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地形图的测绘精讲.ppt
42页v地形图测绘地形图测绘是在控制测量工作之后,以控制点为测站,是在控制测量工作之后,以控制点为测站,测定其周围的地物、地貌的特征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测定其周围的地物、地貌的特征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按测图比例尺缩绘在图纸上,并根据地形图图式规定按测图比例尺缩绘在图纸上,并根据地形图图式规定的符号,勾绘出地物、地貌的位置、形状和大小,形的符号,勾绘出地物、地貌的位置、形状和大小,形成地形图成地形图 v测绘地形图的方法:测绘地形图的方法:经纬仪测绘法、小平板仪与经纬经纬仪测绘法、小平板仪与经纬仪联合测绘法、大平板仪测绘法、摄影测量及全站式仪联合测绘法、大平板仪测绘法、摄影测量及全站式电子速测仪测图等电子速测仪测图等 8.4 8.4 测图前的准备工作测图前的准备工作 做好测图准备工作:做好测图准备工作:v整理资料,勾绘出测图范围整理资料,勾绘出测图范围v绘制整个测区的展点网图,并在网图上绘注测区中图的分绘制整个测区的展点网图,并在网图上绘注测区中图的分幅和编号幅和编号v定出本测区的施测方案和技术要求定出本测区的施测方案和技术要求v准备测量仪器设备准备测量仪器设备v准备测图板准备测图板。
8.4 8.4 测图前的准备工作测图前的准备工作 8.4.1 8.4.1 图纸准备图纸准备 v临时性测图,可将图纸直接固定在图板上;临时性测图,可将图纸直接固定在图板上;v长长期期保保存存的的地地形形图图,,可可以以将将图图纸纸裱裱糊糊在在锌锌版版、、铝铝板板或或胶胶合合板上v图纸的选用图纸的选用 1 1)磅纸(机械制图用的图纸))磅纸(机械制图用的图纸) 2 2)聚脂薄膜)聚脂薄膜————透明、不变形、可洗透明、不变形、可洗8.4 8.4 测图前的准备工作测图前的准备工作 8.4.2 8.4.2 绘制坐标格网绘制坐标格网 方格网的大小:方格网的大小:40cm40cm 50cm50cm或或50cm50cm 50cm50cm方格的大小:方格的大小:10cm10cm 10cm10cm1 1 1 1)对角线法)对角线法)对角线法)对角线法oa bcd8.4 8.4 测图前的准备工作测图前的准备工作 2 2 2 2)格网的检查)格网的检查)格网的检查)格网的检查要求:格网交点应在一条直要求:格网交点应在一条直线上,偏离不应大于线上,偏离不应大于0.2mm0.2mm。
每格长度误差也不应超过每格长度误差也不应超过0.2mm0.2mm小方格对角线长度方格对角线长度(14.14cm)(14.14cm)误差不应超过误差不应超过0.3mm0.3mm8.4 8.4 测图前的准备工作测图前的准备工作 8.4.3 8.4.3 展绘控制点展绘控制点 例:展绘控制点例:展绘控制点A(647.43, 634.52,4.50)A(647.43, 634.52,4.50);;B(913.46,748.63,6.45B(913.46,748.63,6.45)1 1)确定格网线的坐标、注记确定格网线的坐标、注记2 2)确定控制点所在的方格,)确定控制点所在的方格,按比例尺展出按比例尺展出3 3)检查:在图上量取相邻控)检查:在图上量取相邻控制点间的距离其与理制点间的距离其与理论值之差论值之差 图上图上0.3mm0.3mm0.5 0.51000 900 800 700 600 500500 600 700 800 900 1000A4.506.45B8.4 8.4 测图前的准备工作测图前的准备工作 8.8.55.1..1.碎部点的选择碎部点的选择 v碎部点应选在地物和地貌的特征点上。
碎部点应选在地物和地貌的特征点上v地物的特征点就是决定地物形状的地物轮廓线上的转地物的特征点就是决定地物形状的地物轮廓线上的转折点、交叉点、弯曲点及独立地物的中心点折点、交叉点、弯曲点及独立地物的中心点v对于地貌来说,碎部点应选择在最能反映地貌特征的对于地貌来说,碎部点应选择在最能反映地貌特征的山脊线、山谷线等地性线上,如山顶、鞍部、山脊、山脊线、山谷线等地性线上,如山顶、鞍部、山脊、山脚、谷底、谷口、沟底、沟口、洼地、台地、河川山脚、谷底、谷口、沟底、沟口、洼地、台地、河川湖池岸旁等的坡度和方向变化处湖池岸旁等的坡度和方向变化处 8.5 8.5 碎部测量碎部测量平坦地区平坦地区城市建筑区城市建筑区((1 1))““地物地物””取取““轮廓转折点轮廓转折点””东 大 道坚55.405.358.5 8.5 碎部测量碎部测量((2 2)地貌)地貌——取取““地性线上坡度或方向变化点地性线上坡度或方向变化点””8.5 8.5 碎部测量碎部测量8.5.28.5.2一个测站上的测绘工作一个测站上的测绘工作 v经纬仪测图法就是将经纬仪安置在测站上,经纬仪测图法就是将经纬仪安置在测站上,绘图板绘图板安置安置于测站旁;用于测站旁;用经纬仪经纬仪测定碎部点的方向与已知方向之间测定碎部点的方向与已知方向之间的的夹角夹角;再用;再用视距测量视距测量方法测出测站点至碎部点的平距方法测出测站点至碎部点的平距及碎部点的高程;然后根据测定数据,用量角器及碎部点的高程;然后根据测定数据,用量角器( (又称又称半半圆仪圆仪) )和比例尺把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展绘在图纸上,并在和比例尺把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展绘在图纸上,并在点的右侧注明其高程,再对照实地点的右侧注明其高程,再对照实地描绘地形描绘地形。
8.5 8.5 碎部测量碎部测量视距测量视距测量(stadia measurement)(stadia measurement)原理及公式原理及公式 1 1 1 1)视线水平时)视线水平时)视线水平时)视线水平时 K K——取取100100,,l l ——上、下丝读数之差,上、下丝读数之差,i i——仪器高,仪器高,v v——中丝读数中丝读数 8.5 8.5 碎部测量碎部测量 为水准尺与视线为水准尺与视线垂直时的尺间隔垂直时的尺间隔((1)视距公式:)视距公式:((2)高差公式:)高差公式:2 2 2 2)视线倾斜时)视线倾斜时)视线倾斜时)视线倾斜时 8.5 8.5 碎部测量碎部测量经纬仪法测图经纬仪法测图(mapping method with (mapping method with theodolitetheodolite) ) 1 1)配置)配置((1 1)工具:)工具:经纬仪、图板、塔尺、小钢尺、量角器、三棱经纬仪、图板、塔尺、小钢尺、量角器、三棱尺、计算器、铅笔、橡皮等尺、计算器、铅笔、橡皮等2 2)人员:)人员:观测员、记录计算员、绘图员各观测员、记录计算员、绘图员各1 1人、立尺员人、立尺员2 2人。
人 8.5 8.5 碎部测量碎部测量2 2)一个测站上的测绘工作步骤)一个测站上的测绘工作步骤8.5 8.5 碎部测量碎部测量((((1 1 1 1)安仪:)安仪:)安仪:)安仪:在控制点在控制点A A安置经纬仪,量取仪器高安置经纬仪,量取仪器高2 2 2 2)定向:)定向:)定向:)定向:后视后视( (盘左瞄准盘左瞄准) )控制点控制点B B,,度盘置零度盘置零 v在立尺之前,立尺员应根据实地情况及本测站实测范在立尺之前,立尺员应根据实地情况及本测站实测范围,选定立尺点,并与观测员、绘图员共同商定围,选定立尺点,并与观测员、绘图员共同商定跑尺跑尺路线路线然后依次将视距尺立在地物、地貌的特征点上然后依次将视距尺立在地物、地貌的特征点上 ((((3 3 3 3)立尺:)立尺:)立尺:)立尺:立尺员把塔尺立到地形、地貌特征点上立尺员把塔尺立到地形、地貌特征点上立尺员把塔尺立到地形、地貌特征点上立尺员把塔尺立到地形、地貌特征点上8.5 8.5 碎部测量碎部测量8.5 8.5 碎部测量碎部测量((((4 4 4 4)观测)观测)观测)观测v 观测员转动经纬仪照准部,瞄准观测员转动经纬仪照准部,瞄准1 1点视距尺,读尺间点视距尺,读尺间隔隔 、中丝读数、中丝读数v v、、竖盘读数及水平角竖盘读数及水平角ββ。
同法观测同法观测2 2、、3 3、、……各点((((5 5 5 5)记录与计算)记录与计算)记录与计算)记录与计算 H H测点测点= H= H测站测站+h=H+h=HA A+ + = H= H视视+ +48.5 8.5 碎部测量碎部测量((((6 6 6 6)展碎部点:)展碎部点:)展碎部点:)展碎部点:在图纸上,按在图纸上,按在图纸上,按在图纸上,按ββββ、、、、D D D D,,,,定出点定出点定出点定出点1 1 1 1的位置用量角器和三棱尺将碎部点的位置展绘在图纸上,用量角器和三棱尺将碎部点的位置展绘在图纸上,并注以高程并注以高程8.5 8.5 碎部测量碎部测量v转动量角器,将量角器上等于转动量角器,将量角器上等于ββ角值角值( (碎部点碎部点l l为为114114°°3030′′) )的刻划线对准起始方向线的刻划线对准起始方向线abab此时量角器的零此时量角器的零方向便是碎部点方向便是碎部点1 1的方向然后在零方向线上,根据测图的方向然后在零方向线上,根据测图比例尺按所测的水平距离定出点比例尺按所测的水平距离定出点1 1的位置,并在点的右侧的位置,并在点的右侧注明其高程。
同法,将其余各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及高程注明其高程同法,将其余各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及高程绘于图上绘于图上 8.5 8.5 碎部测量碎部测量v为了检查测图质量,仪器搬到下一站时,应先观测前站所为了检查测图质量,仪器搬到下一站时,应先观测前站所测的某些明显碎部点,以检查由两站测得该点的平面位置测的某些明显碎部点,以检查由两站测得该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是否相符如相差较大,则应查明原因,纠正错误,和高程是否相符如相差较大,则应查明原因,纠正错误,再继续进行测绘再继续进行测绘 8.5 8.5 碎部测量碎部测量8.5.3 8.5.3 碎部测量的注意事项碎部测量的注意事项v(1)(1)观观测测人人员员在在读读取取竖竖盘盘读读数数时时,,要要注注意意检检查查竖竖盘盘指指标标水水准管气泡是否居中准管气泡是否居中v(2)(2)在在观观测测过过程程中中,,应应随随时时检检查查定定向向点点方方向向,,每每测测20~3020~30点点,,检检查查起起始始方方向向是是否否正正确确,,其其归归零零差差不不应应超超过过4 4′′,,否否则则,,应重新定向,并检查已测的碎部点应重新定向,并检查已测的碎部点 v(3)(3)立立尺尺人人员员应应将将视视距距尺尺竖竖直直,,并并随随时时观观察察立立尺尺点点周周围围的的情情况况,,弄弄清清碎碎部部点点之之间间的的关关系系,,地地形形复复杂杂时时还还需需绘绘出出草草图图,,以协助绘图人员做好绘图工作。
以协助绘图人员做好绘图工作8.5 8.5 碎部测量碎部测量8.5.3 8.5.3 碎部测量的注意事项碎部测量的注意事项v(4)(4)绘绘图图人人员员要要注注意意图图面面正正确确、、整整洁洁、、注注记记清清晰晰,,并并做做到到随测点,随展绘,随检查随测点,随展绘,随检查 v(5)(5)当当该该站站工工作作结结束束时时,,应应检检查查有有无无漏漏测测、、测测错错,,并并将将图图面面上上的的地地物物、、地地性性线线及及等等高高线线与与实实地地对对照照,,及及时时发发现现问问题题,,予以纠正予以纠正8.5 8.5 碎部测量碎部测量8.5.4 8.5.4 地物、地貌的描绘地物、地貌的描绘 v 1 1)地物描绘)地物描绘v地物要按地物要按““地形图图式地形图图式””规定的符号表示如房屋按其轮规定的符号表示如房屋按其轮廓用直线连接;道路、河流的弯曲部分用平滑的曲线连接;廓用直线连接;道路、河流的弯曲部分用平滑的曲线连接;对于不能按比例描绘的地物,应按对于不能按比例描绘的地物,应按““地形图图式地形图图式””规定的规定的非比例符号表示非比例符号表示 8.5 8.5 碎部测量碎部测量2 2)等高线勾绘)等高线勾绘 v地貌主要用等高线来表示。
勾绘等高线时,首先轻轻地貌主要用等高线来表示勾绘等高线时,首先轻轻描绘出山脊线、山谷线等地性线,再根据碎部点的高描绘出山脊线、山谷线等地性线,再根据碎部点的高程勾绘等高线对于不能用等高线表示的特殊地貌,程勾绘等高线对于不能用等高线表示的特殊地貌,如悬崖、峭壁、土坎、土堆、冲沟、雨裂等,则用图如悬崖、峭壁、土坎、土堆、冲沟、雨裂等,则用图式规定的相应符号表示式规定的相应符号表示 8.5 8.5 碎部测量碎部测量等高线的勾绘原理等高线的勾绘原理 由于相邻两地形点选在地面坡度变化处,可以认为相邻两由于相邻两地形点选在地面坡度变化处,可以认为相邻两个地形点间的坡度是均匀的,因此,在图纸上勾绘等高线时,个地形点间的坡度是均匀的,因此,在图纸上勾绘等高线时,各等高线的位置可以根据点的高程和图上两点间的平距用各等高线的位置可以根据点的高程和图上两点间的平距用比例比例内插法内插法确定如图所示如图所示8.5 8.5 碎部测量碎部测量v在相邻点间用在相邻点间用内插法内插法定出等高线通过的点位定出等高线通过的点位207.4-202.8=4.60.2:4.6=cm:ca求cmca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采用目估法勾绘等高线。
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采用目估法勾绘等高线 8.5 8.5 碎部测量碎部测量uu等高线的绘制方法:等高线的绘制方法:等高线的绘制方法:等高线的绘制方法:((((1 1 1 1)首先描绘出地性线(山脊线、山谷线)首先描绘出地性线(山脊线、山谷线)首先描绘出地性线(山脊线、山谷线)首先描绘出地性线(山脊线、山谷线)2 2 2 2)再在相邻碎部点之间内插出等高线再在相邻碎部点之间内插出等高线再在相邻碎部点之间内插出等高线再在相邻碎部点之间内插出等高线3 3 3 3)))) 勾绘等高线时,要对照实地情况,先画计曲线,后画勾绘等高线时,要对照实地情况,先画计曲线,后画勾绘等高线时,要对照实地情况,先画计曲线,后画勾绘等高线时,要对照实地情况,先画计曲线,后画首曲线,并注意等高线通过山脊线、山谷线的走向首曲线,并注意等高线通过山脊线、山谷线的走向首曲线,并注意等高线通过山脊线、山谷线的走向首曲线,并注意等高线通过山脊线、山谷线的走向4 4 4 4))))地形图等高距应根据比例尺的大小和地面起伏情况选地形图等高距应根据比例尺的大小和地面起伏情况选地形图等高距应根据比例尺的大小和地面起伏情况选地形图等高距应根据比例尺的大小和地面起伏情况选定。
定8.5 8.5 碎部测量碎部测量8.5 8.5 碎部测量碎部测量8.6.1 8.6.1 地形图的拼接地形图的拼接 v一般规定每幅图的图边应测出图廓外一般规定每幅图的图边应测出图廓外5mm5mmv地物、地貌偏差不超过规定值时,则可取其地物、地貌偏差不超过规定值时,则可取其平均位置,在保持地物、地貌相互位置和走平均位置,在保持地物、地貌相互位置和走向正确的前提下,改正相邻图幅的地物、地向正确的前提下,改正相邻图幅的地物、地貌位置貌位置8.6 8.6 地形图的拼接、检查与整饰地形图的拼接、检查与整饰 8.6.2 8.6.2 地形图的检查地形图的检查v1 1)室内检查)室内检查 检查记录、计算有无错误,图根点的数量和地貌点的密度等是否检查记录、计算有无错误,图根点的数量和地貌点的密度等是否符合要求,综合取舍是否恰当以及接边要符合要求等符合要求,综合取舍是否恰当以及接边要符合要求等v2 2)野外检查)野外检查 (1)(1)巡视检查巡视检查沿拟定的路线将原图与实地进行对照,查看地物有沿拟定的路线将原图与实地进行对照,查看地物有无遗漏,地貌是否与实地相符,符号、注记等是否正确,发现问无遗漏,地貌是否与实地相符,符号、注记等是否正确,发现问题及时改正。
题及时改正 (2)(2)仪器设站检查仪器设站检查仪器设站检查量一般为仪器设站检查量一般为1010%左右在原已知%左右在原已知点(图根点)上设站,重新测定周围部分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点(图根点)上设站,重新测定周围部分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再与原图相比,看是否符合要求程,再与原图相比,看是否符合要求 8.6 8.6 地形图的拼接、检查与整饰地形图的拼接、检查与整饰 8.8.66.3 .3 地形图的整饰地形图的整饰 擦掉不必要的点、线、高程等使图面整洁、规范擦掉不必要的点、线、高程等使图面整洁、规范擦掉不必要的点、线、高程等使图面整洁、规范擦掉不必要的点、线、高程等使图面整洁、规范清绘和整饰必须使用地形图图式,使图面更加合理、清晰、清绘和整饰必须使用地形图图式,使图面更加合理、清晰、美观 顺序:顺序:先图内后图外,先地物后地貌,先注记后符号先图内后图外,先地物后地貌,先注记后符号先图内:先图内:图廓、坐标格网、控制点、地物、地貌、符号等图廓、坐标格网、控制点、地物、地貌、符号等后图外:后图外:图名、图号、比例尺、平面坐标和高程系统、测绘图名、图号、比例尺、平面坐标和高程系统、测绘单位和测绘日期等。
单位和测绘日期等8.6 8.6 地形图的拼接、检查与整饰地形图的拼接、检查与整饰 说明:说明:除公路、河流和等高线注记是随着各自的方向变化外,其他除公路、河流和等高线注记是随着各自的方向变化外,其他各种注记字向朝北各种注记字向朝北等高线高程注记字头指向上坡方向,避免倒置等高线不能等高线高程注记字头指向上坡方向,避免倒置等高线不能通过注记和地物通过注记和地物经过清绘和整饰后,图上内容齐全,线条清晰,取舍合理,经过清绘和整饰后,图上内容齐全,线条清晰,取舍合理,注记正确注记正确清绘原图是地形图的最后成果清绘原图是地形图的最后成果8.6 8.6 地形图的拼接、检查与整饰地形图的拼接、检查与整饰 8.7.1 8.7.1 大平板仪的测量原理大平板仪的测量原理 大平板仪测图法是一种图解测绘法,其测点原理仍是极坐大平板仪测图法是一种图解测绘法,其测点原理仍是极坐标法,碎部点的水平角是直接图解而得,水平距离用视距方法标法,碎部点的水平角是直接图解而得,水平距离用视距方法测量或用皮尺量取测量或用皮尺量取 8.7 8.7 大平板仪测图大平板仪测图8.7.2 8.7.2 大平板仪的构造大平板仪的构造 1 1)照准仪:)照准仪:上半部分由望远镜与竖盘组成,用以瞄视测点、测定水平距上半部分由望远镜与竖盘组成,用以瞄视测点、测定水平距离及高差;下面由支柱与直尺连接,沿直尺边可以画出瞄视的方向线。
离及高差;下面由支柱与直尺连接,沿直尺边可以画出瞄视的方向线 2 2)平板:)平板:6060×60cm60cm的方形木板,与基座连接,安装在三脚架上,当作绘的方形木板,与基座连接,安装在三脚架上,当作绘图板,可直接在上面测绘地形图图板,可直接在上面测绘地形图 3 3)基座)基座:图板和基座用三个螺旋连接起来基座用中心螺旋安装在三脚:图板和基座用三个螺旋连接起来基座用中心螺旋安装在三脚架上,基座下部有脚螺旋,用以整平图板另外装有制动和微动螺旋控制图架上,基座下部有脚螺旋,用以整平图板另外装有制动和微动螺旋控制图板转动8.7 8.7 大平板仪测图大平板仪测图8.7.3 8.7.3 平板仪的附件平板仪的附件1 1)移点器(对点器))移点器(对点器) 利用移点器可使地面点与图上相应点位于同一铅垂线上利用移点器可使地面点与图上相应点位于同一铅垂线上2 2)长盒罗盘:)长盒罗盘: 用以标定图板的方向用以标定图板的方向3 3)水准器:)水准器: 有管水准器和圆水准器两种,有管水准器和圆水准器两种, 用来整平图板用来整平图板 8.7 8.7 大平板仪测图大平板仪测图8.7.4 8.7.4 大平板仪在测站上的安置大平板仪在测站上的安置 平板仪的安置包括对点、整平、定向三个工作步骤。
平板仪的安置包括对点、整平、定向三个工作步骤 1 1)对点)对点 利利用用移移点点器器使使地地面面点点和和图图板板上上相相应应点点位位于于同同一一铅铅垂垂线线上上,,对对点点的的允允许许误误差差一一般般认认为为是是测测图图比比例例尺尺精精度度的的一一半半,,即即::0.50.5×0.1M 0.1M mm,Mmm,M为为比比例例尺尺分分母母当比例尺小于当比例尺小于1 1::50005000时,则可用目估对中时,则可用目估对中 2 2))整平整平 利利用用照照准准仪仪直直尺尺上上的的水水准准器器((或或单单独独的的水水准准器器)),,转转动动平平板板基基座座的的脚脚螺螺旋使平板水平旋使平板水平 3 3))定向定向 ⑴⑴利用罗盘定向:利用罗盘定向: 将将长长盒盒罗罗盘盘紧紧贴贴南南北北方方向向的的图图廓廓线线转转动动图图板板,,使使磁磁针针北北针针对对准准零零线线,,此此时图板已定好方向时图板已定好方向8.7 8.7 大平板仪测图大平板仪测图⑵⑵根据已知直线定向:根据已知直线定向: 若若图图上上已已有有测测线线ABAB的的位位置置abab。
定定向向时时,,以以照照准准仪仪直直尺尺边边紧紧贴贴abab线线,,转转动动图图板板用用照照准准仪仪照照准准地地面面上上的的B B点点,,固固定定图图板板,,此此时时图图板板的的方方向向即即与与实实地地的的方向一致方向一致说明:说明:罗盘定向精度较低,按已知直线定向,定向的直线愈长,则定向的误罗盘定向精度较低,按已知直线定向,定向的直线愈长,则定向的误差愈小 8.7 8.7 大平板仪测图大平板仪测图8.7.5 8.7.5 大平板仪测图大平板仪测图1 1))安置平板仪于测站安置平板仪于测站A A上(包括对中上(包括对中、整平、定、整平、定向),测定竖盘指标差向),测定竖盘指标差x x,,量取仪器高量取仪器高i i2 2)用照准仪直尺斜边紧贴图上的)用照准仪直尺斜边紧贴图上的a a点,照准碎部点,照准碎部点上所立的尺子,读出上、中、下三丝的读数和点上所立的尺子,读出上、中、下三丝的读数和竖直角3 3)计算出碎部点与测站间的水平距离和碎部点的)计算出碎部点与测站间的水平距离和碎部点的高程4 4)在直尺斜边上,根据计算的水平距离,按比例)在直尺斜边上,根据计算的水平距离,按比例尺点出碎部点的位置,并注记高程。
尺点出碎部点的位置,并注记高程5 5)测得部分碎部点后,就应该随即勾绘地形测得部分碎部点后,就应该随即勾绘地形 强调指出:强调指出:为了防止平板被碰动,需要经常为了防止平板被碰动,需要经常检查平板的定向检查平板的定向8.7 8.7 大平板仪测图大平板仪测图8.7.6 8.7.6 碎部测量中注意事项碎部测量中注意事项 1)1)正确地选择地物点和地貌点正确地选择地物点和地貌点 对对地地物物点点一一般般只只测测其其平平面面位位置置,,若若地地物物点点可可作作地地貌貌点点时时,,除除测测定定其其平平面面位位置置外,还应测定其高程外,还应测定其高程 2)2)根据地貌的复杂程度、测图比例尺大小以及用图目的等,综合考虑碎部点根据地貌的复杂程度、测图比例尺大小以及用图目的等,综合考虑碎部点的密度一般图上平均的密度一般图上平均2~3cm2~3cm远应有一个碎部点远应有一个碎部点 在直线段或坡度均匀的地方,地貌点之间的最大间距和碎部测量中最大视在直线段或坡度均匀的地方,地貌点之间的最大间距和碎部测量中最大视距长度不宜超过下表中的规定距长度不宜超过下表中的规定。
8.7 8.7 大平板仪测图大平板仪测图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的测量方法简介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的测量方法简介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的测量方法简介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的测量方法简介1 1 1 1、工具:、工具:、工具:、工具:全站仪、棱镜、小钢尺、电子手薄、电脑全站仪、棱镜、小钢尺、电子手薄、电脑全站仪、棱镜、小钢尺、电子手薄、电脑全站仪、棱镜、小钢尺、电子手薄、电脑2 2 2 2、方法:、方法:、方法:、方法:用全站仪采集数据用全站仪采集数据用全站仪采集数据用全站仪采集数据————————自动记录在电子手薄中自动记录在电子手薄中自动记录在电子手薄中自动记录在电子手薄中————————通通通通过电脑处理,成图过电脑处理,成图过电脑处理,成图过电脑处理,成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