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复习资料.pdf
8页1 11 秋《古代诗歌散文专题》复习资料一、简答题 1.《毛诗序》 是如何解释风雅颂的?谈谈你对这种解释的看法 答: 《毛诗序》把《风》作为教化、讽谏的政治工具,并以此 出发,断章取义,强作解释,以为《风》诗句句关涉美刺政治如 本是表达青年男女爱情的《周南?关雎》 ,竟被曲解为: “ 《关雎》, 后妃之德也 《毛诗序》认为《雅》是专门陈述政治的利弊得失,并以政事 的大小来区分大小雅,这与《雅》诗的内容也不尽吻合 其一, 《雅》 中有许多诗并非是“言王政之所以兴废也”,而抒发的却是不直接 关涉政治的一己之情如《白驹》写女子怀念所爱之人,《隰桑》 写女子对爱人倾诉款曲其二,《小雅》中有天子之大政, 《大雅》 中有诸侯之小政这一点,《毛诗序》早有察觉,其本身就前后矛 盾 《毛诗序》 认为颂是歌颂赞美的意思,颂诗是歌颂赞美统治者 盛德功绩,并把这些盛德报告给神明,以祈求上天先祖的赐福这 个解释基本上反映出了颂诗内容的特征但并没有概括出颂诗音乐 上的特征; 颂诗也并非全是美盛德之诗,如《毛诗序》 说: “ 《振鹭》, 二王之后来助祭也 ” 2. 《诗经》为中国诗歌的创作和批评确立了什么样的艺术原 则? 答: 《诗经》为中国诗歌的创作和批评确立了“风雅”和“比 兴”这两条艺术创作和批评原则。
1) “风雅”和“比兴”的内 涵 “风雅”,要求诗歌创作具有高尚的意义和严肃的情感内容比 兴” ,要求诗歌在艺术表现上“托物以讽” (2)对古代诗歌创作产 生的影响风雅”和“比兴”这两条艺术创作和批评原则,给中 国文人指出了如何走向从内容到形式、从思想到艺术完美结合的创 作道路 它同时也培养了中国人的艺术审美观念,形成了中国古代 诗歌既重内容的纯正文雅,又重形象的生动感人,以含蓄蕴藉、韵 味深厚而见长的民族风格和美学特征 二、论述题 1、何谓讽喻精神?讽喻精神对后世文学有什么影响? 答:讽谏精神,又称讽喻精神,是从《诗经》以来形成的一种 诗歌品格 这是由一批有良好文化教养的优秀分子,怀着强烈的社 会责任感和政治参与意识,造就的精神品格 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 面,一是忧国忧民的情怀,二是守礼修德的自觉意识比如《诗经 ?大雅?十月之交》中对于王室的忧心忡忡;比如《诗经?大雅?荡》 中的对殷纣王因失德而亡国的告诫等,都表现出这种精神 《诗经》开创了讽谏精神的传统,后来在楚辞中,得到了更进 一步的生发,此后的杜甫, 白居易等人就是继承的这种精神 2. 以《鹿鸣》、 《宾之初筵》 、 《伐木》等诗为例,分析《诗经》 燕飨诗的主要内容及其思想艺术价值。
答:燕飨诗反映古代燕礼、飨礼等礼仪活动的诗,其主要内容 是描写宴饮的盛况以及宾主之间的互相赞美称誉其政治价值表现 为联络情谊、 巩固统治; 其历史价值表现为记载了古代燕飨之礼的 程序仪式, 为研究周代礼制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其艺术审美价值表 现为: (1)真实再现燕飨活动的场面和融洽热烈的气氛,形成一种 和谐欢快的总体风格; (2)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燕飨活动中的贵 族形象三、讨论题 1、爱情诗与婚姻诗是《诗经》作品中最有价值的部分之一, 请大家认真阅读导读教材中选注的爱情婚姻诗篇,以小组形式讨论 下列问题: (1) 《诗经》爱情婚姻诗的情感内容 (2) 《诗经》爱情婚姻诗的艺术成就 (3) 《诗经》爱情婚姻诗的社会文化价值 讨论之后, 请选取其中一个问题,将自己的观点整理成六百字 左右的小文章,作为本次作业的书面材料 答:婚姻诗和爱情诗的社会文化价值,主要在于我们可以通过 婚恋当事人的遭遇和命运,来透视当时社会历史的本质 这些诗篇产生的时代,初期封建社会制度已日趋形成,但原始 社会的某些残余影响尚存在,故尔纵然有男女结合需遵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的封建礼教,但比较宽松的社会环境,终究使男女恋情有 了滋生的土壤,这也是爱情诗篇产生的必要条件。
如《郑风?出其 东门》 ,是一个男子思念女子的诗篇在众多的美女之中,他只喜 欢那个穿白色素绢衣服,戴绛色佩巾的女子,并说只有同她在一起 才会感到幸福与快乐 《郑风?叔于田》 ,写一位女子对她所爱之人 的歌颂这位女子的恋人“叔”出去打猎,在整个里巷之中就再也 没有她看得上的人因为他不但能骑能饮,而且勇武英俊,有美好 的品德 2、 、谈谈你对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理解 答:就乐府诗的艺术特色而言,其“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主要表现为叙事手法的娴熟巧妙以及感情抒发的质朴纯挚 (1)汉乐府的叙事成就: ①《诗经》以抒情为主,楚辞亦然,而汉乐府中的叙事诗较之 前两者已有大幅度的增加,并且这些叙事诗也是乐府诗最精华的部 分 ②汉乐府叙事手法巧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③短篇的叙事诗常常就是一个生活的场景 ④稍长一点的诗篇则是选取几个生活片段,辅以精炼表述, 来 传达主旨 ⑤汉乐府为我们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乐府诗善于 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艺术手法刻画人物,突出人物性格 如细节描写、 传神的对话、层层烘托等 (2)乐府诗感情抒发的质朴纯挚汉代乐府诗的风格各不相 同,或深婉,或率直,或悲怨,或慷慨,但它们都被统一在质朴这 一总体风格之下。
质朴是指乐府诗感情的抒发往往不事雕琢,平实 流畅,自然道来,具有浑然天成的艺术效果其语言也是“质而不 俚,浅而能深,进而能远”,尤其能体现其质朴纯挚的抒情特征 3、 、结合作品分析《孔雀东南飞》一诗的民间文学特征体现在 哪些方面? 答: 《古艳歌》是《孔雀东南飞》的一个祖本或是异本,《孔雀 东南飞》 便是来自这样的祖本或是综合诸多这样的祖本而成,这使 得《孔雀东南飞》带有明显的民间创作的特色,富有浪漫色彩比 如: (1)诗中通过刘兰芝自己和刘兰芝母亲之口反复夸赞刘兰芝 的勤劳和聪慧,便是民歌常用的艺术手法 (2)诗的末段,用松柏梧桐,交枝接叶,鸳鸯相向,日夕和 鸣,来象征焦仲卿夫妇爱情的不朽,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也是民 间文学常用的处理方式 (3)魏晋以后,夫妇殉情的故事并不少见,如韩凭夫妇、陈 东美夫妇、流传颇广的梁祝化蝶等,但见于诗歌,《孔雀东南飞》 却是最早的 4、结合作品分析南朝民歌和北朝民歌在题材内容与情感表达 上有什么不同? 答:与南朝民歌相比,北朝民歌反映的社会生活要宽广得多 北朝民歌的直率粗犷、质朴刚健与南朝民歌的柔美清丽、婉转缠绵 恰相对照北朝民歌较少修饰,也没有双关、隐喻等南朝民歌中常 见的技巧,没有对景物细致精工的描绘,不追求音韵的圆转流利, 纯以气势夺人,真率动人,写实感人。
虽然很多民歌是翻译作品, 我们仍可感受到这种鲜明的特点,这些特点正是南朝偏于柔弱的诗 风所缺乏的 这位后世诗人集南北之长、开拓新境界提供了重要的 条件 5、结合作品分析杜甫新题乐府诗如何“讽兴当时之事”的 答:主要体现在杜甫新题乐府诗的内容上,而杜甫创作大量的 “行”体新乐府则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这类诗以《兵车行》为代表 (2)揭露了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对百姓的欺压 (3)揭露安史之乱对百姓的伤害,这以“三吏”、 “三别”为 代表 6、结合作品分析汉乐府和魏晋南北朝乐府在语言形式上各有 什么特点?这些特点对后世诗歌创作有何影响? 答:汉乐府在语言形式上的特点: 就其内容而言,其“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主要体现在全面而 深刻地反映了社会下层民众真实的社会生活和个体的生命体验,尤 其注重反映他们生活的艰辛与痛苦,从而揭示出社会矛盾的尖锐; 就其艺术特色而言,其“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则主要表现为叙事 手法的娴熟巧妙以及感情抒发的质朴纯挚 汉乐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首先,汉乐府诗绍继 《风》、 《雅》,直面现实,揭露社会矛盾,表现人们真实而丰富的 情感世界。
其次,汉乐府民歌的影响还表现在对新的诗歌形式的创 造上汉乐府民歌使用了新的诗体:杂言体和五言体,打破了《诗 经》以来的四言传统第三,在艺术手法上,特别是在叙事诗的写 作技巧上,汉乐府民歌的影响也非常大 魏晋南北朝乐府在语言形式上的特点: 在艺术上,南朝民歌体制小巧,大多为五言四句,语言清新自 然,不假雕饰,正如《大子夜歌》所说:“歌谣数百种,子夜最堪 怜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 “诗竹法歌响,假器扬清音不知 歌谣妙,声势出口心 ”无论是吴歌还是西曲,都善于运用双关谐 隐,如以“偶”谐“偶” ,以“莲”谐“怜”之类不仅如此,南 朝民歌在运用双关谐隐时还形成了严格的表达形式,即上句述其 语,下句释其意如: “怜饮好情怀,移居作乡里桐树生门前, 出入见梧子 ” ( 《子夜歌》)诗中的“梧子”即“吾子” ,代指情人 南朝民歌对当时的文人诗有很大的影响,鲍照、汤惠休以下, 南朝诗人多有拟作,宫体诗的出现更与南朝民歌的影响直接相关 唐五代以后,许多描写男女艳情的小诗,在意境、语言等方面,也 受到了南朝民歌不小的影响唐代许多诗人也深受其惠,如李白的2 《长干行》便受到了《西洲曲》的影响 与南朝民歌相比, 北朝民歌反映的社会生活要宽广得多。
北朝 民歌的直率粗犷、 质朴刚健与南朝民歌的柔媚清丽、婉转缠绵恰相 对照北朝民歌较少修饰,也没有双关、隐喻等南朝民歌中常见的 技巧,没有对景物细致精工的描绘,不追求音韵的园转流利,纯以 气势夺人,真率动人,写实感人北朝民歌篇幅也不长,大多为五 言四句 7、律诗是在篇章、句式、对偶、音律上都有严密限定的一种 诗体,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杜甫是诗史上第一个大力写作七律的诗 人, 《咏怀古迹》五首、 《秋兴八首》、 《登高》等都是杜甫的七律代 表作请认真学习教材第四章《格律诗》,并仔细研读杜甫《咏怀 古迹》其五,完成下列任务 《咏怀古迹》其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福移汉祚难恢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一)平仄是律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请学习律诗的平仄规定, 完成下列任务 (1、请标出《咏怀古迹》其五的平仄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福移汉祚难恢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2、粘对是律诗平仄规则的一部分,请以《咏怀古迹》其五 为例,说明何谓“粘” 、何谓“对” 答:所谓“粘” ,是指上联的对句与下联的出句平仄必须是同 一类句式,如果上联对句是仄起平收,则下联出句影视仄起仄收; 如果上联对句是平起平收,则下联出句应是平起仄收即后联出句 第二字的平仄须与前联对句第二字的平仄一致 所谓“对”,是指每联出句与对句必须是相对的句式,出句为 仄起仄收,则对句应为平起平收;出句为平起仄收,则对句应为仄 起平收即一联之内平仄相对若不符合以上规则,就被称为“失 粘” 、 “失对”,是律诗写作的大忌 (3、 “拗救”是律诗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声律现象,请以《咏 怀古迹》其五为例,说明什么是拗救? 答:所谓“拗救” ,是指一句诗在该用平声字的地方用了仄声 字,须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将仄声字改为平声字予以补救 (二)除了严格的平仄要求外,律诗在押韵和对仗上也有比较 严格的规定,请以《咏怀古迹》其五为例,说明律诗押韵和对仗的 规则 (1、押韵规则: 答:二、四、六、八句须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只押平 声韵除首句押韵外,韵字在对句句尾,且须一韵到底,不许邻韵 通押 (2、对仗规则: 答:颔联、颈联须讲究对仗,首联、尾联可对可不对,对仗也 有一定的讲究,但不像平仄那么严格。
8、青认真研读教材第三章第三节所讲李白七古《将进酒》,完 成下列任务并从句式、平仄、押韵、对仗等方面与杜甫《咏怀古 迹》其五对比,进一步加深对七律格律要求的理解 1、从原诗中节选八句抄录于下,并标出其平仄 钟鼓馔玉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