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日临帖第一课教案.doc
5页百日临 篆书篇 《峄山碑》教案提要前 言 第六,七季百日临终于开课了欢迎大家加入百日临第一篇我们先学习《峄山碑》《峄山碑》为秦相李斯撰文并书,内容是歌颂秦始皇统一天下,废分封,立郡县的功绩原碑已被毁,我们现在看到的为南唐徐弦临写,郑文宝重刻,现存于西安碑林《峄山碑》在书法史上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小篆的鼻祖,小篆的“神品” 古人赞其曰:"画如铁石,字若飞动",称其用笔"骨气丰匀,方圆绝妙",其线条圆润流畅结构对称均衡形体清瘦修长,风格精致典雅;笔法严谨,端庄工稳,不失为学书入门的最佳范本百日临强调的是实操训练,提高眼界,“介绍对象”《峄山碑》的用笔、结体、使转等穿插在例字的讲解中,希望大家慢慢领会 一、范例讲解王字:三横一竖上紧下松,重心上移,体势修长,这是《峄山碑》结字的一个重要特征,规律每个笔画都有"起、行、收"三个过程边演示边讲解起:"逆锋起笔",它要求笔锋应朝行笔的反方向入纸,使其锋藏行:要"中锋行笔",将笔锋始终保持条中间运行收:即"回锋收笔",它是运笔至点画尽头时的一个技术动作,通常为"一驻即收"。
值得注意的是,收笔的"回"并非是为了填补点画尾部的缺陷立字:标准的左右对称结构,均匀对称也是《峄山碑》结字的一个重要特征先观察最上边的点,它的表现形式为短竖整体的线条都带有力度的弓形,尤其是最后一横,它不像王字是直直的一横,而略带一点弯度乃字:孙过庭云:“篆尚婉而通”可见篆书崇尚“婉而通”,即婉转圆通为贵笔画的转折处,是书写小篆难度较大的一个环节在转的过程中易慢、匀速但一定要有力度,将“铁线篆”、 “玉箸篆”的特点表现出来经字:左长右短,左窄右宽,有圆有方,有横有竖在字帖中显横式在此要特别注意圆圈线条的搭接要自然,不露圭角,保持线条的流畅世字:仔细观察,它的线条是有粗细变化的,三个竖粗细不同,最粗的在中间,左边次之,右边又次之我们尽量要把细节看的细致一些,这也是我们百日临特别强调的细节决定成败现在我给大家演示二、注意事项:1、《峄山碑》的线条起笔藏锋非常重要,藏锋不是在前边绕个圈,画个圆,藏锋是把笔尖藏在笔画里,藏的动作要小一些,含蓄一些,千万不能像画的一样收笔处也不要转出个圆,成了一个疙瘩就更不好了,成为习气就很难改2、忌唐楷的锐角起笔,也忌尖起笔,做到园起园收,“藏头护尾”3、强调慢:要认真观察,掌握特征,书写到位。
今后不论什么书体,开始我都要强调“慢”4、书写弧画时,我的建议是不要用"捻管"的方法来维护"中锋",而应尽可能通过"腕"的旋动及笔提按来完成这样产生的线条才富有弹性三、小结今天讲了很多,信息量很大上面的这些例字看式都很简单,笔画少,空白大,但恰恰很难驾驭《峄山碑》的临写一定要保持中锋用笔,圆转流畅,真正把“玉箸篆”“铁线篆”的特征把握好,体会篆绺笔法四、作业布置 第一天,在帖中找到上述相应的例字实临并临写下列字组 以后几天的作业由班长、组长负责通知并检查百日临名帖活动第7季时间表 篆书11.18-11.21《l峄山碑》11.22-11.25《袁安碑》11.26-11.29《三坟记》11.30-12.3《吴昌硕心经》 12.4-12.7《散氏盘》 隶书 12.8-12.11《曹全碑》 12.12-12.15《礼器碑》 12.16-12.19《张迁碑》12.20-12.23《石门颂》12.24-12.27《泰山经石峪金刚经》 楷书 12.28-12.31《张猛龙碑》 2017年1.1-1.4《始平公造像记》1.5-1.8《褚遂良大字阴符经》 1.9-1.12《颜真卿自书告身帖》 1.13-1.16《文征明赋得落花诗十首》 行书 1.17-1.20《王珣伯远帖》 1.21-1.24《苏轼黄州寒食帖》 1.25-2.3 春节放假10天2.4-2.7《王羲之尺牍--孔侍中帖、二谢帖、何如帖、奉橘帖》 2.8-2.11《怀仁集字圣教序》 2.12-2.15《颜真卿祭侄稿》 草书 2.16-2.19《孙过庭书谱》 2.20-2.23《张旭古诗四帖》2.24-2.27《黄庭坚诸上座帖》2.28-3.3《怀素自叙帖》 3.4-3.7《隋人出师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