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爱才有教育.docx
5页有爱才有教育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 教师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因此,作为一名教师,一名班主 任,首先应该是爱孩子,“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 一样没有水,就不成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想这就是教育 的真谛之所在教师不仅仅扮演着知识的传授者的单一角色,更应成 为一个个高尚思想的传播者和美好情操的培育者,于是,爱便成了教 育中最为重要的一门必修课,而且,能否上好这一课,不但关系着每 一名学生是否能够健康的成长,也关系着民族的兴衰、国家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等千秋大计所以,给学生爱是教师的首要责任,教会学 生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一、 教育从爱开始有人说,如今的教育最大软肋就是缺乏对学生的关爱,对人格的 尊重以及对错误的宽容面对一个个鲜活而富有朝气的花朵,面对一 个个蓬勃涌动着的个体生命,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需要的恐怕不仅 仅是自己的功成名就,或许还有更多的是对生命本质的理解与感悟 在英国著名的亚波丹博物馆中,有两幅图格外引人注目:一幅人体图 和一幅人体血液循环图它们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作者是一名叫麦克劳 德的小学生原来麦克劳德上小学时非常调皮,为了想看看狗的内脏 是什么样子?竟然捕杀了校长的爱犬。
校长十分气恼,可他深思熟虑 之后的处罚决定竟然是罚麦克劳德画上述两幅画犯了错误的麦克劳 德欢欢喜喜地完成了任务,从此迷上了解剖学,最终成了著名的生理 学家校长从孩子的粗野举动中发现了他的好奇心和钻研精神,于是 以“罚画”的方式,“不露声色”地把孩子的学习兴趣引上了正路,成 就了孩子的一生这不仅是宽容的品格,更是他爱的智慧二、 爱是宽容,是尊重俗话说:“人非圣贤,谁能无过”更何况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未成 年的青少年,学生有了过错是正常的事,如果不能转化问题学生,那 是我们为人师者的过错陶行知之所以能成为著名的教育家,不是因 为他的学生不做错,而是因为他善于引导学生,教育学生,他能宽容 学生,他的“四块糖”的故事,正充分说明这点宽容是一种温柔的 力量,它可以穿透人的心灵”,曾经看过这样一则事例:一位班主任在 上班会课时,有个学生向他报告,说他的一支新钢笔丢了,并怀疑他 的同桌……而在这时,这位老师发现那位学生同桌的求助和惶恐的眼 神这位老师只略微沉思了一下,说:“或许哪位同学无意拿了你的笔, 或许是你不小心……但我肯定拿你这支笔的同学现在一定很后 悔……”说着,老师拔下了自己胸前的笔,“这样吧,我这支笔就送给 你吧。
不过我要告诉这位同学,随便乱拿别人的东西,不是好习惯, 希望这位同学好好学习,改掉自己的坏毛病 10多年后,拿笔的这 位同学大学毕业,在参加工作之前,拜访了那位老师,他说,如果不 是老师的宽容,如果老师当场揭开那个‘秘密',他就无地自容,也就 不会有今天我们为人师者应当时刻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包罗万象的气魄,指 点迷津的睿智去理解、宽容、关爱并接纳学生形形色色的错误以变 废为宝的慧眼去发掘学生错误中的宝贵之处在老师一颗宽容的爱心 感召下,学生自然会在一次次错误中得到启示,不断塑造良好的人格三、爱是激励,是赏识孩子的无形生命好比一棵果树,果树有果枝(优点),有风枝(缺 点),教师的目光如果一直盯着缺点的风枝上,风枝就会越长越壮,最 后颗粒无收家长的目光如果一直盯在优点的果枝上,果枝就会越长 越壮,最后必将是桃李满树其实,赏识与激励比批评和惩罚更有效 一个“行”字,消除了孩子的恐惧感;一个“行”字,激发了孩子的 求知欲;一个“行”字,唤起了对生命的热爱;一个“行”字,找到 了学习的快乐的感觉,持之以恒地相信孩子行,是让孩子心灵舒展, 生命和谐,健康成长,取得成功的秘诀总之,有爱才有教育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用“爱满天下”办教育,不正是对爱的诠释吗!教育如果没有 爱,实在不能算是教育;教师如果没有爱,实在不能算是称职的教师。
爱是学生基本的心理需要,是儿童生命成长和发展的原动力,也是生 命中一种创造性的聚合力量所以说:有爱才有教育让我们一起把 爱心献给每一位可爱的学生吧!让我们成为爱的使者,使这个世界因 为有你、有我而变得更加美丽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贯穿德育教育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中国人民已解决了温饱问题,正日益与国际水平拉 近距离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过着幸福的无忧无虑的生活,有健康的身体但他们就是完 全健康的青少年吗?不!因为时代在发展,人的健康概念也在发展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 (WHO)对健康作了新的定义,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 良好和道德健康〃现在提倡的健康概念,重在从整体上把握、强调完整意义上的健康,而且是走向 二十一世纪文明社会所要求拥有的健康,即:道德健康为统帅,生理健康、情感完善是基础,在此 基础上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全面发展有机结合心理健康已上升为提高民族素质的当务之急作为 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师,我在平时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把德育融入教学中:一.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是在教学活动中培养起来的学生喜欢的学科,通常就是他们学得好的学科。
我在教学中利用教材内容的新异性、悬疑性、差异性、不确定性,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 突,激发学生好奇心,如:教材中讲到''正当防卫〃时,我先讲一个案例,一个青年人回到家,突然 见院子里,一个人手拿刀子,正向他父亲刺去,青年人拿起地下的扁担,冲过去当头把案犯当场打 重伤这青年人的行为是否属于正当防卫?我让学生先讨论后发言,大家认为是正当防卫,我又问 为什么只打头,不打手,不打脚?这是正当防卫吗?让学生从书中找出理论根据得出结果在教 学中,适当保留一些有趣的部分,让学生独立发现,以体现新发现的喜悦,有利于保持学生对学习 活动的兴趣我在教学中还注意渗透如何成功地进行人际交往,如何应付生活中的挫折,如何调整 情绪状态等,通过渗透教育一步步地培养、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二、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课外活动,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导航作用1. 加强行为指导,帮助学生落实道德实践(因需要到社会上,我们不方便)2. 思想品德课教学与学校工作相结合,加强德育实效结合学校近期的工作要求和工作重点,在思想品德课上对学生适时地进行教育,加强德育实效;开 展中学生行为规范,文明礼仪教育,理想教育等也可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心理咨询〃,促其心理健 康发展,指导学生自治、自律、自理,培养其主人翁的意识和参与意识等;开展题为让家长,老师 开心的笑〃的演讲比赛,促进尊师爱生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国庆节,思品教师组织'祖国在我心中〃的 演讲比赛,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等。
三、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和形式,力求'生动活泼,喜闻乐见〃1. 抓住各种传统节日的机会,对学生进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在每年的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在每年的雷 锋活动月,精神文明宣传月,开展''学雷锋,学做人〃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出''养成一个好习惯; 学做人,发扬一个好传统,学做事〃以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为契机,对学生进行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教育,尊敬师长、尊 重知识、热爱科学的进取教育;利用''五、一〃国际劳动节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劳动光荣的思想教 育等2. 为扩大课堂教学容量,积极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例如:前不久讲''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时,我查找了改革开放中国三十年来的成就图片,使学生亲 眼看见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亲眼看到祖国巨变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再如 七年级我们讲''同违法犯罪作斗争以及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时,我给学生讲了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案件, 引导学生分析马加爵为什么会从一个''好孩子〃变为国家A级通缉的重大杀人犯通过学生讨论,大 家认识到,学习法律知识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在行动上,要牢固地树立守法意识、 护法意识,让法律时刻伴随自己健康成长。
3. 为加强德育实效性,针对学生的生活实际展开教学如:在学''合理消费和艰苦奋斗〃时,针对学生中有消费攀比之风,我们可以举行一次活动课,题目 是''艰苦朴素还要不要,互相攀比好不好? ”活动课上学生们发言踊跃,甚至争的面红耳赤通过自 由辩论,同学们渐渐统一了认识:艰苦朴素的光荣传统不能丢,攀比之风要不得在学合理消费和 艰苦奋斗〃时针对部分学生迷上网和进游戏厅的现,认真调查研究网络对学生思想的影响,通过讲座、 辩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资源,树立良好的网德4. 通过红歌,激发学生的积极向上的情感,促进学生道德升华思想品德课是教学生如何做人的学科,理论性比较强,内容比较枯燥但是,可以用音像资料和歌 曲,如《黄河大合唱》、《游击队歌》、《母亲》、《白发亲娘》、《让爱住我家》、《五星红旗》、 《大中国》、《朋友》、《天路》、《爱的奉献》、《我的祖国》,《歌唱祖国》等等,结合相关 教学内容播放,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促进了知识的内化,提高了德育实效总之,一个人拥有了真实的、健康的、美好的情感,有健康的心理,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思 想品德课的老师担负着培养真正意义上的人的重任,在落实新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实践中,我们任 重而道远。
免责声明:除正式文件通知外,好研网所有文章及所有评论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好研网及海南省教育研究 培训院任何观点,所有文章文责自负,若有任何非法及不当信息,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作出相应的处 理[好研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