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docx
19页北京市西城区 2023—2024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地理试题本试卷共10页,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一部分本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2023 年12月1日,我国多地出现绚丽极光读图1“某网友在北京拍摄的极光和流星影像图” , 完成1~4题1. 图中流星A. 脱离银河系B. 飞向天王星C. 进入地月系D. 绕月球运动2. 极光常见于高纬度地区,在北京拍摄到极光现象主要因为A. 太阳辐射量小B. 太阳活动剧烈C. 全球气候变暖D. 极夜范围扩大3. 极光出现在大气垂直分层的 A. 对流层底部 B. 平流层 C. 对流层顶部 D. 高层大气4. 极光出现时,可能发生的现象有 ①卫星导航误差大 ②地表温度升高 ③指南针突然失灵 ④电力系统故障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北京市西城区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一地理 第1页(共 10页)云南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中,距今 5.3 亿年前的微网虫成为化石明星, 荣登英国《自然》杂志封面。
读图2“微网虫化石图”和表 1 “地质年代表(部分)” ,完成5~8题 表 1宙代纪距今时间/百万年显生宙古生代志留纪44448554125004000奥陶纪寒武纪元古宙太古宙冥古宙5. 地质年代表的编制依据主要有 ①地层顺序 ②生物演化 ③岩石年龄 ④地貌类型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6. 微网虫所处的地质年代是 A. 志留纪 B. 奥陶纪 C. 寒武纪 D. 元古宙7. 微网虫化石的发现,可以 A. 推测当时自然环境特征 B. 判断古气候分布规律 C. 重现全球海陆分布格局 D. 加速生物的演化进程8. 与微网虫同时期出现的古生物是 A. 裸子植物 B. 被子植物 C. 恐龙 D. 三叶虫读图3“某同学手绘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 , 完成9~ 11题。
9. 图中所示岩石圈的范围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10. ④圈层为A. 坚硬的岩石B. 固体金属球C. 岩浆发源地D. 纵波消失处北京市西城区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一地理 第2页(共10页)11. 2023 年 12月 18日23 时59分, 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 地核 B. 地幔 C. 软流层 D. 地壳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大气环境组的科考队员们放飞的气象探空气球,携带无线电探空仪上升至三万米高空,获取了大气层相关数据,用于分析和研究读图4“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 , 完成12~ 13 题12. 探空气球在上升过程中A. 气压不断降低B. 气温先升后降C. 氧气浓度升高D. 水汽含量增多13. 此次气象探空气球上升至最大高度时所处的大气层A. 存在若干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B. 气流运动较平稳,利于航空飞行C. 水汽杂质含量高,天气现象多变D. 臭氧的含量最高,大气密度最小读图5“某地交通警告标志牌” ,完成14~15题。
14. 图中该标志牌设置在 A. 公路隧道内 B. 山地迎风坡 C. 城市高架桥 D. 沿海高速路15. 解释昼夜风向相反的“横风”现象,主要运用的是 A. 海水运动 B. 水循环 C. 热力环流 D. 大气垂直分层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一地理 第3页(共 10页)北京市气象台 2023 年 12月 12 日 22时发布今冬首次暴雪橙色预警读图6“2023年12月13 日 11时亚洲局部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完成16~18题16. 图示时刻 A. 大部分地区刮东北风 B. 内蒙古中西部风速较大 C. 东部沿海发生风暴潮 D. 北京气压低于 1020hPa17. 对气象资料进行处理、存储、分析等所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 遥感技术 B.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C. 地理信息系统 D. 计算机互联网技术18. 此次天气变化过程 ①导致通讯中断 ②增加患病风险 ③阻碍交通运输 ④诱发城市内涝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读图7“水循环示意图” , 完成19~20题。
19. 图中序号①代表的水循环环节是 A. 降水 B. 蒸发 C. 水汽输送 D. 下渗20. 地表径流不畅可能导致A. 暴雨频发B. 海平面上升C. 洪涝灾害D. 土地荒漠化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一地理 第4页 (共10页)半滑舌鳎鱼苗培育的最佳水体条件是盐度27‰~32‰, 水温22℃~23℃ 读图8“渤海湾某地海水盐度季节变化图”,完成21~22题21. 该地最适宜培育半滑舌鳎鱼苗的时间是 A. 1月 B. 4月 C. 7月 D. 11 月22. 该地表层海水盐度在8 月达到一年中的最低值,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 太阳辐射 B. 海陆分布 C. 波浪运动 D. 入海径流福建省平潭岛象鼻湾素有“亚洲第一冲击坝”的美誉, 因沙滩如同大象的鼻子映在海面上而得名 读图9“象鼻湾景观图” ,完成23~24题23. 象鼻湾A. 由砾石、 贝壳组成B. 属于海水堆积地貌C. 植被茂密,高差较大D. 呈现形态与潮汐无关24. 观察该地貌的正确方法有①选择远处或高空观察整体形态②观察坡度和坡向对植被的影响③临近观察物质组成及其变化④从微观到宏观判断土壤类型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北京市某区有一座“生长的建筑”,建筑立面和屋顶上覆盖了大量的植物,由三层构成, 第一层是山水相间的绿洲花园,第二层是垂直森林立面,第三层是云端屋顶花园。
三层景观相辅相成,有机结合成垂直瀑布般的绿色森林生态系统 据此完成25~26题25. 第二层垂直森林立面种植了大量适合北京气候的小乔木,推测其主要特征是 A. 树干高大,常有板状根 B. 耐寒耐旱,叶片呈针叶状 C. 终年常绿,多革质叶片 D. 夏绿冬枯,季节变化显著26. 第三层云端屋顶花园 ①可远眺城市美景,开阔视野 ②有助于减少夏季能源消耗 ③增加楼体重量使建筑更稳定 ④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空间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一地理 第5页 (共 10页)非洲纳米比亚南部降水全年不足60毫米这里却有一种顽强的树木屹立在茫茫荒漠中, 它就是箭袋树 箭袋树一般可以长到15~20米,直径可达4米以上 叶片肥厚,有着厚厚的外皮,上面皮孔数量极少,树枝上覆盖着一层明亮的白色粉末,在必要的时候,箭袋树还会选择 “断臂求生” 读图10 “箭袋树景观图” , 完成27~28题。
27. 箭袋树树枝上覆盖明亮白色粉末的主要作用是 A. 反射太阳光照 B. 提高树枝温度 C. 吸引昆虫授粉 D. 加速植物蒸腾28. 箭袋树“断臂求生”的原因可能是 A. 避免树冠过大而被阳光灼伤 B. 保持箭袋树干形态更加颀长 C. 满足箭袋树新陈代谢的需要 D. 减少枝叶呼吸时的水分流失黑土是地球上珍贵的土壤资源依托富饶的黑土, 东北地区已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 “粮仓” 读图11 “黑土形成过程示意图” ,完成29~30题29. 含钙盐的母质层变厚变深,说明钙盐经过A. 蒸发上升B. 淋溶淀积C. 生物积累D. 地形抬升30. 东北黑土肥沃的重要标志是A. 枯枝落叶多B. 发育时间长C. 矿物质丰富D. 腐殖质层厚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一地理 第6页 (共 10页)第二部分本部分共4题,共40分31. (10分) 北京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学习大气相关知识时,用四个玻璃箱设计了对比实验,在晴天观测并记录相关数据。
图 12为某同学的实验报告单(节选)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温度计读数统计(单位: ℃)玻璃箱10:1010:3010:50甲262830乙262728丙262932丁2628.531图 12(1) 通过对比实验,验证了北京郊区可以利用温室大棚种植香蕉、木瓜等南方水果在温室大棚内,大气可以吸收更多的 辐射,大气温度升高,同时 增强,满足南方水果生长的热量条件2) 为避免作物被高温灼伤,果农会将温室门和控温口同时打开请运用热力环流的原理,在图13 中绘制气流的运动方向3) 甲、丙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双项选择题) A. 晴天大气没有削弱作用 B. 地面是大气的主要热源 C. 土壤吸收的太阳辐射少 D. 大气逆辐射有保温作用(4) 要想让丙玻璃箱内的气温上升得更加明显,请列举两种可行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