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我国重视发展五年制高职教育的意义和策略.doc
14页当前我国重视发展五年制高职教育的意义和策略当前我国重视发展五年制高职教育的意义和策略我国五年制高职教育的产生最早可上溯到清末“戊戌变法 ”时的高等实业学堂五年制高职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形式的存在与发展已经有 100 多年的历史了 “其发端比普通教育还早,但步履之艰难,远甚于普通教育顾明远 )笔者赞同何锡涛先生的看法,他认为,我国五年制高职的发展可分为萌芽、试点、发展三个时期 (一一) )萌萌芽芽期期 ( (1 19 90 03 3~~1 19 94 49 9 年年) )我国五年制高职教育萌芽于1903 年清朝末期,经过早期洋务派、改良派、维新派的倡导和推动,晚清政府主要仿效日本的教育制度,于1902 年和 1903 年(壬寅和癸卯 )首次制定了现代学校教育的学制体系《奏定实业学堂通则 》将实业学堂分为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层次高等实业学堂(即现行的高职 )分农业、工业、商业、商船四种,招收中学毕业生,预科一年,本科农业四年,其余三年机轮科不设预科,学制五年,是我国五年制高职的最早形式民国时期,为了适应当时经济建设的需要,1929 年,当时的教育部公布了《专科学校组织法 》,其后又颁布了 《专科学校规程 》,将专门学校改为专科学校,1937 年又公布了新的学制,这一时期出现了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力者,修业期限为5 年,自 1939 年起,由音乐、艺术、蚕丝、兽医等科先行,取得了成效后,推广于工科学校。
(二二) )试试点点期期 ( (1 19 98 85 5~~1 19 99 94 4 年年) )1953 年,国家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职教开始参照前苏联的中专经验培养新型中等专业人才当时,一些职校在大力培养中等专业人才的同时,其办学模式也或多或少地涵盖了五年制高职教育的雏形如上世纪50 年代初江苏苏州成立的苏南工科专业学校(简称苏工专 )1985 年 5 月中共中央颁布 《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把职业技术教育作为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确定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司在1983 年已着手研究建立职业技术教育体系问题,主要有3 种成分:职业技术师范学院、职业大学和技术专科学校技术专科学校 (现称 “五年制高职 ”),创建于 1985 年当年 10 月,原国家教委同意航空工业部、国家地震局和上海市的 3 所中专学校试办五年制技术专科,采用“四五套办 ”的学制,这是我国工科类五年制高职诞生的标志到1990年,原国家教委同意在邢台军需工业学校的基础上,试办“邢台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这样,试点学校扩至4 所试点学校经过十年艰苦探索,证明了五年制高职教育是可行的1995 年 5 月,原国家教委在试点学校之一的上海电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召开 “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试点工作总结交流会”,会议充分肯定试点已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为后来者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三三) )发发展展期期 ( (1 19 99 94 4 年年~~ ) )1991 年,国务院颁布了 《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1994 年原国家教委批准成都航空工业学校等10 所中专校试办五年制高职班,1996 年是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史上重要的一年, 5 月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术教育法》,6 月召开全国职教会议,原国家教委又批准大连海运学校等8所中专校举办五年制高职班这样,加上以前试办的4 所高职校,全国共有22 所学校举办五年制高职教育据统计,1999 年 22 所学校共举办五年制高职专业60 个,在校生人数31 363 人,毕业生人数8 641 人 22 所学校中除原有三所专科学校外,同年有12 所学校经教育部批准改制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至 2001 年止,已全部改制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在一些发达的省份和地区,如江苏、广东、浙江、重庆、湖南、山西等地也分别试办了五年制高职至2002 年,全国有355 所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举办了五年一贯制高职,招生18 万人,在校生 25 万人并于 1996 年 11 月成立了 “全国五年制高职教育学校协作会”,五年制高职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就江苏省而言,经过1993~1995 年的酝酿, 1996 年即有 17 所重点中专加入了举办五年制高职教育的行列至2001 年,江苏省除部分国家级重点中专改制升格为职业技术学院外,又有一批重点中专举办五年制高职班,招生人数也从1996 年的 960 名,逐年递增到2001 年的 2.87 万、 2002 年的 3.84 万、 2003 年的 6 万、 2004 年的 8.41 万、 2005 年的 8 万、 2006 年的 9 万多,在校生达39.8 万人,五年制高职设置的专业有100 多个,成为全国举办五年制高职教育的最大集群二二、、我我国国五五年年制制高高职职发发展展的的动动因因我国五年制高职的产生与发展都基于国计民生的需求1929 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的教育宗旨指出:“以充实人民生活,扶植社会生存,发展国民生计,延续民族生命为目的,务期民族独立,民主普遍,民生发展,以促进世界大同的精神体现 ”新中国成立后,到上世纪80 年代,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发展,推动了高职教育发展我国五年制高职的诞生和发展正是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了使人民生活早日达到小康水平近 20 多年来我国五年制高职教育由试点到规模的不断扩大,有其深刻的经济、政治背景。
一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和科技进步,推动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经济因素对职业教育的影响是直接的,因为职教育是适应机器大生产对劳动力的新需求而产生的教育类型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开始走上新型工业化之路,在 “科教兴国 ”战略思想的指导下,高新技术进入生产和管理领域,越来越多的低技术含量的熟练工人岗位正在被有较高技术含量的中高级技术和管理岗位代替,高新技术的发展对人才技能水平的要求大大提高了,促使中等职业教育向高等职业教育层次延伸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培养造就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其中约有一半要由商等职业教育来承担培养任务,这为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此外,我国加快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推动着对职业技能人才需求的结构上移中国工业生产从粗放型向集约型,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使得生产、服务、建设、管理第一线的职业岗位比例增加,对从业者的文化素养和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了机遇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一种类型,五年制高职教育以其自身具有的系统优势、学制优势、时间优势和特色优势的不可替代性以及其培养人才的高素质、高技能,从问世之日起就得到社会的欢迎并得到逐步发展。
二是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求,促进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我国正在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对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通过接受教育来提高个人素质、增强谋生技能、增加经济收入、改变社会地位也寄予厚望据统计,我国居民的教育储蓄在需求动机中位列第一,教育支出成为居民仅次于食品支出的第二大项月为了使教育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的需求服务,1998 年颁布的 《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中提出,2000 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11%左右, 2010 年接近 15 %,我国高等教育开始进入大众化阶段2002 年,党的十六大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到2010 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 20%,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了使人民生活早日达到康水平近 20 多年来我国五年制高职教育由试点到规模的不断扩大,有其深刻的经济、政治背景一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和科技进步,推动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经济因素对职业教育的影响是直接的,因为职业教育是适应机器大生产对劳动力的新需求而产生的教育类型。
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开始走上新型工业化之路,在“科教兴国 ”战略思想的指导下,高新技术进入生产和管理领域,越来越多的低技术含量的熟练工人岗位正在被有较高技术含量的中高级技术和管理岗位代替,高新技术的发展对人才技能水平的要求大大提高了,促使中等职业教育向高等职业教育层次延伸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培养造就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其中约有一半要由高等职业教育来承担培养任务,这为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此外,我国加快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推动着对职业技能人才需求的结构上移中国工业生产从粗放型向集约型,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使得生产、服务、建设、管理第一线的职业岗位比例增加,对从业者的文化素养和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了机遇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一种类型,五年制高职教育以其自身具有的系统优势、学制优势、时间优势和特色优势的不可替代性以及其培养人才的高素质、高技能,从问世之日起就得到社会的欢迎并得到逐步发展二是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求,促进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我国正在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对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通过接受教育来提高个人素质、增强谋生技能、增加经济收入、改变社会地位也寄予厚望。
据统计,我国居民的教育储蓄在需求动机中位列第一,教育支出成为居民仅次于食品支出的第二大项目为了使教育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的需求服务,1998 年颁布的 《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中提出,2000 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11%左右, 2010 年接近 15%,我国高等教育开始进入大众化阶段2002 年,党的十六大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到2010 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 20%,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11~2020 年,毛入学率达到 40%,达到教育发达国家的水平;2021~2050 年,毛入学率达到 50%,进入高等教育的普及阶段这表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将有一个较大的发展空间而五年制高职作为专科层次的教育类型,无疑将为高等教育入学率目标的达成,为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普及化,为人民群众教育需求的满足作出重要贡献三是党和政府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五年制高职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1984 年,原教育部在《关于高等工程教育层次、规格和学习年限调整改革问题的几点意见 》中提出: “办学方式灵活多样,可以办高等工程专科学校、短期职业大学,或由普通高等工程专科学校办专科,还可以试办从初中毕业生中招生,学习年限五年”。
这一意见,奠定了发展初中后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基础1985 年,中共中央 《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确定了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方针,提出要“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2000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国务院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设立高等职业学校有关问题的通知》随后,地方迅速发展了一批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其中一部分学校举办了五年制高职,促进五年制高职在规模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2001 年 8 月,教育部党组决定把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综合管理职能划转到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2002 年 3月,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办好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几点意见》正式印发 《几点意见 》对五年制高职的发展方针、办学主体、专业设置、教学质量、经费投人和管理体制做出明确规定,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发展五年制高职教育重要的指导性文件,是我国五年制高职教育由试办探索走向规范成熟的标志三三、、我我国国五五年年制制高高职职所所取取得得的的成成就就和和经经验验(一)五年制高职规模逐步扩大,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通过多年试点,近年来招收初中毕业生,实行五年一贯制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逐步扩大据初步调查统计,2002 年有355 所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举办五年一贯制高职,招生18万人,在校生 25 万人。
2006 年,江苏五年制高职在校生近40万人随着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五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