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房区哈达村生物质再生牛粪压块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
68页.第一章 总 论一、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1.项目名称平房区哈达村生物质再生牛粪压块项目2.建设单位 3.企业性质有限责任公司4.企业法人代表 5.项目负责人 6.建设地点哈尔滨市平房区平房镇哈达村,黑龙江省麒源牧业有限公司场地内7.生产规模年生产再生牛粪压块燃料5800吨8.建设内容建设生产厂房一栋816㎡,成品库房一栋504㎡,牛粪存储场1800㎡,购置FK5型多用途生物质能源设备1套及附属设备9.投资估算总投资473万元,其中:建设资金462万元,流动资金11万元10.资金筹措固定资产投资462万元,申请环保专项资金140万元,其余由企业自筹解决流动资金11万元由企业自筹二、承办单位概况黑龙江省麒源牧业有限公司位于平房区平房镇哈达村,成立于2004年,注册资金1000万元,总占地面积150亩,主要从事国家产业政策重点扶持的种植、养殖、繁育等农牧业高新技术产品的技术开发和生产推广现已经完成了电力增容工程.给排水工程、围墙、门卫,拥有两栋牛舍、场区部分道路以及综合办公楼等生产和生产附属设施的建设公司设计能力为肉牛存栏2000头,截止到现在肉牛存栏1040头,计划到年底再引进400头,达到1540头。
年产优质冷冻精液2万剂拥有员工15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人,管理人员2人三、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牛粪作为作物秸秆过腹后产生的废物,将其综合利用生产燃料,属于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的一种依据我国农业部2007年颁布的《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规划(2007—2015年)》中指出:“到2010年,结合我国解决农村基本能源需要和改变农村用能方式,全国要建成400个秸秆固化成型燃料应用示范点,秸秆固化成型燃料年利用量达到100万吨……到2015年,秸秆固化成型燃料年利用量达到2000万吨黑龙江省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和奶牛生产基地,充分利用奶牛品种资源、饲草饲料资源、气候和人力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奶牛养殖业,是将自然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理性选择,是培植财源、安置农村富余劳力、实现农村稳定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是发挥农业内部比较优势、农业结构调整的关键大力发展奶牛养殖业,对振兴农村经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畜牧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实现富民强省目标都是非常重要的黑龙江省目前存栏数量在600万头以上,年产生牛粪6000万吨左右。由于牛粪不能合理有效得到利用处置,严重污染农村环境,危害农民身心健康,制约着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
而利用牛粪制作生物质能燃料替代燃煤技术已基本成熟,特别是在当前农村牛粪堆积如山,城市和工业燃煤紧张的前提下,该项目的实施更受使用者欢迎利用牛粪制作生物质能燃料替代燃煤技术,在将污染物变为燃料,解决污染的同时,又节约了能源,体现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目前,黑龙江省生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已将普及生物质能燃料计划提上日程,将通过组织试点,召开现场会议等形式有效在农村推进该项目同时,争取国家资金扶助,利用民营资本和各种社会力量推动该项目的实施,并进一步做好技术改进,产品检测等基础工作,使该项目符合大面积推广应用的要求2010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要求,加快开发生物质能源可再生能源中的生物质能源是对农业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和利用,将农业副产品、剩余物、废弃物变废为宝的新型产业,也是一个包括生物质生产、加工与转化,生物质能源产品生产与应用等在内的完整产业链和技术体系发展生物质能源,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而且能够使农业生产的产业链得到延伸,既可以促进中小企业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并形成新的产业集群本项目建设必要性如下:(一)本项目建设符合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规划(2007—2015年)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加快开发生物质能的有关要求,农业部制定了《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规划(2007—2015年)》。
该规划指出我国每年产生农作物秸秆6亿吨左右,其中约有3亿吨可作为能源使用,折合1.5亿吨标准煤;每年产生畜禽粪便约30亿吨,若有效利用可生产数量巨大的沼气;有不少荒山、荒坡和盐碱地等边际性土地,可种植甘蔗、甜高粱、木薯、甘薯等能源作物二)本项目建设可充分发挥农业主产区资源优势黑龙江省是我国的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每年产生大量的农作物秸秆,秸秆是奶牛、黄牛饲养的饲料,目前存栏数量在600万头以上,年产生牛粪6000万吨左右,生产再生牛粪压块燃料原料十分充足,仅仅本项目建设地可提供19000吨以上的牛粪,且价格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本项目可充分发挥农业主产区的资源优势,变废为宝对改善我省能源发展局面、缓解我国能源供应紧张局面起到支持作用三)本项目建设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我国传统的农业经济模式可概括为:自然资源——粗放生产——消费消耗——大量废弃——末端治理;而新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可概括为:自然资源——清洁生产——绿色消费——再生资源即:农业循环经济是将工业循环经济的基本思想持续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产品设计和服务中,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把农业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发展等融为一体,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在环境方面表现为污染低排放甚至零排放。
粗放型的传统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因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改变传统的发展思维,寻求科学的经济发展模式,以最小的社会经济成本保护资源和环境,走上一条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生态保护型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黑龙江省的农村广大地区的社会发展水平教低,基础设备设施落后,环境卫生条件差,同时黑龙江省是养牛大省,大量粪便得不到有效清洁处理,导致了疫病的产生和传播,影响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而再生牛粪压块燃料项目技术成熟,可以改变农村环境卫生,也可以改变农村烟熏火燎的污染严重的用能方式,在完全摆脱了农户抱柴草、劈木头、烧土炕繁重的体力劳动的同时,节省了大量的剩余时间它完整地诠释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容:“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建设村镇、改善环境……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在适宜地区积极推广沼气、秸秆气化等清洁能源技术……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厨……引导和帮助农民切实解决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问题”,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的真实写照该项目能够在我省因地制宜地解决农村地区牛养殖产生的大量牛粪的继使用问题,增加农村清洁能源供应,改善农村卫生状况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降低生活成本、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建设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利抓手。
四)本项目建设可改善能源结构、促进生态环境建设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化石能源造成的环境污染相当严重,煤烟型污染程度只高不下,当前我国绝大部分农村地区仍然使用薪柴等作为生活燃料,森林植被破坏严重;畜禽粪便不能得到有效清理,环境污染状况得不到根本改善,严重束缚着我国倡导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生物质能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且洁净环保,可以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带来的温室效应当今全世界面临着人口与资源、社会发展与环境的保护等多重压力的挑战,而支持社会发展的能源资源(煤、石油、天然气)储量越来越少,针对此状况,利用可再生资源是当务之急牛粪固体燃料基本实现环保零排放标准,可以有效替代高污染、高排放的三大能源,降低薪柴直燃使用量,资源化利用食草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是推动“节能减排”的战略措施,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强力之举,推进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维护人、自然、经济的和谐发展五)有效解决现有的牛粪污染黑龙江省麒源牧业有限公司现有牛存栏1040头,计划到年底再引进400头项目所在地平房区平房镇哈达村已经形成以饲养奶牛为主的专业化养殖村,存栏奶牛540头,形成牛养殖规模近2000头小区年产牛粪达17820吨,由于没有进行无害化处理,严重污染了该村的卫生环境,已成为这部分地区一大公害。
近年来也大量使用饲料添加剂,粪便中许多微生物元素也增加对环境造成污染,每到夏季滋生大量蚊蝇,气味难闻,一遇雨季,粪便横流,严重污染马家沟支流,已经成为严重的污染源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四、可研报告编制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2.《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3.《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5.农业部《农业部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规划》6.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保总局等部门《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7]63号)7.《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建设“百乡千村”的规划》8.《黑龙江省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条例》9.《黑龙江省农村能源建设规划》10.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和加快黑龙江省生物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黑政发〔2008〕45号11.建设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五、研究范围1.建设规模;2.厂址选择及运输;3.产品加工工艺流程;4.主要设备选择;5.配套设施情况;6.投资估算、资金筹措和经济分析六、主要经济、技术指标1、总投资473万元,其中:建设资金462万元,流动资金11万元。
2、固定资产投资462万元,申请环保专项资金140万元,其余由企业自筹解决,流动资金11万元由企业自筹3、建设生产厂房一栋816㎡,成品库房一栋504㎡,牛粪存储场1800㎡,购置FK5型多用途生物质能源设备1套及附属设备4、年生产再生牛粪压块燃料5800吨5、达产年销售收入 232万元6、达产年利润总额为 141.38万元7、财务内部收益率 33.60%8、投资回收期 3.93年(含1年建设期)9、销售收入利润率 60.94%10、投资利润率 29.89%11.盈亏平衡点 28.49%第二章 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一、生物质能需求分析生物质能一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能源,它是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而居于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第四位的能源,在整个能源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有关专家估计,生物质能极有可能成为未来可持续能源系统的组成部分,到下世纪中叶,采用新技术生产的各种生物质替代燃料将占全球总能耗的40%以上目前人类对生物质能的利用,包括直接用作燃料的有农作物的秸秆、薪柴等;间接作为燃料的有农林废弃物、动物粪便、垃圾及藻类等,它们通过微生物作用生成沼气,或采用热解法制造液体和气体燃料,也可制造生物炭。
生物质能是世界上最为广泛的可再生能源据估计,每年地球上仅通过光合作用生成的生物质总量就达1440~1800亿吨( 干重 ),其能量约相当于20世纪90年代初全世界总能耗的3~8倍但是尚未被人们合理利用,多半直接当薪柴使用,效率低,影响生态环境现代生物质能的利用是通过生物质的厌氧发酵制取甲烷,用热解法生成燃料气、生物油和生物炭,用生物质制造乙醇和甲醇燃料,以及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培育能源植物,发展能源农场目前,生物质能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已成为世界重大热门课题之一,受到世界各国政府与科学家的关注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开发研究计划,如日本的阳光计划、印度的绿色能源工程、美国的能源农场和巴西的酒精能源计划等,其中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占有相当的比重目前,国外的生物质能技术和装置多已达到商业化应用程度,实现了规模化产业经营,以美国、瑞典和奥地利三国为例,生物质转化为高品位能源利用已具有相当可观的规模,分别占该国一次能源消耗量的4%、16%和10%在美国,生物质能发电的总装机容量已超过10000兆瓦,单机容量达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