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新媒体下的大学生道德教育探索.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鲁**
  • 文档编号:554821577
  • 上传时间:2023-11-0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5.50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新媒体下的大学生道德教育探索 【摘要】网络新媒体在现代社会传播中的影响越来越深入,对大学生的道德行为也产生影响,将新媒体互动平台引入大学生道德教育中,开展道德两难故事讨论,促进大学生道德认知、情感的开展,推进道德教育成效,这条路值得探索 【关键词】新媒体讨论;大学生;道德教育 一、借助新媒体平台开展道德教育探索的成因 网络人际互动是以网络社会空间环境为互动场所从事的网络社会实践活动,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开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6.18亿,其中 网民规模达5亿,网民职业中学生群体占比为25.5%,远远高于其他群体,从学历结构来看,大学生〔包括大专、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比例约为20.9%①网络新媒体因其形式丰富、互动性强、渠道广泛、覆盖率高、精准到达等特点,在现代社会传播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并因其海量丰富的信息、高效的传播速度、图文并茂的形式吸引了大量青年大学生参与其中,对大学生的道德行为、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伦理精神及人际交往等方面构成多方面深层次的影响,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与挑战reg;?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以根本道德为根底,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要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根本道德标准。

      大学生的德育教育成效备受关注本研究假定,新媒体互动平台不同于现实课堂里面对面的教育过程,匿名互动讨论能促进参与实验的大学生更为主动真实地表达内心的想法,也不因担忧破坏面对面的人际气氛而有理有据地坚持自己的道德观点与态度,把内心中正向积极的一面以及困惑复杂的思考表达出来,通过固定群体、匿名、连续的讨论,到达互相学习、共同成长、促进道德思考与开展的目标 二、以道德两难故事讨论为核心的新媒体实验 (一)选用道德两难故事的原因 在道德教育的实践上,科尔伯格提出了著名的德育模式—道德两难故事法道德两难指同时涉及两种道德标准且两者不能兼顾的情境或问题,最著名的道德两难故事就是科尔伯格虚构的海因兹偷药救妻道德两难故事法一贯的做法是,由教师在课堂讲授道德两难故事,学生通过扮演故事中的角色,直面实际生活中的道德两难事件,并做出自己的选择,而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起他们对于道德冲突的认知,激发他们积极的思维 (二)新媒体实验的过程与结果 研究者参照经典道德两难故事,结合现实情境编制十那么道德两难故事,分别涉及海因兹偷药救妻、友情与作弊请求、扶老与被讹风险、公车让座、电车困境、泄密与亲人安危、劳动权益与管理监督等冲突情境,要求被试阅读,并用主人翁与我无关、是我亲人和就是我本人三种角色代入思考。

      研究者通过网络招募30名被试,承诺实验过程完全匿名,将被试随机分配进入6个群,要求被试在4个月内完成十那么道德两难故事的阅读并进行十次讨论,实验启动前和结束后进行问卷测评实验历时4个月,复测时被试局部流失,故而本实验未能得到有效的可比照数据结果对被试提交的阅读思考内容进行文本整理,发现大多数被试讨论时都能保持语言文明,当观点发生分歧时也能够保持理性,不随意攻击他人,常讨论到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道德两难情境下注重自我保护和科学有效地开展利他行为在遇到尊老爱幼、正义公平、个人与国家利益冲突时,绝大多数被试首选道德利他行为,尤其当主人翁是本人时,利他态度更为明确,而当主人翁与自己无关时,包容差异态度较为多见例如有关扶老与被讹风险的故事,被试做的答复如下:假设主人翁跟我无关:支持扶老,并给予声援;支持扶老,帮助别人的片为是要提倡的;主人翁应该学习急救常识,并冷静地判断现场状况和老人情况,再采取适宜的行动假设主人翁是我亲人:支持扶老,如果真被讹诈我会帮助;支持扶老,善良是一个人非常重要的品质;支持扶老,无论结果;我会鼓励主人翁的热心,并建议她用心学习帮助他人的方法;应该叫一些人一起来扶老人。

      假设主人翁就是我:会扶,道德比可能的后果更重要;会扶,无法对一个需要我帮助的老人冷漠;会扶,没有任何犹豫;我认为应该在社会中宣传不要做讹人的事,会有人真正需要帮助时得不到帮助,我会釆取保障自己的方式帮助老人 三、思考与展望 新媒体互动平台作为辅助道德教育的新路径,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在新媒体互动平台上,大学生们积极地表达自己对道德情境中人的态度,分析道德两难困境里不同的内心感受,明确积极助人、弘扬美德的道德认知,通过换位思考,更多体会到不同处境下的人们面临道德困境时的内心感受,并明确自身的道德情感与行为偏向我们能看到,当代大学生在关爱、正义、公平等道德主题上认知稳定,并愿意积极实施道德利他行为,但本研究进行的新媒体讨论实验,选用全匿名的方式,最终因实验号被盗无法追回而无法得知局部被试流失原因,也没有得到有效的数据分析结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实验设计中还存在一定的漏洞,同时也反映了大学生的实验契约精神缺乏在今后的道德教育研究与实践中,可以考虑将新媒体讨论与现实情境下的角色扮演相结合,将认知与行为、线上与线下有机结合,再开展后续讨论,保障教育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更好地推动道德教育的开展。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