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汉长安城遗址.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新**
  • 文档编号:479624974
  • 上传时间:2023-08-0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2.51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汉长安城遗址汉长安城,位于西安城西北方向汉长安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际大都会和当时世界上规 模最大的都城,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历时最长的都城,是汉民族文化形成过程中的 中心汉长安城遗址是我国迄今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遗迹最为丰富、文化含量最高的 都城遗址,是 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国家级”大遗址其城垣内 面积 36 平方公里,加上建章宫等遗址,遗址保护总面积达到65 平方公里,占西安四大遗址 保护总面积108平方公里的 60%,占到未央区全区262 平方公里的四分之一概述 基本信息汉长安城遗址地理位置:西汉都城遗址,位于中国西北部陕西省的西安市年代: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发掘年代: 1956 年至今简介汉长安城遗址是西汉时期的都城遗址,位于现在西安城西北10 公里处汉长安城的城墙 均为板筑土墙,墙高8米,墙基宽16米东城墙长5940米,南墙长6250米,西墙长4550 米,北墙长5950米,共有12个城门城内分为9个市区,街道宽阔平整,规划整齐长乐 宫、未央宫、建章宫是汉长安城最著名的三大宫殿群长乐宫位于城的东南部,周长约 10 公里未央宫位于城的西南部,周长约 11公里。

      仅长乐、未央两宫就占去汉长安城内一半面 积建章宫在城外的上林苑,占地也十分广阔意义汉长安城遗址的发现,究明了汉代长安城的布局和结构,为研究中国古代都城史提供了 重要的实物资料详细介绍简介【汉长安城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安城西北约5 公里处未央区汉城乡 面积 36 平方公里西汉都城长安,是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西汉以后,新莽、 东汉(献帝)、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等相继以汉长安城为都, 从汉初建城到隋文帝开皇二年(582)迁都大兴城,历时近800年汉高祖五年(前202), 将秦朝的兴乐宫重加修饰并改名为长乐宫,将都城从栎阳迁于此萧何又主持修建了太仓和 武库汉惠帝元年(前 194)开始修建长安城墙汉武帝太初元年(前 104)兴建北宫、桂宫、 明光宫、建章宫,开凿昆明池和上林苑,前后历时90 年城墙全部用黄土夯筑而成,高 12 米,宽12〜16米;墙外有壕沟,宽8米,深3米因城墙建于长乐宫和未央宫建成之后,为 迁就二宫的位置和城北渭河的流向,把城墙建成了不规则的正方形,缺西北角,西墙南部和 南墙西部向外折曲,过去称长安城"南为南斗形,北为北斗形",或称为"斗 城"。

      全城共有12个城门,每门3个门道东面自北而南为宣平门、清明门、霸城门, 南面自东而西为覆盎门、安门、西安门,北面自西而东为横门、厨城门、洛城门,西面自北 而南为雍门、直城门、章城门城内主要建筑群有长乐宫、未央宫、北宫、桂宫、武库等未央宫由前殿、椒房殿等40 余个宫殿组成现存遗址主要有(1)城墙,周长25700米,基宽12〜16米,最高处残高近10米;(2)未央宫前殿遗址, 东西200米,南北350米;(3)椒房殿遗址,东西150米,南北200米;(4)官署遗址,东 西150米,南北70米 ;(5)少府遗址,东西210米,南北80米;(6)天禄阁遗址,边长 20米,高10米;(7)石渠阁遗址,东西80米,南北90米,高8米;(8)武库遗址,东西 70米,南北350米;(9)桂宫鸿宁殿遗址,边长50米,高7米;(10)罗寨遗址,东西400 米,南北500米;(11)樊寨遗址,东西100米,南北100米;(12)讲武殿遗址,边长25 米,高17米;(13)楼阁遗址,东西700米,南北190米;(14)未央宫夯台遗址,东西10 米,南北25 米,高9米汉长安城及城内宫殿遗址,曾出土大量建筑材料、汉俑、简册、秦 汉封泥等珍贵文物,是研究汉代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兴建与变迁城址选择西汉和隋、唐三个统一王朝,建都长安,在汉唐之间,还有前赵、前秦、后秦、西魏、 北周五个地方割据政权在此建都,以及西汉末的新莽、两汉之际的更始帝刘玄、东汉献帝、 西晋惠帝和愍帝、赤眉军、黄巢、李自成等短暂立都于此隋唐长安城坐落在今西安市区, 西汉至北周时期的长安城,位于其西北侧,位置相距很近这两处城址实际依托着同样的区 域地理条件,即它的区域位置,处于关中腹心,农业条件优越,物产丰富,能够保证都城的 基本需求,同时四面有险可依,易守难攻,便于居高临下,控制东部中原地区;城址正处在 函谷关东西交通大干道的渭河渡口与关中东南通往长江中游地区的武关道的交叉点上,这两 条道路严格受制于自然地形,因而这一交通中心位置,成为制约城址选择的关键因素在西汉长安城和隋唐长安城这两处城址中间,间隔有一块微微隆起的高坡,名为龙首原, 西起今西安三桥一带,东至浐河岸边西汉以前,秦朝都城咸阳,位于渭河北岸,由于渭河 的阻隔,不便向东、向南发展,所以秦朝将城区向渭河南岸扩展,陆续在渭河南岸修建一批 宫殿,其中包括有著名的阿房宫,还有一座兴乐宫,即坐落在龙首原上汉都长安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刘邦灭楚后,最初计划建都洛阳,后来听从娄敬、张良等人建 议,认识到关中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决定定都关中。

      当时秦朝宫室已经多遭项羽焚毁,只能 暂时居住在秦朝旧都栎阳同年后九月,刘邦决定首先修复兴乐宫,并改名为长乐宫,以此为基础,兴建都城,取 用当地一个乡聚的名称,名为长安城汉高祖七年(前200年)二月,长乐宫建成,朝廷百 官由栎阳徙入长安汉高祖八年(前 199 年),又在长乐宫西侧兴建未央宫未央宫和长乐宫 东西并立在龙首原上,是汉长安城中的两座主要宫室,汉朝帝后的生活和主要政治活动,主 要在这里进行以后城中修筑的其他宫室都在这两座宫室北面的平地上,建造这两座宫室, 显然是有意利用龙首原的地势以显现帝王的威仪;同时也控制了全城的制高点,有利于城市 和帝王自身的安全长乐宫由一系列建筑构成,整座宫室规模很大,宫内的主要建筑是长乐宫前殿,东西近 50丈,进深约12丈;另一所重要建筑为长信宫西汉诸帝仅刘邦常居长乐宫,从惠帝开始 直到平帝,以后历朝皇帝均常居未央宫,而将长乐宫作为太后的寝宫长信宫即皇太后在长 乐宫中的常住殿宇未央宫的主体建筑也是前殿,其规模与长乐宫前殿大体相当,东西 50 丈,进深15丈,高35 丈,是皇帝朝会诸侯群臣的场所汉武帝时重新整修未央宫,增建有 柏梁台等建筑,并改造原有宫殿,将未央宫前殿改造成以木兰为栋,文杏为梁,金铺玉户, 重轩镂槛。

      长安城城垣长安城城垣,从汉惠帝元年(前 194年)正月开始兴建,前后进行几次,到惠帝五年(前 190 年)九月,基本完工城垣周回 60 里左右(汉里),城高 3 丈 5 尺,四周各开三座城门, 四面都有渠水或河水环绕南面由东向西依次为:覆盎门(杜门)、安门、西安门;西面由南 向北依次为章门、直门、雍门;北面由西向东依次为:横门、洛门、利门;东面由北向南依 次为:宣平门(东都门)、清明门、霸门由于是先建宫殿居宅后围城垣,里面有建筑物的限 制,外面西侧又有泬水限制,当时的渭河河道也比现在要偏南许多,紧逼着汉长安城城区, 在北侧也限制着城墙的修筑,所以汉长安城的城墙除东面平直以外,其他三面均凸凹曲折 当时城中宫殿所占的面积还不到一半,有相当大一部分民居汉武帝时大兴土木,在未央宫 北面增修高祖时草创的北宫,并新建有桂宫、明光宫等宫殿群,占去城中大部分空间,普通 居民的居住区域只剩下很小一部分布局汉长安城内的街道布局,古人有“八街九陌”的说法,详细情况,目前还无法复原,但 可知街道布局与宫殿的平面布局一样,都不够规整文献记载汉长安城的一般居民区共划分 为 160 个里,但流传下来的里名总共只有十几个,现已无法一一复原。

      在长安城北面的横门 东西两侧,设有九个市进行交易;另外在覆盎门外也设有市,城南还有专门交易书籍的“槐 市”三个大的发展汉武帝时期长安城在城垣外面有三个大的发展即在城西和城南分别修筑建章宫和明堂, 在城西南开凿昆明池,以及拓展上林苑建章宫建在未央宫西侧,周回30 里,规模比长乐、 未央两宫都大,高可俯视未央宫,有凌空阁道,跨越城墙,连通未央宫明堂是礼制建筑 昆明池开凿于汉武帝元狩三年(前 120 年),是一个大型人工湖泊,周回 40 里左右,占地 300 多顷开凿昆明池本是为训练水军,客观上却成为汉长安城的一座大型水库上林苑本是秦 朝设在渭河南岸的苑囿,汉武帝三年(前 138 年)大幅度扩展上林苑后,其范围周袤 300 余 里,苑内建有大量亭台楼阁,布满珍禽奇兽,名木异草,汉朝皇帝秋冬季节都要在苑中射猎日益凋敝汉武帝以后,长安城中再没有大规模的兴建,一直维持着原来的规模经过西汉末年、 东汉末年和魏晋南北朝期间的无数次战争动乱,长安城日益凋敝残破虽然在北周时期,还 沿用汉长安城作为都城,但由于历时过久,城中宫宇朽蠹,供水、排水严重不畅,不易修复, 同时龙首原北侧,逼近渭河,范围狭促,难以扩大城区规模,而龙首原南侧,地形开阔高爽, 从南山引水方便,于是隋文帝在统一全国后,便决定在龙首原南侧,另建新都。

      大兴城隋文帝开皇二年(582 年)六月,下诏兴建新都,左庶子宇文恺负责规划设计并组织施 工,同年年底,基本完工隋文帝在北周时曾受封为大兴郡公,故命名新都为大兴城,宫城 为大兴宫,宫城正殿为大兴殿,大兴殿正门为大兴门,新设禁苑为大兴苑开皇三年( 583 年)三月,迁入大兴城大兴城完全按照宇文恺的总体规划施工建造,平面布局规整,整个城市由外郭城、宫城 和皇城三部分构成外郭城形状近方形,东西宽度略大于南北长度,东西宽9000 多米,南北长 8000 多米, 城周长35・5公里由于城墙过长,修建时间仓促,大兴城初完工时城墙较低矮,以后陆续 增筑过多次,见于记载者即有隋大业九年(613 年)一次、大业末年一次、唐高宗永徽五年 (654年)两次、唐玄宗开元十八年(730年)一次,前后共5次大兴城外郭城南、东、西 三面各开三门,至唐相承未改南面中间为明德门,东为启夏门,西为安化门;东面由北至 南依次为通化门、春明门、延兴门;西面由北向南依次为开远门、金光门、延平门北面两 门,都在宫城西侧,西为光化门,东为华林门,唐避武后祖讳改为芳林门城内靠北墙中央 为宫城,其南为皇城,其余部分共有14 条东西向街道, 11条南北向街道,把外郭城分成排 列规整的坊市。

      以全城南北中轴线朱雀大街(正对皇城正门朱雀门)为界,两侧相互对称 全城共有 109 坊,朱雀街西为 55 坊,朱雀街东为因城东南角曲江池占去一坊地,比街西少一 坊,为54 坊此外,在朱雀街东西两侧,各用两坊地面积,修筑有都会市和利人市都会市 在朱雀街东侧,唐代称为东市;西市在朱雀街西,唐代称为西市坊四面有围墙,通过固定 的坊门出入,是相对封闭的居住区坊又称里,坊制是由秦汉在城乡普遍施行的闾里制沿承 而来东、西两市是商肆集中的商业区宫城即大兴宫,是皇帝寝居和处理朝政的场所宫城内部分为三大部分,中间部分供皇 帝寝居临朝,狭义的大兴宫或宫城,即指这一部分东面为东宫,是皇太子的寝居之地西 面为掖庭宫,是普通宫女的住所宫城南面有门连同皇城,北面有门出城入大兴苑皇城在宫城的南面,是朝廷各个部门的办公区除个别一些部门有特殊情况外,几乎全 部政府机构,都集中在这里此外,祖庙和社稷坛也按照《考工记“》左祖右社”的说法,分 别排列在皇城城垣内的东西两侧为解决宫廷和城内居民的生活用水以及园林绿化用水,宇文恺在大兴城中还设计了永安 渠、清明渠、龙首渠、和曲江池水几条水渠,流贯外郭城、皇城、宫城和大兴苑曲江池本 是一处天然水泊,秦汉时即曾修凿,辟为游赏胜地。

      宇文恺进一步疏凿整治,使其占去整个 城内地势最高的东南隅处一坊之地,一方面作为水库,调剂城内供水,一方面也为城市开辟 一处风景区,并。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