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神病学课件:心理干预概述完整版.ppt
44页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心理干预,教学大纲,掌握心理治疗的定义、适应证和禁忌症、一般心理治疗的基本技术、心理治疗中的伦理学原则;熟悉心理治疗的分类、共同因素;了解心理治疗发展简史和精神动力学治疗的理论和方法,心理治疗疗效的评估,掌握行为治疗、认知治疗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熟悉常用行为技术及其方法、认知治疗的临床应用;了解行为认知治疗的疗效评价,心理干预总论,心理干预概述,(,P194-203,),心理干预概念,心理干预的形式和内容,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关系,心理治疗的概念,心理治疗发展简史,心理治疗的基本过程、原则和基本技术,1,、心理干预的概念,心理干预(,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是指: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有计划、按步骤地对一定对象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或,行为问题,施加影响,使之发生朝预期目标变化的过程心理学有什么作用?,心理学是系统地研究,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能够描述行为、解释行为、预测行为、控制行为、改善行为,心理学是通过言语的和非言语的交流行为进行,互动性,的,人际影响,过程,治疗师使用的语言是使咨客系统发生治疗性变化的主要工具,心理干预的内涵,狭义:心理干预是各种心理学干预的总称,包括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心理康复、心理危机干预等,广义: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和对心理服务需求的增加,心理干预的思想、策略和对象越来越社会化,逐步深入到文化传媒、公共卫生、保健、疾病控制等领域,2,、心理干预形式与对象,形式:,单纯的个体,针对性的团体或特殊群体,对象和目标:,普通人群 健康促进的教育 促进健康和幸福,高危人群 预防性干预 减少发生心理障碍的危险,心理障碍 临床治疗 减轻障碍,心理干预的方式,健康促进,预防性,干预,心理治疗,医学心理学的思考:,应该对哪些群体进行心理干预?,何时进行干预?,采取何种干预措施?,健康促进与预防,积极的心理健康(,positive mental health,),保护个体免遭应激损伤的能力,增强自我控制感和促进个人发展,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危险因素:个体因素、家庭环境、教育背景、社会影响等,保护因素:人格健全、应对积极、支持系统,健康的生活方式等,预防性干预,选择性干预,普通干预,指导性干预,对各种心理问题和躯体问题采取各种干预方式具有等同的重要性,多层面综合干预,3,、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工作对象,主要是正常人,主要是心理障碍,处理问题,人际关系、职业、学业问题等,各种心理障碍、行为障碍、心身疾病,时间,较短,较长,目标,解决某些具体问题,注重人格成长,4,、心理治疗的概念,Psychotherapy,(Psychological treatment),一种精神治疗的形式,(,心灵或灵魂,),广义:应用有关心理学理论及其方法来处理患者心理问题的过程,综合定义: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过程。
治疗者与被治疗者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交流和沟通,达到减轻情绪障碍、改变适应不良行为、促进人格发展,以及有效地应对和处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心理治疗,不同于生理治疗,也不同于社会治疗,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专门训练,并获得有关管理机构的批准或认可,根据一定的理论假设来系统指导实践,即解释患者心理痛苦和问题产生的根源,并采取相应方式减轻痛苦,15,心理治疗医学,心理治疗医学(,psychotherapeutic medicine,),研究在医学领域内,以助人为目的,的,专业性交流行为,对,疾病过程的干预作用,本是临床心理学的一部分,但德语国家将其提升为医学分支加以发展,并且常与心身医学合并为一个综合专业,心理治疗的四个要素,1,2,3,4,实施者,个案或来访者,主要手段,目的,促进增强心身健康,治疗者必须经过正规训练,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和技能,具有合法身份,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建立在密切的治疗关系基础上的职业行为,运用科学合理的理论和技术,达到相应的目的,心理治疗的基本目标,症状减轻或缓解,行为或态度改变,改变信念和规则,5,、心理治疗的发展史,学派不断涌现:,学派林立、理论纷纭,队伍逐渐壮大:,1980,年,国际心理学名录,中已有来自当代,100,多个国家的,10000,名有名望的心理学家被收录,世界上有关心理学及相关学科的期刊已达,1300,份,每年发表,30000,篇心理学文献,全美,3000,所大学几乎全都开设心理学课程,每年培养心理学博士生,3000,多人,主修和选修心理学超出,300,万,体系日趋完善:,心理学现已有近百个分支学科,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学科体系,已渗透到许多科学领域和人们的实际生活当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和显露出巨大的实用价值,西方心理治疗的发展历史,14,世纪的欧洲,大城市中人口增加和移民的涌入,失业、社会隔离,贫困、犯罪和心理问题增加,社会建立了一些特殊的机构对三种,“,不适应环境,”,的人进行整治:穷人、罪犯和受心理疾病困扰的人,1403,年伦敦的一家医院(,St.Mary of Bethlehem,)第一次收治了有心理问题的人,以后的,300,年心理病人都被枷锁束缚或拷打,西方心理治疗的发展历史,18,世纪,欧洲人开始把心理问题看成是心理疾病;,Philippe Pinel:,心理疾病远不是人们所认为的是对有罪人的惩罚,18,世纪中叶,心理学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知名度并得到尊重,西方心理治疗的发展历史,18,世纪 麦斯麦(,Anton Mesmer,)创始催眠术,19,世纪初弗洛依德开始使用“精神分析”,,1900,年发表,梦的解析,,,1901,年发表,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1910,年以后出现了荣格、阿德勒等心理学家,西方心理治疗的发展历史,20,世纪初期,Clifford Beers,发起了心理卫生运动,提出了精神病人新的康复目标,精神病院成为社会政治运动所关注的中心,当时,精神病院建在郊区远离城市的压力,人满为患(人类仓库),主张精神病人的非住院管理,回归社会,得到社区的适当支持,目前西方社会中开始有人采用其他文化中的社会治疗观开展临床实践,飞越疯人院,麦克墨菲为逃避监狱里的强制劳动,装作精神异常,被送进了精神病院,他要求看棒球比赛的电视转播,挑战了医院严格的管理制度,带病人出海捕鱼,振奋了他们的精神,让院方头痛不已并决定将他永远留在疯人院。
他联合病友,-,高大的印第安人“酋长”,开始自己的计划:飞越疯人院,该片,1975,年获第,4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导演和最佳改编剧本五项大奖,主人公“不自由毋宁死”的精神在当今社会仍有很大的现实意义,西方心理治疗的发展历史,20,世纪,30,年代行为学说开始盛行,,60,年代华生、斯金纳等著名心理学家的行为理论已被应用于心理治疗的临床实践,20,世纪,40,年代罗杰斯发表,咨询与心理治疗,一书,提出创造一个温馨安全自由的治疗氛围让来访者达到自我改变和成长,西方心理治疗的发展历史,20,世纪,60,、,70,年代产生很多认知疗法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贝克的认知治疗和埃利斯的理性情绪疗法,20,世纪,80,年代以后家庭治疗逐步兴起,中国心理治疗的发展,美国心理学史家加德纳,墨菲,(G,Murphy),曾说过:世界第一个心理学故乡在中国,两千年前,在我国思想家遗留下来的著作中,就有不少关于心理学的思想:,1,、春秋时期的,孔子,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壅也,),,,“,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以及,“,因材施教,”,等诸多观点,已蕴涵现代心理学中的兴趣、记忆和个性差异等问题,2,、战国时期的,荀况,关于,“,形具而神生,好恶,喜怒,哀乐藏焉,”,(,荀子,天论,),的学说阐明了先有身体而后有心理、心理依附于身体的身心观,3,、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提出,“,脑为元神之府,”,的论断,认为脑是神经中枢,它聚集着人的精神,4,、清代著名医生,王清任,根据大脑的临床研究和尸体的解剖,明确指出: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
后人称之为,“,脑髓说,”,中国心理治疗的发展,1917,年,陈大齐教授在北京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后来几经起落),新中国成立以后的,50,多年中,心理治疗事业经历了,4,个不同的阶段:,1949-1965,:启动阶段,1966-1977,:空白阶段,1978-1986,:准备阶段,1987-,发展阶段,目前心理治疗在中国得到初步发展,进入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中国心理治疗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出现了一个文化思潮,弗洛伊德等心理治疗的专业书籍被当作哲学著作被编辑出版,这些理论著作对于后来心理治疗在中国的发展起到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美国华人曾文星、徐静夫妇曾在,80,年代后期来中国讲学,介绍一些心理治疗的实际操作技法,中德心理培训项目,:由德国的玛佳丽、中国的万文鹏教授(后来主要由赵旭东教授作为中方协调人)联手举办的,“,中德心理治疗培训项目,”,开创了中国心理治疗技能培训的先河;以后不断有国际上知名学者来华讲学、培训,中国心理治疗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心理治疗与咨询的专业队伍中来,从原来的兼职,逐渐转变为专职或主要从事心理治疗与咨询的工作,2001,年劳动部制定政策,开始心理咨询师职业培训,这是中国心理咨询职业化的一个里程碑,全国大约上万人拿到了职业证书,还有很多人正在培训之中,2002,年卫生部开始每年一次的“全国心理治疗师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已有几百人取得了心理治疗师的专业技术资格,并在各医疗机构内开展心理治疗与咨询的工作,未来对心理治疗的需求更大,6,、心理治疗的范围,综合性医院临床各科的心理问题:急性病人、慢性病人、心身疾病病人,精神心理科及相关患者,各类行为问题,社会适应不良,7,、心理治疗的基本过程,初期阶段,结束阶段,始终遵循专业原则、伦理、知识和技能,中期阶段,收集资料、建立关系,评估、制定干预方案,改变不良认知情绪和行为,建立新模式,处理结束产生的问题,巩固治疗成果,8,、心理治疗的原则,信赖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发展性原则,个性化原则,中立性原则,保密性原则,9,、心理治疗的基本技术,倾听,提问,鼓励,内容反应,情感反应,面质,解释,非言语,沟通技巧,1-,倾,听,好的倾听者,用“心”,理解和领会思想与感情,允许口误或用词不当,允许停顿和沉默,搁置自己的需要与看法,不好的倾听者,打断对方的谈话,随意改变主题,说教,匆忙下结论,回避问题,沟通技巧,2-,积极关注,积极关注也即尊重,是一种基本态度,积极关注意味着把求助者看做是一个具有价值和有尊严的人,给予赞扬和尊重,积极关注有几个重要的功能:,1,、传递愿意同求助者一起工作的愿望,对求助者本人抱有兴趣,2,、接纳求助者,让来访者感到您是一个可以看到自己优点的人,从而对你产生信赖,沟通技巧,3-,共情(,empathy,),共情是沟通的桥梁。
可以让来访者感到被理解、被接纳、产生信任,并逐渐放下自己的心理防御,敢于放开自己、探索自己、改变自己,共情包括四个层面:,1,、设身处地,2,、感受来访者的情绪和情感,3,、未必完全认同,4,、通过语言将治疗师的感受有效地传达给来访者,沟通技巧,4-,即时性言语反应,即时性是在治疗过程中对所发生的事情进行即时的描述,如:今天见到你好像不太开心?,你有些坐立不安,什么影响了你?,看上去现在你不太舒服,谢谢你能与我分享你的治疗经历等等,沟通技巧,5-,真 诚,真诚意味着真我,没有虚伪和做作,真诚有五个部分:,支持性的非言语行为,角色行为,一致性,自发性,开放性,沟通技巧,6-,自我流露,自我流露的目的:,可以产生一种开放而有益的咨询气氛,可以缩短与求助者的角色距离,可以增加求助者对自己行为的知觉变化促进其情感表达,可以帮助求助者形成新的视角,以利于设定治疗目标和行动方案,支持性谈话要素,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倾听来访者的叙述,解释和指导,鼓励情绪表达,提高自信心,鼓励自助,例,-1:,一名,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