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八章利润与商业资本.ppt

56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4074957
  • 上传时间:2017-08-06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950KB
  • / 5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八章 利润与商业资本,本章将要考察成本、利润、商业资本与商业利润、纯粹流通费用等范畴说明资本主义经济中在竞争、分工、所有权等因素的作用下,如何使前面所讲的剩余价值与资本采取了经济生活中所实际存在的形式并揭示这些形式带来的假象和错误观念1,章节安排:第一节 成本价格与利润第二节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第三节 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第四节 商业资本与商业利润,2,第一节 成本价格与利润,着重说明的问题:1、资本与剩余价值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是如何表现为成本、利润、平均利润、生产价格等范畴;2、在竞争中如何形成等量资本带来等量利润的现象;3、平均利润率的变动趋势及由此引出的矛盾;,3,第一节 成本价格与利润,说明: 剩余价值是一个理论抽象概念,它反映了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与资本家支付的可变资本之间的关系 但是,在现实经济中直接看到的不是剩余价值而是利润,因此这里要阐述剩余价值与利润的区别,剩余价值范畴转化为利润范畴的逻辑4,第一节 成本价格与利润,(一)成本价格与利润1、成本 (1)是商品生产的实际耗费与资本主义耗费 A、商品生产的实际耗费:为生产某种商品,需要耗费:  a.原材料、能源、辅助材料;厂房、机器设备的磨损。

      它们是物化的劳动)  b.劳动者支出的劳动(活劳动) 生产商品的实际耗费=物化劳动+活劳动用价值表示就是:商品价值= c + v + m 5,第一节 成本价格与利润,(一)成本价格与利润1、成本 B、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耗费 对于资本家来说,生产中耗费的只有不变资本 c和可变资本 v,所以在资本家的观念中,生产的耗费只有c+v这样,c+v就成为从资本主义观念看到的商品生产的耗费(成本)6,第一节 成本价格与利润,(一)成本价格与利润(2)成本价格 成本价格是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中耗费的生产资料价值和支付的工资价值之和,它是生产中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转化形式 由此,商品的价值就从“c+v+m”转化为“k+m”k”代表成本价格),7,第一节 成本价格与利润,(一)成本价格与利润(3)成本价格的实际经济意义 A、成本价格的补偿是资本主义企业再生产的基本保证,是资本实现正常循环的基本条件; B、成本价格是资本主义商品的市场价格的最低限; C、成本价格与价值之间的差额是资本主义市场价格竞争的基础8,第一节 成本价格与利润,(一)成本价格与利润(4)成本价格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实来源 A、在成本价格的概念上,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别消失,因而掩盖了可变资本(劳动)是剩余价值真实源泉; B、资本家把成本价格看作商品的真正价值,因而剩余价值被看做是商品价值以上的加价,是从流通中获得的。

      9,第一节 成本价格与利润,(一)成本价格与利润5、利润:(产品销售收入扣除成本后的余额)(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成本价格的概念使剩余价值表现为成本以上的余额这个余额是资本家预付出资本才生产出来的,在他的观念中全部预付资本都成为剩余价值的源泉 当从观念上把剩余价值看作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利润10,第一节 成本价格与利润,(一)成本价格与利润(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我们说,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是从观念上把剩余价值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所取得的现象形态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后,商品的价值就从原有的c+v+m,进一步转化为: 商品价值=k+p(“p”代表利润),11,第一节 成本价格与利润,(一)成本价格与利润5、利润:(2)利润与剩余价值的关系:(要分辨) 利润与剩余价值是用不同概念反映同一个价值实体 剩余价值的概念反映出这一价值实体源于工人的剩余劳动;而在利润形态上同一价值实体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剩余价值是揭示本质的范畴,利润是掩盖本质、形成假象的范畴12,第一节 成本价格与利润,(一)成本价格与利润5、利润:(3)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的客观原因: 首先,劳动力价值表现为工资:工资范畴反映的是“工人得到了全部劳动的成果”,因而割断了剩余价值与工资的联系; 其次,工资作为流动资本的一部分,掩盖了用以支付工资的可变资本的特殊作用,把劳动力表现为与其它资本没有区别的生产要素。

      13,第一节 成本价格与利润,(二)利润率及其影响因素1、利润率: 利润率是利润(剩余价值)同预付总资本的比率,即p’=p/C=m/C (p’代表利润率;C代表预付总资本) 由于在实际经济活动中资本是连续循环的(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很难计算资本周转一次带来的利润量,所以,常常是计算资本的年利润率这时, P’=M/C=(m’vn)/C 如果资本每年周转一次,则年利润率就等于上面所说的利润率14,第一节 成本价格与利润,(二)利润率及其影响因素2、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的区别: (1)计算公式不同及由此反映出的数量不同: p’=p/C=m/C ;m’=m/v 所以, p’< m’ (2)反映的内容不同:剩余价值率反映资本对劳动的剥削程度;利润率仅反映资本在量上的增殖程度3、利润率的实际经济意义: 利润率是反映资本经营效益的最重要指标提高利润率是资本主义经营者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的重要途径15,“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象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如果动乱和纷争能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动乱和纷争走私和贩卖奴隶就是证明 ——托.约.登宁 19世纪中叶英国评论家,16,第一节 成本价格与利润,(二)利润率及其影响因素4、影响利润率的因素:P175 (1)剩余价值率; (2)资本的有机构成; (3)资本的周转速度; (4)不变资本的节约;,17,计算题:,某资本家新办一家企业,用20万美元建造厂房,又用20万美元购买机器,设备,每年厂房、机器设备损耗10万美元,资本家购买一年内全部耗费完毕的原材料20万美元,雇佣工人一年工资10万美元,年产品的总价值为60万美元 试计算:(1)成本价格是多少? (2)利润率是多少?,(1)40万美元 (2)(60—40)/70 *100% =28.6%,18,第二节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1、价值规律与资本价值增殖的矛盾: 例如:假定各部门剩余价值率相同,资本周转速度相同,资本有机构成不同。

      这时,不同资本会有不同的利润率:(m’=100%) c : v c : v : m (p) p /(c + v)甲资本 7 : 3 7 : 3 : 3 30%乙资本 8 : 2 8 : 2 : 2 20%丙资本 9 : 1 9 : 1 : 1 10%,19,第二节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一)平均利润率的形成1、价值规律与资本价值增殖的矛盾: 例子说明:由于不同部门的资本在有机构成、周转速度等方面存在差别,即使在剩余价值率相同情况下,按照商品的价值出售商品,投在不同部门的资本也会有不同的利润率20,第二节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1、价值规律与资本价值增殖的矛盾: 对资本家来说,作为自行增殖的价值,资本之间是没有差别的但是,部门间的利润率差别使投入不同部门的资本增殖能力出现差别这种差别与资本追求利润的本性是相矛盾的 这就是价值规律的要求与资本价值增殖的要求之间矛盾21,第二节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2、资本在部门间的转移与利润率的平均化 部门间利润率的差别,引起资本从利润率低的部门向利润率高的部门转移。

      这种转移会引起各部门商品供给量的变动进而使各种商品价格发生变化利润率高的部门会因资本流入引起商品供给量增加,最终使价格下降;利润率低的部门则发生相反方向的变动商品价格的变动会使不同部门的资本利润率趋于平均化p176,22,第二节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3、平均利润与平均利润率 资本在部门间的转移使经济中形成相对统一的平均利润率p176-178) 这时每个资本得到的利润不再与自己所雇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相等,而是按照平均利润率获得相当于自己预付资本量的平均利润 平均利润 = 预付资本 * 平均利润率,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23,第二节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3、平均利润与平均利润率 全社会能够作为利润在资本之间分配的产品只能是作为剩余产品的部分,因而利润率的平均化过程,就是社会剩余产品所代表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资本之间进行的重新分配即社会总剩余价值量在资本之间的重新分配按照这一原理 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量/社会总资本,24,第二节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4、影响平均利润率水平的因素: 平均利润率水平受以下两方面因素影响: 第一、社会各部门资本的有机构成及由此产生的不同利润率水平: 如果社会生产中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较多,则平均利润率水平就相对较低;如果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较多,则平均利润率会相对较高。

      第二、社会总资本在利润率不同各个部门的分配比例 如果资本在利润率较高的部门投入较多,则平均利润率会相对较高;反之,如果在利润率较低的部门投入资本较多则平均利润率会相对较低25,第二节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5、平均利润率产生的假象: 平均利润率形成后,特定资本获得的利润并不一定等于自己雇用的工人的剩余劳动成比例,而是与预付资本量成比例,因而,使特定资本获得的利润与它所雇用工人的剩余劳动在量上出现不一致,因而进一步割断了利润与剩余劳动的联系,加强和巩固了资本创造利润的假象26,第二节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6、关于平均利润率问题的两点说明: 第一、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并不意味着社会生产各部门利润率不存在差别平均利润率只是利润率水平变动的一种趋势 第二、个别资本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可以在平均利润率以上得到超额利润,从而提高自身的利润率27,第二节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二)生产价格的形成1、生产价格与平均利润率是同一过程的两个结果: 当平均利润率形成后,商品的价格就不再以生产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基础,而是以它的生产成本+平均利润为基础资本按照这样的价格出售商品就可得到平均利润。

      这种能够为资本提供平均利润的价格,叫做商品的生产价格 生产价格 = 成本价格 + 平均利润,28,第二节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二)生产价格的形成2、生产价格与平均利润率形成的条件: 生产价格与平均利润率都是由于资本在部门间的转移与竞争中形成的,所以,它们的形成要有以下两个条件: 第一、部门间不存在垄断势力,因而资本可以自由转移; 第二、劳动力可以在不同部门之间自由转移; 此外,为使资本转移不受其物质形态限制,还必须有信用制度的一定发展29,第二节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二)生产价格的形成2、生产价格与平均利润率形成的条件: 条件说明:生产价格与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条件主要存在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社会,当垄断资本主义形成后,支配生产价格与平均利润率形成的规律就以更加复杂的形式发生作用这种作用使经济中形成不同层次的平均利润率和生产价格。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