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年级音乐上册第一单元《甜梦》的教案.doc
8页第四单元:甜梦 单元教学目标:1、在音乐中体验月夜带给人们梦幻般的美好意境,激发音乐想象力,并学会轻柔的声音深情地表达这一特定的情景 2、结合乐曲欣赏,感受音乐旋律进行的特征;能够听辨出乐曲的主奏乐器,并感受小提琴、大提琴的音色特点及其表现力3、能用轻柔、连贯、优美、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二声部合唱的独特魅力,表现歌曲的情绪和意境4、在学唱歌曲中掌握旋律下行,连线的音乐知识,并运用于音乐实践活动单元教学重点: 单元教学难点:教具、学具使用: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愉快的梦》、《梦幻曲》 第二课时:《月亮月光光》、编创与活动 第三课时:《小夜曲》、复习歌曲、创编与活动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愉快的梦》《梦幻曲》课时第一课时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在音乐中体验月夜带给人们梦幻般的美好意境,激发音乐想象力,并学会轻柔的声音深情地表达这一特定的情景2、通过学习歌曲《愉快的梦》,指导学生用轻柔连贯的声音进行歌唱,表现 歌曲美丽恬静的意境,感受6/8拍轻盈、摇荡的节奏特点3、学习6/8拍号,理解6/8拍号的意义教学重点:用轻柔连贯的声音进行歌唱,表现 歌曲美丽恬静的意境,感受6/8拍轻盈、摇荡的节奏特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安静地聆听音乐、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教具、学具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设备、教学光盘等教学过程复备课一、 创设意境又到了我们愉快的音乐四十分了,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优美的音乐片段,请你们闭上眼睛用心聆听,听完之后告诉我,你们听到了什么,又有怎样的感受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二、 聆听《梦幻曲》1、初听2、简单介绍:这首乐曲是德国著名音乐家舒曼所作的一首钢琴曲,名《梦幻曲》,是《童年情景》中的一首此曲除了作为钢琴曲外,还被改编成各种器乐独奏曲、合奏以及无伴奏合唱曲3、再次聆听时,让学生了解演奏乐器,并听辨其音色特点设问:你知道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 它的音色和小提琴比较有什么不同? 给你什么感觉?4、随乐曲欣赏介绍大提琴:大提琴是管弦乐队中不可缺少的乐器,音色浑厚丰满,具有开朗的性格,擅长演奏抒情的旋律,表达深沉而复杂的感情演奏方法常用拉弦和拨弦5、复听《梦幻曲》主题旋律,探究旋律、节奏要素的特点1)出示主题旋律谱,指导学生哼唱主题唱后交流讨论:你发现这句旋律和节奏有什么特点?(2)随音乐用“m”哼唱,并用手势或身体动作表现旋律的起伏3)听出主题旋律在乐曲中共出现了几次。
6、小结:这首乐曲是由一个主题发展变化而成的7、再一次完整聆听全曲,说说这首乐曲又让你想到了什么情景?带给你怎样的心情?三、学唱歌曲《愉快的梦》1、导入:刚才我们聆听了《梦幻曲》,那么同学们,你们晚上做梦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曲,歌曲讲述的是日本小朋友做的一个神奇而又愉快的梦,请大家闭上眼睛,伴随着优美的音乐一起走进她的梦乡,猜猜她梦到了什么2、聆听时,让学生边听边用身体晃动来感受歌曲的特点,体验6/8拍歌曲的特点3、出示第一句歌谱,教师边挥拍边翻唱请同学注意观察,以往学过的拍子一般是四分音符为一拍,而今天的拍子不一样,是八分音符为一拍4、指导学生挥拍子,边跟着老师轻轻学唱第一句曲谱在学唱中还要提醒学生注意换气记号,用一口气连贯地唱两小节5、按刚才的方法自学第二句曲调6、随歌曲学习“连线、延音线”1)歌曲中还有好多弧线它在音乐中有两种作用:一种是连线,一种是延音线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连线和延音线下面的音各有什么特点连线是一字多音,所以要唱得连贯,而延音线的下面是相同的音符,表示把这连个音的时值连起来唱)(2)了解连线知识后,让学生找出歌曲中运用连线的地方,唱一唱7、了解歌曲旋律的进行特征,学习“旋律下行”知识。
1)结合第二乐句的学习,教师提出问题:这四小节旋律进行的方向是怎样的?(用手势和笔画一画)(2)总结:音乐旋律连续向下进行的,我们称为“下行”,那么音乐旋律连续向上进行的呢?(叫“上行”)(3)找一找歌曲中哪几处旋律是下行的,哪几处旋律是上行的找出后边唱边用手势划一划4)感受一下,旋律下行带给你什么感觉,表现了歌曲怎样的情景第一乐段的旋律具有下行的倾向,使音乐显得深沉而带有神秘的意味)8、在教师的指导下连贯流畅地唱曲调,注意换气记号和连线、延音线9、学唱歌词时要注意把握好歌曲两段不同的感情色彩:第一段深沉而带有神秘的意味,第二段音区移高,旋律转为上行为主,表现了孩子们看到了梦幻中的神奇景象时发出惊喜的呼喊10、带着这样的感情用柔和、连贯的声音完整地演唱歌曲四、课堂小结在歌曲《愉快的梦》中离开教室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月亮月光光》课时第二课时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能用轻柔、连贯、优美、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二声部合唱的独特魅力,表现歌曲的情绪和意境2、在学唱歌曲中掌握旋律下行,连线的音乐知识,并运用于音乐实践活动教学重点:能用轻柔、连贯、优美、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二声部合唱的独特魅力,表现歌曲的情绪和意境。
教学难点:在学唱歌曲中掌握旋律下行,连线的音乐知识,并运用于音乐实践活动教具、学具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设备、教学光盘等教学过程复备课1.导入新课:① 教师展示歌曲内容(田野、房屋、月亮、木床、糖果)的图片② 完整地听一遍童声二重唱的《月亮月光光》③ 要求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边安静地听,一边想像从歌曲中听到的景像2、教师将歌词的大意讲解一下,尤其是其中的闽南方言:起厝田中央──在田中间盖房子亲像水花园──好像美丽的花园3.老师在放第二遍音乐之前向学生提出两个问题:① 歌中所唱到的一些景物应在什么位置?② 歌曲的情绪是什么?4.听完第二遍音乐,学生可以上讲台将老师的图片作一摆放,以符合歌词描绘的情景,或将基本的摆放方位解说给同学们听5.请同学回答歌曲所表现出来的基本情绪,是优美还是欢快?二、欣赏乐曲《小夜曲》老师还带来一首关于描写月夜的乐曲,你们听,会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1、分小组进行表演、比赛,看哪一组讲、唱、诵的同学多,给予奖励,以鼓励发扬集体协作精神2、教师小结,并对大胆上场表演的同学当众表扬,以表示对其有主动性和自信心的赞扬3、 才艺表演1、教师向同学们解说这一活动的基本做法及要求,并将写有d r m f s唱名的小红灯笼挂在钉有小图钉的小黑板上。
2、老师指着小红灯笼上的“d r m f s”教唱,注意熟记各个唱名及其音高3、当同学们都熟记并知道怎样唱唱名以后,教师将红灯笼按一定的音高和走向排列成组,请同学用手势表现出来,并有节奏、有音高地唱一唱如挂出,就请大家集体或者个别用手势表示,并有节奏有音高地唱:“mi mi mi mi mi ”、“mi mi mi mi mi ”4、请一位同学上台在小黑板上把写有唱名的灯笼排列出多组旋律线,如:sol mi mi mi do,mi do do do mi等,其余同学在下面有节奏地、有音高地唱出来,并辅以手势5、老师按书上所列四种组合,分别用钢琴弹奏出来,同学们尽快用手势作出反映四、音乐游戏1、猜谜语: 是鱼不会游,是铃不能摇,是鼓铃铃响,是筒的咯响强调猜四件乐器(答案:木鱼、碰铃、花铃鼓、双响筒)2、学生猜,教师演示逐个拿出四件乐器)五、小结1、 作业:你还能创编出几首不同歌的歌曲?2、 各组唱着自己创编的歌曲愉快地出教室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小夜曲》、创编与活动课时第三课时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结合乐曲欣赏,感受音乐旋律进行的特征;能够听辨出乐曲的主奏乐器,并感受小提琴、大提琴的音色特点及其表现力。
2、在学唱歌曲中掌握旋律下行,连线的音乐知识,并运用于音乐实践活动教学重点:感受音乐旋律进行的特征;教学难点:在学唱歌曲中掌握旋律下行,连线的音乐知识,并运用于音乐实践活动教具、学具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设备、教学光盘等教学过程复备课一、 聆听弦乐四重奏《小夜曲》1、教师介绍小夜曲的音乐体裁形式 小夜曲:小夜曲是中世纪一种抒情风格的音乐体裁形式,后来也用于器乐音乐创作原是中世纪欧洲人在恋人的窗前所唱的爱情歌曲演唱时常用吉他、曼陀林等拨弦乐器伴奏,歌声缠绵婉转、悠扬悦耳后来器乐独奏的小夜曲,也和声乐小夜曲同样流行2、初听乐曲介绍作品背景知识这首小夜曲是18世纪奥地利作曲家海顿所作的《f大调第十七弦乐四重奏》中的第二乐章,音乐柔美、活泼动听3、复听感受旋律的进行特征借助图形谱让学生反复聆听主题旋律,并小声哼唱然后随音乐用手划一划旋律的起伏让学生说说这段旋律进行的特征及其表现作用4、再听感受旋律下行带来的流畅、轻快的表现效果5、了解乐曲演奏形式及主奏乐器设问:(1) 你在乐曲中能听出几种不同的声音?(2) 乐曲开始部分的主题是哪几件乐器演奏的?(3) 你知道伴奏的乐器是用怎样的方法演奏的吗?(通过边听边讨论,引导学生关注乐器音色及其作用,了解乐曲主旋律由第一小提琴演奏,像人声在歌唱,伴奏的乐器用拨弦的方法演奏,由四件乐器合奏,模仿曼陀林的声音,具有典型的小夜曲风格。
6、再一次完整聆听乐曲,结合教科书插图,简单介绍弦乐四重奏的形式7、小结:这段音乐使你想到了什么情景?带给你怎样的心情?二、编创与活动1、听辨旋律是上行还是下行复习上行、下行知识后,进行练习教师弹奏两遍,让学生用手指向上或向下表示听辨的答案然后跟着琴唱一唱,感受一下旋律进行的方向,并能唱出旋律上行、下行的感觉2、选择合适的结束音唱一唱 教师弹前面部分的旋律,学生跟着琴声轻声唱熟曲调然后选择合适的音填入后唱一唱,感觉一下填哪个音旋律比较自然引导学生通过听和视唱结合比较的方法从听觉上去判断,去选择 三、课堂小结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