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10.2《我们与法律同行》教案.docx
8页教 学 设 计课题 10.2 我们与法律同行单元四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七下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第十课法律伴我成长第二框题《我们与法律同行》本框包括“学会依法办事”和“我们与法律同行”两目引导学生学会依法办事和树立法治信仰等方面,为推进依法治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后面继续学习法律知识奠定基础学习目标政治认同:知道依法办事的原因、定义以及怎样依法办事;懂得要树立法律信仰的原因、定义及作为青少年应怎样推进法治中国的建设道德修养: 通过理解依法办事的原因,知道依法办事的定义及怎样依法办事;明白道德与法治的关系,懂得树立法律信仰的原因,知道作为青少年也是法治中国的推动者法治观念: 知道道德与法治的关系健全人格:通过用法律知识分析简单的案例,培养学生判断思维能力和概括问题的能力责任意识: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法律信仰,学会依法办事重点学会依法办事难点树立法律意识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 组织教学2. 导入新课:一篇名为《罗一笑,你给我站住》的文章,最近刷爆了朋友圈该文出自深圳某杂志社主编罗尔之手他5岁的女儿罗一笑查出白血病,罗尔开始在公众号上记录一家人与白血病“战斗”的历程。
而据封面新闻报道的最新报道,深圳市小铜人金融服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回应:据不完全统计,仅30日凌晨腾讯开通的捐款通道,已收到捐款200余万;网络资料显示,深圳市小铜人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新金融领域新媒体运营和数字营销的初创企业有网友表示,笑笑系列文章的转发达到了该公众号增加粉丝的目的在流量日益昂贵的现在,公众号要加一个粉的成本为6-7元,如果转发一次能加一个粉,付一元医药费也十分“划算”同时,更是有自称“与罗尔同在深圳女报”的人爆出,这后面有人在营销:首先,罗尔在东莞和深圳有三套房,其次,捐款已经足够并质疑为何该系列文章还在不断发酵想一想:这一材料表明了什么问题?作为现代公民要树立法律意识,并自觉以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怎样树立法治意识、怎样学会依法办事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问题准备教材等学习用品学生阅读材料,并思考回答例如:表明了社会生活中很多公民没有依法办事的意识 组织教学由材料引入,激发思考热情讲授新课目标导学一:树立法治意识1.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分析材料,回答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于2021年10月23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国近期出现了制造并销售假新冠疫苗、非法经营和走私疫苗等行为,政府表示正在打击这些涉及新冠疫苗的犯罪活动小结:立法机关科学立法,我们才能做到有法可依执法机关严格执法,才能保障法律的顺利实施思考:(1)这就够了吗?(2)如何理解: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2.案例探究: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出现这种现象是大家受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影响,从而不顾及交通安全思考:(1)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反映了什么问题?(2) 什么是法治意识?小结: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3)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点拨: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3.名言赏析: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 ——卢梭法律要发生作用,首先全社会要信仰法律——习近平思考:以上名言告诉了我们什么?小结: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当法律真正铭刻在我们的内心时,才会充分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4.探究: 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县级以上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各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应当公开进行宪法宣誓讨论: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公开进行宪法宣誓有什么意义?小结: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5. 案例探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做过一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治理机制的研究,共调查了2834名未成年人管教所服刑人员、410名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751名专门学校学生上述材料说明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小结:对青少年:树立法治意识,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青少年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参与者和推动者目标导学二:学会依法办事1.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二目,结合以下材料,分析问题:3人倒卖冰墩墩,被处罚!北京冬奥会期间,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受到热捧,个别人打起了“歪主意”,在指定销售网点等地高价倒卖,非法牟利,扰乱正常购买秩序对此,北京@东城公安迅速调查,予以严厉打击,查获3名违法行为人,均已依法作出行政处罚。
思考:(1)这一现象给我们什么启示?小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经常想一想,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如果违背了法律,会有什么后果2)为什么要学会依法办事?讲解:2. 探究:怎样做到依法办事材料一:中学生晓程在放学路上,被两名男生堵截这两名男生恶狠狠地向晓程要钱,晓程说没钱一名男生对另一名男生说:“给我找块砖,看他说不说实话接着,两名男生又威胁晓程:“到底有没有钱?快掏出来!”随后便开始搜晓程的口袋,掏出所有钱,往晓程的头上拍了一巴掌说:“你要是告诉别人,小心点儿!”思考:(1)你认为晓程应该采用哪种方式应对不法侵害?小结: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依法办事,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材料二:安徽省宁国市一家医院的多名患者报警称,附近宁阳公园内的广场舞噪音扰民,大概4、5支队伍在跳广场舞,都用高音喇叭播放歌曲,导致医院患者无法静心疗养随后民警很快赶到现场,将广场舞组织者约到派出所谈话,但效果不是很大针对这种屡教不改的情况,民警对涉及噪音扰民的5名广场舞组织者当场出具了处罚决定书,并依法作出警告处罚思考:(2) 5名广场舞组织者为什么受到警告处罚?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小结: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
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3.小组讨论: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我们要为法治中国建设做出那些努力?提示:(1)学习法律方面(2)遵守法律方面(3) 依法维权方面4.拓展空间:思考:有人认为,现代社会中的一切事情都可以通过法律来解决对此观点,你的看法是什么?提示:观点错误有些事情可以依靠规则和道德即可调节法律具有局限性,它只负责调节一小部分社会关系,还需要道德、规章制度进行补充1)法律与道德都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规范,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2) 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强尊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有利于促进法治生活方式的形成小结:法律不是万能的,要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第一目,勾画知识点学生阅读材料,分析并回答问题,例如:只有立法和执法,是不够的……学生分析案例,回答问题,例如:社会生活中部分人缺乏法律意识学生阅读名言,结合教材分析回答,例如: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当法律真正铭刻在我们的内心时,才会充分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学生讨论回答,如:树立宪法权威,增强公职人员宪法观念;激励公职人员忠于和维护宪法;在全社会增强宪法意识、树立宪法权威。
学生阅读案例,交流看法,如:对青少年:树立法治意识,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二目,勾画知识点学生分析材料,回答问题,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经常想一想,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如果违背了法律,会有什么后果学生参与探究,阅读材料,结合教师讲解,归纳如: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依法办事,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学生阅读材料二,思考并回答,如: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将讨论结果在班级交流,例如: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基本内容,提高法律意识……学生根据所学所知,思考并交流,如:法律与道德都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规范,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通过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使学生对相关知识有所了解,为以下问题的探究奠定知识基础案例探究环节,通过引用社会热点问题——中国式过马路现象,使学生在分析过程中,明确: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通过名言赏析,引导学生阅读卢梭和习近平的名言,引导学生在赏析的基础上,明确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当法律真正铭刻在我们的内心时,才会充分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案例探究环节,通过展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结果,使学生明确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从而理解树立法治意识的重要性,即:树立法治意识,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青少年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参与者和推动者选取社会热点问题——3人倒卖冰墩墩,被处罚,使学生在分析案例的基础上,理解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经常想一想,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如果违背了法律,会有什么后果在探究怎样做到依法办事这一本节重点问题之一时,分别选取两则材料,引导学生明确三种做法的是与否,从而理解: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依法办事,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5名广场舞组织者受警告处罚的案例,引导学生明确,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拓展空间环节,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有人认为,现代社会中的一切事情都可以通过法律来解决对此观点,你的看法是什么?使学生明确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检测目标1.法律是准绳,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道德是基石,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这( D )①表明法治时代并不否认道德的重要性②说明有道德的人必定会遵守法律③表明道德和法律都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④告诉我们要把法治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A. 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2.面对校园欺凌,正确的建议是( )①遇事找法,依法维护权益②拒绝欺凌,坚决以暴制暴③忍气吞声,委屈求得保全④勇敢说“不”,积极寻求帮助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3.法治的根本意义就在于依法办事。
下列符合依法办事要求的( D )A. 有人欺负我,我就欺负他B. 拆迁“钉子户”无理取闹C. 为增加收入,尽量少交税D. 在商场购物时,遵守秩序4.“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