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完整word版)浅谈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枫**
  • 文档编号:545731740
  • 上传时间:2023-08-0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1.01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类 型理科实验教学论文作者姓名:阳金才作者单位:浏阳市洞阳镇工业园实验小学联系:13787024932浅谈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中的渗透与应用摘 要数形结合就是根据数学问题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既分析其代数意义,又揭示其几何直观,使数量关的精确刻划与空间形式的直观形象巧妙、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这种结合,寻找解题思路,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关键词:数形结合、思想、渗透、应用恩格斯曾说过:“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量的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形结合就是根据数学问题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既分析其代数意义,又揭示其几何直观,使数量关的精确刻划与空间形式的直观形象巧妙、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这种结合,寻找解题思路,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从而得到解决数”与“形”是一对矛盾,宇宙间万物无不是“数”和“形”的矛盾的统一 小学数学中虽然不像初中数学那样,将数形结合的思想系统化, 但作为学习数学的启蒙和基础阶段,数形结合的思想已经渐渐渗透其中,为更好的学习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两方面的知识服务,同时也在培养抽象思维,解决实际问题方面起了较大的作用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去挖掘并适时地加以渗透与应用呢?以下根据自身的数学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粗浅见解。

      一.运用图形,建立表象,理解本质 从人类发展史来看,具体的事物是出现在抽象的文字、符号之前的,人类一开始用小石子,贝壳记事,慢慢的发展成为用形象的符号记事,最后才有了数字这个过程和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阶段和过程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一年级的小学生学习数学,也是从具体的物体开始认数,很多知识都是从具体形象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这时的逻辑思维是初步的,且在很大程度上仍具有具体形象性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如低年级开始学习认数、学习加减法、乘除法,到中年级的分数的初步认识、高年级的认识负数等都是以具体的事物或图形为依据,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具体的表象中抽象出数,算理等等如小学应用题中常常涉及到“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学生最难理解的是“倍”的概念,如何把“倍”的数学概念深入浅出地教授给学生,使他们能对“倍”有自己的理解,并内化称自己的东西?我认为用图形演示的方法是最简单又最有效的方法就利用书上的主题图在第一行排出3根一组的红色小棒,再在第二行排出3根一组的绿色的小棒,第二行一共排4组绿色小棒结合演示,让学生观察比较第一行和第二行小棒的数量特征,通过教师启发,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和交流,使学生清晰地认识到:绿色小棒与红色小木棒比较,红色小棒是1个3根,绿色小棒是4个3根;把一个3根当作一份,则红色小棒是1份,而绿色小棒就有4份。

      用数学语言:绿色小棒与红色小棒比,把红色小棒当作1倍,绿色小棒的根数就是红色小棒的4倍这样,从演示图形中让学生看到从“个数”到“份数”,再引出倍数,很快就触及了概念的本质 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如低年级开始学习认数、学习加减法、乘除法,到中年级的分数的初步认识、高年级的认识负数等都是以具体的事物或图形为依据,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具体的表象中抽象出数,算理等等 在小学中高年级的教学中,我们要注重运用直观图形,巧妙地把数和形结合起来,把抽象的数学概念直观化,帮助学生形成概念 例如:如,教学“体积”概念教师可以借助形象物体设问,引导学生分析比较首先观察物体,初步感知让学生观察一块橡皮和铅笔盒,提问:哪个大,哪个小?又出示一个魔方和一个骰子,提问:那个大,那个小?通过观察物体,让学生对物体的大小有个感性认识接着在一个盛有半杯水的玻璃杯里慢慢加入一块石头,学生可以观察到,随着石头的投入,杯中的水位不断上升问:玻璃杯里的水位为什么会上升?学生从这一具体事例中获得了物体占有空间的表象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为什么玻璃杯里的水位会随着石头放入而升高”这一问题进行深入讨论,通过讨论交流学生能够很自然地领悟“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体积”这一概念。

      为了进一步使概念在应用中得到巩固,继续在盛满水的玻璃杯里放石子,学生观察到水溢了出来,教师启发学生:从观察到的现象中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学生思考后提出:杯里溢出的水的多少与放进去的石子有什么关系?经过讨论得出:从杯里溢出水的体积等于石子的体积至此,学生不仅认识了概念,而且能够应用概念 在利用实物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要特别注意数与形的有机结合,以问题引导学生观察,不仅要用诱导性问题,更要用一些启发性问题,激疑性问题,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除了提供充分的形象感性材料让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外,还必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和比较,及时抽象出概念的本质属性,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完成概念的建构二、画出图形,表达数量,揭示本质 如果说从图形上抽象出符号,只能代表人们的认知事物的过程,还不能体现其在数学中的独特作用那么以形助数,善于在图形的分析中快捷地解决问题,思维层次不断上升这就充分体现了“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中用处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将小学数学中一些抽象的代数问题给以形象化的原型,将复杂的代数问题赋予灵活变通的形式,从而给人们思维灵活性的思维迁移训练,这正是反映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数与代数问题的有效途径所在。

      这方面的例子在小学数学中有很多从教材上的内容来说:五年级的认识公倍数与公因数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用长2,宽3的长方形可以铺满边长是6的正方形,而不能铺满边长是8的正方形从图形拼摆中说明6是2和3的公倍数,而8不是它们的公倍数 六年级中的替换、鸡兔同笼问题,也是从图形中总结出解决方法如:鸡和兔一共有8只,腿有22条求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用算术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有的学生不能完全理解,而借助画图,一步一步总结方法和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先画8个圆,表示8只动物,假设全是鸡,给每个圆画2条腿共画了16条腿还有22-16=8(条)没有画上,再把剩下的腿添上,每个圆还可以添2条,8条腿可以添8÷2=4(只)从画好的图中可以看出,这4只动物有4条腿,是兔只有2条腿的有4只,是鸡此外例如,在教学“学校六月份用水210吨,比五月份节约了 五月份用水多少吨?”这一例题时,笔者没有急着和学生一起画线段图,而是让学生在认真读题和初步思考后汇报算式并说明列式的理由这样做的目的有:一,注重学生的直觉思维,学生的直觉思维是学生真实水平的体现,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随时调整教学方案;二,在没有教师的任何提示下,学生的汇报与交流是学生逻辑思维水平发展的重要手段;三,当学生交流出现矛盾时,迫使学生产生验证的需要。

      当学生有需要时,教师就要及时引导学生画线,当线段图完成的时候,学生的争论也就戛然而止了因为有了线段图的合理支撑,学生对210÷ 这一算式已坚信不疑了可见,通过画线段图即数形结合的方法能有效将题目中抽象的数量关系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来,从而降低解题难度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采取先数后形的策略,可以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大大增强,同时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断得到锻炼三.数形结合,为建立函数思想打好基础小学数学中虽然没有学习函数,但还是慢慢的开始渗透函数的思想为初中数学学习打好基础,如确实位置中,用数对表示平面图形上的点,点的平移引起了了数对的变化,而数对变化也对应了不同的点此外,在六年二期学习的比例中,让学生通过描点连线来表示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发现成只要是正比例关系的式子,画在坐标图中是就一条直线从而体会到图形与函数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以上谈到的图形在小学数学中运用的三个方面,足以让我们教师更加重视“数形结合”“以形辅数充分引入图形,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作用华罗庚先生也曾这样形容过“数”与“形”的关系:“数形本是相倚依,焉能分作两边飞,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休作为基础教育者的我们也应该好好体会这其中的含义了。

      参考文献:1.《数学思想方法与小学数学教学》 夏俊生主编 河海大学出版社 1998年12月2.《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7月3.《教学论》 田慧生 李如密著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9年1月1。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