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苏舜钦、梅尧臣开宋诗之面目【文化研究论文】.doc
12页文化研究论文-谈苏舜钦、梅尧臣开宋诗之面目【内容提要】“子美笔力豪隽,以超迈横绝为奇,圣俞覃思精微,以深远闲淡为意”苏舜钦和梅尧臣是推进北宋诗歌革新的重要诗人清叶燮说:“开宋诗之一代面 目者,始于梅尧臣、苏舜钦二人《原诗外篇下》)苏舜钦(1008-1048),字子美,原籍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生于开封他 早年胸怀报国的壮志,二十几岁就参加政治活动,不顾职位卑下,不怕得罪权贵, 写有不少政论,多次上书,批评朝政,针锋相对上《乞纳谏书》,认为这“不惟 亏损朝政,实以自取覆亡之首”他敢于说别人不敢说的话,“群小为之侧目”, 一般小人都不敢正眼看他后由于范仲淹的举荐,经召试,授集贤校理,监进奏 院他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在范仲淹、欧阳修等遭到贬斥,宋仁宗下诏禁止 百官“越职言事”的时候,他针锋相对上书请求皇帝“纳谏”,即广泛听取意见 范仲淹后来做了参知政事,他又写信批评范仲淹顾虑较多,措施不够有力,并具 体提出了七条建议他的岳父是宰相杜衍杜衍、范仲淹、富弼等都是推行庆历 新政的主要人物《卸使中丞王拱辰为了反对杜衍等,借口苏舜钦等用公款召妓乐, 对有关人员进行劾治,苏舜钦以“监主自盗”罪由集贤校理除名,即开除公职。
他一怒之下,离开京城,到苏州过起流寓生活在苏州买木石作沧浪亭,经常写 诗抒发胸中的愤懑苏舜钦所写的《沧浪亭记》,语言简洁流畅,叙事、言情委 婉曲折,感情深切,颇似柳宗元的格调沧浪”,取古歌谣“沧浪之水清兮, 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之义表露了远离污浊官场,“安于 冲旷”,逍遥于自然的生活情趣在《离京后作》一诗中,他说:“脱身离网罟, 含笑入烟梦网罟,是捕鱼的网烟梦,是云烟和藤萝,指荒野隐居的地方 他把官场看作捕鱼的网,离开官场倒获得了自由,于是含笑步入那荒野之中,与 丑恶污秽的官场决裂此后,他怎么也不肯回到京城做官他祖父、岳父都曾作 过宰相,在朝中是颇有声望地位的但他并不依靠这种关系去谋取个人的高官厚 禄,可见他的耿介,孤傲欧阳修说他在苏州“日益读书,大涵肆于六经,而时 发其愤闷于歌诗”,除了广泛阅读儒家典籍,就常常借诗抒发他的愤懑他在宋 仁宗庆历八年去世,只活了四十一岁梅尧臣(1092—1060),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安徽宣城)人以叔父梅询荫补官, 长期担任主簿、县令等职;五十岁时,经面试赐进士出身,累官至碍书都官员外 郎,所以又称梅都官但看不出他有什么政治抱负他父亲一直住在乡下,无意 功名,他从十三岁起就跟随叔父,而梅询是功名心切、官瘾很大的人,终于因为 攀附保守派头子吕夷登上高位。
梅尧臣恐怕多少受了叔父一些影响他曾经对范 仲淹表示支持,等到范仲淹当了参知政事,没有引荐他,他就心怀怨恨,写诗讥 讽范仲淹,可见他的政治品质不怎么好苏舜钦有诗八卷,存诗215首,有现实内容的大约23首,占十分之一他写的 诗少,是由于他不专力写诗,也由于他死得太早但这些不多的诗歌,已使我们 看到一个爱国志士的高大形象在《舟中感怀寄馆中诸君》一诗中,他说:“蛮 弓不敢欺,四海无灾殃蛮,指外族侵略者要使外族侵略者不敢南向弯弓, 发动战争,欺侮宋朝,又要使四海安定,全国各地都没有祸害,这就是苏舜钦的 奋斗目标他的《吾闻》诗说:“予生虽儒家,气欲吞逆羯"意思是我虽然出 身在儒生家庭,但我有消灭叛乱入侵的外族敌人的志气,表现出他的杀敌报国的 雄心在揭露社会黑暗和统治阶级罪行方面,苏舜钦几乎无所顾忌在《庆州败》 中对任用只识“酣觞大嚼”的“乳臭儿”,和他们在敌人面前“涕泱”求饶的丑 态,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并谴责宋王朝边防将官的怯懦无能,失地丧师,为失地丧 师感到羞辱,“羞辱中国堪伤悲”《己卯冬大寒有感》一诗描述了边地的苦寒, 颂扬戍边战士不惜为国捐躯的精神,同时揭露朝廷的昏庸无策,以致使得战事常 常失利。
《吴越大旱》一诗指斥统治者不顾“炎暑发厉气,死者道路积”的严重 灾情,仍然“暴敛不暂息”,大热天瘟疫流行,路上都堆满死人,统治阶级还不 放松对人民的搜刮掠夺,而且强行征兵,被抓去的人,“鞭笞血涂地”,鞭打得 流血满地,结果“三丁二丁死,存者亦乏食”,三分之二的人被折磨死了,剩下 的三分之一的人也没有粮食可吃苏舜钦对此表示无限的同情他十分关心人民 的生活《大风》诗写他看到风暴带来破坏,就想起农民的庄稼会给刮得一干二 净,“露坐不免念禾黍,必已刮刷无完根”《城南感怀呈永叔》以亲见耳闻的事实,揭示了人民的苦难生活,并和统治 者的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这首诗是写给欧阳修的,“永叔”是欧阳修的字第一段以观览春天的景物,心里暂时得到安适春阳泛野动,春阴与天低 远林气霭霭,长道风依依览物虽暂适,感怀翻然移所见既可骇,所闻良可悲春阳泛野动”,是说春天的太阳,使得遍野都活跃起来春阴与天低”,是 说春天的阴云布满上空,好像天都变得低矮了远林气霭霭”,是说远处树林 的云气朦朦长道风依依”,是说长长的道路上轻柔风儿轻轻袭来这四句写 春日的风光,充满无限活力,具有浓郁的色彩,霭霭的云气和轻柔的风又有着迷 人的神韵,春季风光,使人匚、清舒畅。
观览如此春光,使人匚、情暂时得到安适 自然现象虽可喜,而社会现象却可悲览物虽暂适,感怀翻然移但是看 到人民的生活现实,感触完全改变了所见既可骇,所闻良可悲现实的情 况是可骇可悲的,真是使人目不忍睹,耳不忍闻这里,点明诗题的“感怀” 起初的“感怀”是观览春天的景物,内心很舒适,后来这“感怀”忽然改变了, 因为看到的使人目不忍睹,听到的使人耳不忍闻以上第一段由春日的“感怀” 引到人生的“感怀”下面转入第二段,具体描写“所见”、“所闻”去年水后旱,田亩不及 犁冬温晓得雪,宿麦生者稀前去固无望,即日已苦饥老稚满田野,所掘寻 凫此此物近亦尽,卷耳共所资昔云能驱风,充腹理不疑,今乃有毒厉,肠胃 生疮痍十有七八死,当路横其尸,犬彘咋其骨,乌莺啄其皮胡为残良民,令 此鸟兽肥?天意岂如此,泱荡莫可知!高位厌梁肉,坐论搀云霓,岂无富人术,使 之长EBEB?" K— 八、、八 \、•“去年水后旱,田亩不及犁冬温晓得雪,宿麦生者稀这是写连续发生 天灾,去年先是涝,后是旱,地没法耕种,到了冬天气温偏高,冬天快完了又下 起雪来,因此麦子很少有成活的前去固无望,即日已苦饥”,是说将来当然 打不到粮食,没有希望,在目前就已为饥饿而痛苦了。
老稚满田野,斫掘寻凫 花”,是说因为没有吃的,老老小小遍地去挖孽蒿此物近亦尽,卷耳共所资”, 是说孽蒿近来也挖完了,大家就靠采摘卷耳来代替卷耳,石竹科草本植物,嫩 叶可食,荒年多用以充饥卷耳也可以作药,有清热解毒的疗效所以下面说: “昔云能驱风,充腹理不疑以前人们认为卷耳能够驱风,那么用来充饥也应 无可怀疑但事实是卷耳不能当食品今乃有毒厉,肠胃生疮痍现在吃了 卷耳有毒,损害了肠胃,结果“十有七八死,当路横其尸,犬彘咋其骨,乌莺啄 其皮人们十之七八被毒死了,横尸在路上,猪狗啃尸体的骨头,乌鸦啄尸体 的皮肉对这种情况,诗人感叹说:“胡为残良民,令此鸟兽肥?天意岂如此, 泱荡莫可知泱荡,形容高深莫测这几句的意思是:为什么使良民百姓遭受 残害,而使鸟兽吃人的尸体吃得又壮又肥?老天爷的意志难道是这样的吗?天又高 又远,真是无法了解啊!诗人以天高难问的感叹结束对所见所闻的叙述,但感叹 却没有结束天意是不可知的,而官意则可知,诗人把笔锋转向当今高高在上的 大官们诗人说:“高位厌梁肉,坐论搀云霓,岂无富人术,使之长熙熙厌, 是吃泡的意思搀,这里是穿刺的意思搀云霓,是刺向天上的云彩,表示议论 很高,钻到天外去了。
熙熙,是安乐的样子这几句说,占据高位的大官酒醉饭 饱,坐在那里发表一些不切实际的空论他们大概真是没有使人民富足的办法, 叫大家安居乐业在诗的第二段里,诗人写出人民的“十有七八死”与达官贵人 们的“高位厌梁肉”作对比,揭示触目惊心的不合理的现实,表现出强烈的爱憎 感情诗的第三段,是诗人联系到自己,把“感怀”的内容深化一步我今饥伶僧, 悯此复自思:自济既不暇,将复奈尔为!愁愤徒满胸,崂统不能齐伶僧,瘦 弱单薄的样子崂统,形容山势险峻这几句的意思是:我现在也饿得瘦弱无力, 同情苦难的人民,又扪心自思,自顾不暇,还能对人民有什么帮助呢?满胸只堆 积着无限的忧愁悲愤,像险峻的高山似的,不能平息下来这最后两句诗“愁愤 徒满胸,崂统不能齐”,使人想到杜甫诗的“忧端齐终南,鸿洞不可掇”,表现 了苏舜钦在忧国忧民这一点上受到了杜甫的影响像《吴越大旱》这类诗歌,现 实性、人民性都是很强的梅尧臣的诗有五十九卷,二千五百多首,有现实内容的约二十首,不到全部 诗歌的百分之一这些少量的反映社会生活的诗歌应该予以肯定,还是表现了诗 人对民生疾苦一定的关切的他的诗很著名西昆体诗人钱惟演留守西京时,把 他看作忘年交,引与酬唱。
欧阳修把他看作诗友,当时人把他们比做韩愈和孟郊, 二人也颇以自况《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宋初,佐修以变文体者尹洙,佐 修以变诗体者则梅尧臣这不是没有原因的《田家》、《岸贫》、《小村》 等诗描写了农民的贫困生活他们“无物充煎釜”,没有米下锅;他们“稚子将 荷叶,还充犊鼻襁”,没有衣服穿,小孩只得用荷叶来当裤子,“老叟无衣犹抱 孙”,老翁衣不蔽体,还要照顾小孙儿梅尧臣的《送王介甫知毗陵》、《道旁 猛虎行》等诗则直接描写了官府对人民的压榨、迫害;还有《田家语》、《昆阳 城》、《老牛陂》《汝坟贫女》等诗具体描写了兵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汝坟贫女》汝,指河南的汝河坟,指水边高地汝坟,就是汝河岸边 诗题标作《汝坟贫女》,因为诗中描写的是汝河岸边一个贫女的痛苦遭遇这首 诗的前面有序,扼要说明征兵所造成的目不忍睹的惨状诗序是:“时再点弓手, 老幼俱集大雨甚寒,道死者百余人,自壤河至昆阳者牛陂,僵尸相继与史 实印证,这是与西夏用兵时,在陕西河南抽弓箭手的情况汝坟,《诗经•周南》 中有《汝坟》篇,是用一位妇女的口吻写的作品《汝坟》诗序说“汝坟”是“汝 坟之国”,隋朝设汝坟县,即现在河南叶县这篇作品是记汝坟地方一个贫女的 遭遇,也是用一位妇女的口吻。
《诗序》中所说的“壤河”,地名,即■河,在 今鲁山县,“昆阳”,地名,在今叶县北老牛陂”,是昆阳一个地方序的 大意是说:当时又一次征召弓箭手,连年老的和年幼的人都征召了天下着大雨, 气候冷极了,沿路死了一百多人从壤河到昆阳的老牛陂,尸体一个接着一个 诗人在序中概述了目击的强行征兵的情况,追述了当时强行征兵给人民带来的惶 扰愁怨,和贫女与父亲生离死别后,痛不欲生的真实情景而在诗中则只选取一 个贫家女子与被征当兵的父亲生离死别的家庭悲剧来反映广大人民普遍受苦的 社会悲剧“汝坟贫家女,行哭音凄怆汝河岸边一位贫家姑娘,边走边哭,哭得那么悲 哀以下全是“汝坟贫家女”自述的话,说明“行哭音凄怆”的原因自言有 老父,孤独无丁壮贫家女说她只有一位年老的父亲,家里没有别的壮年男子郡吏来何暴,县官不敢抗郡吏下来征兵,气势汹汹,极其横暴,连县官都 不敢违抗督遣勿稽留,龙钟去携杖”催逼着抓来的兵丁赶紧上路,不得逗 留,衰老的父亲只得拄着拐杖而去勤勤嘱四邻,幸愿相依傍眼看着老父 去了,就反复恳请同去的邻居,希望多加照顾,互相依靠适闻闾里归,问讯 疑犹强 “闾里”,即邻里犹强”,还能勉强支持方才听说邻居有的人 回来了,前去探听消息,还以为老父能勉强支持。
果然寒雨中,僵死壤河上 果真在寒风大雨中,僵死在壤河边上弱质无以托,横尸无以葬弱质”, 贫女自指自己一个弱小女子无依无靠,老父的尸体暴露在外,也不能埋葬生 女不如男,虽存何所当老父生了我这个女子,不如男儿,我虽然活着还有什 么用处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