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阳_童年_骆驼队》教案.doc
3页《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基于读懂课文,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 从作者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段中体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两段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时光悄悄流逝,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藏在我们每个人的记忆深处你还记得小时候哪些有趣的事呢?教师播放《童年》的音乐学生敞开心扉说说自己童年有趣的事情) 2.刚才大家谈了很多小时候有意思的事,这些记忆将成为我们一生的财富和珍藏可是不同的人,生活在不同的年代,生活在不同的地方,他们关于童年的记忆也不一样有一个台湾的女作家叫林海音,她的童年是在老北京城南度过的后来又去了台湾,她把自己在城南的生活写进了一本书里,这本书叫做《城南旧事》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这本书的出版序言——《冬阳·童年·骆驼队》 3.生齐读课题冬阳,童年,骆驼队,三个词语组成了文章的题目从这三个词语当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二、交流信息,走近作者与背景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昨天我们一起走进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童年生活今天,我们再次走入她的童年,走进她的《城南旧事》,走进她的《冬阳·童年·骆驼队》。
二、品读课文,体会童年趣事 上节课我们一起说了作者童年的往事,是不是觉得很有意思?那就拿起笔来,把你觉得最有趣的一件事用笔划一划,然后在旁边用简单的一两句话或一个词写下你的感受 1.再读课文,边读边划,体会感悟 2.汇报、交流 (1)“学骆驼咀嚼”①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从骆驼咀嚼的样子中体会作者观察仔细、描述生动 ②“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想到这时候我龇牙咧嘴的样子,怪怪的、傻傻的,体会我看得很投入 (2)“想象驼铃用处”①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总会到的;慢慢地嚼,总会吃饱的 ②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铛、铛、铛地响为什么要系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体会“我”对骆驼的关注③“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从“想象铃铛用处”体会“我”大胆丰富的想象力及童心的天真、幼稚 ④爸爸想了想,笑笑说:“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 在这里,爸爸会想些什么?笑的是什么? (女儿的话可能也勾起了父亲的童年回忆,天真、可爱的想法可能也令他似曾相识。
所以,从他的话中体现出对女儿的宽容、呵护 ⑤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想一想:“我”为什么会有和大人不同的想法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从不同侧面多角度地去理解因为上文学习已明白了“我”对骆驼的喜爱,所以这里才会有不同于大人客观实际的想法,可能出于对骆驼的喜爱,而更多地加上了自己的主观情感,如:不希望骆驼遇到危险;不希望骆驼旅程太孤单;希望铃铛可以给骆驼和拉骆驼的人增加情趣等等,进一步说明了“我”对骆驼的喜爱同时,也令人深切感受到了“我”的天真、可爱 (3)“想替骆驼剪毛” 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太阳特别暧和……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 读读这段话,从这段话里又看出了什么?①看出“我”很爱整洁,想把骆驼弄干净一点 (4)“追问骆驼去处”①自由朗读这个片段 ②从“总是问,总是问”联系全文内容,想一想,“我”可能还会问些什么?(孩子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缠着大人追问却又常被敷衍的经历都不陌生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想象当时的“我”还会问什么,在尽情提问中不知不觉地更接近了文中的主人公③从“追问骆驼去处”这个片段体会到“我”的好奇心和对骆驼的喜爱。
④分角色感情朗读 三.总结全文,珍惜童年 正是和这篇课文一样,《城南旧事》写出了我们每个人的共同感受,所以才能深深地打动读者后来,它被拍成了电影,又深受观众的喜爱再次响起《童年》) 让我们伴着深情的音乐,再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两段话 (照应开头,再次深化本课主旨在配乐朗读中,共同把情感推向了高潮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 2.写一段自己的童年中最有情趣的事情 3.推荐阅读小说《城南旧事》 五、板书设计:6.《冬阳·童年·骆驼队》 学骆驼咀嚼(4) 想象驼铃用处(5-9) 想替骆驼剪毛(10) 追问骆驼去处(1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