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圆管涵洞施工技术.doc
11页. . . 圆管涵工程技术指导海鹏圆管涵工程技术指导1、施工工序2、施工方法3、施工注意事项4、涵洞质检标准及检查项目5、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圆管涵工程技术指导1、施工工序施工准备→测量放样→基底处理→管座基础制作与浇筑→管节成品检验和质量标准→管节的安装→接缝处理→涵洞洞口砌筑〔跌井、八字墙、一字墙〕→涵背回填2、施工方法施工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保证"三通一平",施工人员、机械设备、施工材料到位,满足要求1〕、测量放样涵洞工程开工前,根据设计图纸,结合现场实际地形、地质情况,对其位置、角度、孔径、长度、流水面高程以及与沟渠顺接的情况进行测量核对,并拍照留存出现与设计不符的情况,应立即上报监理工程师,申请变更修改设计涵洞分项工程开工报告上报监理工程师审批,测量控制点位二次复核,向施工队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用全站仪对涵洞的平面位置进行测量放样,放出涵洞中桩及边桩,并在涵洞周边不影响涵洞施工的位置布设标高控制点,用以控制结构物高程准备就绪后方可开始施工2〕、基底处理基坑开挖后,必须对基础地基承载力进行检测或进行处理基底要清理与整平,夯实至符合设计要求。
应按施工要求放出开挖控制桩,并用白石灰撒出开挖控制灰线3〕、管座基础制作与浇筑管座基础一般可考虑采用混凝土或浆砌片石基础砼浇筑前要精确计算出砼用量〔应充分考虑砼的损耗〕,向拌合站提交涵洞所用砼的时间、强度等级、用量、浇筑部位等信息的用料单砼浇筑要按照设计图纸分段进行,采用节段浇筑法,每节段按要求预留沉降缝砼浇筑时,为避免发生离析现象,混凝土灌注自由倾落不得超过2米,本工地应使用混凝土泵车或吊车料斗投放一般混凝土基础分为两次浇筑:管下基础厚度在20cm左右,管节安装后再浇筑管底以上的管座基础,基础混凝土为C20在管座基础浇筑之前,也可先填10cm左右的砂砾垫层,用以增加基础的均匀性为适应基础的不均匀沉降,管座基础应设置沉降缝混凝土浇注完成12小时后必须开始进行养护,现场采用洒水覆盖养护〔桶装滴水法〕,应保证基础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养护期不得小于7天涵洞评定标准规定的检查项目自检合格后,向现场监理上报检验申请批复单,监理抽检合格后,对隐蔽工程进行拍照存档,并进入下道工序施工注:岩石地基也可以不做基础而仅在圆管下铺一层垫层混凝土,其厚度可在5cm左右4〕、管节成品检验和质量标准①、基本要求 a>、所用水泥、砂、石、水、外加剂和掺和剂的质量和规格必须符合有关规要求,按规定的配合比施工; b>、混泥土应符合耐久〔抗冻、抗渗、抗侵蚀〕等设计要求; c〕、不得出现露筋和空洞现象。
②、外观鉴定 a>、蜂窝、麻面面积不得超过该面面积的1%,深度不得超过10mm,超过10mm的必须处理; b>、混泥土表面平整;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混凝土强度
7〕、洞口砌筑圆管涵的洞口铺砌和截水沟均为C20混凝土,在基地平面整平夯实后即可施工八字墙洞口为混凝土,施工方法为反开挖,圆管包厢施工完毕后,采用挖掘机开挖,开挖严格按照八字墙的设计尺寸施工,每侧超挖50cm预留施工宽度施工顺序为:八字墙基础及铺底→八字墙→帽台八字墙基础和洞口铺底一次施工,其施工方法按照涵洞基础控制,在八字墙和混泥土洞口用油毡隔开用作伸缩缝,基础顶部八字墙围拉毛或摆放生根石片八字墙为等断面宽度,施工采用钢模板两侧之后,端头采用钢模板封堵,钢管背肋支撑,间距为1m,钢管斜撑和拉线固定,混泥土分层浇筑,插入式振动棒振捣,斜面采用竹胶板封堵,防止混泥土流动,浇筑完成后拆掉竹胶板,采用木抹和钢抹收面压光为防止水流冲刷,应对进口沟床及出口沟槽进行铺砌加固,铺砌长度一般不小于1m,水流流速较大时咳延长铺砌或加深截水槽8〕、涵背回填涵背回填应从涵洞洞身两侧不小于2倍孔径围进行水平分层填筑<每层填筑厚度控制在25cm左右>、夯实〔一般采用小型移动式强夯,靠近涵管位置采用人工夯实〕填筑材料宜选用透水性好的砂砾或碎石严格按照XX交投下发的"三背"回填设计施工指南要求施工回填材料要求"三背"回填特别压实区材料应选择透水性好、易压实、固结完成快、压缩变形小的砂性土、砂砾土、碎石土等符合路基 96 区填料及采用级配碎石填料。
填筑围的控制,涵顶至路面高度小于 4 米时,基础部分满槽回填级配碎石至基础顶面;基础顶面至工作面宽度为 3 米〔顺路线方向〕部分按路基施工规回填级配碎石;3 米宽工作面至涵顶部分回填 60cm 级配碎石,特别压实区采用 96 区填料至涵顶,分层压实回填,每层压实厚不大于 15cm<不小于 10 cm>,回填压实度不得小于 96%,涵顶至路床顶按路基施工规填筑〔如图一〕图一涵顶至路面高度大于 4 米时,基础部分满槽回填级配碎石至基础顶面;基础顶面至涵顶的特别压实区采用 96 区填料分层压实回填,每层压实厚不大于 15cm<不小于10 cm>,回填压实度不得小于 96%;涵顶至路床顶按路基施工规填筑〔如图二〕图二回填必须做到和路基有效搭接,纵向交界处必须按规要求开挖台阶填筑前在背身从基础顶面起按每 15cm 高度从下往上逐条划线并编号,以便施工时控制填土厚度和质检人员掌握被验层次及各项技术指标碾压时,可采用横向碾压法,以便使压路机尽量靠近台背进行碾压对于大型压路机不能靠近台背时,须采用以小型压路机为主,蛙式打夯机、手扶振动压路机、冲击夯为辅进行碾压,确保不留死角3、施工注意事项a〕、由于本项目所处位置,雨量充沛、雨季时间较长,在基坑开挖及换填施工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天气状况,选择适宜时间进行开挖和换填作业。
开挖前,做好周边排水工作,如:开挖周边环向截水沟,在原有沟渠上修筑的,要先改移原有沟渠后,再进行施工开挖和换填要连续作业,缩短工序施工时间,结构物基坑开挖和换填检验合格后,及时进行基础施工,基坑不得让雨水浸泡,如施工中遇到下雨时,要预留一定厚度土层不开挖,待雨停后,清除预留土层继续施工b〕、基础和管座混凝土的施工,浇筑时间尽量避过每天的高温时段,采取一定措施,加快混凝土热量散发速度,防止出现温度裂缝如:采用低水化热水泥、调整配合比、施工时采用冷水拌合等浇筑完毕后,注意及时覆盖洒水养护c〕、对于基础等隐蔽工程部位施工,要做好自检、复检等工作,并且留取照片等音像资料d〕、在施工防水前,要对墙身的对拉孔进行封堵,然后在进行防水施工,沉降缝采用沥青麻絮填塞,填塞要求密实填塞深度不小于5cme〕、涵洞台背回填必须做到沿路基横向双侧全幅对称填筑〔含八字墙、一字墙洞口位置〕f〕、现场标准化施工要求,现场严格设置五牌一图,距离基坑2.0m处周围设置栏杆〔双杆,下设扫地杆〕及安全网围挡,防护高度1.2m,钢管涂刷警示条并挂设警示牌,见下图4、涵洞质检标准及检查项目1>、涵洞基坑a〕、基坑开挖后进行地基承载力检测,不小于设计承载力要求。
b〕、基底标高检测其标高不超过设计标高c〕、基坑检查项目及标准见下表;基坑施工质量标准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轴线偏位〔mm〕50流水面高程〔mm〕±20基底标高〔mm〕±50垫层混凝土强度〔MPa〕在合格标准检查方法:根据现场土质情况,咳采用直观或触探方法2>、涵洞管节a〕、涵管与管座紧密贴合,垫稳坐实;b>、接缝填料嵌填密实,接缝表面平整,无间断、裂缝、空鼓现象;c>、每节管底坡度均匀不得出现反坡,管节质量标准管座或垫层宽度、厚度不小于设计值相邻管节底面错台〔mm〕管径≤1m3管径>1m53>、涵洞、涵台实测项目涵洞实测项目单位:mm项次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权值1轴线偏位明涵20,暗涵50经纬仪,检查2处22△流水高程±20水准仪尺量,检查洞口2处,拉线检查中间1-2处33涵洞铺砌厚度+40.-10尺量,检查3-5处14长度+100,-50尺量,检查中心线15△孔径±20尺量,检查3-5处36净高明涵20,暗涵50尺量,检查3-5处1涵台实测项目项次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权值1混凝土或砂浆强度〔MPa〕在合格标准按附录D或F检查32△涵台断面尺寸〔mm〕片石砌体±20尺量,检查3-5处1混凝土±153竖直度或斜度〔mm〕0.3%台高吊垂线或经纬仪,测量2处14△顶面高程〔mm〕±10水准仪,测量3处25、工程质量通病防治1〕、蜂窝、麻面: a>、混凝土拌制时严格控制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和有效拌和时间。
b>、混凝土的倾落高度不超过2mc>、分层适度捣固,避免离析发生 d>、浇筑前模板表面清理干净,钢模必须涂刷脱模剂,拼缝严密 e>、混凝土振捣时不漏振、不过振2〕、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a>、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 b>、水泥宜选用水化热低、凝结时间长的水泥 c>、严格控制粗、细骨料级配,必要时掺用缓凝剂、减水剂 d>、水泥水化热的掺合料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及坍落度的前提下,应减少水泥用量,提高掺合料及骨料的含量 e>、加强砼养护,需要时应监测砼外部温度,并注意拆模时温差不宜大于2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