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哲学主观题常见题型及分析.doc
15页高考哲学主观题常见题型及分析题型一: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什么)哲学道理(或蕴含着什么哲学道理)?1、 ( 2000年全国高考政治卷第34题)云南省地处边长陲,气候温暖湿润,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少份该省经过分 析认为,本省具有资源、气候、区位三大优势,也有基础产业薄弱、经济结构 单一、国民文化素质较低三大劣势根据这种状况,该省制定了自己的发展战 略,即建立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国面向东南亚的国际大通道 云南省制定发展战略的思路主要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论中的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理和辩证法中一分为二的原理 同学们要注意材料的两个中心:第一,该省领导对本省的分析,既看到优势, 又看到劣势,体现了一分为二的思想;第二,根据本省状况制定发展战略,体 现了从实际出发参考答案:(1)在制定发展战略时,着眼于省情,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 是的态度5分)(2)在分析省情时,既看到优势,也看到劣势,体现了一 分为二的精神4分)注:考生若从其它角度分析和回答问题,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也可酌情 给分2、 ( 2003年全国高考卷第39题)气象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德尔菲"定律揭示了气象行业的投入与产出的密 切关系,即在气象行业投入1元钱,可以获得98元的经济回报。
我国某省气象 部门一年便可为该省带来经济效益15亿元以上,一些地区已经出了专业的气象 经纪人和气象服务企业,气象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回答:(1 ) 2002年夏天,北京等地为缓解当地旱情,采取了许多人工增雨的措施, 明显增加了降水试分析“人工增雨”所体现的哲学道理参考答案:①事物运动是有客观规律的②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 用规律为人类造福3、 ( 2004年全国高考文综卷I第39题)东北曾被誉为“共和国经济的长子”东北是计划经济体制最早建立、影响最 深的地区,是我国重工业、基础工业和大中型国有全企业最集中的地区改革 开放以来,东北经济在全国经济中所占比重逐步下降1978年辽宁、黑龙江两 省的人均CDP仅次于京、津、沪三个直辖市,到2002年辽、黑两省分别降到第 9、第18位6)在加快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指导思想中,强调“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国 家给予必要扶持”的方针试说明这一方针的哲学根据解析:从材料中,非常简单的可以看出自力更生与国家扶持,这告诉我们是在 考查内外因的关系,只要从这一点上组织答案就可以了参考答案:①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 通过内因起作用。
②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要运用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则③东北地区应自力更生,结合自身能、基础设施、人才等优势,充分利用相关 的政策和国家的扶持,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4、 ( 2005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38题)(32分)根据材料回答问题4)表1反映了我国农民收入的变化情况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发展农村经济, 党和政府根据农村实际推行了包括家庭承包制、科技兴农及减免农业税等一系 列兴农富民的政策试分析这些政策的哲学依据12分)%1 20多年来,党和政府根据中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实际情况,提出并实施一系列 改革措施,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根据我国农村生 产力落后而公有制程度过高的情况,进行生产关系改革,实行家庭承包制,体 现了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规律的深刻认识③振兴农业,不仅要 靠政策,还要靠科技,体现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④生产力的 发展最终要体现在人民利益的满足上,减免农业税体现了 “以人为本”、利为 民所谋的价值追求5、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7分)在古代社会,自然是人类的主宰,人们把自然神化,对自然顶礼膜拜,认为山有山神,河 有河神,天旱求龙王降雨,遇事求神灵保佑。
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革命 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机器轰鸣田野,卫星遨游太空,人们认为 自然是人类征服的对象,人可以主宰自然随着人类活动规模的扩大,土地荒漠化、 臭氧层空洞、洪水肆虐、物种减少 正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自然是人类的朋友,人和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强调保护环境,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运用哲学常识的知识说明人为什么要与自然和谐相处?K答案D: (1)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它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不以人的 意志为转移,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2)人具有主观能 动性,能够认识和改造自然,使其为人所用,但是,人的活动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否则就 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环境破坏、生态危机等问题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就是证明3) 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之间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6、 (2007年高考文综天津卷)材料五:天津滨海新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短壮大电子通讯、石油开采、汽车制 造、现代冶金等支柱产业,精心培育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等高新技术引航的产业群, 全力抓好金融、物流、中介、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提升了整体经济质量,呈现良好的发展 态势。
10)结合材料五,从哲学角度分析滨海新区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的原因10分) ①正确的意识能事物发展,滨海新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经济发展呈现出良 好态势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滨海新区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使整体经济质 量得到提升③正确处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滨海新区抓好种类产业,使整体 功能得到最大发挥题型二:运用XX原理(或所学的XX原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1、 ( 2004年高考北京卷第41题)“民以食为天,粮以土为本”农业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回答:(4)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要求各级政府切实落实最严格的耕地 保护制度北京市政府结合本市的实际,决定将五环和六环之间原准备占用的 基本农田从绿化带规划中退出,维持其农田现状,相应的绿化面积通过加强山 区造林来补足,以此提高北京的林木覆盖率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原理分析上述材料解析:中央文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这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它要求我 们在做具体工作时坚持它的指导,同时,地方在落实时也必须结合自身的特点, 即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参考答案:①中央的要求,对全国农村而言,具有矛盾的普遍性因此,要坚 持全面的观点,防止片面性。
②北京市存在着建绿化带与保护耕地的问题,是 矛盾特殊性的表现宜林则林、宜粮则粮的做法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2003年以来,在房地产、汽车、机械等行业快速发展和基本建设需求 旺盛拉动下,国内钢材价格出现了持续大幅度上涨,民营企业纷纷投资钢铁业 材料二:2003年我国钢生产能力已经超过2.5亿吨,在建的钢铁项目全部建成 后,到20仍年底全国至少达到3. 3亿吨钢生产能力有关资料显示,新近投资 的钢铁项目中仍有部分是100立方米 的小高炉、落后的叠轧薄板生产线材料三:许多企业涌入钢铁业,不仅出现了一定程度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 设的问题,而且,造成了我国铁矿、焦炭和电力供应以及运输等支撑条件十分 紧张的问题,并严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从2004年开始中央决定采取一系列 加强宏现调控措施,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关于制止钢铁、 电解铝、水泥行业盲目投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提高存款准 备金率1个百分点;2005年4月1日起 中国政府取消对钢坯13%的出口退 税政策……(3)运用普遍联系的原理说明企业理性投资和政府宏观调控的依据11分) 参考答案:①世界上的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它事物联 系着。
②对钢铁企业来说,它的发展固然受社会需求的刺激与拉动,但同时也 受其它社会因素如能源、电力、运输、资金等的制约,企业必须从整体上把握 关于投资的各种相关因素,才能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③对政府采说,要把整 个国民经济看成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根据实际条件来制定发展战略,用经济、 法律和行政等手段来协调相关产业的发展3、 (2004年天津卷•论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把发展循环经济. 建立循环社会看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传统经济是“资源一一产品一一废弃物”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 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一一产品一一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流程,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不•废物资源化和无害 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⑸分析说明循环经济所倡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如何体现联系观点的K答案』:⑸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循环经济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 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它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②联系具有多样性资源一一产品一一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体现了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 以相互转化;循环经济的流程还体现出当各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开成 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③循环经济表明人们可以根 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以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 益的统一4、 ( 2005年春季高考文综•论述)(60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东盟各国与我国地理位置邻近,历史交往悠久 回答:(1)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各国经济联系与依赖的进一步增强对于一个国家来说,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无法拒绝的历史过程用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说明,中国要发 展,就要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8分)II答案》①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全球化反映了当今社会经济发 展的必然趋势,中国要发展,就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拒绝这 一进程②客观规律是可以被人认识和利用的中国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趋 利避害,促进自身发展II解析H本题以经济全球化这一热点为设题背景,考查考生对规律客观性及人 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的理解能力紧紧抓住已知原理,思考相关的原理细节 作为答题的基本层次,而后结合材料按照层次展开分析,整理思路,组织答案, 本题可解5、 图8 2002-2005年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材料二 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中存在高投入、高产出、高耗能、高污染的现象。
能源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为此,《中华人民共 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 好型社会摆在突出位置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要注意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要 求试运用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关系的原理加以说明12分)%1 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尊重客观规律,这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因为规律 具有客观性我们既要尊重经济增长的规律,又要尊重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 规律1 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规律运用规律 的条件发挥主观能动性表现在: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能动地认识相关规 律,在实践中创造条件努力实现这一目标6、 (05 •江苏卷38)・2004年10月,联合国水电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 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的《水电与可持续发展北京宣言》强调,支持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对水电的可持续开发,同时要高度重视水电开发对社会、环 境及生态等方面的负面影响我国能源紧缺,同时水能资源十分丰富,但开发 利用还不到25 %优先发展水电是我国能源发展的重要方针近年来,我国 总结了建国以来水电开发的经验教训,要求水电工程项目的选择和建设,都要 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相协调,真正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 统一。
新建的水电工程项目都必须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法》,向环保部门提 交环境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