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备考教招)《开国大典》说课稿.doc
4页《开国大典》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语文六年级上册7课《开国大典》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一、说教材《开国大典》是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精读课文,《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的开国大典的盛况,按照盛典进行的顺序,通过对盛典一个个场面的描写,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二、析学情,说目标六年级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第三学段,学生经过前五年的学习,已经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和朗读能力,并且掌握了理解词语的方法,在读中能够初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资料搜集能力,这些为本课的学习方法指导和感情的升华奠定了基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是: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学习浏览,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根据以上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委员、协商、外宾、诞生、电钮、瞻仰、飘拂、汇集、庄严、宣告、欢呼”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比自豪、激动的情感。
3.理解课文内容,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层次教学重难点: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比自豪、激动的情感2.理解课文内容,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难点:1.理清文章脉络、层次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比自豪、激动的情感三、说教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各题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学习语文,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所以我采用的是情境激趣法,品读探究法说学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语文学习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学习方法,由此采用读中感悟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等四、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我的教学设计紧紧围绕“质疑→释疑”进行,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学疑是一切发现和创新的奠基石,质疑是学生深入思考探究的一种积极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我积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尽可能地创设情境,诱导学生“对题质疑→初读解疑→再读生疑→合作解疑→小结,对文质疑(升华)”,这样在循环往复,步步推进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知识,获得了学习的能力。
下面是我的具体的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对题质疑;谈话导入,引导学生对题质疑,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二)初读感知,检查预习 正音,指导难字认读书写,扫清字词障碍三)再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出示朗读要求,在读中了解事件梗概四)理清课文脉络层次落实年段阅读教学的要求课程标准倡导以读为本,在读中感悟,语文的课堂应该是书声琅琅的课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并有意识地安排了“你最难忘的是哪一个场景,在旁边写上批注这一教学环节,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学会知识,掌握阅读技能这个部分我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的盛况的?2.指名回答3.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描写了哪几个场面?你最难忘的是哪一个场景,在旁边写上批注4.选择你最难忘的一个场面读一读相机出示相关场面描写的重点句子,指导朗读,体会感情,相机完成板书)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五)课堂小结,对文质疑1.布置作业:把大典的盛况写简短些2.再度质疑,为下节课的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五、说板书设计:我比较注重直观的、系统的板书设计,并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内容,以便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设计是:开国大典大典开始前 (1—4) 大典(宣布 升旗【鸣礼炮】 宣读公告) (5—10) 自豪阅兵式 (11—13) 激动群众游行 (14—15) 六、各位领导,各位老师,这节课我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