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省玉米“灰斑病”预测预报及防治措施.pdf
2页云南省玉米“灰斑病”预测预报及防治措施云南省玉米“灰斑病”预测预报及防治措施 永业科学研究院 玉米是云南省第一大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在 2000 万亩,产区主要分布在曲靖、昭通、文山、楚雄、红河、保山等市(州),玉米在云南省粮食作物生产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其产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云南省粮食安全和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的构建 云南省地处云贵高原,属高原季风气候,而玉米种植地约 70%以上分布在山区,加之目前雨水较多,极易暴发严重的病害2003 年滇西南暴发的玉米灰斑病现已传遍云南大部分地区近几年, 该病迅速向周边地区扩散蔓延, 如玉溪市的峨山县和昆明市的禄劝县部分地区分别于 2006 年和 2008 年相继爆发了玉米灰斑严重危害目前,玉米灰斑病已成为云南省玉米生产上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病害 因此做好玉米灰斑病的防治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玉米“灰斑病”症状及危害玉米“灰斑病”症状及危害:发病部位主要是叶片,苞叶和叶鞘发病较少见并且都是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病,逐步向上发展受害叶片先是在感染处形成乳白色小圆点,继而逐步伸长为淡黄色长形斑, 最后变为褐色 典型成熟的单个病斑呈现为与叶脉平行的长条形褐斑, 两条长边与叶脉重叠而显得笔直整齐。
病斑长一般为 8~35 mm,也有小至 6 mm,大到 50 mm 的病斑一般来说病斑宽 2~3 mm,最宽 4 mm较宽的病斑主要发生在较感病的品种上条件适合时,病斑不断增多扩大, 连结成大片并枯萎, 最后导致整个叶片枯死 病害发生环境:病害发生环境:玉米成株期,即玉米抽雄抽丝之后,一般 8 月中下旬为发病盛期, 7~8 月月降雨量 160~180 mm 以上, 相对湿度 85 %以上,月平均气温为 18~20℃,严重危害区域主要在海拔 1750 m 以上的玉米种植区, 在这个范围内, 海拔越高, 危害越严重 海拔 1500~1 750 m 地区也可看到玉米灰斑病的危害,但一般发病较晚,病情也较轻,产量损失较小 防治措施: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农业防治:选用对灰斑病有较好抗性的品种,实行轮作;栽植密度适当,提高田间通透,降低田间的相对湿度;施足底肥,适时追肥要重视有机肥,注重氮、磷、钾肥搭配;病害发生初期及时清除病残体,并配合化学防治;玉米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组织,减少田间菌源,重病地块不宜进行秸秆直接还田,如需还田应充分粉碎,并深翻土壤 药剂防治:药剂防治: 在玉米开花授粉后或发病初期, 主要在玉米大喇叭期、抽雄穗期和灌浆初期等 3 个关键时期进行药剂防治, 在喷药时最好先从玉米下部叶片向上部叶片喷施,以每个叶片喷湿为准。
药剂可选用40%克瘟散乳剂 500~1000 倍液、 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 50%穗瘟净 1000 倍液、50%甲基托布津 500~800 倍液抽雄期蚜虫初发时,采用块状耳霉菌 1500~2000 倍液均匀喷雾防治此外,以上药剂可与含黄腐酸成分的“永业生命素”复配,复配浓度 500 倍,此法可达到提高防治效果、补充生长所需养份和提高植物抗性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