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投入产出1概念产生发展向蓉美课件.ppt

58页
  • 卖家[上传人]:pu****.1
  • 文档编号:577448642
  • 上传时间:2024-08-21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79.50KB
  • / 5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投入产出法投入产出法 Input-Output SystemInput-Output System讲课教师讲课教师 张倩张倩投入产出-1概念产生发展--向蓉美 从投入与产出关系投入与产出关系的角度来研究经济问题,使产生了“投入产出法”、“投入产出技术”、“投入产出分析”三种名称,分别认为它是一种方法、一种技术、一种分析工具;从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相互提供产品和相互消耗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相互提供产品和相互消耗的角度的角度来研究问题,便产生了“部门联系平衡法”(苏联)、“产业关联”(日本)的名称 投入产出-1概念产生发展--向蓉美 一般意义上的“投入”是指在一定时期之内(通常为一年)从事某项经济活动(或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各种消耗数量,包括原材料、燃料、动力、固定资产(折旧)等物质形态的消耗、以服务为特征的非物质形态的消耗(如通讯、科技、咨询、商誉等)以及劳动力消耗等 投入产出-1概念产生发展--向蓉美 投入又可分为中间投入和最初投入中间投入(又称中间消耗)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在产品生产和服务过程中所消耗的各种原材料、燃料、动力等实物产品及各种服务产品;最初投入(又称增加值)是指增加值各要素的投入,包括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及营业盈余四个构成项目。

      投入产出-1概念产生发展--向蓉美 一般意义上的“产出”是指从事某种经济活动(包括各种生产和劳务活动)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或形成的各种成果,包括实物产品和服务产品 产出又可分为中间使用和最终使用中间使用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又被用于中间消耗的那部分产品;最终使用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出来的产品被用于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净出口的那部分产品投入产出-1概念产生发展--向蓉美 特殊意义上“投入”与“产出” 特殊意义上的“投入”不仅泛指各种消耗数量,而且也包含了各种消耗的来源各种消耗的来源 ,或者说,包含有各种消耗的具体内容 特殊意义上的“产出”不仅是指各种成果的数量,而且也包括各类成果的分配使用去向各类成果的分配使用去向,即反映出各类成果的具体用途(是用于生产和劳务,还是用于该时期的消费或积累)投入产出-1概念产生发展--向蓉美 Chapter 1 总论Chapter 2 投入产出分析预备知识Chapter 3 产品投入产出表基本结构和平衡关系Chapter 4 基本的投入产出系数及模型Chapter 5 投入产出表的编制与若干方法论Chapter 6 投入产出分析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Chapter 7 投入产出模型在政策模拟中的应用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投入产出-1概念产生发展--向蓉美 第一章 总论 1、投入产出法概述 基本概念 特点 所研究的经济关系 2、投入产出法的产生和发展 产生 推广应用 我国研究和应用投入产出法的概况 模型种类 3、投入产出法的经济理论基础 4、投入产出法的三个基本假定 以什么作为部门 用什么标准去划分部门 部门划分的程度投入产出-1概念产生发展--向蓉美 §1.1.1 投入产出法基本概念投入产出法是在有关经济理论的指导下,利用现代数学方法(高等数学)和电子计算机,通过编制投入产出表和建立相应的投入产出数学模型,综合分析和研究各种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特别是分析研究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再生产各环节之间数量依存关系的一种科学方法。

      投入产出-1概念产生发展--向蓉美 1.投入产出法是一种经济计量方法 西方把投入产出分析作为经济统计和经济计量学的一个组成都分 一位美国经济学家在《投入产出分析基础理论》中说:“投入产出分析是经济统计中的一部分更确切地说,它是经济计量学的一部分投入产出-1概念产生发展--向蓉美 2.投入产出法是一种系统分析方法 投入产出分析把国民经济看做是由许多子系统构成的巨大经济系统 从横向看,国民经济由各个部门——货物生产部门子系统和服务生产部门子系统构成,其中每一个子系统又有若干第一层次的子系统组成; 从纵向看,国民经济由各种活动——生产、流通、分配、使用等再生子系统构成,这些子系统还可以再细分;投入产出-1概念产生发展--向蓉美 3.投入产出法的发展伴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数学为经济学家提供和一种语言和一种方法,可以是复杂问题明晰化或简单化投入产出模型虽然是比较简单的线性模型,但却是比较大型的方程组,离了计算机的帮助是不可能把投入产出法用于实践的投入产出-1概念产生发展--向蓉美 投入产出表投入产出表是把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投入的产品数量与来源和产出的产品数量与去向排列成一张纵横交错的棋盘式平衡表,用以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各种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

      投入产出数学模型投入产出数学模型是指根据投入产出表中的经济内容和平衡关系所建立的一组线性方程式它也可以被看成是投入产出表的数学表达式投入产出-1概念产生发展--向蓉美 投入产出数学模型包括行模型和列模型两种 行模型是指按照投入产出表的横行平衡关系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它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的产品的生产与使用之间的平衡关系,即反映产品的实物运动过程;通过行模型的运算可以建立起国民经济各部门最终产品与总产品或者总产品与最终产品之间的内在联系 投入产出-1概念产生发展--向蓉美 列模型是指按照投入产出表的纵列平衡关系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它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的产品的价值形成,即反映产品的价值运动过程;通过列模型的运算可以建立起国民经济各部门增加值与总产品价值或者总产品价值与增加值之间的内在联系投入产出-1概念产生发展--向蓉美 投入产出分析研究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之间在生产中发生的直接和间接的联系 由于分工的不同,国民经济体系形成了很多具有不同作用的部门,各个部门之间存在着密切而复杂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这些关系突出表现在产出与消耗的关系上。

      §1.1.3 投入产出法研究的经济关系投入产出-1概念产生发展--向蓉美 例举国民经济中的4个生产部门: 在以上的4个生产部门中,每一个部门的生产都要提供给其他部门作为生产消耗,而每一个部门生产的前提是消耗其他部门的生产 比如:生产钢铁需要消耗机械 生产机械需要消耗钢铁煤炭电钢铁机械机械钢铁这是一种双向联系,同样也是直接联系投入产出-1概念产生发展--向蓉美 n 生产煤炭需要消耗机械,但生产机械却不需要消耗煤炭,这是直接联系,也是单向联系煤炭机械投入产出-1概念产生发展--向蓉美 n 生产机械需要消耗电,生产电需要消耗煤炭,因此,机械的生产间接消耗了煤炭事实上,间接消耗是无穷次的机械电煤炭投入产出-1概念产生发展--向蓉美 n 国民经济的各个生产部门直接或间接地发生着联系,形成了经济运行的复杂性,对部门生产和消耗的预测和控制可以为宏观调控提供依据和保证,投入产出分析方法能够定量地分析这些直接和间接关系,从数量上揭示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煤炭电钢铁机械投入产出-1概念产生发展--向蓉美 §1.2 投入产出分析的产生和发展§1.2.1 投入产出分析的产生和发展 投入产出分析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创始人是美籍经济学家瓦西里·列昂惕夫教授。

      1936年,他在《经济统计评论》上发表的论文《美国经济中投入与产出的数量关系》,被认为是投入产出分析产生的标志投入产出-1概念产生发展--向蓉美 列昂惕夫(列昂惕夫(Wassily LeontiefWassily Leontief,,1905-1905-19991999))投入产出-1概念产生发展--向蓉美 n1906年,列昂惕夫出生于俄国一个外交官家庭n20世纪20年代,苏联中央统计局编制了《1923~1924年国民经济平衡表》,这是一张包括众多产品的生产与分配的平衡表,列昂惕夫曾参与设计这张表并对其大加赞赏,这张国民经济平衡表实际上就是投入产出表的雏形n20世纪30年代初期,列昂惕夫移居美国投入产出-1概念产生发展--向蓉美 从投入产出法产生到列昂惕夫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再到以后的研究,半个多世纪以来,列昂惕夫的研究工作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30~40年代,工作重点是建立投入产出表的理论体系,并编制美国的投入产出表 对投入产出分析的研究从1932年开始 在哈佛工作间,设计商品流量统计估算表,申请1500美元; 1932年底“用书面报告他的失败”为条件。

      1936年,论文《美国经济体系中投入-产出的数量关系》发表在美国《经济统计评论》8月号——投入产出分析产生; 1941年,著作《美国经济结构,1919—1929年》出版 投入产出-1概念产生发展--向蓉美 第二阶段,20世纪50~60年代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来研究不同的局部或个别环节的经济问题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来列昂惕夫集中研究了世界范围的经济问题,特别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以及世界各国的未来环境污染问题,试图建立世界性的投入产出表投入产出-1概念产生发展--向蓉美 §1.2.2 投入产出分析的推广应用 美国经济1919-1929年投入产出表基本上是依靠列昂惕夫个人学术研究的兴趣同助手一起靠私人力量编织出来的,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投入产出分析的命运才出现转折投入产出-1概念产生发展--向蓉美 n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投入产出分析更加受到美国企业界和政府的重视n 投入产出-1概念产生发展--向蓉美 n 由于美国政府的重视,应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取得了一定成效,投入产出分析很快传播到了很多国家投入产出-1概念产生发展--向蓉美 瑞典皇家科学院公告瑞典皇家科学院公告““瑞典皇家科学院已决定将瑞典皇家科学院已决定将19731973年度纪念阿尔弗雷德年度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学奖金授予美国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诺贝尔经济学奖金授予美国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哈佛大学的哈佛大学的瓦西里瓦西里··列昂惕夫列昂惕夫教授。

      因为投入产出法教授因为投入产出法的发展,并且因为它在重要经济问题上的应用的发展,并且因为它在重要经济问题上的应用 “ “列昂惕夫教授是投入产出技术独一的和没有挑战列昂惕夫教授是投入产出技术独一的和没有挑战的创始人这项重要发明给了经济科学一种经验上的的创始人这项重要发明给了经济科学一种经验上的有用的方法,以阐述一个社会的生产系统中的一般的有用的方法,以阐述一个社会的生产系统中的一般的相互依赖关系特别是,这个方法提供系统地分析一相互依赖关系特别是,这个方法提供系统地分析一个经济中的复杂的产业之间的交易个经济中的复杂的产业之间的交易 ---- ----瑞典皇家科学院瑞典皇家科学院19731973年公告年公告投入产出-1概念产生发展--向蓉美 50年代初,英国、德国、法国、丹麦、荷兰、挪威、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9个国家编制了投入产出表;50年代中,55个国家编制了投入产出表;迄今,已有100多个国家编制过投入产出表据国际投入产出协会2000年度报告,世界上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定期编制投入产出表 投入产出-1概念产生发展--向蓉美 联合国1968年SNA正式把投入产出核算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并制定了编制的部门分类目录、指标解释、计价标准、计算方法等。

      1993年SNA强调“将投入产出法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SNA的一个重要特点” 投入产出-1概念产生发展--向蓉美 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投入产出的重要作用是把货物和服务生产账户货物和服务生产账户与生产和收入形成生产和收入形成账户相连接起来,将机构部门的生产账户和收入分配账户加以细化,通过编制投入产出表,得到一个完整描述生产领域的核算框架这个框架使来自不同统计渠道的有关货物和服务流量统计数据一致性的核算框架,是使经济统计的定义和分类一致性的协调框架,是使产业关系和产品关系明细化的分析框架投入产出-1概念产生发展--向蓉美 成立世界投入产出协会成立世界投入产出协会为促进在投入产出技术领域知识的积累,增进投入产出技术研究者和使用者的交流,1950年,第一届国际投入产出技术会议在荷兰的Driebergen召开,组织者中除Wassily Leontief外,还有1969年首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Jan Tinbergen和Ragnar Frisch,197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Tjalling Koopmans和1984 年诺贝尔经济科学奖获得者Richard Stone等著名经济学家,此后相当一段时期,这一会议大致每10年举行2次,对投入产出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投入产出-1概念产生发展--向蓉美 第15届国际投入产出技术会议于2005年6月27-7月1日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召开,这是中国首次举办这一国际投入产出学界最高级别的会议投入产出-1概念产生发展--向蓉美 投入产出分析的贡献:投入产出分析的贡献:基本上简单的概念打开对经济深入分析的路子基本上简单的概念打开对经济深入分析的路子投入产出-1概念产生发展--向蓉美 投入产出思想传承了很多经济学家的思想 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重农学派魁奈(Francois Quesnay,1694—1774年)著名的《经济表》列昂剔夫把他编的第一张投入产出表称为“美国的经济表”§1.1.3 投入产出法的思想渊源和经济理论基础投入产出-1概念产生发展--向蓉美 数理经济学派瓦尔拉斯(Walras,1834—1910)和帕累托(Vilfredo Pareto,1848—1923)的一般均衡理论和数学方法在经济学中的应用构成了列昂剔夫体系的基础 列昂剔夫本人认为“投入产出分析是全部相互依存这一古典经济理论的具体延伸”投入产出-1概念产生发展--向蓉美 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中,也包含了把国民经济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产业关联分析的思想萌芽。

      投入产出-1概念产生发展--向蓉美 上世纪20年代初,前苏联中央统计局编制的社会产品棋盘式平衡表中非常具体地描述了部门间的产品流量关系,事实上又为投入产出法的产生奠定了直观的经验基础 投入产出-1概念产生发展--向蓉美 二、 投入产出分析的经济理论基础(一)投入产出分析总体框架借用了社会总产品的理论 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中的“社会总产品”,包含生产中消耗的生产资料;西方经济学认为,生产消耗部分属于重复计算,总产品应该是扣除这部分之后余下的东西 投入产出分析选择了社会总产品,并让中间产品在投入产出及其数学模型中担当重要角色投入产出-1概念产生发展--向蓉美 (二)社会总产品实物运动与价值运动的统一 根据马克思再生产原理,按照产品的使用价值可将社会总产品分为两大部类,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再按产品的价值又把它划分为转移价值部分和新创造价值部分 投入产出表的行向反映产品的使用价值;列向反映产品的价值构成投入产出-1概念产生发展--向蓉美 (三)两部类再生产公式就是二部门投入产出模型 在今后的投入产出表中讲到投入产出-1概念产生发展--向蓉美 应该指出的是,列昂惕夫的“投入产出分析”曾受到二十年代苏联的计划平衡思想的影响。

      因为列昂惕夫曾参加了苏联二十年代中央统计局编制国民经济平衡表的工作投入产出-1概念产生发展--向蓉美 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经济学界和教育界受到原苏联的影响,也把经济数学方法全盘否定当50年代后期原苏联清醒过来,积极开展经济数学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时,我国仍把经济数学视为禁区1959年著名经济学家、国家统计局局长孙治方出访途经莫斯科,听了列昂惕夫教授作的投入产出报告,回国后向中宣部建议,并获准派一人到原苏联学习高等数学但在其后的社教运动中,把派出学习的人召了回来60年代初,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宏观管理和控制的需要,在孙治方的倡导下,学术界和个别高等院校少数同志开始研究和宣传投入产出法1962年,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为投入产出法在我国的应用问题召开过座谈会 §1.2.3 §1.2.3 我国研究和应用投入产出分析的概况我国研究和应用投入产出分析的概况投入产出-1概念产生发展--向蓉美 1960年,当时的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运筹室成立了经济数学方法所,专门从事投入产出法研究投入产出-1概念产生发展--向蓉美 1965年,鞍钢编制的企业投入产出表,是我国的第一张投入产出表尽管“文化大革命”对这项工作干扰破坏很严重,使其中断了很长时间,但中科院数学所的同志们仍于1972年整理了《部门间综合平衡方法》一书,较详细地介绍了国家级、地方级、企业级的投入产出表的结构和方法。

      1974年,中科院数学所的专家又同国家计委计算中心的同志们一起,编制了1973年61×61的全国实物型投入产出表这是第一张全国型投入产出表,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编制这样一张表,是相当不容易的事了投入产出-1概念产生发展--向蓉美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投入产出分析的研究和应用得到大力的恢复和发展山西省从1979年开始用了两年多的时间编制了1979年全省88×88实物型投入产出表和56×56的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化工部于1979年编制了1978年主要化工产品的投入产出表目前全国很多省市和企业都变质了投入产出表,积累了很多经验投入产出-1概念产生发展--向蓉美 1987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了《关于进行全国投入产出调查的通知》,明确规定从1987年开始,每逢尾数是7和2的年份进行一次全国投入产出调查,编制基本投入产出表,每逢尾数是0和5的年份编制延长投入产出表,从1987年起,我国已经编制了1987年、1992年、1997年、2002年和2007年基本投入产出表投入产出-1概念产生发展--向蓉美 §1.2.4 §1.2.4 投入产出分析模型的种类投入产出分析模型的种类按时期划分 静态模型静态模型:研究某一个时期的再生产过程,其中的变量只涉及某一时期,基本建设投资是事先确定的。

      动态模型动态模型:引入时间因素,用以反映随时间变化的投入产出关系投入产出-1概念产生发展--向蓉美 按计量单位按计量单位实物型投入产出模型:使用的计量单位是产品的实物量单位实物型投入产出模型:使用的计量单位是产品的实物量单位比如:千克、公斤、吨、米、千米、瓦特小时等比如:千克、公斤、吨、米、千米、瓦特小时等 优点:简单、明了,其应用有坚实的实体经济基础,可优点:简单、明了,其应用有坚实的实体经济基础,可操作性强操作性强 缺点:由于实物量计量单位的局限性,在表缺点:由于实物量计量单位的局限性,在表 现现领域只限于物质产品,不能反映全部经济活动领域只限于物质产品,不能反映全部经济活动投入产出-1概念产生发展--向蓉美 价值型投入产出模型:价值型投入产出模型: 使用的计量单位是价值量计量单位,如:元、万使用的计量单位是价值量计量单位,如:元、万元、亿元等元、亿元等 优点:扩大了模型描述空间,增强了模型的表现优点:扩大了模型描述空间,增强了模型的表现力可以反映物质的、非物质生产流通过程,使经济力。

      可以反映物质的、非物质生产流通过程,使经济系统的实物运动与价值运动有机地融为一体系统的实物运动与价值运动有机地融为一体 缺点:也来自于价值量计量单位,在很大程度上缺点:也来自于价值量计量单位,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价格变动的影响受到价格变动的影响劳动型投入产出模型:劳动型投入产出模型: 使用的计量单位是劳动单位,比如:使用的计量单位是劳动单位,比如:““人年人年””投入产出-1概念产生发展--向蓉美 按资料范围划分按资料范围划分世界模型:世界模型:创始人列昂惕夫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集中研究世界范围的经济问题,试图建立世界性的投入产出表全国模型:全国模型:通常所说的模型是以一国的国民经济为表现对象的全国模型地区模型:地区模型:就某一个地区而言,需要结合若干地区之间的经济往来和经济联系地区间模型:地区间模型:考查重点是若干地区之间的经济外来和经济联系部门模型:部门模型:这里的部门指的是生产性质相近产品的行业或产业主要任务有两项,一是部门内部结构和产品联系,二是部门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及其所处的地位、重要性企业模型:企业模型: 适用于规模大、产品种类多、内部结构复杂的超大型企业集团、公司集团、联合公司等。

      主要研究企业内部联系、产品结构、产品价格、成本核算以及企业发展规划等重要问题比如,20世纪60年代,中国科学院研制过“鞍钢”模型投入产出-1概念产生发展--向蓉美 按编制投入产出表的时间划分按编制投入产出表的时间划分报告期模型报告期模型 是用过去年份的实际统计资料编制的是用过去年份的实际统计资料编制的计划期模型计划期模型 是根据计划计算或预测,说明今后某一时期的是根据计划计算或预测,说明今后某一时期的投入产出状况的模型投入产出状况的模型 我国每逢尾数我国每逢尾数2 2和和7 7的年份编制的投入产出基本的年份编制的投入产出基本表和延长表都是属于报告期的投入产出表表和延长表都是属于报告期的投入产出表投入产出-1概念产生发展--向蓉美 参考书:参考书:[美]里昂惕夫(Leontief. W.):《投入产出经济学》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80年/中国经济出版社,1990年版钟契夫主编:《投入产出分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3年版邵汉青,钟契夫主编:《投入产出法(部门联系平衡法)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董承章主编:《投入产出分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刘起运 陈璋:《投入产出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向蓉美:《投入产出法》,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投入产出-1概念产生发展--向蓉美 小结1、投入产出分析是经济学、统计学、数学和电子计算机相结合的产物,是对具有复杂联系的现象进行数量分析的一种经济计量方法。

      2、投入产出模型虽然种类比较多,但应用最多的是产品投入产出模型3、投入产出分析因其应用的广泛性,为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所采用我国从1987年开始,每逢尾数2和7的年份编制全国基本投入产出表,每逢尾数是0和5的年份编制延长投入产出表投入产出-1概念产生发展--向蓉美 思考与练习题1、什么是投入产出分析?2、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特点是什么?3、投入产出分析研究的经济关系是什么?4、投入产出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的关系是什么?5、投入产出模型有哪些种类?6、为什么投入产出分析能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应用?7、浅谈投入产出法的产生和发展给你的启示投入产出-1概念产生发展--向蓉美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