调整的方法,消除不良情绪。
从生活中学习若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责难若孩子生活在敌视中,他就学会攻击若孩子生活在嘲笑中,他就学会胆怯若孩子生活在宽容中,他就学会忍耐若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自信若孩子生活在赞美中,他就学会欣赏若孩子生活在公平中,他就学会正义若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就学会信任若孩子生活在赞许中,他就学会自爱若孩子生活在接纳中,他就学会从世界中寻找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