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叶片的生态适应性生态学实验.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M****1
  • 文档编号:516389090
  • 上传时间:2023-08-1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7.55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试验一叶片的生态适应性(约4人一组完成本试验,并将本次试验结果最终以科学报告形式提交,需供应不少于5篇参考文献)一、试验目的本试验的目的是研讨和分析不同植物叶片的干物质量、比叶面积、长、宽、含水量等特征对所处环境条件的生态适应性差异二、试验材料与设施野外使用:相关地图与标记图、枝剪与高枝剪、卷尺、样绳、自封袋、滤纸、铅笔、纪录本等试验室内:电脑、游标卡尺、电子天平、烘箱、铅笔、A4复印纸、手术剪刀等三、试验步骤本试验分为野外与试验室两个部份试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共同于野外观察与采样,以及使用一组试验室设施本试验的进行步骤与测量的项目如下:1、野外试验争论植物对象选择:枸骨冬青、石楠(Photiniaserratifolia)、红花檵木(Loropetalumchinensevar.rubrum)、海桐I(Pittosporumtob计a)、女贞(Ligustrumlucidum)、乌柏(Sapiumsebiferum)、法国梧桐(Platanusacerifolia)、杜鹃(Rhododendronsimsii)、日本樱花、樟(Cinnamomumcamphora)、紫荆(Cercischinensis)、凤凰竹、忍冬(Lonicerajaponica)、金桂、枫杨(Pterocaryastenoptera)、黄山栾树、夹竹桃(Neriumindicum)、柿(Diospyroskaki)、金叶女贞(Ligustrumxvicaryi)、黄连木(Pistaciachinensis)、日本珊瑚树(Viburnumodoratissimumvar.awabuki)、桃(Amygdaluspersica)、李(Prunussalicina)、红叶石楠、垂柳(Salixbabylonica)、广玉兰、紫薇(Lagerstroemiaindica)、合欢(Albiziajulibrissin)、梅(Armeniacamume)、海桐I(Pittosporumtobira)、栀子(Gardeniajasminoides)、加拿大杨(Populuseuramericana)、杨梅(Myricarubra)、枇杷(Eriobotryajaponica)、蜡梅(Chimonanthuspraecox)、冬青卫矛(Euonymusjaponicus)、根B榆(Ulmusparvifolia)、火棘(Pyracanthafortuneana)、三角枫、金边卫矛、鹅掌楸(Liriodendronchinense)、黄金槐、喜树(Camptothecaacuminata)、石榴(Punicagranatum)、日本晚樱(Cerasusserrulatavar.lannesiana)等。

      叶片样品采集:每小组选择上述植物10种,每种植物都随机选取5个植株在每个植株中部,充分暴露于阳光下的枝条上选择3片完全伸展、没有病虫害的叶片,用剪刀剪下,置于两片潮湿的滤纸之间,放入塑料袋内后封口,并做好样品标记,然后带回试验室2、试验室工作叶片功能性状指标值测定:1 )饱和鲜重测定回到室内,剪去叶片的叶柄,用吸水纸吸去叶片表面的水分,在万分之一的电子天平上称质量(饱和鲜质量)2 )叶片长与宽测定将上述叶片平铺在A4纸上,使用游标卡尺或直尺测定叶片长度与宽度;并使用铅笔在A4纸上沿叶缘画下叶片轮廓,做好样品标记,将叶片轮廓认真剪下并使用万分之一电子天平测定质量)建立面积-质量回归直线采用统一规格的A4纸,随机抽取3张,在每张纸上分别剪取1、2、3、4、5cm2纸片各5片,共计75片采用万分之一电子天平分别测量不同面积的小纸片质量,将数据录入SPSS软件,建立A4纸面积(y)-质量(x)回归直线,并对其直线回归关系作显著性检验4) 叶干物质量测定将上述叶片放入70°C烘箱内烘干48h后取出称质量(干质量)5) 叶含水量、干物质量、叶面积与比叶面积计算叶含水量:=(叶片鲜质量-叶片干质量)(g)/叶片鲜质量(g)叶干物质量LDMC(Leafdrymattercontent)=叶片干质量(g)/叶片饱和鲜质量(g)。

      叶面积:采用3)建立的面积(y)-质量(x)回归直线,将2)测定的质量带入回归方程计算各叶片的面积比叶面积SLA(Specificleafarea)=叶面积(cm2)/叶片干质量(g)四、争论报告植物功能性状与植物的适应性进化亲密相关,从有机体功能性状及其多样性去理解生态系统功能多样性和重建群落系统发育结构等是生态学争论的一个全新视角植物功能性状反映了植物在表征生态系统功能方面的生态指示作用,强调其与生态系统过程和功能的关系Cornelissen等发表了一个供国际间共同遵守的有关植物功能生态学争论的方法与途径,并得到了不少生态学者的广泛认同他们认为8个植物全株性状、5个繁殖性状、8个植物叶片性状、4个茎性状及5个地下性状可以用于比较和划分植物功能群,并可对生态系统过程作出猜测在植物功能性状指标中,比叶面积、叶片氮含量和叶干物质含量与植株生物量和植物对资源的获得、采用及利用效率的关系亲密,能够反映植物适应环境变化所形成的生存对策,并且这些功能性状指标具有易测定的特点,可以同时对大量植物种类进行比较依据上述科学与实践意义,请将本设计性试验所获结果以科学报告形式提交科学报告撰写格式见试验三建议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1、叶功能性状的变异性;2、叶功能性状间的相关性;试验二微环境的生态因子测量——气候因子测定一、试验目的1. 把握co2分析仪的工作原理与使用方法。

      2.把握照度计的工作原理与测量方法3.把握群落小气候观测的基本方法及资料整理分析的技术二、试验仪器CO2分析仪、照度计等三、试验方法及原理1.地段的选择和测点的设置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如地形、植被和土壤分布等)对群落小气候特征的影响很大,在选择群落小气候观测地段时,必需充分考虑这些因素观测地段要具有代表性和比较性,还要具有肯定的面积基本测点应设置在地段的中心,由于地段中心受周边环境影响最小,代表性最好各测点与地段边缘的距离均应在2m以上,若地段性质与四周环境差别较大或地段四周人为影响很大(如四周有大路、沟渠等)时,则测点与地段边缘的距离要加大3〜5m本次测量地点设置在校内东侧小树林,3个测点为小树林南缘与北缘(树林外侧2m)以及小树林中心示意图如下:2.观测时间的选择全天连续观测,一般每两小时观测一次,能够反映出全天内的降温柔升温的完整过程本次连续观测时间为7:00至17:00,每两小时观测一次,每次各测点的各观测项目的数据均在测量数据基本稳定后,每隔1分钟后纪录一次,共3次,计算观测纪录的平均值,数据纪录格式可参考表13.观测程序群落小气候的观测程序要依据观测内容和观测项目自行编制由于在一个测点上往往有较多的观测项目,全部的项目观测一遍,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从而消失各项数据不在同一时刻的状况,失去了观测数据的时间代表性。

      为了消退时间误差,群落小气候观测一般采纳来回观测法,各观测项目的数据均取正点前后两次观测纪录的平均值,使各个观测项目的观测时间都统一平均到正点时间上假如一个人要同时观测几个测点,则应以正点为对称时间,实行测点来回观测法,各测点的各观测项目的数据均每隔2分钟纪录一次,计算观测纪录的平均值若有三个测点,则观测的挨次为:If2f3—3f2fl本次实际操作中,多人协作,可以做到同时观测,不必采纳来回测量表1气候因子日变化7:009:0011:0013:0015:0017:00CO2浓度ppm测点1温度c相对湿度%光照强度测点2—测点3—四、作业1、依据纪录数据表,采用MicrosoftOfficeExcel软件包分析不同小生境下气候因子的日变化趋势;不同小生境下气候因子变异幅度差异性;2、总结各仪器的使用方法、使用留意事项、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等试验三撰写科学报告共同共享各种科学活动的结果,是任何科学争论者的权利,更是责任将自己的争论结果发表于科学期刊或书籍中是实现这个共享过程的最有效的途径善于撰写科学论文或报告,是每位想从事科学争论者必备的基本力量一份好的科学报告必要至少满意两项目标第一,必需清晰和完整的陈述获得结果及其过程。

      其次,必需能将其结果关连到目前已有的学术认知中,且诠释连续开展该争论的学术意义与价值清晰和完整的陈述获得结果的过程,是科学争论的基本要求之一,即可重复性(repeatability)每篇报告都必需能给读者充份的资料,使其可依据重复进行同样的争论完整的陈述结果,没有任何的附加解释也是必要的如此才有可能让读者可以有机会去猎取其自己的结论,无论其是否同意作者的结论学习如何将争论结果有意义的关连到学术认知中,往往是较困难的工作这方面需要争论者能作到以下几项工作:1. 检索与了解(review)此争论的问题之起源;2. 总结目前相关此争论的问题(主题)的学术认知;3. 对此争论的问题,提出有力的“假说”;4. 能按所提的“假说”和目前的学术认知,诠释争论所得的结果;5. 找出有关的疑问与弱点,可用于将来进一步改善的内容生态学的科学报告之一般格式,通常将本文分成:前言(introduction)、材料与方法(materialandmethods)、结果(results)与争论(discussion)等四部份这些相关格式的各种规定与原则,主要是要关心作者撰写的报告可达到“清晰且恰当”的要求本试验中,将扼要说明这些格式的规定与原则。

      更具体的相关内容可参阅CBEStyleManual(4thedition),AmericanInstituteofBiologicalSciences(1978)出版同时,亦可参阅生态学相关的学术报告,了解其撰写的格式一、格式的规定与原则编排次序一般的科学报告,其内容大纲的编排次序如下:1. 标题(Title)2. 摘要(Abstract)3. 前言(Introduction)4. 材料与方法(Materialandmethods)5. 结果(Results)6. 争论(Discussion)7. 致谢(Acknowledgments)8. 参考文献(References)这些是原则上的编排若有较简单,较特殊的报告时,可以依据需要进行更具体的修改若文章甚长,可于“争论”之后接上“总结”(Summary)然而,一般报告只要于“前言”之前有“摘要”,以可取代“总结”参考文献”亦可称为“引用文献”(LiteratureCited)以下依据大纲内容的挨次,扼要说明撰写的方法与原则1. 标题(Title)“标题”必需能准确地表示出文章的内容不行太长,但更不行太笼统2. 摘要(Abstract)“摘要”应能扼要地描述整个争论,以及主要的结果与结论。

      一般“摘要”的内容篇幅约是300字到500字3. 前言(Introduction)在“前言”中,应要精确     地说明争论的目的,以及其有何价值或意义一个有效的“前言”应要说明如下的三个问题:(1) 为何作者要争论这个题目或问题?最好的陈述是,描述其对自然世界的观看,或是文献整理研读的结论,因而促使作者争论此题目或问题2) 关于这个题目或问题,目前有何相关的学问?作者必需从文献的查寻与研读中,整理出有关这个题目或问题之学问进展过程,以及目前学识认知的状况特殊是要说明目前学识认知的欠缺之处3) 作者要作的争论内容是什么?并应陈述争论目标,或是某一“假说”这些陈述应要准确,若是有关“假说”,则更应要清晰。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