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数学学科数学教学中的“咬文嚼字”.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u****
  • 文档编号:204679232
  • 上传时间:2021-10-2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4.50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数学论文之数学教学中的“咬文嚼字”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数学教学进展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尝试,获得了不小的成绩但就我校的学生而言,其分析咨询题,从而处理咨询题的才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从我近几年的数学教学来说,学生抓关键的字、词的才能还不够,还有待于老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以下是我在这方面所做的探究与实践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咬文嚼字”、抓关键字、词的分析理解才能非常重要只有通过对关键字词进展一番认确实“咬”“嚼”之后,才能弄清题意,提醒概念的本质属性,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从而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如此做,既培养了学生分析咨询题和处理咨询题的才能,又交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  一、应用题教学中的“咬文嚼字”——找出解题的关键  应用题确实是把含有已经明白数量和未知数量之间关系的实际咨询题,用文字或语言表达出来,并要求出未知数量的标题在进展应用题的教学时,应在分析已经明白数量和未知数量关系的根底上,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关键的字词,从而找出解题关键,列出正确的数量关系式进展计算  例如:一辆摩托车驾驶员以每小时20千米的速度行了60千米,回来时每小时行了30千米往返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  此例应引导学生通过认真读题,抓住“往返全程”和“平均速度”这些关键词语“嚼一嚼”。

      往返”是什么意思?“往返全程”又如何理解?对应的是多少千米?“平均速度”是在什么范围内平均?通过抓关键词语的理解,让学生明白“平均”是在“往返全程”这一范围内要求往返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必须明白摩托车往返所行的总路程从而得到“602=120(千米)”同时还必需要明白摩托车往返全程所用的时间从而得到“6020+6030=5(小时)”找出了总路程和总时间这两个关键的条件,要求的咨询题就迎刃而解了最后让学生依照分析列出算式:602(6020+6030)而不至于错误列出(60+30)2或(20+60+30)2  二、文字题教学中的“咬文嚼字”——理出主干  文字题是用简明文字直截了当表达数量关系或运算关系的标题它本质上确实是式题的语言表达方式既然是语言的表达方式,就更应该“咬文嚼字”,才能弄清运算顺序,正确列式计算  例如:14.8减去6.05与3.2的和的差,再除以0.5,结果是多少?  在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时,应理出“减去和的差”、“再除以”这一主干让学生明白运算顺序,得出正确算式:[14.8-(6.05+3.2)]0.5  文字题中还要留意理解“除”、“除以”所表示的不同含义老师在讲解分析时,应用彩色粉笔勾出关键的字词,以协助学生弄清式题的运算顺序。

        三、概念教学中的“咬文嚼字”——提醒本质  由于任何一个概念都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都有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小学数学课本中的概念,有的给了定义,有的没有明确的给定义,是把概念的意义隐含在插图中或字里行间,是用描绘方式直观、详细说明的为此,我们只有对图形的细心观察分析或对文字描绘进展琢磨理解,才能逐步认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例如:什么叫平行线?小学数学教材中是如此定义的: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为了提醒出概念的本质,就应该认真地“咬文嚼字”:1、平行线是两条直线,不是两条线段2、这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不是在空间3、不相交,不是指画出的两条直线的某一部分不相交,而是指两条直线不管怎么样延长都不相交如此去抓关键词语的分析理解,就把平行线这个概念的本质属性提醒清晰了也把“平行线”和“异面直线”以及“不相交的两条线段”区分开了  四、数学根本规律教学中的“咬文嚼字”——掌握本质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性质、法则、公式,通常统称为数学根本规律,是小学教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学生正确、迅速地进展运算,构成纯熟的运算技能的根底为此,在进展小学数学根本规律的教学时,必须对教材中的性质、法则、公式逐句进展琢磨,掌握其本质。

        例如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中“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把圆等分成假设干份,拼成的图形是近似长方形;把圆的等分份数越多,则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即C/2=2лr/2=лr;长方形的宽确实是圆的半径r从而推得圆的面积公式从这一段文字表达中,应抓住“近似”、“接近于”、“相当于”这些词的理解从而让学生明确为什么不说“长方形的长确实是圆周长的一半”,而说“相当于”呢?正是由于把圆等分成假设干份,拼成的图形是“近似”长方形,分的份数越多,就越“接近于”长方形它并不是长方形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也象语文教学那样,抓住关键词句进展一番“咬嚼”,真正领会题意,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咨询题、处理咨询题的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措施之一。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