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宗白华建筑美学思想初探.pdf
2页建筑学报!““!#$$ 宗白华 ($%&’($&%))是中国建筑美学第一个拓荒者从他$&!)年 于东南大学执教时写的 《 艺术学》算起,到$&%*年的 《 谈技术美学》 ,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中,建筑始终是他文艺美学中无法割舍的一环遗憾 的是,这位大师对建筑美学创造性的建树,并没有进入当代中国建筑家 的视野年代开始的建筑美学研究,也没有接着宗白华讲这或许是 因学科间的隔膜,或许因这位大师所持的 “ 美学散步”式治学风格!:他 无兴趣写大部头专著,当然没有留下一部建筑美学专著甚至除一篇未 完稿 《 建筑美学札记》之外,其他著述都不是专论建筑美学但正是这 位学贯中西的大师,在似乎不经意的 “ 美学散步”中,已经为建筑美学 建立了旁人难以企及的平台,其中包括的远见卓识,至今仍不失深刻意 义 一、宗白华及他的建筑美学著述 某种意义上说,是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选择了宗白华宗白华属于 传统文化最后一批传承者和受惠者,同时,在其就读于德国人创办的青 岛大学,以及其后留学的法兰克福大学和柏林大学,他又吸收了西方文 化在怀着 “ 实在极尊崇西洋学术艺术”心情,他反省了中国文化当 “ 借外人的镜子照自己的面孔 ( 中国文化) ”后,竟意外省悟其价值。
$&!“年,他在自德国寄回的 《 自德见寄书》中写到: “ 我以为中国将来 的文化决不是把欧美文化搬了来就成功中国旧文化中实有伟大优美的, 万不可消灭 〔$〕他同时许愿:现在以 “ 文化” ( 包括学术艺术伦理宗 教)为研究的总对象将来的结果,想做一个小小的 “ 文化批评家” 〔!〕 果然,$&!*回国后,他便开始了文艺美学的探讨 $&!*年起,宗白华受聘东南大学 ($&!%年易名中央大学) ) 年,在 《 艺术学》和 《 艺术学 ( 讲演稿) 》中,他探讨了作为艺术门类的 建筑提出建筑艺术是生命之表现,初步建立了基于生命本体论的建筑 美学框架他敏锐地将空间作为建筑的首要品质约$&!%($&+“年,著 《 形上学》 这是宗白华早期一篇重要论文,从中西哲学路线之异点,中 西法象之不同等方面,论述中西哲学思想的异同,兼对中西建筑美学思 想作了比较年发表 《 歌德之人生启示》 歌德对宗白华产生了持 久广泛的影响,从人生的态度,到对建筑学的浓厚兴趣 拿叔本华的 眼晴看世界,拿歌德的精神做人 ”是宗白华座佑铭年宗白华发 表 《 哲学与艺术》 ,尝试用生命美学解析古希腊艺术,提出 “ 形式”为艺 术的基本, “ 形式”里面也同时深深地启示了精神的意义,生命的境界, 心灵的幽韵的观点。
次年,于 《 略谈艺术的 “ 价值结构” 》中,进一步加 以阐释,$&+,年撰 《 论中西画法的渊源与基础》 ,比较中西造型艺术渊 源与特质 $&+’年,日本侵略中国,南京沦陷宗白华随中央大学迁往重庆 这时宗白华开始关注技术美学年,宗白华发表 《 近代技术精神价 值》和 《 技术与艺术》 ,从$&,+年起,宗白华在一系列力作中,探讨了 “ 意境” ,其中包括 《 中国艺术的写实精神》 ($&,+) , 《 中国艺术意境 之诞生》 ($&,+年首刊,$&,,年增订稿又作了较大修改) , 《 论文艺的 空灵与充实》 ($&,+) ,这是自王国维以来对意境理论最为精辟的阐释 $&,*年,宗白华在 《 论中西画法渊源与基础》中,以中国画为例, 探讨了中国造型艺术形式中的生命节奏年,他提出中国艺术有三 种境界:第一是礼教伦理的,三代钟鼎和玉器都联系于礼教;第二是唐 宋以来笃爱自然界的山水花鸟;第三是晚唐宋初宗教艺术中飞腾动荡的 热情 解放后,宗白华先后于南京大学和北京大学执教从约写于$&)“年 的 《 建筑美学札记》看,宗白华已有意撰文专论中国建筑美学此间发 表的一系列论文中,也可见出其对建筑美学浓厚兴趣和深层思考。
如 《 道 家 与 古 代 时 空 意 识 》 ($&*&) 、 《 中 国 艺 术 表 现 里 的 虚 和 实 》 ($&)+) 、 《 中国美学思想专题研究笔记》 ($&)+)等 宗白华译作虽不多,但多属艰深难译的经典译作也以造型艺术美 学相关为多,有的干脆仅节译造型艺术美学部分如康德 《 判断力批判》 中 《 审美判断力的批判》 、 《 温克尔曼美学论文选译》 、歌德的 《 单纯的 自然描摹·式样·风格》 、莱辛的 《 拉奥孔》 ( 节译)以及赫斯的 《 欧洲现 代画派画论选》 二、生命本体论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建筑额外功利负担 ( 如政治、伦理道德)遮蔽 了审美属性,只是近代西方传来文艺学之后,才更重视探索建筑的艺术 特点 宗白华认为: “ 建筑之特点,一方不离实用,一方又为生命之表 现 〔+〕这种对建筑美本质的生命本体论阐释,在宗白华美学思想中是一 以贯之的红线他将美的终极形态归为一种生命活力、律动活力表现 在作为主体的人的生命中,也表现在作为客体对象的自然中: 大自然中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活力,推动无生界以入于有机界,从有 机界以至于最高的生命、理性、情绪、感觉这个活力是一切生命的源 泉,也是一切 “ 美”的源泉。
自然无往而不美何以故?以其处处表现 这种不可思议的活力故〔 ,〕 艺术为生命的表现,艺术家用以表现其生命,而给与欣赏家以生命 的印象⋯⋯艺术品之表现为一种生命的表现〔 *〕 宗白华建筑美的生命本体论观点,可以进一步归纳为三方面:第一, 建筑 ( 客体)与意匠及欣赏家 ( 主体)的同构共鸣,是以往复流动的生 命活力为根据他举例说:在山明水秀的地方有一亭翼然此亭确为人 宗白华建筑美学思想初探 朱 永 春 〔 提要〕宗白华是中国建筑美学的第一个拓荒者通过对歌德美学思想的吸收和中国传统美学的继承,宗白华形成了新的建筑美的本质 观,即建筑美是情感的表现和理想的象征宗白华建筑美学思想的根基是生命本体论,他对建筑意境和建筑时空统一体的阐释,均建构于此 之上 关键词:宗白华 建筑美学生命本体论建筑意境建筑时空统一体 !! !““!#$$建筑学报 工造的,然而吾人偏能感觉其为自然这是因为,亭的线条姿式表现出 山水的线条姿式中国古代意匠深知每一种不同的山水,均各有其特有 之色、线、结构、灵魂,造成它特殊的风格伟大的建筑家能因山就水, 变其形势,创造适合的建筑物,以人为的建筑显示出山水的精神灵魂 〔%〕 这种山水中精灵魂,与生命的活力又是同构的。
所以他很欣赏瑞士思想 家阿米尔 (&’()*)所说的 “ 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境界 ”第二, 建筑艺术是表现的而非模仿!表现一种理想 ()+(,) 包括建筑在内的 艺术,有形式、描象、启示三种价值,构成了 “ 形” 、 “ 景” 、 “ 情”三 层结构其中 “ 情”是最活跃的结构层次,他主张艺术应 “ 化景为情, 融情于景 ”用宗白华的话说,建筑与音乐,是空间中纯形式与时间中纯 形式艺术〔 -〕第三,形式是艺术最基本的条件,自成一文化的结构它不 只实现了 “ 美”的价值,且深深地表达了生命的情调与意味具体说, 形式作用分别为三项: ($)间隔化,使一片景象自成独立有机体,如 绘画的框,堂宇的台基栏杆,戏剧的帘幕; (!)构图,使片景孤境自 织成一内在自足的境界,无求于外而自成意义丰满的小宇宙; (.)形 式之最后与最深的作用,不只是化实相为空灵,引入精神飞越,超入美 境而尤在它能进一步 “ 由美入真, ”探入生命节奏的核心〔 /〕据此,宗 白华认为: “ 世界唯有最抽象的艺术形式如建筑、音乐、舞蹈姿态、中 国书法、中国戏面谱、钟鼎彝器的形态与花纹———乃最能象征人类不可 言状的心灵姿式与生命的律动。
” 〔0〕 三、建筑艺境 宗白华晚年在回溯其学术生涯时,曾经说他 “ 终生情笃于艺境之追 求 ”感慨 “ 人生有限,而艺境之求索与创造无涯 ” 〔$$〕读宗白华,当然离 不开他的意境情结 何为艺境? 艺境本为中国古典诗学核心范畴之一,概指艺术作品中可感受、领 悟、玩味,又不可言传状的境界首见于唐代诗人王昌龄 《 诗格》中的 诗有三境:物境、情境、意境宋元明清 ( 近代以前) ,意境都是在中国 诗论的话语中使用及至晚清学者王国维,完成了意境内涵的现代转换, 并将意境提升为艺术创造的首要追求但王国维对意境的探讨基本上于 诗学 ( 广义的诗学即文学)中展开,只是到宗白华美学中,意境才成为 名符其实的 “ 艺术境界” ,才有 “ 建筑意境”的位置对宗白华的意境理 论全面探究揭示,非小文所能及下面仅就宗白华意境理论中两个互相 关联的基本问题,及对 “ 建筑意境”的意义,略谈看法 首先是意境本源的探究及意义 宗白华认为: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 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 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 “ 艺术境界 ”艺术 境界主于美。
〔$.〕他进一步将意境分为三个层次:直观感相的渲染、生 命活跃的传达、最高灵境的启示他特别强调,建筑意境 “ 以非模仿自 然境相表现人心中最深的不可名的意境 ” 〔$1〕即是说,建筑意境是主体 情感、意志象征的深层境界用科学的眼光,建筑是人工和无生命的 但 “ 任何东西,不论其为木为石,在审美的观点看来,均有生命与精神 的表现 ” 〔$2〕他推崇中国传统建筑的 “ 飞动之美” 如中国建筑特有的 “ 飞檐” ,就起了动的作用究其因,还是宗白华见出了飞动境界中所蕴 涵的生命意识和生命流动 第二、艺境的最终层次是探入生命节奏 谈到意境,一般都将 “ 情景交融”视作源泉宗白华美学中,也很 重视 “ 化景为情,融情于景, ”但他并不以此为艺术的终极境界他认 为, 艺境的最终源泉是化实景为虚境, 创形象以为象征, 探入生命节奏〔 $%〕 宗白华对中国山水园中 “ 空亭”的体验,表白的更明白 中国人爱在山水中设置空亭一所戴醇士说: “ 群山郁苍,群木荟 蔚,空亭翼然,吐纳云气 ”一座空亭竟成为山川灵气动荡吐纳的交点和 山川精神聚积的处所倪云林每画山水,多置空亭,他有 “ 亭下不逢人, 夕阳澹秋影”的名句。
张宣题倪画 《 溪亭山色图》诗云: “ 石滑岩前雨, 泉香树杪风,江山无限景,都聚一亭中 ” ( 唯道集虚)空寂中生气流 行,鸢飞鱼跃,是中国人艺术心灵与宇宙意象 “ 两镜相入”互摄互映 的华严境界〔 $-〕 四、建筑是空间的艺术 理解宗白华建筑是空间的艺术观点,今天已经没有多大困难了但 是,要确定宗白华对建筑美学的卓越建树,必须从宏观的建筑思想史角 度,追溯建筑空间论认识发展的线索0世纪以前,欧洲尚没有将 “ 空 间”作为建筑的一个基本要素从$0世纪开始,德语国家美学家如黑格 尔,沃尔夫林,才在现代意义上使用 “ 空间”这一术语而将空间视作 建筑构成的首要品质的观念,已是!“世纪的事〔 $/〕世纪!“年代,宗白 华就在一系列论文中,提出空间是建筑艺术首要特质,定义 “ 建筑为自 由空间中隔出若干小空间而又联络若干小间而成一大空间之艺术” 〔$0〕即 是说,宗白华对建筑空间的强调,与欧洲现代运动引进新的空间观念大 体同步在赞叹这位大师睿智,有两点似乎又是情理之中,其一,从学 术史看,最先认识到建筑空间意义的黑格尔、沃尔夫林、立普斯等,都 为美学家其二,东方文化中更容易寻找建筑空间的灵感,赖特引老子 作为新空间观念的根据,为建筑界所熟知,另一可征引的史实是,中国 园林刺激了$/世纪中叶欧洲浪漫主义园林,而欧洲正是于浪漫主义园 林,改变了空间的观念 〔!“〕。
事实上,宗白华是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 洞察中,明了建筑空间意识 宗白华对建筑空间认识,是植根于生命美学观的他认为:建筑为 制造空间之艺术,最初之目的为34,56)5,* 7应用8,由此表现其)+(,( 理 想) 〔 !$〕空间最深的价值,是深深地表达生命的情调与意味他举例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