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理论建设问题_戴曼纯.pdf

6页
  • 卖家[上传人]:zw****58
  • 文档编号:47306828
  • 上传时间:2018-07-01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458.76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国外语言学1 9 9 7年第4期23一28页,北京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理论建设问题戴曼纯湖南大学摘要:第二语言习得是复杂的认知活动,因涉及许多变量,众多的理论未能给问题找出满意的答案本文拟对主要的第二语言习得观点和理论建设 的关键问题(如研究方法、理论评估)作 概括性的介绍作 者认 为目前还没 有一致的适当的标 准衡量 理论的价值,理论纷 争的局面 还将持续下去1.引言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在过去三十年里 出现了观点纷呈、方法各异的局 面,据I“〕 119(199 3)估计,目前已有四十至 六十种理论、假说、模式、框架、观点、范式、理论主张、理论模式、理论观点等理论建设是 一个学科健康发展的必备条件,然 而,构建理论 的 出发点和目的、研究理论 的方法和途径以及理论的评估等问题都制约 着理论的发展本 文拟从以上几点出发对国外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建设作一番扼要介绍2.第二语言习得观简介本节不 可 能对各色理论进行逐一系统的介绍,只 针对不同理论所反映的语言习得观做一定 的归纳总 的说来,有数十种观点之多,但对该领域产生较大影响(其中包括引发 新 问题)的理论大约 可归 纳为以下几类2.1变化论(va riatio nis m)从社会语言学观点出发用实证主义方法对第二语言习得者的中介语进行动态研究 的学者坚持中介语的可变性。

      E lhs(19 85;199Ob )提出可变语言能力模式(VC H),认为中介语呈系统性和非系统性变化,中介语是一系 列 可变系统,系统性横向变化预示 着纵向发展,其发展又包括语言形式的吸收与内化、建立形式与功能之间 的相互关系等过程变化论的 另一位代表人物Ta r one(19 83;1990 )试图证明中介语的句法、词法和音位系统均呈变化形式,情景、话题和对言语的注 意程度都能改变语言运 用;她认为 中介语能力(in te rlanguageca Pa bi l ity)是 异质的,由一系列语体构成,中介语的变化是语体变化造成的变化论抛弃了生成语法和以生成理论为基础 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抛弃了传统的语言能力与语言 运 用之分 (Gr eg g,1 990)变化论都以中介语输出 为研究 资料,用从 研究 到理论(r es ea rc h一t he n一tlle o r y)的方法,根据语言运 用 的变化情况推断语言知识(中介语)的变化这样的研究根本没有解释语言习得的心理语言过程2.2唯理论(r ationalis m)反 映C ho ms ky普遍语法观的 唯理论认为 中介语总是一个同质的、完备的系统,任何时候都处于最佳状态(叩t ima latal lt ime s)。

      唯理论强调语言的天 赋性,语 言能力即语法知识,是语言背后根深蒂固的心理状态,是“语言器官”(langua geo rga n )虽 然乔氏本人未曾直接论述普遍语法与第二语言习得 的关系,但普遍语法对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意义 深远,例如,近年来关于成人语言是否有 或者在多大程度上 有普遍语法 起作用成了一个主 要课题(Salee mi,1995)Bialy stok和H akuta(1994)认为第二语言学习跟第一语言学习199 7年第4期·2 3·一样受 相同的原 则引 导(Ch ann el e d),语言 的 相关性 能 很好 地预 示第二语言 学习的速 度(Lipski,1996)有人(如Kr ashen,1981,1985;DulayandBurt,1974)受普遍语法 观 的启 发提 出并 试图证明第二语言的“自然习得顺序”唯理论试图弄清如何理解和产 生语言,而实际上有关论述(如Kr as he n的五 大假说:习得 —学 得说、自然顺序说、监控说、输人说、情感过滤说 )相 当抽象笼统,无法 用 实 验进行 检 测,也不便于 用内省进行证伪,往 往可以在 论述 的逻辑中找 出缺 陷(参见荆增林,1991,199 2;戴曼纯,19 96)。

      唯理论用从理论到研究(t he or y一the n一r e s ea rc h )的方法先构建理论解释 语言习得过程,然而,借用的理论是研究(第一)语言知识的(如普遍语法),因而 往往走的是 从假说到 假说或从抽象到抽象的研究道路这 种研究能满足学者们理论研究的 需要,却无法 解决教学中的 问题2.3其它主要观点也有些学者跳 出解析内因的方法 和思路另辟蹊径,从文化或环境的角度解 释 影 响第二语言习得的 因素Sc hu r na n n(1978),GileS(1979),A nder sen(1983)分 别提 出了文化 导人模式(a e eultu rationm odel)、顺应理论(a ceo n1Ix1 ( x1ationthe o 汀)和归化模式(nativiz atio nm odel)(Ellis,1986)S chu l nann认为社会因素和情感因素是决定第二语言习得的 主要变量,第二语言发展的程度取决于学习者的文化导入程度G il e s认为动机是 自然 环境下第二语言水平的决定因素,人们根据对语言交际环境的不同看法不断修正自己的言语,以便缩小或加大 双方语言仁的差异。

      And ers en以文化 导人为基 础,将S ch二a nn不一予 考虑的认知因素纳 人 第二语 言习得模式中,认为学习者用 吸收同化手段输人符合 自己的内在标准,然后调整 内化 系统使之符合目的语输入,重新构建自己的中介语系统,其过程更象皮钦语化和非皮钦语化从文化、环境,甚至情感方面 阐述第二语言习得和变 化论一样无法 弄清语言习得 的内在过程或认知过程,充其量解 释了语言习得的速度和程度,因而具有 很大 的局 限性以上几种思 想反 映了第二语言习得 的复杂性,也表明 了理论建设的难度和 正规化的 必要性3.理论建设中的几个关键问题理论建设是科学研究 的正常研究 活动(B er et ta,199 3)对已有理论进行分析、评估、扬 弃均属 正常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有的学者一 味提出假说,无视问题的复杂性和 多 样性,有的不提 出 自己的理论,而对他人的理论用新的眼光审视一 番,或修改,或补充,或批 判从现有的研究来看,学者们在构建理论的 出发点和目的、研究的方法和途径、评估的标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3.1理论的出发点和 目的第二语言习得是一个较新的领域,它的理论往往 反 映 出提出者的 学术 背 景和科学哲学 思想。

      如前所述,Ellis(19 85,1990b)和Ta r one(1983,1990)的 中介语变化论体现了社会语 言学观点和实证主 义方 法,而S chuman n(197 9)的 文化导 人模式 渗 透了社 会学和心理学 观点Krashen(1985)在解释习得/学 得之分时试图 用Ch、sky(1975;1980)的 思想“武装”自己,把习得户学得与认知(COgniz e)/知道(kn ow)联系起来,这就反映 出他的认 知心 理学 取向创建理论的 目的亦存在 差异研究第二 语言习得可以为语言教学 服 务,也 可以丰富人们关于人类语言能 力的 知识El l iS( l9 90 1))说他主要关心 是教育方面 的 问题,而G re gg注重的是语言学问题E lhS关心的问题如 学生 怎样通 过参加 课堂 活 动 增 强第二语言能力,而G re gg想知 道学习者是怎样获得第二语一言的语言能力 的,强调习得 和运 用 的区分以及语言 能力 和语言·24·国外语言学行为之分(El liS,199Ob)事 实上,教育目的和语言学口的并不矛盾,Kl a shen(1980;1983;19 85 ) 的著作就表明一个学者能 为几个目的进行探讨。

      3.2理论研究方法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的方法主 要借自心 理学研究方法,特别是第一语言习得研究方法方法 的划分或归类似乎没有一致的标准虽 然表示 方法 的术语可 能 不 同,但是大 多数从事科学和科学方法研究 的学者区分两类基本途径,一种是“从研究 到理论”(r es ea rc h一the n一t he o r y),另一种是“从理论y 1 J 研究”(th二ry一then一re se areh)(助ng,1985)Re yn ol d、认为“从研究到理论”的方法有两个条件:测量 的变量相对较少,数据中发现 的有意 义 的模式 (P ar te rn s)较少(L on g,1985)研究者须从事以下四项 活动,逐步“发现”规律:¹选择一 种 现象并列 出所有特性;º在尽可 能 多的情况 下测量 所有特性;» 分析结 果 找 出系统性模式(systematiepatterns);¼将有意 义 的模式形式化,形成理论学说从理论到研究”要求先“发 明”某问题的临时解答,然后 意识到可 能有错,再试图说明这一点Re yno ld s(1 971 )认为这 种方法要求研究者从事以下五项活动:¹以公理形式或因果 过程形式提出一个明确的理论;º从理论推导 出可检测的 预言性观点;»用研究检验 预 言;¼如果预 言被证明有误,则修改理论并检验新 的 预言(或者将理论一 起放弃);½如果研究结果证实了预言,那么再检验新的预言。

      以上两种途径各有其优势和局 限采用第一 种方 法提出 的理论性观 点 由于仅限于已有的证据因而 出现错误的可能性较小,然 而其缺陷正在于此,理论性观点 限于一定 的范 围就可能在以后 的研究中被证 明与理论本身不相关第二种方法 的优势是在弄清“最后 的真理”之前提供一个大致的答案,而不 利 的一 面则是不知何时该放弃理论而 不是修改研究者耗尽 时日提出 的理论(I一n g,198 5)根据普遍语法理论探索第二语言习得现象和规 律(如习得者是 否仍然受普遍语法影响或使用普遍语法)的研究属 于“从理论到研究”的方法E ll iS(1 99 0b)对这 种研究者使用 的资料、符合语法性判断等方法颇有微词,批判他们并不能像声称的那样为研究语言能力提供直接的窗口实验研究和理性研究 在语言学界难决雌雄事实上,这两 种 互 补 的研究途径 也无需 一决高下,它们各自都有优缺点实验研究采用与其它科学相同或相似的方法,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同时受到实验程序、测 量方法、资料选择等可能出错的干扰,有时可能完全失 去客观性 和效度,貌似客观的实验也许只是研究者的 主观反映而已但是,实 验研究有把关的机会,一项实验 可 由他人重复(r ephc ati on )以便检查研究结果 的可靠性。

      有人甚 至声称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更有效更可靠的途径 就是 通过 重复实验,在保证主要变 量不变 的不同条件下 反复进行实验,这种研究活动是科学探索的 根本 ( 参见B lo ck,1 9%转引 自S SLA 19 93:50 5的观点)然而,保证变量一致谈何容易,关于习得顺序的研究就是很好的例子,几乎不同的实验结果都有一定程度的差异,甚至有很大的距离与实验研究密切相关的另一方法是证伪(f a ls i fic at io n)有 的学者(B er ett a,1 9 9 1)认为,理论和假说必须具有可证伪性也有人(L On g,1993 )持不同意见,认为证伪即使理论上可能,实践上也很难做到S chu ma nn (1993 )以S PA说为例对证伪的艰难进行了一番剖析,SPA说认199 7年第4期·25·为第二语言习得的成败主要是社会心理和情感因素作用 的结果,态 度、动 机、神会、自尊、突破自我和感知到 的社会差距,经过不同组合妨碍或促进第二语言习得,但是,没 有有效的方法测量SPA变量,以便进一步弄清这些变量组合方式及其对学习的影 响程度一般来说,反证只能反驳理论的一部分,因此有时难以确定理论的 哪一部分被反证证伪而需 要修改或放弃,也难弄清是整个理论还是其中一部分受到威胁。

      虽然有人(如 Mela ughlin,19 87;ElliS,一9 90b)认为第二语言习得理。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