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识水的教案6篇.docx
17页认识水的教案6篇认识水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时钟的结构及分针、时针的运行规律学会看整点 2、进展幼儿的规律思维能力 3、教育孩子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觉 5、愿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活动预备: 1、幼儿人手一份硬纸片钟 2、动物手偶 3、实物钟活动过程: 一、引入并简洁认识钟及其作用 1、 引入并简洁认识钟的种类及其作用 教师调闹钟闹铃引入 提问: ⑴你们猜猜是什么声音?〔闹钟的闹铃〕 ⑵家里还有哪些钟?是什么样子的?〔有闹钟,手表,挂钟和大座钟〕 ⑶钟有什么作用? 〔钟不停的走,告知人们几点了,人们就根据时钟上的时间进行学习休息〕 2、简洁认识钟面 教师:今日老师也带来了一个钟,看看它是什么样子的?请你认真观看钟面上有什么? 总结:有两根针和12个数字 提问:⑴这两根针有什么不同?〔长度不同〕教师:他们都有自己的名字,长的叫分针,短的叫时针。
我们在看看数字,提问:⑵正上面的是数字多少?〔12〕⑶正下面的是数字多少?〔6〕 二、由时针、分针赛跑,引导幼儿感知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 教师:时针和分针要进行依次跑步竞赛,他们都摘在数字12的起跑线上了请你们猜猜谁回赢?〔教师操作钟表〕提问:⑴谁跑的快?〔分针〕议论:分针和时针跑的时候,他们之间有什么隐秘呢?教师反复操作 总结:分钟走一圈,时钟走一格,这就是一小时 三、认识整点 教师:那么分针和时针指的数字又表示几点呢?看钟的时候,先看时针,在看分针当时针正指着一个数字时,分针有正指着12时,就表示“几点了〞边拨钟边和幼儿一起“一点钟,两点钟,三点钟……六点钟〞 拨钟的时候,肯定要根据顺时针的方向拨,顺时针的方向就是钟面上数字从小到大的方向 四、请个别幼儿练习 练习拨7点,8点,9点,10点……12点五、全体练习 幼儿根据一日生活时间表“早上7点起床,上午9点上课,中午12点吃午饭,下午4点放学,晚上9点睡觉〞另外请小动物来检查 五、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 1、讲游戏规则:老师扮演老狼,请小朋友来当小羊。
老狼在前面问“小羊,小羊几点了?〞老狼双手拿着一个钟,然后拨的时间,小羊一起说几点了假如老狼拨到6点,那就要吃小羊了 2、请几名幼儿和老师先示范一次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我们把一天生活的作息时间也进行了演练,幼儿兴趣特别高,并记住了学习时间,上学放学时间,培育了他们喜爱时间的好习惯 认识水的教案篇2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1页第3题及练习二十五第12题 教学目标: 学问技能 〔1〕 进一步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 进一步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 进一步培育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复习,让学生经受总结归纳学问的过程,体验数学学问的内在联系在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在复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对时间有更深的认识 难点:培育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法与学法: 教法:讲授法 学法:练习法 教学预备: 练习课中的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谜语引入 启发谈话:今日,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谜语,认真听,看哪个同学先猜出来。
哥哥长,弟弟短,弟弟跟着哥哥转哥哥跑一圈,弟弟走一格这是什么?〔钟表〕 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认识时间》 二、复习几时 〔1〕谁来说说钟面上有什么? 引导学生看出有1—12这些数,有时针和分针,有12个大格,每一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共60个小格 〔2〕老师拨出7时和7时半,让学生用两种方法写一写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来写,反馈 并引导学生小结:①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②当分针指着6,时针刚刚走过几就是几时半半时就是30分 〔3〕复习“1时=60分〞 师拨12时,问:如今是几时? 请同学们仔细观看时针和分针的改变〔拨到1时〕 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 引导学生一起回答: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 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 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 老师拨钟,引导5分5分地数到60分,分针走一圈正好是60分,而这时时针正好走一大格,是1时 板书:1时=60分 三、做一做 〔1〕老师拨时刻〔7:45、 10:50、 11:15、 1:35〕,学生在纸上写一写,说一说。
〔2〕老师说时刻〔3:45、 1:25、 4:05、 6:55〕,学生拨钟面 强调:表示分的数要占两个位置,不满10分的要用0来占位 四、复习经过的时间 〔1〕4时再过5分是〔 〕 〔2〕10时30分再过10分是〔 〕 〔3〕8时45分再过5分是〔 〕 〔4〕5时56分再过〔 〕分是6时 五、稳固练习 〔1〕完成教材101页第3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二十五第12题 独立完成,小组评议 六、总结提升 这节复习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清晰的吗?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认识水的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折折、找找、拼拼等活动来认识梯形,知道其名称、主要特征 2、培育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 3、培育幼儿敏锐的观看能力 4、进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5、使小朋友们感到欢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学问 活动预备: 1、幼儿:各种样子的彩纸若干;记录表人手一张,勾线笔人手一支 2、教师演示教具: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彩色纸各一张,拼图一幅。
作品展示板一块 活动过程: 一.幼儿动手折出梯形,认识梯形 幼儿尝试〔一〕 1.分别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彩色纸 师:今日老师带来了各种样子的彩纸,它们都是什么样子的? 2.如今老师就用这张长方形的纸来变魔术了,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把长方形纸折上一个角,变成梯形〕 3.师:这还是长方形吗?如今请我们小朋友也用长方形的纸来变出这个图形来 4.幼儿尝试折出直角梯形 师:小朋友真棒,谁来告知我你是怎么变的? 幼儿尝试〔二〕 再次尝试变出等腰梯形如今老师请你们折两下把它变成这个样子 折好的幼儿将梯形粘贴于展示板上并去帮助其他的幼儿 1、小朋友刚刚你们变出来的这两种图形象什么呀? 2、我们把这些像梯子一样的图形叫做梯形 3.梯形有几条边,几个角?他们的边又是怎样的呢? 小结:对了,梯形有四条边,四个角,有两条边是平行的,有一条或两条边是斜斜的,象梯子一样的样子,我们叫它梯形 幼儿尝试〔三〕 刚刚你们把长方形变成了梯形,那么,正方形和三角形能不能变成梯形呢?让我们聪慧的小朋友再来试试吧! 同样将折好的梯形粘贴于展示台并去帮助其他伙伴。
二、想一想 我们的小手可真能干,用不一样的方法把正方形和三角型都变成了梯形如今老师请你们再来想一想,在生活中〔幼儿园、家里或其它地方〕有没有看到象梯形的东西? 三、找一找 老师还拼了一幅美丽的图,图中有什么?如今请小朋友用记录表记录一下列图中各种样子各有几个,用小圆点来表示出来 四、拼一拼〔延长活动〕 老师还带来了很多各种样子的图形,要求小朋友呢拼出自己喜爱的物体,可是你拼出来的东西里至少要有一个梯形,我们带回幼儿园明天和其他同伴一起来拼一拼好吗? 活动反思: 幼儿接受学问的能力是由易到难的,因此我们教师在活动环节的设计也应当遵循这个原则,我在设计的时候就是遵循了这一原则,从认识梯形————等腰梯形,然后再是各种图形的混合体,最终是每一个孩子的独立思索操作,每一个环节都是环环相扣,由浅入深 认识水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感知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两种 2、认识面值10元以内的人民币并学习使用 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喜爱数学活动,愿意参加各种操作游戏,培育思维的逆反性。
5、愿意参加活动,体验胜利后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感知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活动难点:认识10元以内的人民币并学会使用 活动预备 1、阅历预备:有用钱购物的阅历 2、材料预备:课件ppt、创设“超市〞的情景、学具“人民币〞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猜谜语 师:今日老师请小朋友动动脑筋,猜一猜谜语 谜面:长长方方一张纸,上有人头和数字拿它可以进超市,买了东西报数字多退少补很简洁,小朋友快试一试 谜底:人民币 〔二〕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1、放映幻灯片,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师:认真观看人民币有什么不同?分别是多少钱?你是怎么知道的? 幼:大小和图案不同,看钱上面的数字 小结:这些人民币上都有数字和图案,长方形的人民币叫纸币,圆形的人民币叫硬币面值小的人民币分为角,如5角;面值大的人民币分为元,如100元 2、小游戏 师:小朋友们都认识了人民币,那如今我们玩个小游戏 教师出示教具“仿真人民币〞,从中取出学具人民币各一张,将人民币摆成一排,边摆边引导幼儿读出所出示的人民币。
待幼儿熟识后,请幼儿闭上眼睛,教师从中任意拿走一张人民币,请幼儿睁开眼睛找一找,哪张人民币不见了 3、学习10元以内的兑换 1张2元等于2张1元;1张5元等于5张1元;1张10元等于10张1元 〔三〕 游戏活动 师:小明家的超市开张了,我们去小明家的超市购物吧. 游戏“开超市〞,教师带着幼儿进入游戏场地,观看陈设在货架上物品的价格,玩“开超市〞的游戏将幼儿分成两组,人数较多的一组当顾客,人数较少的一组扮售货员买东西时要算清自己应当付多少钱,找回多少钱幼儿游戏时,教师依据状况引导幼儿正确地付钱、找零钱 〔四〕 活动结束 今日小朋友们认识了人民币,学会了取钱和兑换,请小朋友回家后和家人一起去超市买东西,并能算出自己所买东西的价钱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通过让幼儿摸摸、看看、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