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历史洪流中的康有为.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290530081
  • 上传时间:2022-05-0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0.46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历史洪流中的康有为    摘要:康有为是一个英雄人物然而,任何人都无法摆脱世代与环境对自己的思想以及行为的控制和影响,康有为也不例外所以说,他是个失败的英雄康有为的一生,是一部厚重的大书公车上书,领导戊戌变法,创建保皇会,提倡君主立宪,参与策划复辟帝制等等,他一生的活动轨迹,涉及思想、政治、教育、伦理道德等各个方面但不管先进还是落后,康有为生命活动的主线,都是爱国、救国、富国、强国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美国作家福克纳有一段谈话,他说:我们都不能达到自己的理想所以,作家(知识分子)的所作所为便是“知其不可为而为”的光荣失败的过程由于逆时代而动,康有为显然永远不能实现他的理想他的人生结局是失败的,而且这失败也说不上多么光荣然而,作为后人的我们,却很难不以敬仰的心情,去回望这位毁誉参半的已逝英雄关键词:大同;改制;宪法正文:康有为,原名祖诒(yi),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甡(shen)、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广东省南海县丹灶苏村人,人称康南海,中国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康有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1879年开始接触西方文化1888年,康有为再一次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借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受阻未上达。

      1891年后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收徒讲学1895年得知《马关条约》签订,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万言书,即“公车上书”1898年开始进行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逃往日本,自称持有皇帝的衣带诏,组织保皇会,鼓吹开明专制,反对革命辛亥革命后,作为保皇党领袖,他反对共和制,一直谋划溥仪复位1917年,康有为和张勋发动复辟,拥立溥仪登基,不久即在当时北洋政府总理段祺瑞的讨伐下宣告失败1927年病死于青岛康有为杂糅的思想在康有为的理论思想体系中,孔子占据着一个及其重要的地位康有为一生的言与行,都没有离开过孔子在康有为看来,孔子以前的历史,是孔子为救世改制的目的而假托的宣传作品,都是茫昧无稽的中国历史自秦汉以来“乃可考信”,“由于书缺籍去,混混茫茫”,于是周、秦诸子百家纷纷起来创立教义,企图凭自己的理想来建立自己认为最好的社会制度,并把这种制度托为古代曾经实施,借以取得人们的信仰康有为作为封建时代先进的知识分子,并未想成为一个学者,但客观上他却是一个地道的学者,大师级的学者只不过,在中国历史上,,学者们大都采取“入世”的态度,都想把自己的所学所思,用于强国富民自屈原到后来的李白、杜甫等,直到康有为,都欲施展才学,有用于国家。

      这样,他们就同现代意义的“学者”有了区别应该说,现代的学者都是内敛型的,他们不问政事,埋头书斋,在精神的象牙塔里自得其乐但康有为那样的学者都是“外向”型的,他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就有明确的目的,即强国富民即使后来的鲁迅,也是如此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国社会出现了主张向西方学习的洋务派洋务派成立官方译书机构,以引进近代西方科学知识1888年6月,康有为第二次去北京应顺天乡试,又没有考中,在京呆了一年多这期间,他在翰林院编修沈曾桐处看到了廖平的《今古学考》,对书中的一些观点十分赞同,因而视廖平为学术知己1890年1月,康有为从北京回到广州此时廖平也应张之洞之邀来到广州康有为听到消息,立即与同乡黄绍宪去拜访廖平交谈中,康有为对廖平的今文经学也有一些微词廖平将所著(知圣篇》和《辟刘篇》赠予康有为,请其指正康有为在数日后,写了一封万言书信给廖平,批评所赠两书“好名鹜外,轻变前说”,劝其焚毁两书过了一些日子,廖平回访康有为,并向康大谈秦始皇焚书、“六经”未亡的证明,使康有为大为叹服康有为本来是治《周礼》的,杂糅汉宋今古,不讲家法经过这次畅谈,康有为尽弃旧说,成为坚定的今文经学家其后,康有为在万木草堂教书期间,先后写出《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两书,正式建立了维新变法的理论体系。

      《新学伪经考》约三十万字,写于1890_1891年,是在弟子陈千秋、梁启超等的帮助下完成的1891年5月,该书在广州刊行该书采用历史考证的方法,广引古书,纲目完备,思路清晰,引文很少删节并注明出处,给人以言必有据的感觉面世后,该书在主张变法维新的知识分子和士大夫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风行一时,被梁启超形容为当时“思想界一大飓风”当然也引起了顽固派的惊惧,曾被清政府下令毁版三次《新学伪经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梁启超曾在《清代学术概论)中作过比较恰当的概括:《新学伪经考》之要点:一、西汉经学,并无所谓古文者,凡古文皆刘歆伪作;二、秦焚书,并未厄及“六经”,汉十四博士所传,皆孔门足本,并无残缺;三、孔子时所用字,即秦汉间篆书,即以“文”论,亦绝无今古之目;四、刘歆欲弥缝其作伪之迹,故校中秘书时,于一切古书多所羼乱;五、刘歆所以作伪经之故,因欲佐莽篡汉,先谋湮乱孔子之微言大义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起亡经,翼圣制”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就是通过学术著作来为其维新变革、为其先进的社会政治理相服各该书凡十四章,其中在学术上最有价值的是第一篇:《秦焚六经未尝亡缺考》恰恰是这一篇,受廖平的影响最大,或者说就是源于廖平。

      康有为援用廖平有关今文经学之说,撰成《新学伪经考》,已为当时学者所公认但康有为对此却绝口不道,讳莫如深廖平说:“广州康长素因《古学考》而别撰《伪经考》,牵涉无辜,持论甚固清末著名今文经学家皮锡瑞在其1897年12月的日记中,对此也有记述:“梁卓如送来《新学伪经考》,又从黄麓泉假廖季平《古学考》、《王制订》、《群经凡例>、《经诂甲编),康学出于廖,今观其书,可以考其源流矣皮锡瑞非常推崇康有为,但他经过认真研读,仍实事求是地指出康学源出于廖即使康有为的大弟子梁启超,也以“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态度,指出:“康先生之治《公羊》、治今文也,其渊源颇出自井研(廖平),不可讲也“(《论中国学术思想受迁文大妙》)又在《请代学术概论)中说:“今文学运动之中心南海康有为,然有为益斯学之集成者,非其创作者也有为早年,酷好《周礼),尝贯穴之著(教学通议),后见廖平所著书,乃尽弃其旧说1932年,廖平去世,章太炎为其作《墓志铭》,有“君学有根柢,于古近经说无不窥,非若康氏之剽窃者”的说法,则直接指斥康有为抄袭说抄袭未免言之过甚,但《新学伪经考>和后来的《孔子改制考)是以廖平的学术思想为指导而编著完成的,则是不争的事实。

      参考文献[1]康有为:《大同书》,中华书局出版社,1935[2]康有为:《孔子改制考》,上海大同译书局,1898[3]康有为:《新学伪经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4]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中华书局出版社,2010[]马洪林:《康有为大传》,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