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2章《温度与物态变化》ppt课件.ppt
40页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学习目标,(1)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3)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 (4)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知识梳理,,,1 温度与温度计 温度 ②温度计 ③正确使用温度计 2 .熔化与凝固 熔化与凝固 ②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3 汽化与液化 汽化 ②蒸发 ③影响蒸发的因素 ④蒸发吸热制冷 ⑤ 沸腾 ⑥液化 4 升华与凝华 生活中的升华与凝华现象 ②升华吸热的应用 5 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 温室效应 ②如何减小全球变暖的危害 ③水资源污染,难点突破,1 温度与温度计:,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人们引入温度(t)这一概念来准确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温度单位,摄氏度(℃),定义,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将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义为0℃,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温度读法,1℃ 人体体温37℃ 我国极低温-52.3 ℃,难点突破,温度计,温度计的构造,难点突破,摄氏温度,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
冰水混合物,难点突破,(1)、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2)、1摄氏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分为1℃,(3)、摄氏温度的读法和写法,如人的体温是“37℃”读作“37摄氏度”,北京一月份平均气温“-4.7 ℃”读作“零下4.7摄氏度”或“负4.7摄氏度”,难点突破,正确使用温度计,最高温度值?,最小分度值?,最低温度值?,错误!,正确!,错误,难点突破,视线要与液面相平,偏大,,正确,,偏小,,难点突破,正确使用温度计,总结:正确使用方法,⑴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碰容器底、壁⑵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后要稍候,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⑶读数时玻璃泡要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平难点突破,典例精析:,例1: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人的正常体温为39.5℃ B.洗澡水的温度大约为80℃ C.人的心跳频率大约为1.2Hz D.此时,教室的室温约35℃,解:A.人的正常体温为37℃左右,故A不合实际情况;B.人的体温是37℃,人洗澡时用的水比人的体温略高,所以40℃左右较为适宜,故B不合实际情况;C.人的脉搏在每分钟60次多一点,即心率在每分钟60次多一点;人的心跳频率大约为1.2Hz符合实际情况;故C合实际情况;D.教室的室温一般不会超过30℃,故D不合实际情况.故选C.,C,难点突破,2 .熔化与凝固,熔化与凝固,1.物质有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2.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3. 熔化 ——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凝固 ——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固态 液态 气态,熔化,,,凝固,,,,难点突破,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晶体熔化特点:,继续吸收热量,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认识晶体熔化曲线:,表示晶体有一个固定的熔化温度,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如海波、冰,食盐,金属都是晶体非晶体熔化特点:,继续吸收热量,温度持续上升认识非晶体熔化曲线:,表示非晶体没有一个固定的熔化温度,整个过程是吸引热量,温度持续上升自然界中的松香、沥青、玻璃等都是非晶体难点突破,典例精析:,例2:户外活动时,为了给食物保鲜,将结了冰的矿泉水和食物一起放在泡沫塑料箱中,就制成了一个简易冰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食物保鲜利用了冰熔化吸热 B.食物保鲜利用了矿泉水结冰放热 C.取出食物,外包装上的水珠是汽化形成的 D.取出食物,外包装上的水珠是升华形成的,解:AB、将结了冰的矿泉水和食物一起放在泡沫塑料箱中,冰吸收热量,熔化成水,使得食物温度降低,不易变质.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CD、刚从“简易冰箱”中取出的食物,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就在食物的外包装上液化成为小水珠.选项C、D均错误.故选A.,A,难点突破,3 汽化与液化,汽化,固态 液态 气态,,,思考:液态和气态之间能否进行相互转化呢?,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难点突破,在这两种情况下,水在物态变化上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都是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难点突破,蒸发,蒸发,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温度,部位,程度,难点突破,影响蒸发的因素,【结论】 液体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液体表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思考:如果你想尽快将衣服晾干,应该怎样做?,难点突破,蒸发吸热制冷,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致使液体和它周围环境的温度下降观察与思考,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天热时,狗常把舌头伸出来,难点突破,沸腾,①水沸腾时发生剧烈汽化现象; ②水沸腾时温度不变; ③水沸腾时需要吸热.,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 1)不同的液体的沸点是不同的 2)个标准大气压的水的沸点是100℃ 3)同一种物质的沸点与气压的高低有关,难点突破,液化,你知道产生液化现象的条件吗?,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还有什么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呢?,用压缩体积 的方法可以 使一些气体 在常温下液 化难点突破,典例精析:,例3:下列物态变化事例中,属于汽化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 B.清晨树叶上的露珠 C.灯丝用久了变细 D.路面上的水被太阳晒干,解:A、冰雪消融,是冰雪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过程.不符合题意;B、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不符合题意;C、灯丝变细,是由固态升华成为气态.不符合题意;D、水被晒干,由液态汽化成为气态.符合题意.故选D.,D,难点突破,4 升华与凝华,加热前 碘是什么状态?,,加热后 碘是什么状态?,,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升华过程中物质需要吸热难点突破,停止加热冷却后 试管壁上的 碘是什么状态?,加热时 碘是什么状态?,,,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凝华过程中物质需要放热难点突破,生活中的升华与凝华现象,冰,水蒸气,升华,,难点突破,北方寒冷的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怎样形成的?,室内 水蒸气,冰花,凝华,(冷的玻璃),,难点突破,升华吸热的应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温度可达零下78.5℃,当将它放在空气中时会长出“胡须”,你能解释形成原因吗?,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它是将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压缩、冷却而成的,温度可达零下785℃,如果将它放在空气中,会长出如图的冰状胡须难点突破,干冰应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升华,,二氧化碳气体,热,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液化,,遇到暖空气后,冰晶溶化,雨,难点突破,典例精析:,例4:将杯中的液态氮(沸点为-196℃)倒入盛有奶浆的碗制作冰淇淋,观察到杯中液态氮沸腾,杯外壁出现白霜,则( ) A.杯中液态氮放热 B.杯中液态氮温度不断上升 C.杯中液态氮不断吸热,温度保持-196℃ D.白霜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解:A、液态氮的沸点为-196℃,在常温下立即沸腾,此时会吸收热量.此选项错误;BC、液态氮的沸点为-196℃,沸腾过程中液态氮迅速成为气体,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C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D、液态氮沸腾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使奶浆和杯子的温度急速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杯子,在其表面凝华形成霜.此选项错误.故选C.,C,难点突破,5 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全球变暖,思考: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 现代工业大量使用矿物燃料作为能源,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使太阳的热量聚集在地球周围,导致全球变暖。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来自于何处呢?,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来自于工业、交通等成产、生活所使用的矿物燃料以及森林火灾、生物呼吸等此外,毁林,特别是对热带雨林的破坏,导致光合作用减弱,也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甲烷、氟利昂等温室气体含量虽小,但增长迅速,未来几十年内,他们所产生的总温室效应讲超过二氧化碳,使地球变暖难点突破,温室效应,人类活动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甲烷、氟利昂等温室气体的数量不断增大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大量吸收地表释放的长波辐射,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反射回地表,是地表增温,产生温室效应难点突破,如何减小全球变暖的危害,改变能源结构,采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植树造林,通过绿色植物吸收温室气体 加强国际合作,各国承担共同而有差别的责任,发达国家在资金和技术方面帮助发展中国家难点突破,水资源污染,迄今为止,人类还未在地球以外的其他星球上发现水水是生命之源!人类在尽情地享用大自然的恩赐 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了.土地沙化、河水污染,山清水秀的地面景观正在消失,孕育生命的河流正在干涸或被污染 缺水已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据统计,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问题,其中有28个国家被列为缺水国或严重缺水国。
难点突破,淡水在哪里? 地球上的水,尽管数量巨大, 而能直接被人们生产和生活利用的, 却少得可怜首先,海水又咸又苦, 不能饮用,不能灌溉,也难以用于 工业其次,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6% 左右,其中的绝大部分(占99%), 被冻结在远离人类的南北两极和冻 土中,无法被利用,只有不到1%的淡 水,它们散布在湖泊里、江河中和 地底下与全世界总水量比较起来, 淡水量真是九牛一毛难点突破,节约用水的措施: 1.宣传节水的重要性、迫切性,提高人们节水意识. 2.废污水再利用:如工厂重复利用内部已使用过的水,城市污水经处理净化后可回收利用 3.加强输水管道检漏工作、推广节水器具、农业上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4.生活用水循环利用,难点突破,典例精析:,例5: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春天,河里冰雪消融,是升华现象 B.夏天,冰棍儿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C.秋天,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是凝华现象 D.冬天,温暖的车内窗玻璃会变模糊,是因为车内水蒸气液化的缘故,解:A、春天河里冰雪消融,冰由固态变成液体是熔化现象,不是升华现象,故A错误;B、夏天,从冰柜取出的冰棍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棍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的,不是汽化现象,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C、秋天,草叶上结有小露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这不是凝华现象,故C错误.D、冬天,温暖的车内窗玻璃会变模糊,是因为车内水蒸气发生液化形成小水珠的缘故,故D正确.故选D.,D,本课小结,1 温度与温度计 温度 ②温度计 ③正确使用温度计 2 .熔化与凝固 熔化与凝固 ②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3 汽化与液化 汽化 ②蒸发 ③影响蒸发的因素 ④蒸发吸热制冷 ⑤ 沸腾 ⑥液化 4 升华与凝华 生活中的升华与凝华现象 ②升华吸热的应用 5 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 温室效应 ②如何减小全球变暖的危害 ③水资源污染,拓展练习,1.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入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篮子,再把装有剩饭剩菜的碗放入篮子,用纱布袋罩好,就做成一个“简易冰箱”如图,篮子里的饭菜放置大半天也不会变质,以上“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是( ) A.液化放热 B.蒸发吸热 C.凝固放热 D.升华吸热,2.下列现象的形成过程与物态变化对应正确的是( ) A.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凝固 B.树上的雾凇--凝华B.树上的雾凇--凝华 C.草叶上的露珠--熔化 D.雪糕周围的“白气”--升华,B,B,完成同步练习册,作业布置,再 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