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十章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ppt
18页第二十章?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第一节 李贺与?李长吉歌诗? 1李贺(790816) 字长吉,唐代中期著名诗人他生于福昌昌谷 (今河南宜阳),是唐朝宗室郑王之后,但是他们那一系早已衰落,家境贫困 他父亲名叫李晋肃,官卑而早死 更不幸的是,“晋与“进谐音,李贺为了避讳,不能参加进士科考试,所以终生郁郁不得志,只做过太常协律郎这样的小官,死时年仅27岁2 “昌谷体 他才华横溢,自幼便有诗名,常常苦吟终日,呕心沥血,精心锤炼 他不拘泥于格律,尤其擅长于歌行体 其诗风格怪奇,辞彩绚丽,想象力极为丰富,意象瘦硬、谲诡、冷涩、凄艳,时空交织,穷极变化,在诗坛上独成一体,被后人称为“昌谷体 3 ?李长吉歌诗叙? 李贺的诗集名为?李长吉歌诗?,是他自己亲手编定,然后交给友人的 年代比他稍晚的杜牧是最早为他的诗歌作序的人,在其?李长吉歌诗叙?中详细地描绘了他从李贺友人手中看到李贺诗集的经过,和诗集的详细编次情况 在这篇重要的序文中,杜牧还对李贺诗歌的艺术特点和成就作了精辟的概括总结 杜牧将李贺的诗歌与楚辞相比,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也点出了李贺诗歌的弱点,就是过于追求怪异,过于走偏锋,于条理上不是很清楚,给解读带来很大的困难,也损害了诗歌的艺术水准。
杜牧这段序文对李贺的评论根本上是中肯的,影响也非常大 后世对于李贺的评价,根本上不离杜牧所定下的这个基调 宋人将李贺与李白相比,说“太白仙才,长吉鬼才这在后来也成为了一个很有影响的说法 所以李贺又有个外号叫“诗鬼 他的诗歌创作,对当时和后来的诗人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第二节 ?李长吉歌诗?的版本和评注情况 由于李贺独特的诗风和高超的艺术造诣,他的诗歌一直为后世所看重,享有很高的声誉,他的诗集也保存得很好但是,版本也很多,互相之间也就存在一些歧异 杜牧所见到的四卷本?李长吉歌诗?,是李贺亲手编定的原稿本,一直流传了下来 ?新唐书艺文志?、郑樵?通志艺文略?都著录了这个集子 在宋代,就出现了很多版本在这些版本中,鲍钦止本是最流行的,后来的很多注本都是以它为底本 由于李贺的诗歌艺术程度高,又玄奥难懂,所以为他的诗歌作过注的人非常多,今天可以看见的注评本有十几种 最早注李贺诗的是宋代的吴正子,有?笺注李长吉歌诗? 宋末元初刘辰翁有?评点李长吉歌诗?评本 明代徐渭、董懋策都著有?昌谷诗注?,合刊为?唐李长吉诗集? 在古代的注本中,比较重要的是姚文燮?昌谷集注?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陈本礼?协律钩玄?。
其中前三种,1959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曾经把它们合编在一起,排印出版,题名为?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199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又重印出版1977年,上海人民出版社也曾经以?李贺诗歌集注?为名重印出版过三家评注的版本情况 1王琦 字琢崖,号载庵,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他是清朝雍正、乾隆年间的著名学者,其主要著作是享有盛名的王注?李太白全集? 他的?李长吉歌诗汇解?,是另一部名著,乾隆二十五年(1760)宝笏楼刻印出版、后来又有四部备要本 这部著作收录了李贺歌诗正集四卷,外集一卷,另外还聚集了从杜牧以来的各家序跋、评语、传论的首卷,还从?乐府涛集?里采录出了两首李贺的逸诗,作为补遗 姚文燮(1629-1689)字经三,号羹湖,安徽桐城人,顺治十六年 (1659)进士其?昌谷集注?有清顺治间苏州刻本和康熙中建阳刻本 方扶南的?李长吉诗集批注?在清代并未刊行,本来只有稿本,后来被陈本礼得到,在其?协律钩玄?中引用了几十条1958年5月,徐声越将?李长吉诗集批注?从一个过录本上抄录下来并加以整理,使之得以成为?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中的一种 第三节 ?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的成就 在三家之中,应该是姚文燮年代最早,但是却以王琦成就最高。
所以?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把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放在最前面,篇幅也占了大半 像李贺写的这样难懂的诗歌,典故的注释、文句意思的梳理串讲,都是很重要的王琦把这个工作做得很好 历来注诗的人,往往有其偏好和专长 有的工于考索典故,用考据学的方法来注诗,而于诗歌艺术那么不甚了了,其末流甚至连诗意都难以串讲清楚 而另外又有些人专走评论一途,这种方法从明代起大盛,这一类注家往往于诗意、诗境有独到的领悟,但是往往不能解决读者理解详细词句的根本要求,还容易有空疏之弊 又有索隐钩玄一派,注重探求本领和字里行间的微言大义,假设用得恰当,就可以开拓诗歌研究的新的场面,但是又往往容易陷入穿凿附会 像王琦这样可以兼顾各个方面,又在各方面都做到了很高程度的通才,实在难得 虽然?李长吉歌诗汇解?中也难免有些错误,但是从整体来说,程度是极高的 说它是李贺诗注中最好的一种,应该是毫无疑义的 与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不同 姚文燮?昌谷集注?的注释方法,是钩玄索隐姚文燮把李贺完全当成了一个讽喻诗人,认为他的所有诗歌都是为指斥当时的政治而创作 这就和汉代经学家阐发微言大义的方法是一脉相承的用经学方法来注诗,方法是不对的,但是却是有渊源传统的。
虽然姚文燮的自信并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但是他的这种治学方法在当时却很有市场,得到了许多人的称赞 姚文燮的?昌谷集注?代表了清代索隐钩玄一路的注书方法,所以虽不高明,却很重要,有学术史的研究价值 另一方面,他的这种方法也还不是一无是处,对于一些与政治相关的作品,还是很适用的 所以,有的部分的注解,也还是可以帮助读者正确地理解诗歌的意思的 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内容很驳杂 包括注释、评论、校勘等方面,都是以简短的条目形式出现的,不是很有系统性 在整个著作中,评论占了主要部分 这些批语,对于帮助读者理解诗意还是有好处的,也常常可以抓住一些诗歌艺术上的特色 大凡诗歌赏析评论一类的著作,最重要的是要有高超的鉴赏才能,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妙赏 方扶南对李贺诗歌的有些地方还是有心得的,也颇可点拨初读者,但是从整体水准上来说,还是比较平庸的,终究还够不上“妙赏二字 也正因为此,方扶南的?李长吉诗集批注?和姚文燮?昌谷集注?实际上是作为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的附录而被编选进同一本书,供读者参考的 这在?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的“出版说明中已有明言读者读?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最重要的还是要精读王琦的?李长吉歌诗汇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