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考复习讲座.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ni****g
  • 文档编号:558308338
  • 上传时间:2023-06-0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4.50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高考复习讲座一、高考考什么?二、高考怎么考?三、如何备考?四、如何应考? 走进高考,才能了解高考了解高考,才能科学备考科学备考,才能高效复习,赢在高考高考是什么?高考是国家的选拔性考试,它的首要任务不是考查我们学会了什么,而是为高等学校选拔人才高等学校需要怎样的大学新生?其实是高考备考成功的关键高考可能是用放大镜和显微镜发现我们自身不足的时候,所以高考要求我们具有敏捷的思维,认真细致的态度,严谨有效地答题一、高考考什么?在高考命题专家的眼里,高考是有一定周期性的,经常会有一些轮回,其变化又与高等学校的专业课程的设置有关,所以高考不仅是选拔学生,同时还得有利于学生到了大学以后的学习从表面上看,高考命题有很大的随意性,但是,在高考专家眼里,高考命题有相当的确定性,看似扑朔迷离,其实规律蕴含其中所以认真研究考试说明,认真研究近几年的高考题,就可以发现那种看似无形却有形,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高考规律,从而脱离题海,走向高效的高考复习之路这些与教师的水平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不去分析高考题的特点,不去琢磨高考题的规律,一味地在题海战术里打拼,结果学生累得头脑昏昏,教师也累得叫苦连天,但是最后的结果往往是,一拿着高考卷子,老师感叹这一年的力白出了,学生感觉高三这一年,似乎就是不做那么多题目,也能得这么些分。

      这些都说明我们由于一味地去搞题海战术,竟然把最重要的研究高考动向、高考规律这件事给耽误了2006年我在北京开会的时候,看到很多老师问那位专家一些具体的问题,比如,西风漂流为什么是寒流?狮子座流星雨是怎么拍摄出来的?那位老师说他不会,最后他被问烦了,大声说,你们这些外地的老师,怎么就不研究高考呢?钻这些牛角尖有什么用?一语惊醒梦中人,从那以后,我对高考的研究增加了很多,也发现了一些高考的规律但是,还有不少生活在梦中的老师,还是在那次会议上,我看到很多老师不是猛然觉醒,而是闹情绪,他们有的说,我花钱来开研讨会,就是想解决一些问题,你不会也就算了,还那么大脾气,什么意思?我后来想想,这是一个老师的水平问题,为什么人家成了专家,是人家在研究高考,并且研究出了成果常听同学抱怨,说我上课能听懂,但就不会做题我觉得这很正常,学习有四个层次,光听懂只是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当然不会做了在听懂和会做之间,它是一个台阶,这个台阶,便是高考的基础知识基础知识不过关,光能听懂,做题就不会了有些同学说,我会做,但是抬笔就错,特别马虎我觉得这是错判,据我观察,把会做的题目做错,这不叫马虎,这叫基本技能不过关基本技能是需要训练的,光看书能看出来,光想能想出来吗?就像游泳教练教学生游泳,先在陆地上教给他一些动作,从理论上加以支持,但必须有一个实践的过程;从会做到做对,它要求的就是基本技能要保证。

      此外,从做对到做好还有一个基本方法的问题你说这个题目我做对了,本来方法要是对路,三两分钟就能搞定,结果你搞了个很变态的方法,把自己累得死去活来,头昏脑涨,花了10多分钟、甚至20多分钟,把这个题搞出来了,这样是没法儿考好的,因为高考有时间限制,你花的时间长了做不完同样是做对,我们能不能找一个既快又准的方法,让我们做完这道题以后,心中感到好像有一股清清的泉水在流淌那种爽快的感觉,和做完这个题就不想活了的那种感觉,当然是不一样的二、高考怎么考?对主干知识的考查,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Ⅰ卷)地理试题坚持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突出考查学生对地理主干知识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地理学科空间性和综合性特点,学科特色鲜明与2007年高考试题相比,今年试题的题型、分值不变,题量(学科内综合题由2题减少到1题)减少,但题目的分值提高,增大了考生答题的风险性,区分度更为明显试题整体难度略难于2007年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分值比重约为72:28,对区域知识、自然地理规律、自然地理原理的运用考查有所上升注重了地理要素对人类活动影响观念在试题中的渗透1.注重地理学科主干、基础知识的考查 以基本的学科知识为命题素材,着重对地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等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进行抽样考查,不追求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覆盖面。

      试题以新材料、新情景为中心,小切口、多角度的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考查的学科主干、基础知识涉及到地球运动、昼夜长短、地貌、气候、水文、环境的整体性、农业区位、产业结构变化、人口、城市、环境问题等 2.以凸现能力立意为命题宗旨2008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特别注重了地理基本能力的考查《考试大纲》中明确规定了考生应具备的四项地理能力,即“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和“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这四项能力依次推进和上升,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能力目标和要求高考试题依托教材、立足基础,凸现能力,体现了课程的改革方向,也是高考中“能力立意”的重点试题答案也比较规范,更突出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探讨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的考查仍为今年试题的主旋律,所有试题均与地理图像信息、文字材料信息、数据表格统计信息等的处理密切相关,要求考生特别注重题面信息与设问之间的联系,考查考生的思维过程与质量 延续去年考题的风格,注重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如第8-11题以光照图的局部、变式图为主题,创设了地球局部某经线与晨昏线的交点示意图,通过新颖的试题情景,要求考生充分利用试题提供的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3.以图表呈现信息为重点,学科特点鲜明 图表是地理学科的基础语言,也是地理学习的主要工具地理试题共有9幅图表,保持了历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的特色,鲜明的凸现了地理学科特点图表信息为相关内容试题的设计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载体,与试题设问内容紧密相连,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地图准确的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特征,并能够利用地图分析、判断、论证、探讨解决实际问题综合考查了学生的空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图表判读的能力如试题1-2中只有通过图中的某地在1985年以水稻为主、油菜次之,变化到2005年的以花卉为主、蔬菜次之这一关键信息,才能准确判断出该地是太湖平原,且市场需求才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因素4.政、史、地学科有机渗透,隐性关注时政热点 今年文综地理试题继续保持往年高考试题对地理基础知识及其迁移、整合以及运用能力的考查,政、史、地学科有机结合,凸现出地理学科综合性的特点如历史第12题、政治第26题运用地理知识就能轻松解答又如第39题,改变了以往拼盘式的特点,从历史的角度提供材料和信息,从地理角度给出空间位置,来考查中亚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第(1)、(3)小题要求分析土尔扈特汗国和伊犁河谷地水资源丰富的原因及土尔扈特回归途中面临的主要的自然威胁等相关内容,政史地知识融合恰当,使综合性更加突出。

       时政热点问题隐性介入,延伸考查知识点热点问题的设问,表现为隐性方式,微观切入,试题内涵延伸到学科基础知识,显示出现实性特点如1~2题的农业、3~7题的人口及产业转移、36题的中非峰会、39题的中亚问题,都把现实问题隐性介入试题之中三、如何备考?1.夯实基础,突出主干,构建知识网络  虽然地理高考已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且侧重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查,但能力的养成是以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前提的因而在平时的复习中要牢固掌握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地理原理等基本知识,更要突出对地理主干知识的复习,并构建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中学地理课本中的主干知识主要有:经纬网及其应用(包括方位、时间计算、球面距离的估算、对趾点、最短航线等)、等值线图的判读、日照图的判读、气候及天气系统、水循环、地质构造极其实践应用、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人类活动(包括农业、工业、聚落、交通、商业、文化、旅游、政治)空间布局区位分析、区域地理、国土资源的开发与整治、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等2.构建思维模式,重视能力培养  能力立意始终是高考命题的基本原则在牢固掌握地理基础知识之后,更要注重四项(即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基本能力的培养。

      在能力提升过程中,特别要重视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过程要求学生对某问题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对比、判断、推理、论证、描述等思维过程后,能通过对相关知识的迁移、重新整合,构建出独特的思维模式,从而提高答题语言的科学性、规范性、简洁性和全面性常用的思维模式有:区域空间判断方法、区域特征分析法、气候类型分析法、统计图表分析法、等值线图分析模式、光照图分析模式、区位分析模式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熟练解题技能,规范解题思路3.重视地理图表技能,突破空间定位  就地理能力而言,最主要是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地理图表、地理信息处理和区域地理分析等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及时对各种地图、统计图表运用的特点、规律和方法进行归纳要求学生会图文互换、图图转绘、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并从图表上准确、有效地提取显性和隐性信息,养成用地理图表进行思维的学习习惯,以培养自己的读图析图能力同时还要通过典型试题针对性的训练,提高学生从地理图象、图表资料获取信息并进行分析、判断、综合的能力  地理环境具有区域差异性,地理位置决定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又影响人们因地制宜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从而决定农业、工业、聚落、交通、商业、人口、文化、旅游等社会经济活动的特点。

      因此,空间定位常常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区域定位的方法常有:经纬网法、海陆位置及轮廓法、区域特征事物法等在区域问题分析中,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区域内自然各要素之间、自然与人文要素之间、各人文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观念,特别要注意基础性的地理要素对整个地域环境的制约作用如中亚的“位置”、青藏高原的“高”,都是准确把握其区域特征的关键要素4.关注社会热点,加强学科知识整合  在引导学生复习中,注意进行学科内知识综合,将不同章节、知识点进行前后联系或合并重组,使知识在迁移过程中自然延伸同时还要注意地理与政治、历史的交叉点和切入点,在复习中,多思考运用不同科目的知识延伸出的相关知识,以培养多角度分析、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关心国家大事,时政热点,但不能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应该把对热点、焦点的问题回归于课本中,用所学地理知识和地理原理去分析、解释地理时事,理论联系生活实际,以体现地理学习的实践价值四、如何应考?考试是需要技术的,我觉得技术准备有九个方面需要注意:第一,充分利用考前五分钟按照大型的考试的要求,考前五分钟是发卷时间,考生填写准考证这五分钟是不准做题的,但是这五分钟可以看题。

      我发现很多考生拿到试卷之后,就从第一个题开始看,我给大家的建议是,拿过这套卷子来,这五分钟是用来制定整个战略的关键时刻之前没看到题目,你只是空想,当你看到题目以后,你得利用这五分钟迅速制定出整个考试的战略来我是教数学的,我一般要求我的学生拿着数学卷子,不要看选择,不要看填空,先看后边的六个大题这六个大题的难度分布一般是从易到难我们为了应付这样的一次考试,提前做了大量的习题,试卷上有些题目可能已经做过了,或者你一目了然,感觉很轻松,我建议先把这样的大题拿下来大题一般12分左右,这12分如囊中取物,你就有底气了,心情也好了特别是要看看最后那个大题,一看那个题目压根儿就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就把它砍掉,只想着后边只有五个题,这样在做题的时候,就能够控制速度和质量如果倒数第二题也没有什么感觉,你就想,可能今年这个题出得比较难,那么我现在最好的做法应该是把前边会做的题目踏踏实实做好,不要急于去做后边的题目,因为后边的题目不是正常人能做的题目第二,进入考试阶段先要审题审题一定要仔细,一定要慢我发现数学题经常在一个字、一个数据里边暗藏着解题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