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龙江省伊春市宜春星火中学高三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
16页黑龙江省伊春市宜春星火中学高三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水平地面上两个质点甲和乙,同时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线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 ( ) A.甲做匀速运动,乙做匀加速运动 B.乙追上甲之前,二者的最大距离是10 m C.在4s时乙追上甲 D.在第4s内,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参考答案:ABC2. 有一列火车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开始计时,第1分钟内,发现火车前进了180m第6分钟内发现火车前进了360m,则火车的加速度为A.0.01m/s2 B.0.05m/s2 C.36m/s2 D.180m/s2参考答案:A3. (单选题)在平直公路上,汽车由静止开始作匀加速运动,当速度达到某一值时,立即关闭发动机后滑行至停止,其v-t图像,如图所示.汽车牵引力为F,运动过程中所受的摩擦阻力恒为f,全过程中牵引力所做的功为W1,克服摩擦阻力所做的功为W2,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A)F:f=1:3(B)F:f=4:1(C)W1:W2=1:1(D)W1:W2=1:3参考答案:C4. “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于北京时间2011年11月3日凌晨1时23分实现对接。
对接前,“神舟八号”要在距“天宫一号”30m的停泊点与“天宫一号”保持相对静止,以便地面控制中心进行对接前的进一步确认,然后以的速度向“天宫一号”靠近,对接完成后组合体在距地面343km的圆形轨道上运行某同学根据所学知识做出如下判断其中正确的是A. 在停泊点上,“神舟八号”相对地面静止B. 在停泊点上,“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到地心的距离相等C. 在靠近过程中,“神舟八号”相对地面的速度也是D. 完成对接后组合体的运动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参考答案:BD5. 如图所示,小孩用轻绳拉放置在水平面上的箱子,第一次轻拉,没有拉动,第二次用更大的力拉,箱子还是没动,两次拉力方向相同,则第二次拉时A. 地面对箱子的支持力一定更大B. 地面对箱子的作用力一定更大C. 箱子所受摩擦力一定更大D. 地面对人的作用力一定更大参考答案:BCD【详解】A.对箱子受力分析可知:Fsinθ+N=mg,则F增大时,N减小,选项A错误;B.地面对箱子的作用力等于力F与箱子的重力mg的合力,当F增大时,地面对箱子的作用力一定更大,选项B正确;C.箱子所受摩擦力f=Fcosθ,则当F变大时,f一定更大,选项C正确;D.地面对人的作用力等于拉力F与人的重力Mg的合力,则当F变大时地面对人的作用力一定更大,选项D正确二、 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6. 一个氡核衰变成钋核并放出一个粒子。
该核反应的方程是 氡衰变半衰期为3.8天,则1000g氡经过7.6天衰变,剩余氡的质量为 g; 参考答案:① ② 250 根据衰变过程中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由于生成物质量数减小4,电荷数减小2,所以放出的粒子是α粒子.该核反应的方程是:氡核的半衰期为3.8天,根据半衰期的定义得:,其中m为剩余氡核的质量,m0为衰变前氡核的质量,T为半衰期,t为经历的时间由于T=3.8天,t=7.6天,解得:7. (选修3-3(含2-2)模块)(4分)已知某物质摩尔质量为M,密度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则该物质的分子质量为___ ,单位体积的分子数为 参考答案:答案:M / NA (2分); ρNA / M (2分)8. 如图所示,质量m=0.10kg的小物块,在粗糙水平桌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距离l=1.4m后,以速度v=3.0m/s飞离桌面,最终落在水平地面上已知小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m=0.25,桌面高h=0.45m,g取10m/s2.则小物块落地点距飞出点的水平距离s= m,物块的初速度v0= m/s。
参考答案:0.904.09. 如图(a)为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①平衡小车所受的阻力的操作:取下 ,把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垫高;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轻推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如果打出的纸带如图(b)所示,则应 (减小或增大)木板的倾角,反复调节,直到纸带上打出的点迹 为止.②图(c)为研究“在外力一定的条件下,物体的加速度与其质量的关系”时所得的实验图象,横坐标m为小车上砝码的质量.设图中直线的斜率为k,在纵轴上的截距为b,若牛顿定律成立,则小车受到的拉力为___________,小车的质量为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砝码(2分)(答沙桶或其他都不给分) 减小(2分) 间隔相等(均匀)② (2分) (2分) 解析:设小车的质量为,则有,变形得,所以图象的斜率为,所以作用力,图象的截距为,所以.10. 某同学在探究摩擦力的实验中采用了如图所示的操作,将一个长方体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用一个力传感器对木块施加一个水平拉力F,并用另外一个传感器对木块的运动状态进行监测,表1是其记录的实验数据.木块的重力为10.00N,重力加速度g=9.80m/s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答案保留3位有效数字):(1)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实验次数5中监测到的加速度 m/s2. 实验次数运动状态拉力F/N1静止3.622静止4.003匀速4.014匀加速5.015匀加速5.49 参考答案:(1)0.401 (2)1.4511. 如图所示,U形管右管横截面积为左管横截面积的2倍,在左管内用水银封闭一段长为30cm、温度为577.5K的空气柱,左右两管水银面高度差为21cm,外界大气压为76cmHg.若给左管的封闭气体降温,使管内气柱长度变为20cm.求:①此时左管内气体的温度为多少?②左管内气体 放出 (填“吸收”或“放出”) 的热量, 大于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外界对气体做的功.参考答案:解:①初状态:P1=55cmHg,V1=30S T1=577.5K降温后,水银面左管上升10cm,右管下降5cm.P2=40cmHgV2=20S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代入数据解得:T2=280K②由于体积减小,外界对气体做功,温度降低,内能减小,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知气体放热大于外界对气体做功.答:①此时左管内气体的温度为280K②左管内气体放热大于外界对气体做功.12. 在伽利略羊皮纸手稿中发现的斜面实验数据如表所示,人们推测第二、三列数据可能分别表示时间和长度。
伽利略时代的1个长度单位相当于现在的mm,假设1个时间单位相当于现在的0.5s由此可以推测实验时光滑斜面的长度至少为 m,斜面的倾角约为 度g取10m/s2) 参考答案:答案:2.04,1.5°解析:依题意,第一列数据为时间的平方t2,从数据分析可知第一列数据与第三列数据之比约为1:32(取平均值后比值为1:32.75),即斜面长度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根据当时数据与现在的数据换算关系和匀变速运动公式,可得角度约为1.5°13. 如图所示,在固定的光滑水平地面上有质量分别为mA和mB的木块A、B.A、B之间用轻质弹簧相连接,用水平向右的外力F推A,弹簧稳定后,A、B一起向右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以向右为正方向.在弹簧稳定后的某时刻,突然将外力F撤去,撤去外力的瞬间,木块A的加速度是aA=______,小块B的加速度是aB=______. 参考答案:,a三、 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计22分14. 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小车的加速度的实验中,如图所示,给出了该次实验中,从O点开始,每隔一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的纸带其中0、1、2、3、4、5、6都为计数点,测得.打点计时器的周期T=0.02s.①在计时器打出点l、2、3、4、5时,小车的速度分别为:____________cm/s,=_____________cm/s,=90.8cm/s.(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②请根据题干中所给的数据,用较为科学的方法尽可能的准确得到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__m/s2.(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参考答案:(1)65.8;78.4;(2)3.1 解析::(1)每隔一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所以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04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得:v3=,v4=(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得:x4-x1=3a1T2 x5-x2=3a2T2 x6-x3=3a3T2 为了更加准确的求解加速度,我们对三个加速度取平均值得:a=(a1+a2+a3)= =3.1m/s2 15. (10分)要测量一电源的电动势E(小于3V)和内阻r(约1Ω),现有下列器材:电压表V(3V和15V两个量程)、电阻箱R(0~999.9Ω)、定值电阻R0=3Ω、开关和导线。
某同学根据所给器材设计如下的实验电路 (1)电路中定值电阻R0的作用是 (2)请根据图甲电路,在图乙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电路3)该同学调节电阻箱阻值R,读出对应的电压表读数U,得到二组数据:R1=2.0Ω时U1=2.37V;R2=4.0Ω时U2=2.51V由这二组数可求得电源的电动势为E= V,内阻为r= Ω4)为使最终测量结果更精确,在不改变实验方法、不更换实验器材的前提下,请你对该同学提一条建议 参考答案:答案:(1)保护电源,防止短路 (2分)(2)如图所示(有一处错就不给分)(2分)(3)E=2.94 V, r=1.2 Ω (各2分)(4) 多测几组R、U,分别求出电动势E、内阻r,再求E、r的平均值,或利用图象处理数据2分)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47分16. 如图所示,为一磁约束装置的原理图,圆心为原点O、半径为R0的圆形区域Ⅰ内有方向垂直xoy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一束质量为m、电量为q、动能为E0的带正电粒子从坐标为(0、R0)的A点沿y负方向射入磁场区域Ⅰ,粒子全部经过x轴上的P点,方向沿x轴正方向。
当在环形区域Ⅱ加上方向垂直于xoy平面的匀强磁场时,上述粒子仍从A点沿y轴负方向射入区域Ⅰ,粒子经过区域Ⅱ后从Q点第2次射入区域Ⅰ,已知OQ与x轴正方向成60°不计重力和粒子间的相互作用求:(1)区域Ⅰ中磁感应强度B1的大小;(2)若要使所有的粒子均约束在区域内,则环形区域Ⅱ中B2的大小、方向及环形半径R至少为大;(3)粒子从A点沿y轴负方向射入后至再次以相同的速度经过A点的运动周期参考答案:(1) (2) ,方向垂直平面向外; (3) 试题分析:(1)粒子进入磁场Ⅰ做圆周运动,由几何关系求出轨迹半径,由牛顿第二定律求解磁感应强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