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二十四诗品综述doc资料.pdf
14页二 十 四 诗 品 综 述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 页,共 14 页 - - - - - - - - - - 一、文献梳理1. 版本源流第一种版本系统:史潜刻新编名贤诗法中的虞侍书诗法此书刻于1436 至1449 年明正统年间,这是目前能见到的存世最早的二十四品,此书二十四诗品只存十六品,缺八品,所存文字与传世二十四诗品基本相同第二种版本系统:诗家一指中的二十四诗品今存最早的诗家一指是朝鲜刻本诗家一指,前有怀悦序被刊刻时间为成化二年,即1466 年,诗家一指包括三造、十科、四则、二十四品第三种版本系统:成化十六年(1480 年)杨成校刊诗法依照杨成本翻刻或重新编校刊行者有六个版本: 一、佚名氏群公诗法本( 后序称得之在正德丙子1516,其刊刻当在正德或嘉靖年间);二、黄省曾名家诗法本( 嘉靖二十四年刊本) ;三、诗法、诗法源流合刊本( 嘉靖二十九年刻本) ;四、朱紱名家诗法汇编本( 万历五年刻本) ;五、谢天瑞诗法大成本( 万历刻本 ) ;六、格致丛书本( 万历刻本 ) 。
都将二十四诗品放在诗家一指中,且都没有提作者并在一些诗品的下面,列出相应的诗人,这是其他版本除具体字词、顺序差异之外的另一区别二十四诗品的传承经历了一个重大转变:将二十四诗品从诗家一指中独立出来,并书署名司空图以上三个版本是最初二十四诗品的版本系统,之后在诗家一指诗法的基础上,明末毛晋、郑郭、费经虞等开始将二十四诗品与司空图联系起来,明末郑鄤(1594-1639 )题诗品(阳草堂文集卷一六)及费经虞(崇祯举人)雅伦此后,二十四诗品开始出单行本,单行本和题名司空图著时间大致同时,此书刊本最早者有三,均出明季:一为1630 毛晋辑津逮秘书,亦刊崇祯间,毛晋有跋注 1633 年,这是目前所知的二十四品从诗法书中独立出来被署上司空图名字的最早时间,此书学界认为是从诗家一指中分离出来的;二为吴永辑续百川学海本,崇祯刊明末锦囊小史收二十四诗品,是这一版本之下的;三为宛委山堂刊陶珽重辑说郛本,刊于崇祯、顺治间之后清刊本又有十多种,明陈天定古今小品卷一是清道光九年刻本,原有二十四选其半清新俊逸澹然玄对;明贺复征文章辨体汇选卷四百三十九是清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配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清同治艺苑捃华本;清曹寅全唐诗卷六百三十四是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 正式刊行;康熙四十一年 (1702) 席氏刊唐诗百家全集本司空表圣诗三卷附;乾隆三十五年(1770) 刻历代诗话本;乾隆五十七年(1792) 紫藤书屋丛刻本;五十九年(1794) 龙威秘书本;嘉庆十年(1805) 学津讨原本等。
称引二十四诗品归在司空图之下的,集中爆发期在清康熙年间第四种版本系统: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卷二十五书二十五是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标注为祝枝山枝指生书宋人品诗韵语卷(楷书绢本)(对此版本的看法有多种,有人将此版本视为清代一抄本)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2 页,共 14 页 - - - - - - - - - - 2. 今人校勘及整理注释今人的校勘及整理注释大多在明清前人的基础上展开,如清人孙联奎诗品臆说和清人杨廷芝诗品浅解1962 年孙昌熙、刘凎将这两本书合并整理出版司空图解说二种其后1963 年郭绍虞的诗品集解续诗品注是在说郛本和津逮本的基础上整理校勘并注以前人的注释,并将二十四诗品和袁枚的续诗品汇编,该本考订精确 , 收罗详尽 , 堪称力作,这也是至今为止有关二十四诗品校注较好的版本之后整理的注析本有:蔡其矫司空图该本最早也较简略,杜黎均二十四诗品译注评析在资料上较为详备另外还有祖保泉二十四诗品解说,乔力二十四诗品探微,赵福坛笺释、黄能升参证新释,曹冷泉诗品通释,刘禹昌司空图诗品注释以及一些有关二十四诗品的注释论文。
二、主要内容1、作者生平与思想司空图( 837908),字表圣,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河中虞乡(今山西运城永济)人晚唐诗人、诗论家官至知制诰、中书舍人后因政治日乱,遂隐居中条山不出唐亡,绝食而死,享年七十有二岁司空图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后称诗品),司空表圣文集(即一鸣集十卷, 司空表圣诗集三卷)司空出身于官僚地主阶级家庭,后半生处在黄巢起义和唐王朝行将覆灭时代,在历史大动荡中,他既没有勇气与反抗的百姓同盟,又不愿与腐败的官府合污,而是“将取一壶闲日月,长歌深入武陵溪”,选择为一个隐士,一个节士司空本人深受儒释道三家思想合流的影响,绝食殉国是他儒士的一面,自称居士撰文礼佛,是他佛学思想的一隅,同时他又追求率性自然,有向道之心但是,就诗品所表露的思想来看,老庄思想才是它真正的思想源头,这一点,只要把诗品和老庄的书对照着读一下便可证明了2、诗品的思想和艺术特色诗品的 思想 现今一般看来是玄学思想在老庄看来,“无”是世界万物的本原,它无形无象又体现在万物之中,这就是“道”,万物不过是道的外化司空在诗品中口述笔提的就是这种“道”少有道气,终与俗违”、“由道返气,处得以狂”、“俱道适往,著手成春”、“忽逢幽人,如闻道心”等等,“道”的例子俯拾皆是,同时他在诗品中描绘的“畸人”、“幽人”、“高人”、“可人”、“碧山人”淡泊如菊之人,皆是充盈“道”气摈除杂念之人,他所幻想出来的“畸人”、“幽人”的生活环境,新唐书将其列入卓行传赞曰:节谊为天下大闲,士不可不勉。
观皋、济不污贼,据忠自完,而乱臣为沮计天下士知大分所在,故倾朝复支不有君子,果能国乎?德秀以德,城以鲠峭,图知命,其志凛凛与秋霜争严,真丈夫哉!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3 页,共 14 页 - - - - - - - - - - 就是玄学家们理想中的仙境帝乡,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那个以“无”为“本”的“道”,在诗品里是无处不在的司空在诗品里不仅从老庄著作里汲取思想营养,甚至在语言表达上,也带有明显的学习老庄的痕迹诗品的 艺术主张 主要是韵味说司空在与李生论诗书提出“文之难而诗尤难,古今之喻多矣,愚以为辩于味而后可以言诗也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然后可以言韵外之致耳”,明确表明了自己在诗歌评论方面看重的“韵味”这种韵味说蕴含一下几点特征:首先,思与境偕从创作角度来说,这要求诗人在审美过程中主体与客体的和谐统一,而从诗的形象角度来说,是“意”与“象”的统一,达到“意象欲出,造化已奇”(缜密),即“意”与“象”相契合,犹如造化那样自然浑成其次,近而不浮,远而不尽这是说,诗歌形象鲜明具体,能使读者感到近在眼前而不流于浮泛,同时诗歌意蕴深远,能引起读者的想象和联想,使人感到言语已尽而留有醇美的咀嚼不尽的美感享受。
最后,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前一个象与境乃是具体有形的实质,后一个却是暗示和象征出来的无形虚象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意境就是虚实结合,有无相生,既有具体描写,又有“味外之旨”的艺术空间3、诗品的前世后生前世篇诗品着重探索诗的意境、风格,从它对意境、风格的基本观点和表现形式看,带有鲜明的历史继承性关于文学风格问题,首先论及的是曹丕,继而有陆机和刘勰,特别是刘勰还将文章风格归纳为八体,他的风格论对司空图的诗品无疑有着启示作用到了唐代,论及文学风格的,以唐初李峤的“十体”和中唐皎然的“十九字”较为重要,这两位详细的风格划分为司空图提供了艺术营养其后的诗人、评论家如殷璠、刘禹锡等涉及意境的意见也 详见原文 典论论文:“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指出作家各自具有独特的创作个性,触及了文学风格论的核心 文赋:“夸目者尚奢,惬心者贵当,言穷者无隘,论达者唯旷也触及作家创作个性对文章风格的影响问题 在文心雕龙中写了体性风骨定势等篇,专门讨论文学风格上的重要问题 文心雕龙体性:“若总其归涂,则数穷八体:一曰典雅,二曰远奥,三曰精约,四曰显附,五曰繁縟,六曰壮丽,七曰新奇,八曰轻靡。
一曰形似,谓貌其形而得似也诗曰:“风花无定影,露竹有余清二曰质气,谓有质骨而依其气也诗曰:“霜峰暗无色”,“雪覆登道白三曰情理,谓叙情以入理致也诗曰:“游禽知暮返,行客独未归四曰直置,谓直书可置于句也诗曰:“隐隐山分地,苍苍海接天五曰雕藻,谓以凡目前事而雕妍之也诗曰:“岸绿开河柳,池红照海榴六曰影带,谓以事意相惬而用之也诗曰:“露花如濯锦,泉月似沉钩七曰婉转,谓屈曲其词,婉转成句也诗曰:“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八曰飞动,诗曰:“空葭凝露色,落叶动秋声九曰清切,诗曰:“猿声出峡断,月影落江寒十曰精华,诗曰:“青田拟驾鹤,丹穴欲乘凤诗式、辨体一十九字:“高、风韵切畅曰高逸、体格闲放曰逸贞、放词正直曰贞忠、临危不变曰忠节、持节不改曰节志、立志不改曰志气、风情耿耿曰气情、缘情不尽曰情思、气多含蓄曰思德、词温而正曰德诫、检束防闲曰诫闲、情性疏野曰闲达、心迹旷诞曰达悲、伤甚曰悲怨、词理凄切曰怨意、立言曰意力、体裁劲健曰力静、非如松风不动,林狖未鸣,乃谓意中之静非谓淼淼望水,杳杳看山,乃谓意中之远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4 页,共 14 页 - - - - - - - - - - 给予司空一些理论指导。
在语言表达方式上,诗品在表达方式上运用形象化的比喻来说明问题,也颇师法前人这种用形象化的比喻来评论诗文,在六朝是常见的事情在体裁方法上,及至唐代,诗人们更加喜欢运用诗歌来品评诗文尤其是杜甫,开以诗论诗的先河,其后,白居易,韩愈等亦有以诗论诗之作另外,司空的韵味说并非横空出世,而是在前人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体悟加以发展和创造的早在钟嵘时,就已提出“文已尽而意无穷”,皎然也有“但见性情,不睹文字”“情在言外”的观念,司空在此更加精细的区分了“近”与“远”,“实”与“虚”,“有形”与“无形”,“意象”与“意境”的关系,突出强调了诗歌的美感作用以上就是二十四诗品的源流后生篇而司空的“韵外之致”“象外之象”“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诗学观念,深受后世文学理论家的注意,在后世的文学评论著作中,或明或暗的宗承他的观点,如宋代严羽的“妙悟说”,清代王士祯的“神韵说”,可以说是司空图的继承和发展另外,诗品的表现形式,对后世影响也很大,许多人评论诗文,都以四言十二句为模式来撰写自己的著作如袁枚著续诗品顾翰著补诗品其效仿自不用说,更有许奉恩著文品、马祖荣著文颂、魏谦升著二十四赋品、郭麐著词品、杨夔生著续词品等,皆在形式上效仿诗品。
4、品目简析二十四诗品又名诗品二十四则,简称诗品,将古代诗歌所创造的风格、境界分为雄浑、冲淡、纤秾、沉著、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二十四品每品各以十二句四言诗加以解释,在诗歌理论中独树一种评论体例论诗崇尚冲淡自然,强调“韵外之致”,推尊王孟韦柳诗风,有玄虚色彩限于篇幅能力,不一一详述品目内容,只做简析雄浑 含思浑厚,笔力雄健,属辞壮丽,气势轩昂,读来使人有汪洋浩瀚之感,在风格上可目之为“雄浑”如项羽垓下歌,刘邦大风歌,李白蜀道难 如世说新语文学“潘文烂若披锦,无处不善;陆文若排沙简金,住往见宝又如钟嵘诗品“谢诗如芙蓉出水,颜如错彩镂金 戏为六绝句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