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氧水制备泡沫水泥保温材料的实验研究资料.pdf
6页试验研究 Experimental Research 38 CHINA CONCRETE 2014.10 前言 随着建筑节能、 防火等标准的提高, 传统建筑保温材 料面临严峻挑战然而, 泡沫水泥保温材料作为兼具保 温、 防火、 防水、 质轻、 廉价等多特性的无机材料, 将是建 筑保温材料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1] 泡沫混凝土通常是用机械方法将泡沫剂水溶液制备 成泡沫, 再将泡沫加入到含硅质材料、 钙质材料、 水及外 加剂等组成的料浆中, 经混合搅拌、 浇注成型、 养护而成 的一种多孔材料[2] 但上述泡沫混凝土过于强调 “物理方 法” , 为区别于泡沫形成方法不同, 应将具有独立封闭气 孔结构的混凝土统称为泡沫混凝土 这就引入了用化学 方法产生泡沫进而制备泡沫混凝土的概念 针对化学方法 制备泡沫水泥保温材料展开系列实验, 研究双氧水、 普通 硅酸盐水泥和硫铝酸盐水泥对泡沫混凝土性能及工艺的 影响 1 实验部分 1.1 原材料 河北唐山产P·O 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 河北唐山产 SAC42.5级快硬硫铝酸盐水泥; 市售30%和27.5%浓度工业 纯双氧水; 国药集团销售分析纯MnO2粉末; 北京诚志永昌 萘系减水剂; 国药集团销售分析纯硬脂酸钙; 唐山大唐I级 粉煤灰; 市售10mm耐碱聚丙烯纤维; 市售凹凸棒土; 市售 硅油。
1.2 主要仪器 无锡建仪仪器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净浆搅拌机; 常熟 市双杰测试仪器厂生产的百分之一电子称与千分之一电子 称; 上海智光仪器仪表有限公司生产精密pH计; 恒应力压 力机; 南京永研电子生产的导热系数测量仪; 量筒; 鼓风 烘箱 1.3 实验方法 笔者在设计普通硅酸盐水泥与快硬硫铝酸盐水泥不 同混合比下 , 研究双氧水发泡泡沫材料凝结时间及其性能 的影响实验, 具体实验方法见表1和表2 2 结果与讨论 2.1 泡沫成型机理 2.1.1 双氧水发泡泡沫水泥材料的成型机理 化学发泡泡沫混凝土通过化学反应在料浆中产生气 体, 这与加气混凝土非常类似, 但前者气孔独立封闭, 这 又与后者显著不同 在酸性条件下, 双氧水不容易发生分解, 随着体系pH 值的增大, 分解率逐渐增加; pH值达到10左右时, 双氧 水分解产生氧气的量达到最大; 硅酸盐新拌浆体pH值在 11~13之间, 均匀分散在碱性料浆中的双氧水, 在OH-作用 下不断产生O2, 形成无数独立的气源[3] 当气源中心的压 力大于粘滞阻力与静水压力之和时候, 气源在粘滞的浆体 中膨胀直至压力接近平衡, 形成独立闭孔, 与此同时浆体 水化硬化, 泡壁产生机械强度。
由此, 膨胀经历了一个从 双氧水制备泡沫水泥保温材料的实验研究 赵文丽 李立辉 (北京建工新型建材有限责任公司 100121 ) 摘 要:采用化学发泡剂的方法, 研究泡沫水泥保温材料发泡机理、 双氧水分解速率和水 泥凝结硬化速率的影响因素, 结合实验优化复合水泥双氧水发泡配比并探究其相应性能 之间规律 结果表明: 随着试样绝干密度的降低导热系数减小, 抗压强度减小, 吸水率增 加; 内掺适量硅油能有效改善泡沫材料防水性能 关键词: 双氧水; 泡沫水泥; 保温材料 Experimental Research 试验研究 39 2014.10 混凝土世界 增刊 加速到平缓、 减慢, 并逐渐趋近于停滞的过程, 最终气泡 保存于体系中形成多孔材料 如果双氧水分解过快, 而料浆硬化速率偏低, 则浆体 内部气孔合并形成串孔、 大孔, 甚至出现破泡、 塌模等现 象; 如果发泡过慢, 而料浆迅速硬化, 导致发泡量太小, 材 料容重大和导热系数高等缺点 此外, 双氧水所产生的气 表 2 快硬硫铝酸盐水泥发泡实验配比 编号 材料用量(g) 快硬水泥30% H2O227.5% H2O2硬脂酸钙纤维粉煤灰减水剂凹凸棒土硅油水 1*20010-52152.234120 2*20015-52152.234120 3*20020-82152.234120 4*20025-92152.234120 1#200-1052152.234120 2#200-1552152.234120 3#200-2082152.234120 4#200-2592152.234120 表 1 混合水泥发泡实验配比 编号 材料用量(g) S:P水泥(S+P)27.5% H2O2硬脂酸钙纤维粉煤灰减水剂凹凸棒土硅油水 10:102001552152.230120 21:92001552152.230120 32:82001552152.230120 43:72001552152.230120 54:62001552152.230120 65:52001552152.230120 76:42001552152.230120 87:32001552152.230120 98:22001552152.230120 109:12001552152.230120 1110:02001552152.230120 注: S代表快硬硫铝酸盐水泥; P代表普通硅酸盐水泥 试验研究 Experimental Research 40 CHINA CONCRETE 2014.10 泡如何能在浆体中稳定存在, 不破灭, 不串泡。
因此, 稳泡 是制备性质优良的化学发泡泡沫多孔材料的又一个关键 因素 2.1.2 双氧水发泡泡沫水泥材料的制备方法 用双氧水为发泡剂制备泡沫水泥保温材料的过程细 节: 首先将混合均匀的胶凝材料、 稳泡剂、 催化剂等除双 氧水以外的其它材料按配比加水高速搅拌均匀, 并控制料 浆温度; 随后在高速搅拌的同时, 迅速加入双氧水, 持续 搅拌约45s; 最终将拌合均匀的料浆迅速浇注在涂抹脱模 剂的模具内静停发泡, 待一定强度后拆模养护即可 2.2 平衡调节 笔者所描述的催化剂特指: 调节双氧水分解速率与 水泥浆体凝结硬化动态平衡的化学助剂 研究发现, 很 难找到一种既能控制双氧水分解速率又能调节水泥浆体 硬化速率的物质, 而更为有效的办法是确定一变量的前 提下去控制另一变量, 从而达到调节两变量的化学动态 平衡 调节双氧水分解速率有: 活性过氧化氢酶、 MnO2、 KMnO4、 CuSO4、FeCl3等物质助剂 实验发现过氧化氢 酶催化活性太高, 而且容易变质失去活性, 实际生产不 易控制; MnO2和FeCl3适合调节双氧水分解, 掺量可控, 且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可以实现与料浆硬化速率的完美 匹配。
此外影响双氧水分解速率还有环境pH值、温度以 及双氧水浓度等等环境呈碱性则促进分解, pH值在 10左右时达到分解高峰; 温度增加分子间的碰撞程度, 体系温度越高分解速率越快; 溶液浓度越高分解速率 越快 调节普通硅酸盐水泥凝结硬化有水玻璃、 硫酸钠、 三 乙醇胺、 铝酸钙、 快硬硫铝酸盐水泥等助剂 实验发现水 玻璃、 快硬水泥和铝酸钙适合调节普硅水泥前期凝结硬 化时间, 掺量适当硬化时间可以调节到20~120min, 较好 地实现与双氧水分解相匹配[4] 硫酸钠和三乙醇胺往往提 高3天强度, 掺入有利于防止泡沫板材开裂现象 一般用Li2CO3调节硫铝酸盐水泥料浆的凝结硬化速 率与发泡剂发泡速率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 实验结果表 明: Li2CO3调节效果明显, 掺量约为0.1%~0.05%可控制料 浆初凝时间应不早于20min, 终凝时间不晚于45min 2.3 双氧水发泡泡沫水泥材料的基本性能 根据设计配比, 配料、 混合、 浇注成型发现, 混合水泥 泡沫材料脱模时间如图1所示, 快硬水泥泡沫材料脱模时 间如图2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普硅与快硬水泥5:5时双氧水发泡泡沫 水泥材料凝结硬化时间最短, 约为30min, 而纯硫铝酸盐 水泥的凝结硬化时间约45min。
这主要由于两因数决定, 一是普通硅酸盐水泥与硫铝酸盐水泥混合, 硫铝酸盐水泥 中的C4A3S矿物与普硅中的C3S矿物在共同水化过程中有 相互促进的作用, 会使混合水泥水化和凝结加速; 二是双 氧水分解释放热量进一步促进水泥水化硬化 考虑到实 际工艺并不是脱模时间越短越好, 而是要有一定的浇注时 间, 关键要根据仪器设备要求, 调节凝结硬化与双氧水分 解相平衡才是最佳配比 图2发现随着双氧水浓度的提高凝结硬化时间相应减 图 1 混合水泥泡沫材料脱模时间 图 2 快硬水泥泡沫材料脱模时间 Experimental Research 试验研究 41 2014.10 混凝土世界 增刊 少; 相同浓度, 随着双氧水用量提高凝结硬化时间也相应 缩短 从图3和图4可见, 稳泡剂与发泡剂用量不变的情况 下, 4号试样相比其他绝干密度最小、 导热系数最小、 抗压 强度最小、 吸水率最高, 这由于4号试样水泥水化硬化速 率与双氧水分解速率保持动态平衡, 气源能较好地在浆 体中保存, 双氧水分解产生的压力不足以破坏浆体的粘结 力, 与此同时水泥硬化时间吻合, 最终形成质轻, 导热系 数低的保温材料 唯一缺点为材料吸水率高。
对比图3和 图4发现, 随着试样绝干密度的降低导热系数值减小, 抗 压强度值减小, 吸水率增加的规律 调查发现大部分学者用27.5%双氧水进行化学发泡制 备泡沫保温材料, 但都未提及高浓度的双氧水制备泡沫材 料, 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对比研究30%双氧水与27.5%双氧水 制备泡沫材料的性能分析, 图5和图6可见, 掺量不变不同 浓度对材料的性能的影响不大, 反而同一浓度下不同掺量 对材料性能影响更为突出, 掺量越高抗压强度越小, 导热 图 5 30%双氧水不同掺量下制备泡沫水泥材料的抗压强度 与导热系数 图 6 27.5%双氧水不同掺量下制备泡沫水泥材料的抗压强度 与导热系数 图 4 混合水泥泡沫材料抗压强度与导热系数 图 3 混合水泥泡沫材料绝干密度与吸水率 图 7 未掺硅油泡沫材料吸水率 试验研究 Experimental Research 42 CHINA CONCRETE 2014.10 系数略显增大趋势 从图7可见, 未作任何防水处理的试样吸水率均超过 25%远不符建筑外墙保温要求, 图8掺入适量硅油试样吸 水率低于10%, 研究发现硅烷类物质能有效改善无机材料 防水性能。
按照掺入方式不同分为内掺与外涂两种, 外涂 工作量大不易施工, 所以本实验采用内掺硅油改性材料防 水性能, 内掺4%材料吸水率降低65%左右, 具体如图9和 图10所示, 前者未处理, 水滴与试样表面的润湿角<90° , 30min后水滴渗入试样内部; 后者内掺硅油水滴与试样表 面的润湿角>90° , 30min后水滴依然呈圆球状, 宛如荷叶 上的水滴 结论 (1) 双氧水制备泡沫保温材料的关键技术在于调节 双氧水分解速率与水泥浆体凝结硬化动态平衡 (2)MnO2和FeCl3适合调节双氧水分解, 掺量可控, 且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可以实现与料浆硬化速率的完美 匹配 (3)普通硅酸盐水泥与硫铝酸盐水泥混合凝结硬化 时间比单一品种短, 且它们之间比例为5:5时凝结硬化时间 缩至最短 (4) 随着试样绝干密度的降低导热系数减小, 抗压强 度减小, 吸水率增加, 且内掺适量硅油能有效改善泡沫材 料防水性能 图 9 未掺硅油30min后材料表面滴水状况 图 10 掺硅油30min后材料表面滴水状况 作者简介: 赵文丽, 女, 1984年出生, 硕士研究生学历, 助理工程 师, 现在北京建工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工作。
通讯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南各庄49号 联系: 18910272590 参考文献 [1] 徐文,钱冠龙,化子龙.用化学方法制备泡沫混凝土的试验研究.混 凝土与水泥制品, 2011 (12):3~5 [2] 颜雪洲,姚谦峰.泡沫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工业建筑, 2007, 37 (增刊):962~965 [3] 刘中兴,谢传欣,石宁,徐伟.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特征研究.齐鲁石油 化工, 200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